灣區大通道 飛架珠江口
虎門二橋正式建成通車
央視網消息:一橋飛架東西,天塹變通途。4月2日上午10點,虎門二橋通車儀式在虎門二橋坭洲水道橋橋面舉行。歷經十年籌劃、五年「智造」的虎門二橋終於迎來通車時刻。中午12點,虎門二橋正式開通運營,向社會車輛開放。
虎門二橋設計全長12.89公裡,是世界上跨徑最長的鋼箱梁懸索橋, 包含了大沙水道橋、坭洲水道橋兩座超千米懸索橋。全橋採用雙向8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時速100公裡,橋梁寬度40.5米。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虎門二橋S3 標主要施工內容包括大沙水道橋東塔、東錨、全線節段箱梁預製拼裝、中引橋、海鷗島互通橋及附屬工程等。
虎門二橋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布後建成通車的首個重點交通項目,將有力改善廣州南部跨越珠江的交通狀況,有效緩解虎門大橋壓力,打破珠江口兩岸只有一個通道的瓶頸。通過虎門二橋,從廣州南沙到東莞行車距離可縮短10千米,從東莞到番禺行車時間可縮短30分鐘。
大橋的建成不僅為廣州、深圳兩大城市增添一條快速通道,推動區域交通閉環的加速,更串聯起廣州南沙自貿片區、東莞濱海灣新區、深圳大空港新城等重大平臺,進一步推動區域間各類創新要素的加速順暢流動,構築創新閉環;對促進區域間人流、物流等經濟發展要素的快速流動,對珠三角實現高質量發展、完善交通體系、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意義深遠。
虎門二橋需在珠江入海口上方同時建設兩座超千米級單跨的懸索橋,主橋下方是兩條船舶密集的航道,建設環境極其複雜。承建方中交二航局通過實施「卓越工程師」計劃,專門組建一支「雕塑家」團隊,創下多項橋梁建設記錄,實現了大橋建設的工廠化、裝配化、智能化和標準化:國內最大規模單箱雙室斜腹板預應混凝土箱梁預製、廣東省首次大規模採用短線匹配法工藝完成寬幅節段梁安裝、國內懸掛重量及跨徑最大節段拼裝架橋機進行箱梁拼裝、錨碇施工刷新國內單次砼澆築方量記錄、廣東省錨碇錨固系統首次大規模統採用成品索、珠三角軟土地區最大規模高墩現澆箱梁施工等。(張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