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來乍到》是一部有趣的美劇,但觀眾不知道是否該笑

2020-12-23 澎湃新聞

       近來美國電視界掀起了少數族裔風潮,這陣風終於刮到華裔身上了。國內的美劇迷們顯然會喜歡《初來乍到》(Fresh Off the Boat)這部新劇,甚至替ABC電視臺操心它會不會早早被砍。不是因為這部劇不好看,問題是——美國普通觀眾看了笑得出來嗎?

       據說上一次主要角色全部為亞洲面孔的電視劇登陸美國黃金檔要追溯到1994年的《美國女孩》(All-American Girl),一部講韓裔女孩在洛杉磯成長的情景喜劇。沒聽說過很正常,因為這部劇在播出十幾集後即遭腰斬。

       這類主打種族加文化衝突的笑點的電視劇處理起來非常棘手。政治不正確得罪觀眾,政治太正確又導致無趣。《初來乍到》講的是一個華裔男孩Eddie在美國白人社區的成長故事,父母是臺灣移民,三個兒子是出生在美國的第二代ABC。故事從一家人由種族大融合的首都華盛頓搬到南部佛羅裡達的奧蘭多開始講起。劇名「fresh off the boat」是一個俗語,指還沒融入當地生活的新移民,直譯就是「剛下船」。

       《初來乍到》一播出,引來一些意料之中的批評:「角色臉譜化」「黑我中餐」「主人公努力融入社區是在諂媚白人」等等。這些意見顯然太玻璃心了,本劇真正臉譜化的是配角的一眾白人角色。例如愛八卦、虛情假意、品味惡俗的社區主婦,她們總是成群結夥,業餘愛好就是玩輪滑,看肥皂劇,以及互相排擠。相比之下,主角的媽媽Jessica要有血有肉得多,還更有文化有追求。第二集開頭,校長在臺上講針對兒童的毒品犯罪,老媽一臉嚴肅站起來問什麼時候出成績單,相信全球華人看了都會欣然一笑。

       老媽重視兒子學習成績,得了全A還嫌學校教的太簡單,這裡面固然有自黑成分,但換個角度看,劇中對美國學校的「反智」傾向也是黑得不遺餘力——白人一家帶孩子到飯館慶祝他拿了全C,小學老師認為給學生打成績會引起不良競爭,成績單用可愛的貼紙來表現,戴帽子的熊和戴墨鏡的鱷魚所代表的意思請家長自行領會。

       所謂影視劇中「臉譜化」的華人形象,男性的典型是書呆子(nerd),外表不是瘦就是矮,女性最高的地位也不過是主角的好朋友。《初來乍到》中的華人形象終於立體了起來,一家人歡樂逗比又相親相愛,主角Eddie不是書呆子,是個喜歡嘻哈音樂和籃球的小胖子,老爸不瘦也不矮,性格還很善良(由Randall Park飾演,他在《刺殺金正恩》(The Interview)中演了金正恩)。

       所以給這部劇點讚的人還是佔了主流——明白人都懂一個道理,開得起玩笑才說明有自信、有底氣。終於有一部開得起玩笑的華人喜劇登陸美國電視黃金檔,實屬難得。

       但這並不能保證《初來乍到》會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優秀的美劇很多,容易讓人忘記製作一部能殺出重圍的新劇有多麼困難。能獲得第二季續訂的一般只佔三到四成,大部分新劇都由於收視率不佳在故事還沒來得及完全展開時就早早收場。觀眾碰到一部好劇的機率不高,追起劇來就會出現親爹親媽的心態,希望它能生存下去,更何況對於中國觀眾來說《初來乍到》尤其容易引起共鳴。

       要讓觀眾喜歡上一部戲,就得讓他們不自覺地對主人公投入感情。羅伯特•麥基在堪稱編劇聖經的《故事:材質、結構、風格和銀幕劇作原理》一書中指出:「主人公必須具有移情作用。」

       「移情是指『像我』。在主人公的內心深處,觀眾發現了某種共通的人性。通過移情,即通過我們自己與虛構人物之間的同理感受,考驗並延伸了自己的人性。故事賜予我們的正是這樣一種機會:去體驗我們自己生活之外的生活,置身於千姿百態的世界和時代,去追求、去抗爭、去感受我們生存狀態的各種不同深度。」

       而《初來乍到》能喚起白人觀眾的移情作用嗎?這還要畫個問號。

       讓白人觀眾喜歡上這一家華人並非不可能。作為一部經典類型的兒童成長家庭喜劇,《初來乍到》已經盡力讓自己變得更「普世化」了。劇中大部分的笑點較為溫和,你可以把它看做新版的《人人都恨克裡斯》(Everybody Hates Chris),只不過主角從黑人小孩換成了一個華人小孩,他不愛做功課、喜歡勾搭美女,跟天底下的孩子一樣。故事時間設定在1995年,巧妙地穿插一些時代記憶,從O.J.辛普森事件,到魔術隊時期的大鯊魚奧尼爾,再到當年正紅的饒舌歌手B.I.G. ,這些一代人共同的回憶也讓八零九零後容易產生移情。

       但要讓白人觀眾完全感同身受地體驗一個華人小孩的成長曆程,站在華人角度去「抗爭」白人自身的種族偏見,這似乎有些難度。

       第一集片尾,老爸策劃的餐廳電視廣告就是一個犀利的種族梗,為了展示牛排的口味正宗,老爸聘來一個南方口音的白人服務員,廣告中特別強調「白皮膚」「自己人」等字眼,不知白人觀眾能不能笑得出來。

       本劇的海報模仿了名畫《美國式哥特》——這幅畫在《絕望的主婦》的片頭也被惡搞過。畫中人表情嚴肅,衣著保守,手執耕地的叉子,一般認為這幅畫象徵著美國文化中的保守狹隘乃至壓抑,而《初來乍到》在試圖對此進行抨擊和戲謔,也是這部劇尖銳犀利之處。

       《初來乍到》改編自同名回憶錄,作者是80後華人廚師Eddie Huang,書裡記錄的都是他的真實家庭故事。對於原作者來說,回憶錄裡大部分是心酸往事,一點兒也不好笑,他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指責電視劇把他的人生故事改得太扁平化。

       然而黃金檔電視劇正是一門妥協的藝術,為了讓廣泛的觀眾層能夠接受,它需要可愛而有缺點的人物,需要有點溫情又有點刻薄,需要有點爭議性的話題又不能太一擊致命。

       本劇的小主演Hudson Yang的爸爸Jeff Yang是一個媒體人,他在《大西洋月刊》的專欄文章中描述了試映會上白人影評人們的反應:「他們顯然覺得這部電視劇很有趣,但又不知道開懷大笑能否得到允許。」

       從《逍遙法外》(How To Get Away With Murder),到《喜新不厭舊》(Black-ish),《笑對人生》(Cristela),ABC臺的新劇連續起用少數族裔主演,挑戰種族話題,顯得十分有勇氣,因為拿捏笑話的火候很要水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良心美劇安利:《初來乍到》
    春節期間,小編在放鬆身心之餘看了一部美劇,叫做《Fresh off the boat》,中文譯名叫做初來乍到。一口氣就看了好多集,感覺很棒,想在這裡安利給大家。中國人在美國創業已屬不易,更重要的是在沒有唐人街的奧蘭多,他們必須面對純粹的美國文化,「初來乍到」的他們必須直面美國文化對他們的衝擊。黃家很快發現他們作為一個家庭,與身邊大多數人截然不同——他們居住在城郊的大型白人社區裡。
  • 扒姐推劇:《初來乍到》一部華裔爆笑美劇!
    安利一部很好看的美劇:Fresh off the Board, 中文翻譯:《初來乍到》。編劇是黃阿麗 豆瓣評分每一部都在8.0以上 有點亞洲版摩登家庭的感覺 但是每集兩條主線剛剛好!這部電影也很贊哦~~《初來乍到》裡面的媽媽很漂亮,很有中國 媽媽的形象特色,我很喜歡呢!和大部分的中國媽媽一樣能幹漂亮當然也斤斤計較 。爸爸,簡直是好男人的又一典範,我也超喜歡,幽默忍耐同時也很有責任和擔當,雖然也有不著調的時候,哈哈哈!覺得這樣的男生很有人格魅力。
  • 第一個講述華裔的美劇,初來乍到,請處理好
    我相信大家已經看到了很多美劇。《吸血鬼日記》、《生活大爆炸》、《破產姐妹》等等。不同類型的美劇向人們傳達不同的情感。雖然大家看過不同題材的美劇,也從美劇中學到了很多美國風俗和文化等,但所有的主角都是美劇由中國人設定的,你看過你嗎?
  • 美國華裔家庭劇《初來乍到》首播 主流媒體點讚
    《初來乍到》(Fresh Off the Boat)2月4日在美國與觀眾見面,主流媒體均對該劇進行了評價。  《洛杉磯時報》(LA Times)4日刊發的評論稱,《初來乍到》是一部溫和諷刺作品。從最初出現電視劇的幾十年全是白人演員,到包括《神煩警探》(Brooklyn Nine-Nine)和《實習醫生格蕾》(Grey’s Anatomy)在內的美劇中包含多族裔元素,美國電視劇當然有所進步。
  • 首部講述華裔人的美劇,初來乍到,請多關照哦
    相信大家都看過很多美劇。《吸血鬼日記》、《生活大爆炸》、《破產姐妹》等等,各種類型,應有盡有。不同類型的美劇傳遞給人的情感是不一樣的。儘管大家都看過不同題材的美劇,也從美劇中了解到不少美國的風俗文化等,但是全部主角是華人設定的美劇,你看過嗎?
  • 《初來乍到》登場 美劇版《虎媽貓爸》詮釋真實移民生活
    來源標題:《初來乍到》爆笑登場 樂視影視會員體驗移民生活  6月16日,一部反映上世紀90年代中國移民生活的美劇《初來乍到》登陸樂視視頻,所有樂視影視會員的觀眾都可以搶先欣賞到這部爆笑美劇的全部內容。
  • 美劇《初來乍到》大結局,罕見以華人家庭為主角,已陪伴觀眾六季
    近日,美劇《初來乍到》迎來了全劇大結局,這也是美劇史上少見的以華人家庭為主角的情景喜劇,已經走過了六季的時間,劇組成員紛紛分享戲裡戲外的點滴,向觀眾說再見。《初來乍到》的主演蘭德爾·樸、吳恬敏、楊升德、韋智林、陳琦燁等演員都曬出了新的照片,劇中的幾位主演一起拍攝了合照,每個人臉上都帶著開心的笑容,氣氛很是溫馨。
  • 肯鄭將客串美劇《初來乍到》
    時光網訊 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就在美國亞裔演員蘭道爾·樸客串ABC喜劇《黃六醫生》後,後者的主演、同為亞裔演員的肯·鄭也宣布將在蘭道爾·樸主演的美劇《初來乍到》中客串一名角色——主人公路易斯的雙胞胎兄弟。
  • 美國首播華裔家庭劇《初來乍到》 主流媒體點讚
    人民網2月5日訊 據美國《僑報》網站報導,首部以華裔家庭為主題的美劇《初來乍到》(Fresh Off the Boat)2月4日在美國與觀眾見面,美國主流媒體均對該劇進行了評價。在大多數媒體對該劇持有鼓勵與褒揚態度的同時,也有媒體提出擔憂。 《洛杉磯時報》(LA Times)4日刊發的評論稱,《初來乍到》是一部溫和諷刺作品。
  • 美劇首以華裔生活為主線:《初來乍到》在美贏得高收視率
    以此為片名的美劇《初來乍到》,主角是一個美籍華裔新移民家庭,故事講述上世紀九十年代,這個五口之家從華盛頓特區唐人街搬到佛羅裡達州奧蘭多市郊開始新生活,在其追尋美國夢的同時所經歷的文化衝擊。  該劇是二十年來首部在美國廣播電視網黃金時段播出的以亞裔美國人為主角的電視劇。
  • 《初來乍到》這部有點正的美劇
    最近小編發現了一部美劇《初來乍到》英文名為Fresh Off The Boat,該劇首播是在美國時間2015年2月4日,由美國廣播公司首播,屬於生活情景喜劇,該劇改編自華裔美國廚師黃頤銘(Eddie Huang)的回憶錄《初來乍到·回憶錄》(Fresh Off the Boat:
  • 美劇《初來乍到》播春節特輯 揭露在美華裔趣事
    美劇《初來乍到》播春節特輯 揭露在美華裔趣事   爪遊控2月2日消息,據外媒報導,借美劇的火爆,我們也通過它了解了不少西方節目,而且往往很多美劇都會在特定的節日推出主打節日主題的一集。美劇《初來乍到》播春節特輯 揭露在美華裔趣事  但過春節的你見過嗎?ABC去年推出一部聚焦華人家庭在美生活的情景喜劇《初來乍到》(Fresh Off the Boat),就將劇中慶祝中國新年!
  • 肯鄭將客串美劇《初來乍到》 出演男主蘭道爾樸雙胞胎兄弟
    &nbsp&nbsp&nbsp&nbsp就在美國亞裔演員蘭道爾·樸宣布將客串ABC喜劇《黃六醫生》後,後者的主演、同為亞裔演員的肯·鄭也宣布將在蘭道爾·樸主演的美劇《初來乍到》中出客串一名角色——主人公路易斯的雙胞胎兄弟。
  • 這部美劇真是笑爆了!
    每集才20幾分鐘的美劇《吸血鬼生活》憑什麼第一季爆出8.4分,第二季又飆上9.1分?看過之後就會明白,這當中的主要原因絕對是讓人笑爆肚皮的惡搞和非凡的創意!跟只有86分鐘的電影版本不一樣,該電視劇更能將吸血鬼的日常生活發揮到極致,還將電影版本已設想周到的生活細節加以延伸,尤以第一季的創意最令人驚豔。在電視劇版本更長的幅度下,這些角色更能較為深入的探討,也讓他們不僅僅是「古怪」那麼簡單,還極具鮮明的性格特徵,五位主要角色都有其發揮之處。
  • 籃球明星林書豪將客串美劇《初來乍到》演工人
    《初來乍到》第二季海報網易娛樂10月10日報導 據網友爆料,籃球明星林書豪(Jeremy Lin)將客串美劇《初來乍到》第二季,扮演一名工廠工人,該集將於下周播出。《初來乍到》(Fresh Off The Boat)第一季於今年2月在ABC首播,這部單鏡頭情景喜劇根據華裔美國廚師黃頤銘(Eddie Huang)的回憶錄《初來乍到》改編,主要描述上世紀九十年代一個臺灣家庭來到奧蘭多定居的故事。因口碑甚好,ABC趁熱打鐵將第二季改在秋季檔播出(兩季豆瓣評分都在8.2以上)。
  • 《初來乍到》上線 詮釋真實移民生活落差與無奈
    6月16日,一部反映上世紀90年代中國移民生活的美劇《初來乍到》登陸樂視視頻,網友可以搶先欣賞到這部爆笑美劇的全部內容。在本劇中,一個臺灣家庭從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唐人街,搬到佛羅裡達州奧蘭多定居。
  • 你有多久沒看美劇了?這部我一口氣啃了六季
    而芭姐今天想要推薦的這部美劇似乎與大家想像中的不太一樣——《初來乍到》 《初來乍到》改編自華裔美國廚師黃頤銘(Eddie Huang)的回憶錄《初來乍到:回憶錄》(Fresh Off the Boat: A Memoir)是近20年來美劇首次以亞裔美國家庭為主角的情景喜劇
  • 摧薦一部美劇《黃石》
    美劇《黃石》首播好評如潮!第一集豆瓣8.9分,截止到現在,不降反升,高達9.0分!足以見得觀眾對這部劇的厚愛。千萬不要以為這是著名的黃石公園紀錄片。達頓家族的西部片。該家族坐擁美國最大的牧場——黃石牧場。該家族長,視察自己的領地,需要開直升飛機。
  • 奈醬的周四書影音分享之影視-美劇「初來乍到」
    End Of The Road-Boyz II Men05:52來自歲月雜貨鋪這部美劇,《初來乍到》(Fresh Off the Boat)是華裔美國廚師黃頤銘(Eddie Huang)的回憶錄《初來乍到:回憶錄》改編的系列美劇,目前已有第六季。
  • 大成本結果賠的血本無歸的美劇,最後一部連休·傑克曼都拯救不了
    而且哪怕這部劇裡能再跑出個超人,也拯救不了遲早下線的結果。2007年對美劇迷來說是很災難的一年,因為美國作家協會罷工,很多美劇都停更了。《生化女戰士》的編劇也自然而然的都下崗不幹了,這部劇的收視率低的不行,也就被下線了,而且再沒重啟過。說實在的,這麼高的成本也賭不起重啟的結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