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留遺願 佛教的本來面目是何樣?

2020-12-14 鳳凰衛視

竇文濤:《鏘鏘三人行》,文道,今天咱們迎來了王魯湘老師。

王魯湘:我是第一次來。

竇文濤:還是頭一回上我們的節目,所以第一次確實是因為最近臺灣有一個大件事了,我看臺灣社會各界都震動,法鼓山著名的聖嚴法師,用臺灣話講叫「往生」,你看從詞中你就能發現佛教在臺灣很普及,大家現在管死亡。

王魯湘:都已經不叫了,都叫「往生」。

竇文濤:我看臺灣各界人士,從明星李連杰、林青霞,從各界政治人物都到法鼓山去禮拜,而且為什麼今天王老師來呢?我覺得太值得請你來說說了,因為他正是在最近的這個時候,就在聖嚴法師生前,王老師採訪了聖嚴法師,而且他剛才跟我講,最有意思的是,幾乎等於說聖嚴法師把他一番對他生後事的囑託,就在採訪當中託付給了王魯湘老師,這是怎麼回事?

王魯湘:所以當時候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因為當時聖嚴法師確實是身體非常不好了,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在場的所有的人,包括聖嚴法師的弟子、他的秘書、他旁邊的工作人員,還有包括我們攝製組的其他的工作人員,全是戴著口罩的,因為當時任何一個細菌或者任何一個病毒,對聖嚴法師都可能是致命的,所以在場只有我和聖嚴法師是沒有戴口罩的,但是我比平常一般的採訪距離遠一點了,這是一個細節。

王魯湘:所以在這樣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情況之下,去做這個節目接受採訪,當時候也是他們猶豫再三,就是說讓法師出不出來接受這個採訪,但是法師自己做了一個決定。

梁文道:他很希望對大陸有一個信息的傳播。

王魯湘:當時說的就是我們做半個小時採訪,但是法師那一天跟我們談了兩個小時。最主要的就是我說剛才我沒有覺得這個採訪中間,有一段話的嚴重性是什麼呢?在採訪中間,我談到為什麼整個法鼓山的規劃、設計能給人一種很強烈的攝受力,就是人在進去以後,它就攝受住你,為什麼它和我們看到的,所有我們熟悉的傳統的寺廟都不一樣,為什麼在我們叫做大型寶殿的地方,它沒有大型寶殿的匾,只有「本來面貌」四個字。

然後我談了一些我的理解,聖嚴法師覺得好像我成了他的知音,然後他就把自己整個的對於佛教的一些理解,對於創建法鼓山,他當時的一些想法、動機,在整個建設過程中間他發現還有很多人不理解他,包括他身邊最親近的弟子,包括法鼓山的護法團裡頭的很多有錢的護法菩薩。他們一直想用做加法的形式往法鼓山裡、往淨土裡頭添東西,那麼不理解聖嚴法師要做一個人間清淨的淨土的一番良苦用心。

所以他就跟我說,他說王先生,我今天特別請求你一件事情,我說老法師,你有什麼儘管說,他說我剛才說的這些話,你能不能全部給我發布出去?我說我肯定一個字不刪,我全部發布出去,他說我最怕的就是我死了以後,有一些愚痴的弟子,他們會不理解我,然後最後把法鼓山弄的走樣。

竇文濤:他的志願是還佛教的本來面目,是吧?

王魯湘:對。

竇文濤:那麼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看一下,聖嚴法師圓寂的狀況。

解說:作為臺灣極富盛名的四大名剎之一,上至臺灣政要、明星大腕兒,下至普通民眾、老弱婦孺,法鼓山一直是他們心中的淨土,然而就在4天前,這裡的寧靜因大德聖嚴法師的圓寂被打破。

竇文濤:我看了一些關於聖嚴法師的介紹,首先就要感嘆臺灣人間佛教這方面,佛教在臺灣起到的作用,可能很多大陸朋友都不太熟悉,你很難想像到它在臺灣社會深入到什麼程度。文道,你也可以介紹一下你對聖嚴法師的了解。

相關焦點

  • 聖嚴法師開示禪宗第一義:本來面目
    長期患腎疾的聖嚴法師,在今天(2月3日)下午4時圓寂,享壽80歲。鳳凰衛視於08年底專訪聖嚴法師,成為老法師人生最後一次透過媒體向世人開示。以下為獨家專訪實錄,《智慧東方》2009年2月7日播出。聖嚴:這是禪宗的精神,禪宗要問,我們的本來面目是誰,也就是我們的自信,我們的佛性是什麼,還有山河大地,都有它的本來面目,我們世出世法都不離開本來面目,但是誰都不知道本來面目是什麼東西。王魯湘:那麼多的禪宗公案,通過各種各樣的辦法,然後就讓我們直指這個本來面目。
  • 聖嚴法師:風雪中的行腳僧(圖)
    積極入世的「學問僧」  聖嚴法師祖籍江蘇南通,自幼體弱多病,十三歲在狼山出家後,歷經經懺、軍旅生涯,而後再度出家。儘管一生顛沛流離,但聖嚴法師堅持弘揚佛法。聖嚴法師得臨濟宗及曹洞宗的傳承,是近代禪宗大師虛雲的第三代法嗣。  身為臺灣佛教領袖之一,聖嚴法師永遠一襲清瘦身影與哲思臉龐,其「學問僧」的形象深植人心。
  • 聖嚴法師荼毗出舍利子和舍利花
    2月10日臺灣「今日新聞」報導,臺灣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的法體,8日下午進行荼毗(火化)儀式。雖然聖嚴法師在遺書中載明,要求弟子「勿撿拾堅固子(舍利子)」,但外界仍舊相當關切,聖嚴法師的法體究竟是否燒出舍利。根據當天為聖嚴法師進行荼毗(火化)儀式的管理員透露,聖嚴法師法體的確燒出了舍利子和舍利花,不過,法鼓山也將之視為骨灰。
  • 聖嚴舍利花 清澈如琉璃_佛教_鳳凰網
    「聖嚴法師,荼毘的聖火恭迎您往西方極樂世界,法師好走!」苗慄縣獅頭山火葬場管理員彭德松前天為聖嚴法師法體荼毘,以虔敬的心送聖嚴法師最後一程。  由於法鼓山遵循聖嚴法師勿撿舍利的遺願,聖嚴法體燒出的舍利花,法鼓山也視為骨灰,撿骨入壇後回法鼓山暫時安奉,十五日舉行植存儀式。  彭德松說,佛家說法「有花才有子」,有舍利花才會有舍利子,舍利花看起來像珊瑚的質感,呈琉璃般透明、清澈,顏色有淡白、淡綠、淡藍。
  • 聖嚴法師論生死:把最難放下的東西放下
    長期患腎疾的聖嚴法師,在今天(2月3日)下午4時圓寂,享壽80歲。鳳凰衛視於08年底專訪聖嚴法師,成為老法師人生最後一次透過媒體向世人開示。以下為獨家專訪實錄,《智慧東方》2009年2月7日播出。王魯湘:這是非常好的,剛才法師說到,這個本來面目中間,像佛陀他當年他的第一個僧團,就是一個教育僧團,就是跟著佛陀,聆聽佛陀的教會,在整個印度的大地上到處行走,我們現在看到法鼓山很清楚地定義為世界佛教教育的園區,您也說過我們現在佛教缺的不是出家人,但是缺的是發了歸願的受過很好佛教教育的這種出家人,所以您認為我們漢傳佛教的如果要愛一個永續的發展
  • 聖嚴法師大體8日火化 15日舉行植葬儀式
    中國臺灣網2月3日消息 據臺灣「中廣新聞」報導,臺灣著名高僧、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今天圓寂,法鼓山將在8日為聖嚴法師大體舉行火化,15日舉行植葬儀式。  法鼓山在3日晚8點正式對外說明聖嚴法師的後事安排,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代表宣讀聖嚴法師的遺言。
  • 聖嚴法師的心靈環保思想
    而佛教恰似一股清涼劑、鎮靜劑可以讓人的內心稍稍安定,找準人生的方向。聖嚴法師的心靈環保思想也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提出的。本文收集整理了大量散落各處未被收入《法鼓全集》的聖嚴法師文章,為我們描述了聖嚴法師心靈環保思想的全貌。本文經七位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評審,被評選為首屆中華佛教宗風論壇美文徵集獲獎作品。現摘錄部分與廣大網友分享。
  • 臺灣聖嚴法師:祖國大陸是有宗教信仰自由的
    由於他篤信佛教,一九六0年退役後受沙彌戒,翌年十月在基隆海會寺依道源長老受比丘戒,一九六九年赴日本留學,一九七二年,獲得日本東京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同年成為農禪寺繼承人。  一九八三年,聖嚴法師在臺北縣金山鄉創立法鼓山(屬禪宗臨濟宗),同年創辦《法鼓雜誌》,以推動佛教教育,現法鼓山已成為臺灣佛教四大山頭之一,並在香港、美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設有分點,具有相當影響。
  • 聖嚴法師|佛學常識,信仰佛教必須吃素嗎?
    關於佛教的文化,戒律的問題是很多學佛修行的問題。特別是生活中,我們信仰佛教的人是否吃素食就是大問題之一。在佛教的戒律中,有三皈五戒之分,為了教導弟子如律受持,是約束心身,斷惡行善的靈丹妙藥。當然,對於佛教的對於食的問題,大德聖嚴法師曾寫道:「素食是佛教最為鼓勵的事。但也並不是要求所有的教徒都非得一律吃素不可。素食是大乘佛教的特色,是為慈悲一切有情眾生的緣故,所以在南傳地區的佛教國家乃至出家的比丘,都不堅守素食;西藏的喇嘛也不堅守素食,但他們不可親自殺生。」佛教在五戒中,第一條就是要大家不殺生。
  • 聖嚴法師圓寂10周年 法鼓山全球信眾續願傳心燈
    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開示(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法鼓山)法鼓山僧團於2月16日13:30,在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舉辦「大悲心起‧願願相續─法鼓傳燈法會」,今年現場與會人數超過上萬,海外信眾亦在全球各地分會同步參與傳燈。在活動現場,一幕幕撼動心弦的影像、文字、音聲,帶領信眾重溫聖嚴法師期以佛法度脫世間苦難的悲願與叮嚀。
  • 感念聖嚴法師無盡的身教 法鼓山舉行音樂會
    2011法鼓山成就大願感恩音樂會現場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致辭佛教在線臺灣訊 法鼓山為感念創辦人聖嚴法師無盡的身教,在2011年2月10、11日晚間七點,於臺北「國父紀念館大會堂」舉行「2011法鼓山成就大願感恩音樂會」,「副總統」蕭萬長、「法務部長」曾勇夫、「經濟部長」施顏祥、「陸委會主委
  • 星雲大師向左聖嚴法師向右_佛學書店_華人佛教_鳳凰網
    12歲時,他在宜興大覺寺出家;1948年,出任南京華藏寺住持;1949年春,前往臺灣,初駐錫中壢圓光寺,並於次年開始主編《人生》雜誌月刊;1967年5月16日,他在高雄開創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聖嚴法師(1930年一2009年),俗姓張,名志德,出生於江蘇省南通縣。
  • 法鼓山將舉辦國際研討會:紀念聖嚴法師圓寂10周年
    聖嚴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2019年6月28日至30日,臺灣法鼓山僧團將在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舉辦「漢傳禪法之當代流傳座談與禪修體驗」與「佛法與社會科學國際研討會」。6月29日至6月30日,為紀念聖嚴法師圓寂10周年,法鼓山和臺北大學、法鼓文理學院、聖嚴教育基金會共同合辦的「佛法與社會科學國際研討會」,將透過心靈環保與經濟學、公共治理、財務會計企管、社會學的結合,延續聖嚴法師跨領域對話、弘法的願心。每個單元均有專題演講,發表論文近50篇,上百位學者參與交流,會議精彩可期。
  • 2018法鼓傳燈日 法鼓山各寺院以「責任心」傳遞聖嚴法師師恩
    傳燈法會現場佛教在線臺灣訊 恆念聖嚴法師的恩惠,追憶聖嚴法師的身影。臺灣法鼓山僧俗信眾於農曆正月初九的「法鼓傳燈日」,相聚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及海內外各分寺院,藉由「傳燈法會」一同感念聖嚴法師的教澤。方丈和尚果東法師表示,明年即為聖嚴法師圓寂10周年,籲請信眾們把對於師父的感恩、報恩,透過行動輾轉傳遞,提升自己、安定社會。2018年2月24日晚間7點全臺同步的傳燈法會,約有近6千人參與。
  • 聖嚴法師:頂客族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 無盡傳燈 即可關注我們聖嚴法師
  • 緬懷效法聖嚴法師 法鼓山農禪寺各道場同步舉行傳燈儀式
    佛教在線臺灣訊 2016年2月20日晚間7點,法鼓山農禪寺以及各分支道場,同步以「傳燈」的莊嚴儀式,緬懷並發願效法聖嚴法師為弘法利生,以生命實踐、體驗佛陀教法,所開展出的慈悲與智慧。 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開示時表示,聖嚴法師說:「我的生命,是一場實踐佛法的歷程。」我們何其有幸,能夠追隨聖嚴師父修學佛法、實踐佛法。感恩今生與聖嚴師父有約,相信這份法緣,不僅是今生有約,而是生生世世與師父有約。 果東法師強調要緬懷聖嚴法師的教澤,讓佛法永遠不斷,便是要傳承、傳持、分享法鼓山的理念、精神,以及具體實踐的方針、方法。
  • 聖嚴法師追思法會暨植存儀式在法鼓山舉行(圖)
    二月十五日下午,臺灣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的靈骨,由法鼓山新方丈果東法師、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等十五位法眷、法緣代表,依序植入了法鼓山上臺北縣金山環保生命園區的五個洞穴中。儀式雖然簡單卻又莊嚴肅穆。此時,初春的生命園區內,篁竹叢叢、綠意盎然,法師的色身自此也化作春泥,回歸大地。  今天下午一時,聖嚴法師追思法會暨植存儀式在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大殿舉行。
  • 臺灣信行寺邀民眾燃燈供佛緬懷法鼓山聖嚴法師
    將代表佛法、智慧與光明的主燈,傳遞給法師;再由法師逐一點燃與會信眾手中的缽燈,燈燈相續,願人人都成為無盡燈!(圖片來源:法鼓山)(圖片來源:法鼓山)舊傳元宵燈節的習俗,本是源自於東漢明帝依循當時佛教傳統,於正月十五日點燈敬佛而來。信行寺在元宵燈節前,除了舉辦燃燈供佛法會外,也於2013年2月23日晚間7點至9點,邀請民眾一同念佛、傳燈、發願,緬懷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對於社會大眾的教澤。
  • 法鼓山果東法師一行參訪聖嚴法師弘化成就展示館
    佛教在線江蘇訊 2012年12月24日上午,臺灣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法鼓山副主持果品法師、方丈秘書常貴法師、法鼓山文化中心副都監果賢法師、法鼓山國際發展處監院果見法師一行在江蘇南通市委統戰部副部長、民宗局局長馬建清,副調研員於萍,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江蘇省佛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姑蘇寒山寺、重元寺方丈秋爽法師,江蘇省佛教協會副秘書長、南通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南通觀音山太平禪寺
  • 「學問僧」聖嚴 被喻為穩定臺灣人心的力量(圖)
    ──法鼓山.聖嚴法師(二○○五)  臺海網2月4日訊 二○○五年底,花了十六年心血擘建的法鼓山終於開山前,聖嚴法師一度傳出病重。但開山大典中,法師在寒風細雨中出現了,法衣飄飄,合掌微笑。原就瘦弱的身子在寬大法袍中,更顯弱不禁風。他走上主禮臺,以「大悲心起」的弘誓與四方信眾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