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麥當勞宣布,計劃在2017年起,在全國2200家餐廳換油。
麥當勞稱,該公司目前正在中國測試新配方的食用油,計劃明年起將全國餐廳的食用油由棕櫚油逐步替換為葵花籽和油菜籽新配方混合油。麥當勞稱新配方食用油營養結構更佳,能大幅降低飽和脂肪酸,更有助於健康。
據食品專家馬志英向澎湃新聞介紹,棕櫚油因為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不容易氧化,這也是眾多餐廳使用棕櫚油的原因。但過多攝入飽和脂肪酸,確實會引發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在營養專家顧中一看來,含有較多不飽和脂肪酸的葵花籽油並不適合用於油炸,「因為在高溫的環境,它更容易被氧化,油品如果被氧化了,就哈喇了,再吃的話對人體危害更大。」
顧中一表示,關鍵要看混合油中的油菜籽油的品種及比例,「油菜籽油有很多種,如果選擇單不飽和酸油菜籽油,確實會更健康一些。」
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執行長張家茵
麥當勞(中國)有限公司執行長張家茵當日稱,「少鹽、好油,更多的蔬果穀物」是目前麥當勞希望能引領菜單上的三大變革。
自2010年起,麥當勞菜單減鹽已累計超過450噸,例如漢堡麵包約減10%、薯條約減20%;今年麥當勞在中國陸續推出多種均衡菜單,包括含薏米、紅芸豆、燕麥、大米四種穀物的麥鮮粥、美味鮮蔬杯及蘋果片等。
為了挽救下滑的業績,迎合消費者的健康需求,麥當勞近年開始在原料上大作文章。去年在美國宣布,將只供應不經人工生長激素催化奶牛的奶製品,但這一政策並不覆蓋其包括中國在內的海外2.2萬家餐廳。麥當勞中國目前超過90%的採購在本地進行,從食物、包裝,玩具到物流配送等。
以往奉行「全球菜單一致」的麥當勞在業績壓力下也開始尋求本土化,現在早餐有豆漿,午餐除了巨無霸等經典漢堡,又加了大雞排滿滿飯,「我們提供了中西混雜的搭配方案。」張家茵說。
麥當勞近期在中國尋求出售餐廳特許經營權一事,則被外界認為是更加徹底的本土化。對此,張家茵稱,「特許經營最終的理念就是要用本土的企業家運營這個品牌,釋放有中國特色的力量。」
(來源:澎湃新聞記者 宦豔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