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席販履的劉備,是唯一的手工業者皇帝嗎?如何看待那段歷史呢

2020-12-11 尋根拜祖

關二爺是賣豆腐還是賣棗出身,張飛是否賣過豬肉,正史不見記載,劉備曾經賣草蓆、草鞋,確實記載於《三國志》。所以,《三國演義》中,劉備經常被自高自大的豪門士族,諷刺為「織席販履」之徒。

用今天的眼光看,「織席販履」何嘗不是企業家的創業階段,當年馬雲不也練攤嗎?這事不丟人吶!可是在古代,「織席販履」就很丟人,因為這是手工業者幹的事,士農工商,手工業者比農民地位還要低一等。在士族眼裡,劉備就是下賤人。

一個手工業者,有可能逆襲嗎?在古代這是不可能的,是天方夜譚!

要知道,古代的身份等級,決定了你的交際圈和政治地位,一個手工業者,根本不可能有機會參與政治,更不可能有追隨者。

那麼,《三國志》說劉備「織席販履」難道不可信?我們該如何理解劉備的身份呢?

01劉備的身份是本質上是士族階級

我們沒有任何證據,可以否認《三國志》對劉備身份的記載,但這並不能說明,劉備的身份就是手工業者,本質上劉備依然是一名士族階級成員。

所謂士族,就是以讀書做官為目的的社會階層,是帝制社會政治結構的最重要階級構成。農工商,以及非自由民,是沒有政治權力的。

「士」和「農」之間的界限,就在於讀不讀書,做不做官。有一部分人就過耕讀生活,不出仕,這個人群比較特殊,稱之為「逸民」。如果家族世代讀書做官,就稱之為世家大族,如果世代出高官,影響力很大,就稱之為「豪門士族」,比如當時的袁氏、楊氏、荀氏、陳氏、孔氏等。

1.劉備祖上累世為官

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後,這件事被後人質疑,存在貼金的嫌疑。不過,按史書記載,漢獻帝當時拿出了譜牒查驗,應該錯不了,況且劉備身邊還有家族近親,光他一個人造假做不到。所以,劉備漢室宗親的身份應該是可信的。

據《三國志》記載,劉備的父親劉弘、祖父劉雄、曾祖劉惠,他們世代為官:「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劉雄曾任範縣縣令。

劉弘去世早,所以家道中落,但是不能改變其士族之家的身份特性。

2.劉備以讀書做官為目標

三個證據,足以表明劉備的真實身份:

①劉備是讀書人

劉備十四歲的時候,離家遊學,拜在盧植門下讀書。盧植是與馬日磾、蔡邕齊名的大學者,唐朝以後,得到了配祀孔廟的禮遇,是中國學術界一顆璀璨的明珠。

這樣的大師級學者,放在今天就是院士級別,他的門檻不是一般的高。按照那時候等級觀點,想拜盧植為師,至少兩個條件:一是身份夠尊貴,如果出身不是士族,不可能被收;二是家資不能太寒酸,否則你讀不起書。

由此可見,劉備家族身份的影響力絕不低,而且不大可能太貧寒,至少還能勉強交得起學費,買得起書。

②劉備的交際圈是士族集團

在等級社會,一個人的身份被固化後,是很難突破的,其職業、婚姻、人際交往等都被固定在一個特定的範圍。比如士族之間絕不會跟農民聯姻,後期豪門士族都不跟寒門士族聯姻,當然給人家做小妾,不算婚姻。低階層的只能對高階層的形成攀附,而不是平等交往。

劉備早年的交際圈都有誰?除了劉氏宗室外,最有名的是公孫瓚,公孫瓚是當時的豪門貴族,比劉備顯貴,二人以兄弟相稱。

劉備做官前,就四處結交豪傑,中山有兩個大富豪,主動拜倒在劉備門下,給他提供大量資金支持。所謂豪傑,就是士族階級的另一個分支——遊俠,比如關羽、張飛等,本質上他們也是士族。

③劉備的職業是公務員

劉備從二十三歲起,以舉孝廉開始從軍、做官,所謂的「織席販履」生活,再也沒有呈現過。能得到薦舉出仕,首要的條件就是必須要有士族的身份。

由此可見,劉備的身份,本質上是士族階級。

3.織席販履不是常態

那麼,怎麼理解他「練攤」的生活經歷呢?

①織席販履是特殊階段,非常態

劉備家族既然世代為官,肯定是有地產的,所以不可能以手工業收入為主,織席販履很可能是因為其父去世後,陷入短暫生活困難期。

其實這種狀態,對很多士族階層都出現過,一點不稀奇。那時候劉備還小,母親在家織席編履,劉備負責練攤,補貼家用。農耕文明靠天吃飯,饑荒的時候連地主家都沒有餘糧,這種短暫應付饑荒的手段,不是常態,不值一提。

②競爭對手刻意誇大汙損劉備

為什麼提到劉備,後人就想起「織席販履」?其實這是袁術等豪門士族,刻意宣傳的結果。過去職業的貴賤太扎眼,打個不恰當的例子,假如今天謀位富豪之子去當乞丐,會不會被鄙視?

其實,不光劉備,曹操也遇到同樣的困惑,袁家兄弟張口就稱之為「宦官之後」。這些無非是豪門士族階級的自視其尊,有意從精神上摧毀對手的宣傳手段罷了。

所以,別被迷惑,劉備的真實身份是士族,絕不是手工業者。包括關羽、張飛的身份,都是士族集團。

02三國史是一段寒門士族的奮鬥史

我們縱觀從東漢到魏晉,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三國史其實是中國很特殊的一個歷史階段,或者說是一個過渡階段,它是寒門士族集團,伸張自身政治利益的過程,是寒門士族的奮鬥史。

從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到晉朝統一天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寒門士族打敗豪門士族,形成三國鼎立

自董卓之亂後,東漢出於群雄爭霸,豪強割據階段。仔細梳理這些割據勢力,不難發現,他們大多數是豪門士族集團。一部分是漢室宗親勢力,比如劉表、劉章、劉虞等;一部分是世家大族,比如袁紹、袁術、公孫瓚等。

只有少數的寒門士族,憑藉微薄的實力,招兵買馬,或自立山頭,或依附他人,慢慢積攢原始資本。比如曹操,兩次變賣家產招兵,比如孫堅,依附於袁術。

可是,結果很有意思,豪門士族最後都敗在了曹操、孫權和劉備三個寒門士族集團!這就是東漢沒落的根源,豪門士族集團內部的墮落。一方面他們在特權的維護下,能力大幅退化,卻佔據國家資源,另一方面他們又不斷壓抑寒門集團。

當秩序被打破後,兩大集團幾乎被放在了同等的競爭機制下,高下立現,豪門士族必敗!

2.三國對峙,豪門集團的裂變

三國魏蜀吳,三大由豪門士族創立的政權對峙,由於在資源上的均衡,誰也吃不掉誰。就在這個過程中,三國內部卻悄悄地發生了另一場,改變三國性質的「革命」。

三國雖由寒門士族代表創建,但是當他們建國後,不能完成對豪門士族的徹底革命,最後反而從內部,被豪門集團革命了!

①曹魏選擇了與豪門士族妥協

曹操是三國中唯一清醒者,他企圖通過「唯賢是舉」代替「薦舉制」,徹底封殺豪門集團的特權,以寒門士族代替豪門士族。可惜沒有成功,形成僵持局面,因此他一輩子也不能登基稱帝。

直到曹丕,選擇了「九品中正制」,保障了豪門士族集團的利益,才完成代漢禪位的最後程序。

②劉備、孫權選擇了與豪門士族融合

劉備與孫權,從來就沒做過對豪門士族的革命舉動。這跟他們本來就是「客居」有關,根基不深,只能想辦法與當地的豪門士族融合。

事實上,蜀漢和東吳就是亡於當地的豪門士族集團。

3.三國歸晉,門閥集團的完勝

在九品中正制的保駕護航下,曹魏帝國下的豪門士族,獲得了比東漢還要多的特權,由此他們迅速基因突變,形成了士族階級的最牛的「物種」——門閥集團!

司馬氏就是門閥集團的核心,正是在門閥士族集團的支持下,司馬氏完成了取代曹魏,並最終統一三國的舉動。

所以,三國史是寒門士族的奮鬥史,結果卻是被豪門士族的升級版門閥集團,割了韭菜!

03三段漢史,三段不同士族階級的歷史

我們再把西漢、東漢、蜀漢三段歷史放在一起,作一個簡單比較。

1.劉邦的身份及西漢政權的性質

有人說劉邦是農民,其實是不對的。劉邦是典型的士族地主階級,他的家族有地產,且不菲。劉邦四處蹭吃蹭喝不是因為窮,而是生活方式。

秦末的民間暴動,大多數人認為是農民起義,這也很扯淡,本質上它是士族階級的武裝暴動。義軍的領袖人物,包括劉邦、項羽、六國貴族後裔,以及劉邦陣營的骨幹,都是士族階級。

所以,秦朝滅亡是因為秦法沒有保障士族階級的利益,缺乏社會政治力量的支持,而不是所謂秦法殘酷。因此,西漢政權是士族階級建立的政權。

2.劉秀的身份及東漢政權的性質

劉秀更不是農民,他遠比劉邦還要牛,他是士族豪強集團,即後來的豪門士族集團。劉秀年輕時,和他的哥哥們,以及家族成員,養了一大群遊俠豪強,家底不是一般的厚。只是劉秀太學生的身份,以及史學家的立場,掩蓋了劉秀的真面目。

東漢政權從一開始,就是豪門士族集團與皇權共治天下的模式。劉秀正是憑藉這個模式,才實現了不到兩年登基稱帝的奇蹟。

3.劉備的身份及蜀漢政權的性質

相對於劉邦和劉秀,劉備雖然也是士族階級,但是他是士族集團的最底層,寒門士族階級,一旦破產,就滑入農民階級,甚至更低層。

中國自西漢,士族階級的發展不斷內部分化,東漢豪門士族坐天下,極端僵化的機制催生了一大群失去政治利益的寒門士族,這就是劉備的時代機遇。

可是豪門士族的勢力又不能根除,反而獲得了進一步發展的空間。這就是三國註定成為過渡客,被別人收割的命運。

04結束語

由此可見,劉備織席販履,映襯的是東漢末年,寒門士族集團的尷尬生活狀態。正是由於社會體製造就了一大群,劉備這樣的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寒門士族精英,他們的抗爭,才推動了歷史的變革。

劉備的經歷告訴我們,人的努力雖然很重要,但是符合歷史發展潮流方向的努力,才更有效。

相關焦點

  • 劉備織席販履,一個手工業者,憑什麼當皇帝?
    關二爺是賣豆腐還是賣棗出身,張飛是否賣過豬肉,正史不見記載,劉備曾經賣草蓆、草鞋,確實記載於《三國志》。所以,《三國演義》中,劉備經常被自高自大的豪門士族,諷刺為「織席販履」之徒。 用今天的眼光看,「織席販履」何嘗不是企業家的創業階段,當年馬雲不也練攤嗎?這事不丟人吶!
  • 劉備生前曾說不重用趙雲?為何要這樣說呢?
    說起劉備,必然會想到他對於人才的態度,劉備在三國時期用人水平不亞於曹操的愛才如命和孫權的慧眼識珠,甚至很多方面劉備都在二人之上。 試想劉備從一個織席販履之人,不到四十年之後成為蜀漢的開國皇帝,這樣的人必然是一個善於用人的賢主,否則怎麼會蜀漢的建立。
  • 送劉備益州基業,還送劉備妻子,劉焉父子是如何打爛一手好牌的?
    在三國歷史上,劉備能從劉璋手中奪取益州可以說是天下三分的正式開始,正是有了益州這塊基業,劉備最終才能佔據漢中稱漢中王,後又在成都延續漢朝正統,並娶了寡婦吳氏,成為蜀漢昭烈皇帝。一、益州有天子氣劉焉是西漢魯恭王之後,雖然和劉備都是漢室宗親,但是劉焉身份很不一般,歷任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等官,遠遠不是織席販履的劉備可以相比的。劉焉在朝中職權雖然不高,但是無論是宗正還是太常,這都是地位很高的官職。
  • 劉姓家族出一上聯:劉邦、劉備、劉德華,看看其他家族如何回復
    劉姓家族出一上聯:劉邦、劉備、劉德華,看看其他家族如何回覆說起中國的姓氏,三歲小朋友都知道「張王李趙劉」的順口溜,可是究竟哪幾個姓氏的人口最多、家族最興旺?還真的很難進行排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還有一個有趣的文學形式就是對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對對子,於是最近有網友將姓氏和對聯進行了巧妙的融合,在網絡上展開了一場姓氏對對子大戰,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看看,劉姓家族出一上聯:劉邦、劉備、劉德華,看看其他家族如何回覆說起劉姓家族,大家想想自己的社交圈就知道,這一定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姓氏,所以從古至今有很多的名人都姓劉,劉姓家族用他們引以為傲的同姓人名組成了上聯
  • 漢室皇族真的沒人了嗎?劉備販履織席之輩尚可稱帝,劉姓王侯何在
    後來仔細一想,劉備的宗親身份縱然不假,那也只是對普通人來講是高不可攀,其實在東漢末年,有這個漢室宗親身份的怎麼也有成千上萬吧,就劉備說的「中山靖王」劉勝一個人都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四百多年加起來數量真的很壯觀,可是大漢岌岌可危,為什麼沒有漢室皇族出來登高一呼,靖難勤王呢?勝為人樂酒好內,有子百二十餘人。
  • 如果伐吳時諸葛亮領軍,劉備坐鎮蜀中,歷史的結局會如何?
    如果伐吳時諸葛亮領軍,劉備坐鎮蜀中,歷史的結局會如何?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再加上荊州都丟失了,劉備更是心裡窩火。關羽的死,讓劉備十分難受。但是為什麼劉備非要親自去討伐東吳?是誰給了他那麼大的勇氣呢?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而此時劉備的年齡已經年近花甲之年。當時由於關羽的冒進,導致荊州丟失,自己也被東吳孫權斬首了。這可把劉備給刺激到了,決定用全國的兵力去討伐東吳,為自己的二弟去報仇。
  • 白帝城託孤被傳為一段佳話,劉備是真心實意的嗎?
    劉備白帝城託孤是我國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沒人能夠理解劉備真正的用意。我們眼中的歷史也是劉備成功託孤,諸葛亮盡心盡力輔佐後主劉禪。當然,也有這樣一種觀點,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劉備託孤其實是在試探諸葛亮的忠心,如果諸葛亮真的取而代之,那麼一堆刀斧手便會衝出來結果了他。
  • 「昭烈」兩字,是如何涵蓋劉備的一生?
    劉備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建立者,劉禪及諸葛亮給劉備的諡號是「昭烈」。那麼,這兩個字又是如何涵蓋劉備的一生的呢?按照《逸周書·諡法解》,「昭」的用法是,「昭德有勞曰昭,容儀恭美聽昭,聖聞周達曰昭」,「烈」的用法是「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業曰烈」。除去諡法以外,諡號也會遵從前代的習俗,參照其他諡號。
  • 藏著女詩人薛濤,睡著蜀漢皇帝劉備,成都的這三大陵墓遊覽地,你敢來嗎?
    藏著女詩人薛濤,睡著蜀漢皇帝劉備,成都的這三大陵墓遊覽地,你敢來嗎?武侯祠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一般人只知道這裡祭祀著諸葛亮,但很少有人知道這裡也是蜀漢皇帝劉備惠陵所在。武侯祠是中國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廟和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及蜀漢英雄紀念地,也是全國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蹟博物館。
  • 劉備為何借南郡,直接治理荊南四郡不行嗎,不借南郡就不能發展嗎
    劉備在很小的時候,與同村的小孩子玩耍時,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將來一定要乘坐這樣的羽葆蓋車。要知道羽葆蓋車可是皇帝的車駕,劉備從小的願望就是當皇帝,事實上在他成年之後,他也是按個最高理想來做的,儘管劉備的勢力一直很弱小,但他從來也沒有放棄過理想。
  • 鎮江,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回味那段過往歷史
    金山和焦山及北固山景區稱為京口三山,同時,以金山最為出名,畢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白娘子水漫金山故事,就發源於此地,再者就是焦山,這裡有江南第一大碑林,焦山碑林,最後北固山,而北固山為三國時期,劉備迎娶孫尚香的所在地
  • 劉邦開國建立漢朝,劉秀完成中興,為何劉備卻不能再興大漢呢?
    漢朝持續了407年,首先秦末大亂由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在漢朝漸衰之時遭逢王莽作亂,再由光武帝劉秀中興大漢,可是到了再次天下大亂之時,劉備雖然建立了蜀漢政權,卻沒能將漢朝繼續維持下去,劉備也是一代雄主,為何他卻不能做到祖先們做到的事情呢?下面給大家從自身和對手兩個方面來分析。
  • 這匹馬被皇帝封為「龍驤將軍」,讓歷史上的「十大名馬」甘拜下風
    這匹馬被皇帝封為「龍驤將軍」,讓歷史上的「十大名馬」甘拜下風一、歷史上公認的「十大名馬」談到歷史上的名馬,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赤兔、的盧、汗血寶馬等,其實歷史上公認的「十大名馬」是:1.赤兔馬《三國演義》不僅是人的演義
  • 白帝城託孤,劉備真的想過殺掉諸葛亮?三國志裡一個字道出真相
    現在充斥著不少說劉備虛偽的言論,匡扶漢室是假,替關羽報仇是假,白帝託孤也是假的,劉備就是不折不扣的偽君子。然而歷史上的劉備真的是偽君子?筆者認為,劉備並非偽君子而是真君子。在史書中,也能找到許多證據能夠證明劉備並非偽君子。空口無憑,下面筆者就舉白帝託孤這個典型例子來證明。
  • 東漢末年的劉皇叔,劉備是怎麼想的
    劉備的一生是充滿了坎坷的,劉備從小就在和別的小孩玩時,在樹下說了一句話: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從這裡就知道,劉備從小就知道什麼是皇帝,而且很想成為皇帝。但是之後包括在盧植那裡當學生都沒有出彩的地方。只是在史書上說劉備不喜歡讀書,喜歡養狗和華麗的衣裳,並且喜歡結交豪俠之類的,這是《三國志》中的記載。
  • 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說: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為何這麼做
    中國歷史上從三皇五帝開始,就從來沒有過禪讓,所謂堯、舜、禹的禪讓不過是美麗的傳說,《竹書紀年》這本古書已經否定了堯、舜、禹的禪讓,從夏啟開啟家天下的朝代開始算起,中國歷史上所有帝王都沒有將帝位禪讓出去,偶爾有過的幾次也是引發了大規模的騷亂,比如燕王噲禪讓王位給子讓就導致了燕國的滅亡。
  • 武侯祠是不是劉備的葬身之所呢?如果不是,他又身葬何處呢
    史書記載,關羽敗走麥城為東吳所殺,劉備為了給死去的兄弟報仇,親自領軍攻打東吳,然而不幸大敗,於公元223年4月病逝白帝城。五月,諸葛亮扶靈柩返回成都,八月下葬惠陵,也就是今天所說的武侯祠旁。那既然是已經葬入武侯祠旁的惠陵,又有什麼疑問呢?
  • 如何看待後人對《雲別傳》的質疑?《雲別傳》真的是子孫溢美嗎
    另外除了《三國志》以外,還有很多史料也是了解、研究三國歷史的來源。比如"赤壁之戰"的局部戰役"浦口之戰"來源於《漢末英雄記》;"荊州之戰"後習珍誓死反抗江東集團的控制來源於《襄陽記》,這些都是孤證(可能小編才疏學淺,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換一個角度《三國志》的內容很多也是孤證,不過它是官方認定的正史而已。
  • 真實的三國,曹操、劉備、孫權三人如何排名
    三國時期是人才輩出的時代,當然,最大的人才,就是三個國家的首領級人物,曹操、劉備和孫權。有人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對這三個人的綜合能力如何進行排列?首先是劉備。劉備是純粹的白手起家。三國中,曹操有爺爺和父親的後臺,也算是官宦世家,而孫權則直接從父兄手中繼承基業,完全算得上守成之君。劉備的一生是奔波的一生,也是奮鬥不止的一生。他投靠過很多人,袁紹、袁術、曹操、呂布、劉表、劉璋、孫權,凡是有點名望的人他都投靠過,直到60歲才有了自己的地盤。難怪在打下成都後,他跟法正說,這樣的日子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