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5-26日,由株式會社養樂多本社主辦的「第9屆養樂多代田研討會」及由日本養樂多生命科學基金會主辦的「第27屆腸內菌群國際研討會」在東京成功召開,數百名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比利時、泰國等國的專業學者齊聚東京養樂多本社。與會專家從免疫系統、口腔微生物、藥物與腸內菌群之間的關係發表了最新的研究進展與成果,分享了腸內菌群與疾病的相關研究。
(第27屆腸內菌群國際研討會現場)
益生菌對於眾多疾病治療或將起到輔助作用
現代人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甚至氣候變化等因素都會引起腸內菌群失調,使人體健康受到威脅,而益生菌與腸內菌群的關係,隨著相關的臨床研究展開,逐漸證實益生菌對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來自日本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消化內科中心長金井隆典指出,雖然全球的醫療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但是發達國家中的炎症性腸病、哮喘、花粉病、特異性疾病、肥胖、糖尿病、動脈硬化以及抑鬱症的發病率卻顯著性增長。
金井隆典在演講中提出:「從日本開始第一次東京奧運會後,這些疾病呈現出了增長的趨勢。人類從誕生到現在的200萬年時間裡,為什麼在近短短的100年的時間裡,在發達國家出現了上述的情況?」研究發現,腸道菌群與健康息息相關,腸道菌群紊亂會引發多種疾病。人體的內環境千奇百怪,尤其是腸道內存在有大量的細菌。已有大量的研究揭示腸道菌群在人類健康及疾病中發揮著複雜的作用。腸道細菌有好的,也有壞的。正常情況下,腸道內的好壞細菌和諧相處,但如果這種和諧關係被破壞了,人體就會出現各種疾病。
除了改善腸道菌群平衡之外,益生菌在治療抑鬱症方面也發揮著自己的作用。日本國立精神?神經醫療研究中心的功刀浩部長長期致力於抑鬱症相關的研究,在近期進行的「抑鬱症患者的腸內菌群研究」中顯示,與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有關的益生菌可以減緩在動物實驗中與抑鬱相關的表現。和健康人群相比,抑鬱症患者的雙歧桿菌及乳酸桿菌的數量有顯著性的減少,而在抑鬱症患者中,每周攝入發酵乳製品少於一次的患者其雙歧桿菌計數較其他患者呈現顯著性地降低。在日本,有報導揭示益生菌可以減緩壓力反應,而一個海外隨機對照實驗結果也證實了益生菌對抑鬱症患者有益。功刀浩博士表示,「使用益生菌或益生元也許可以治療由壓力引起的心理疾病,並為未來的臨床實驗提供支持。」
(第9屆養樂多代田研討會現場)
「衝破 」 地球, 養樂多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攜手開展共同研究
本次研討會還請來一名特殊的嘉賓——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古川聰組長,既是太空人又是一名醫生的他,從親身經歷中,分享了「在太空中服用益生菌的效果研究」。
在太空飛行中,人類的身體會經歷各種具有風險的變化,包括:由於失重造成的骨骼肌萎縮、骨量及骨密度的減少,體液轉移導致的頭脹,由於封閉環境造成的晝夜節律失調,暴露於太空輻射以及免疫系統的抑制等,曾在國際宇宙空間站工作了將近5個半月的古川聰組長就親身經歷過這些。
早在2014年,株式會社養樂多本社就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共同展開研究,試圖證明宇宙飛行改變了人類的腸道菌群及免疫系統,以及持續攝入乾酪乳桿菌代田株(LcS)可以改善一些機體變化。全球第一例在宇宙中持續攝入乾酪乳桿菌代田株(LcS)的實驗已於2017年正式啟動並且仍在進行中。古川聰組長表示:「希望該實驗結果不僅可以幫助在外太空環境下人員的身體健康也可以幫助那些在地球中處於高壓狀態的,比如身處於自然災害、高海拔環境及深海環境的人類健康管理。」
益生菌行業領導者養樂多,持續助力人類健康研究
養樂多自成立80多年來,始終秉承:「不斷探索生命科學,為世界人類的健康和美好生活作貢獻」的企業理念,聚焦腸內菌群相關的科學研究,積極推進國際交流與腸道健康知識普及事業,日本養樂多生命科學基金會連續27屆舉辦「腸內菌群國際研討會」,為全球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們提供交流分享平臺,共同探討有關腸道與健康的議題。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中國南昌大學、山西醫科大學、青島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天津科技大學、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的多位教授專家,以及多所高校的博士生和研究生,此次也赴日本參與了本次活動。作為活動的一部分,全體與會專家還參觀了養樂多富士裾野工廠和養樂多日本中央研究所,更深入地了解了養樂多的科學性與專業性。也藉由此次機會與各國專家進行學術交流,探討了益生菌行業研究動態,為中國益生菌行業發展助力。
(第27屆腸內菌群國際研討會中國參會團隊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