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之後,2018(第四屆)腸道微生態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將在上海松江富悅大酒店隆重舉行。哪些重量級嘉賓將會出席?哪些創新成果將要亮相?生物谷將帶給大家怎樣的驚喜?趕緊收藏地址:http://www.bioon.com/index_forword.asp?id=10060
大會時間:2018-03-30至2018-03-31
地地點點:上海富悅大酒店
主主題題:見「微」知著
主辦單位:生物谷
亮點一: 國際化的學術討論
本屆會議作為第四屆,更加注重國際化的交流。除了邀請到國內的大咖以及一線的專家進行學術報告,也邀請了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印度,臺灣,香港各地專家的參與。
為什麼要國際化?我國的腸道微生態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進展以及成果,許多研究都走在了國際的前沿,通過國際化的會議,能夠讓國內專家的研究成果呈現給世界。更重要的是通過國際化的會議,讓國內的學者特別是青年學者,足不出戶即可以了解到國際最新的進展和動態,並能夠與國際一流的頂尖的專家進行溝通。
----部分嘉賓一覽
鄧子新
中國科學院院士(Member,CAS),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Fellow, TWAS),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Fellow, AAM)。長期從事微生物代謝的分子生物學研究,主攻放線菌遺傳學及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化學生物學,打開DNA硫化修飾新領域,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100餘篇研究論文。
樊代明
中國工程院院士、副院長,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第四軍醫大學原校長,中華消化學會原主任委員。西京消化病醫院院長。長期從事消化系疾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工作,特別是在胃癌的研究中做出突出成績。
Vanessa Sperandio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微生物系和生物化學系教授,2013年,Vanessa當選為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她所在的實驗室主要研究細菌細胞如何感知某些哺乳動物激素的存在,以及菌群的改變和對機體的適應。
Michelle McGuire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教授、國際營養學專家, 母乳微生物研究專家。最近,她與愛達荷大學的Mark McGuire教授共同完成的國際隊列INSPIRE研究揭示,母乳成分並非一成不變,而會隨著人類進化、當地文化和環境的變化而調整至最適合嬰兒的狀態。除了寡糖和其他成分,母乳微生物本身也會影響嬰兒腸道菌群。
賈偉
美國夏威夷大學醫學院終身教授、夏威夷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副主任,癌症研究中心代謝組學中心實驗室主任。主要從事代謝組學以及腸道微生物-宿主的代謝作用的技術發展以及在轉化醫學研究領域的應用, 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科技論文 280 餘篇,SCIE 資料庫總引用超過 7,500 次,Google Scholar 資料庫總引用超過 14,000 次。
房剛
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副教授,研究專注於細菌表觀遺傳組學(DNA甲基化),主要的概念是首次利用DNA甲基化信息達到高清晰度的微生物組分析以及更完整地把細菌的基因組和可移動元件(比如質粒)聯繫到一起。
Subramanya Rao
亞洲微生物銀行研究員,一直致力於極端環境的研究,尤其是酷熱和嚴寒沙漠環境中微生物的探索,近幾年著重研究腸道微生物和糞菌移植的相關性。
於君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消化道腫瘤實驗中心主任;香港中文大學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美國胃腸病學院fellow,長期致力於消化系統腫瘤機制和防治研究,發表SCI論文332篇,影響因子10以上55篇。
蔡英傑
臺灣陽明大學微生物體中心主任、主要研究菌腦腸軸以及精神益生菌,及其在憂鬱症,自閉症及巴金森症等神經精神疾病之運用。
王志堯
臺灣臺南成功大學醫學院過敏及臨床免疫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的學術研究領域為過敏氣喘的環境與基因研究,中草藥及益生菌對過敏疾病改善的效果,肺部先天免疫能力的機理及益生菌在過敏疾病的臨床應用等,共發表SCI論文超過一百三十篇,被引用次數也超過三千次。
亮點二: 多學科交叉深入解密腸道微生物與疾病的關係
人體內微生物尤其是腸道微生物的研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經研究發現,腸道菌群結構紊亂與許多諸如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有關。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腸道菌群組成結構,飲食、藥物以及環境因素可以影響個體腸道菌群的組成。而通過調節,糾正紊亂的菌群結構從而達到治療各種疾病的目的。本次會議的另外一個亮點就是邀請到不同的學科的專家,從多個角度分享研究的最新成果及進展,進行思想的碰撞,啟發研究的思路,最終通過多學科交叉合作推進發展與應用。
主會場: 腸道微生物研究的新理論與新技術
分會場一:腸道微生物與精神系統疾病, 如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等
分會場二:腸道微生物與代謝類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內分泌紊亂等
分會場三:腸道微生物與消化系統疾病,如結腸癌、IBS、IBD、新生兒腸道菌(母乳)等
分會場四:腸道微生物與其他疾病,如口腔疾病、高血壓、卒中等
亮點三: 發起成立「中國腸微生態---疾病整合聯盟」
本次會議中國腸道微生態聯盟將正式宣告成立,並召開第一屆理事會議。聯盟將聯合若干在腸道微生物組領域科技成果卓越的高校科研院所、生物技術公司,醫藥企業,醫療機構等,自願組建專注於腸道微生物組集成創新、長效穩定的合作組織。聯盟以共同的發展需求為基礎、以創新機制突破重大微生物組臨床研究項目為目標。
西京消化病醫院作為聯盟理事長單位, 並有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上海市炎症性腸病研究中心、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解放軍301總醫院、廈門大學中山醫院、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廣東省南方消化病研究所等多家單位作為聯盟單位。
依託聯盟單位整理並彙編《中國腸道微生態年鑑》,總結這一年來的科研成果及成就,會議現場進行發布
亮點四:基礎與臨床並重
醫學的進步,對疾病認識的深入,以及對疾病診治的提高都離不開基礎研究,基礎研究以臨床價值為目標。本次邀請到頂尖科學家與最一流到臨床專家同臺分享,也是本次會議的另一大特色。
亮點五:新技術,新成果展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針對腸道菌群研究的關鍵技術,比如宏基因組測序技術,腸道菌群的鑑別,分析技術,菌群移植技術等進行呈現。會議的現場專門設置有豐富展示環節,現場參會者可以了解最新的技術進展及產品。
亮點六:臨床研究精品培訓
針對有臨床研究需求的科研工作者、臨床醫生提供專業培訓,旨在協助提高臨床科研水平。培訓內容注重實效,採取專家授課及案例討論的形式開展。涉及內容包括「RCT研究與設計、隊列研究、臨床研究註冊等」。
您來或不來,我們的優勢都在這裡~
臨床機構:
獲得最新規範標準
臨床項目合作
學術科研交流
科研項目開展
科研機構:
個人:
同業交流,拓展個人社交圈
了解行業動態和發展趨勢
了解市場熱點
大會日程:
掃描圖上二維碼或者聯繫下方工作人員即可參會報名
在此我們誠摯地邀請您參與本次大會!
參會和贊助合作: 朱賽博
E-mail: saibo.zhu@medsci.cn
Mt: (021)54485309-8040 17321087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