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就只有大遷徙嗎?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2021-01-13 長城非美假期

說起東非,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世界新八大奇蹟」之一的「東非動物大遷徙」!



如我們所知,動物大遷徙有很多種,比如候鳥、蝴蝶、魚類等等,都會有大遷徙,他們發生在不同時間和地點。但是,世界上最出名的就只有兩個:中國的春運和東非草原的野生動物大遷徙



人類最大型的遷徙——我國的春運,以每年的春節為界,從節前15天到節後25天,每年約40天時間。


而動物最大型的遷徙——東非動物大遷徙,以角馬、斑馬、瞪羚為主,為了覓食而「搬家」,持續時間較長。


這三種動物數量一多,食物供給就成了問題。更不說他們生活的地方是熱帶草原氣候,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到了旱季的時候,滴水不落,它們就只能遷徙、覓食。


雖然動物大遷徙的時間持續近十個月,在坦尚尼亞和肯亞之間的東非大草原都能看見,但是最為出名的每年7-8月份的河渡


每年7-8月,角馬們會離開正處於旱季的塞倫蓋蒂草原,來到馬賽馬拉草原。但是,想要去到馬賽馬拉草原,它們首先要橫渡河水洶湧的馬拉河。


還要抵擋在水裡埋伏著的無數的鱷魚,想要不成為鱷魚的食物,角馬們只能努力地快速奔跑過河,十分壯觀!


到馬拉河前,也有角馬會在岸邊遲疑,但是他們沒有選擇,只能過去,向北去尋找豐沛的草原,否則只能餓死,這就是他們的命。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吸引超過20萬的遊客來到這裡!然而這個景象也只有7-8月份能看到,其他時間來也看不到!


但小編認為,東非是一個值得多次探索的地方,除了壯觀的動物大遷徙,還有著各種各樣的小驚喜,在等待我們去挖掘。



其中,大猩猩的秘密,估計很多人都還不了解。


它比熊貓還稀少,現存800多隻,而烏幹達和盧安達有多個猩猩的生活點。且這兩個國家黑猩猩的基因跟人類十分相似,相似度高達98.5%。


全球一半的黑猩猩棲息在烏幹達,這裡,可以說是黑猩猩之國。近距離接觸下,你會驚訝於它們的「高智商」!




烏幹達,東鄰肯亞,南接坦尚尼亞和盧安達,總面積24.15萬平方公裡。全境大部位於東非高原,多湖,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有"高原水鄉"之稱。


它雖位於赤道線上,但由於地勢較高,河流縱橫,湖泊星羅棋布,因而雨量充沛,植物繁茂,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為22.3℃。故而曾被邱吉爾喻為「非洲明珠」。




烏幹達首都坎帕拉是東非歷史較悠久的城市。


15世紀後,這裡是布幹達王國的都城,"坎帕拉"一詞在當地語的意思是"小羚羊之地",據傳說原是布幹達國王放牧羊群的地方。



城市由40多個山頭組成,其中大山頭有7個,中間稍平,是市中心主要街道和商業區。市內街道依山勢起伏而建,是非洲著名旅遊城市之一



南部毗鄰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維多利亞湖,同時也是非洲最大的湖泊。


該湖區是非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沿岸方圓80公裡內居住著數百萬人。湖上有當地的汽船來往通航。湖岸四周景觀多變。




 卡蘇比王陵 | Kasubi Royal Tombs 


卡蘇比王陵,建成於1882年,1884年以後成為皇家墓地。這裡埋葬著王國的最後4個國王,是烏幹達王國時期的王家陵園,被烏幹達人視為神聖的地方。


——圖片來源:網絡


它主要由棕櫚樹葉、蘆杆、 籬巴條等材料建成,是原始材料建築的典範,文化歷史價值遠遠超過其建築本身,因此被聯合國確立為世界文化遺產。


——圖片來源:網絡


2010年失火,王陵內的主建築物基本被大火燒毀。後被確立為瀕危遺產


——圖片來源:網絡



 卡扎菲國家清真寺 | Gadaffi Mosque 


「烏幹達國家大清真寺」,前期由阿明政府出資修建,但由於資金不足,長期停工。後當地穆斯林向前利比亞總統卡扎菲求援,由卡扎菲出資完成了清真寺的修建工作。因此又名「卡扎菲清真寺」。


——圖片來源:Nick Wang


這是東非最大的清真寺,坐落在坎帕拉老城中心,可同時容納1.2萬人禱告。


清真寺分為兩層,一層是作為日常禮拜用的,二層主殿只有在大型節日才開放使用,平時會有遊客參觀遊覽。


——圖片來源:Nick Wang


高塔上能夠看到坎帕拉的全景。



——圖片來源:Nick Wang



 巴哈伊花園 


巴哈伊創是個新的獨立宗教,建於19世紀的伊朗,宗旨是實現人類的大同,其基本教義可概括為「上帝唯一」、「宗教同源」和「人類一體」。



據說巴哈伊教在各大洲只設一個神廟,而非洲的巴哈伊花園則在烏幹達的坎帕拉。它的每座廟宇都有九面,每面有一大門,代表可以從各方向加入巴哈伊信仰。


巴哈伊教沒有神職人員和地方教堂,廟宇中不出賣紀念品,不接受饋贈。宗教經費只來源於教徒的捐贈。





烏幹達最佳的觀鳥勝地——Mabamba溼地公園。



溼地公園位於距離烏幹達首都坎帕拉西行約60公裡在赤道之上,這裡擁有世界瀕危鳥類和維多利亞盆地生物群落,是離首都最近維多利亞湖畔的最佳觀鳥地。





姆布羅湖國家公園以草原動物和為數眾多的河馬著名。


——圖片來源:SIMBA


姆布羅湖國家公園位於首都與西部之間,佔地260平方公裡,是烏幹達最小的草原型國家公園,但卻有著豐富的蹄類的哺乳類動物。


如飛羚、旋角巨羚、侏羚、水羚、狷羚、斑馬、水牛等,還有河馬、獵豹、鬣狗,更有超過350種鳥類如生長在刺槐林中難得一見的刺槐鳥。


——圖片來源:SIMBA


姆布羅湖與周圍的13個湖泊一起串聯成一個長達50公裡的溼地生態系統,其中有5個湖泊位於國家公園範圍內。


過去國家公園內曾是一望無際的草原,但現在有著不少樹林,因為不再有大象來推倒樹木破壞植被。


——圖片來源:SIMBA




基巴萊國家公園,是非洲靈長類物種多樣性和集中度最高的國家公園之一。經過多年的保護,如今這座國家公園裡共有13種靈長目動物,其中包括兩千多隻黑猩猩。


它位於烏幹達一座茂密的常綠熱帶雨林之中,佔地面積766平方公裡,海拔在1100米到1600米之間,可以說是黑猩猩的王國,這裡有大量瀕臨滅絕的黑猩猩,還有瀕臨滅絕紅疣猴,看到黑猩猩的機率高達90%。



該公園保護著幾個研究得很好的常見黑猩猩棲息地,以及幾個中非猴子物種,包括烏幹達紅皮猴(Lophocebus-ugandae)、烏幹達紅疣猴(Procolobus tephrosceles)和L'Hoest猴。公園裡發現的其他靈長類動物包括黑白疣猴(Colobus Guereza)和藍猴(Cercopiechus mitis)。


此外,這裡還居住著370多種鳥類、相當數量的羚羊、水牛和森林象等。


基巴萊國家公園內發現的其他陸生哺乳動物包括布希豬、巨大的森林豬、普通的疣豬和非洲水牛。目前的食肉動物包括豹、非洲金貓、不同的貓科動物和兩種水獺。此外,獅子有時也會去公園參觀。



鳥類種類有325種,包括橄欖長尾杜鵑、西方小叮噹鳥、兩種皮塔鳥(非洲和綠胸)和灰鸚鵡。地畫眉(Turdus kibalensis)是基巴萊國家公園的特有物種。



該公園於1993年正式成立,以保護以前作為伐木森林保護區管理的大片森林。它是最後剩下的包含低地和山地森林的廣闊地區之一。


公園與伊莉莎白女王國家公園連成一片森林,形成了180公裡的野生動物走廊。




Queen Elizabeth National Park


伊莉莎白女皇國家公園最早成立於1952年,在兩年後因為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造訪而更名為伊莉薩白女王國家公園。



伊莉薩白女王國家公園位於非洲烏幹達魯文佐裡山下,橫跨赤道,其面積為1978平方公裡,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大面積的湖泊河流,是烏幹達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


其中生活著水牛、河馬、鱷魚、大象、花豹、獅子等動物,共有95種哺乳類動物與超過500種鳥類。



其中會爬樹的大獅子更是聞名於世!公獅擁有黑色的鬃毛,藏身在高大的無花果樹上,要給草地上毫無警覺赤羚給予致命的奇襲。



尼羅河源頭—愛德華湖及喬治湖之間,自然形成的長達32公裡的卡金嘎水道(Kazinga Channel),也是國家公園中的知名景觀。


此外公園中還分布著若干條岸旁有叢林點綴的河流,以及眾多各具風情的淡水和鹹水火山口湖。





布恩迪之名在當地語言中是難以穿越的意思,在巨大的樹木間密布著竹林,地表上蔓生的蕨類、藤蔓等植物大大提升的徒步穿越的難度。



難以穿越的布恩迪森林是烏幹達西南部的巨大原始林,位於東非大裂谷的西緣,海拔高度介於1100~2600公尺之間,離剛果民主共和國邊界僅有幾公裡之遙。



布恩迪是東非少有的幾片森林之一,窪地和山地植物群落匯合於此,又是更新世植物物種的避難所,因此物種豐富。這片森林是地表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區之一,在1994年因為卓著的生物多樣性而確立為世界自然遺產。


同時也是瀕危的高山大猩猩的重要棲地,約有320隻、超過世界上半數的高山大猩猩棲息於此。在這裡,你可以徒步探索,近距離觀察大猩猩。



另外,園內還棲息著120種哺乳動物、348種鳥類、220種蝴蝶、27種青蛙蟾蜍變色龍,以及許多瀕危的動物。


在植物方面,布恩迪森林也是東非最多樣化的森林之一,涵養著超過1000種開花植物,包含163種樹木以及104種蕨類。






盧安達(Republika y'u Rwanda) 是非洲中東部的一個國家,全稱盧安達共和國,位於非洲中東部赤道南側,內陸國家。


氣候宜人,民風淳樸,號稱非洲小瑞士。



東鄰坦尚尼亞,南連蒲隆地,西和西北與剛果(金)交界,北與烏幹達接壤,國土面積26338平方公裡。境內多山,有"千丘之國"的稱謂。




盧安達西北邊境城市吉賽尼,東南距基加利88公裡,有公路相通。背倚維龍加山地,面臨基伍湖,景色優美,是遊覽和療養勝地。



附近有非洲最著名的火山——尼拉貢戈火山(Nyiragongo)


位於剛果(金),是非洲中部維龍加火山群中的活火山,火山口直徑2000米,深244米,底部有熔巖平臺和熔巖湖。是非洲最危險的火山之一。





目散子是盧安達第二大經濟體,它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和傳統,在這裡可以體驗當地生活,感受異國文化。





盧安達的基伍湖,是非洲最大和最深的湖之一,比尼奧斯湖大2000倍,它更是非洲中部最高的湖泊。


表面積約為2700㎞²,海拔高度約1460米。最大長度90公裡,最大寬度48公裡。平均深度為220米,最深達475米。



它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與盧安達的邊界上,處於東非大裂谷中,艾伯丁裂谷的西部。由斷層陷落而成。


湖岸多巖岸,較崎嶇,北岸有高達3470米的尼臘貢戈火山。湖岸線北部較平直,南部多湖灣。湖中有許多島嶼,最大島嶼為伊吉維島。



群山環抱,湖岸陡峻曲折,湖中島嶼眾多,為著名療養地。湖區周圍人口密集,多魚類和水鳥。沿岸有布卡武、基布耶、基塞尼等城鎮。




盧安達城市,魯亨蓋裡省首府。在西北部山區,海拔1,860米,是農產品貿易中心。


周圍土地肥沃,是除蟲菊、菸葉的集中產區,還產咖啡等。公路通基加利和鄰國馬乾達。



而靠近大猩猩出沒地魯亨蓋裡的布雷拉湖和儒洪多湖常常會被不慎忽略掉,其實這兩個湖邊也有高聳陡峭的山坡,有高掛的瀑布。


不遠處的維龍加火山則給它們提供了一個雄渾的背景圖。



在魯亨蓋裡的Iby'Iwacu文化村,你會被邀請加入到當地人的歌曲和擊鼓表演中,和當地人一起品嘗傳統的食物。這絕對是你了解盧安達的文化,習俗和歷史的好機會。





紐恩威國家公園憑藉其絕佳的自然美景及黑猩猩和多樣的野生動植物被《國家地理》評選為2014年必遊景點之一。



園內的森林峽谷上修建了一座雨林吊橋,懸掛在深邃陡峭的山谷之上,高出地面50米,長90米,跨越廣闊的森林。



世界上最大的疣猴群就生活在紐恩威,隨時都可以看到疣猴出沒。


這裡還棲息著300多種鳥類,其中26種是本地特有物種,比如大藍冠蕉鵑、加冕犀鳥、藍頭太陽鳥,比東非其他地方都多。





蒲隆地位於非洲中東部赤道南側。北與盧安達接壤,東、南與坦尚尼亞交界,西與剛果(金)為鄰,西南瀕坦噶尼喀湖。



境內多高原和山地,大部由東非大裂谷東側高原構成,全國平均海拔1600米,有"山國"之稱。


蒲隆地躲在東非大裂谷的深山老林之處。被夾在丘陵國盧安達和剛果金、坦尚尼亞之間,是一個多山地的內陸國家。





首都布瓊布拉是蒲隆地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布瓊布拉舊名烏松布拉。



在國境西部,坦噶尼喀湖東端北岸。年平均氣溫在攝氏22至26℃左右。


城市背山面湖,氣候宜人,景色優美,市內樹木蔥翠,花團錦簇,旅遊設施不斷擴充,是發展中的遊覽城市。



坦噶尼喀湖位於東非大裂谷地帶,是裂谷湖泊系統之一。




面積3.29萬平方公裡,平均水深700米,最深處達1455米,是僅次於俄羅斯貝加爾湖的世界第二大深水湖,也是是非洲著名的大湖。



如我所說,東非是一個值得多次探索的地方。小編這次介紹的,僅僅是它的一小部分。7-8月的動物大遷徙、12-3月的產仔季、大猩猩、斑馬......


下次,相遇在東非!

相關焦點

  • 東非動物大遷徙
    6月-9月的東非,這裡將會上演地球上最壯觀的動物大遷徙場面。當然,還有自然界最血腥、殘酷的殺戮!百萬頭的角馬,數十萬計的斑馬、羚羊組成聲勢浩大的隊伍,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保護區前往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
  • 科普故事 | 東非動物大遷徙
    故事內容:小朋友知道嗎?在地球上,有一片神奇的土地——非洲大陸,這裡有著數不盡的草原,其中最神秘美麗的就要數東非大草原啦!東非大草原是野生動物的天堂,獅子、獵豹、羚羊、斑馬等等許許多多的動物在這裡世代居住,自由奔跑。
  • 東非動物大遷徙,震撼你的雙眼!
    動物大遷徙的場景相信很多人不會陌生,我們在電視或網絡中都或多或少的看到過動物大遷徙的震撼場面,這次,我們不止僅僅是在電視上看到,我們小大使要親臨東非大草原了,浩瀚的動物大遷徙將震撼你的心靈!說起東非動物大遷徙,你又了解多少?這是每年在東非平原上都會上演大規模的大型哺乳動物大遷徙。遊客可以跟隨這群遷徙動物,體驗這場動物們的遷徙運動。
  • 你不知道的動物大遷徙故事
    很多人想去非洲追蹤大遷徙;什麼是大遷徙呢?那麼去哪看大遷徙才是正確的呢?什麼時間最適合看大遷徙?什麼是動物大遷徙呢?首先要糾正一種誤解:不能僅僅把動物群從塞倫蓋蒂跑到馬賽馬拉稱為大遷徙。事實上,大遷徙每天都在發生,無論什麼季節去賽倫蓋蒂,你都能見到百萬動物齊聚的壯觀場面。去哪看大遷徙才是正確的呢?都是去看野生動物,肯亞和坦尚尼亞有什麼區別?
  • 「世界新八大奇蹟」之一 東非動物大遷徙
    這個世界上動物大遷徙有很多種,比如候鳥的大遷徙,蝴蝶的大遷徙,魚類的大遷徙,但是世界上最出名的就兩個:中國的春運和東非的草原野生動物大遷徙。今天喵喵要說的,便是世界新八大奇蹟之一東非的草原野生動物大遷徙每年的動物大遷徙都發生在非洲的東非大草原。這片草原很大,被坦尚尼亞與肯亞的國界線分成了兩塊:小的在肯亞境內,名為馬賽馬拉草原;大的那塊在坦尚尼亞,名為塞倫蓋蒂草原。而每年的動物大遷徙的故事就在這裡上演
  • 有一種震撼,叫做東非動物大遷徙!
    一說到東非你會想起什麼?是被譽為地球傷疤的東非大裂谷?還是《動物世界》中趙忠祥老師極富磁性的嗓音:春天到了,又到了交配的季節。隨著溼潤季節的來臨,乾涸的大地上,下起了瓢潑大雨,萬物開始躁動。7.8月份是去東非遊玩的最佳時間,一起跟著牛仔褲揭秘東非動物大遷徙之旅吧!東非大草原被肯亞和坦尚尼亞所有。對應的也有兩個國家公園,肯亞那邊的叫馬賽馬拉,坦尚尼亞的則是塞倫蓋蒂。
  • 2020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開啟
    2020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開啟 馬培敏/央視新聞 2020-07-19 07:04
  • 東非動物大遷徙丨2018年度大秀即將揭幕
    你會不會暢想這樣一個「狂野」的夏天:在清爽宜人的藍天下乘著越野吉普馳騁一望無際的東非草原
  • 在西歐東非,為何每年都有角馬大遷徙?場景十分壯觀!
    【在西歐東非,為何每年都有角馬大遷徙的壯觀景象?】在肯亞及坦尚尼亞,每年的7月到10月,都有成千上萬的角馬飛奔而來,橫跨坦尚尼亞的塞倫蓋國家公園大草原和肯亞的馬賽馬拉大草原。在西歐東非,為何每年都有角馬大遷徙的壯觀景象? 一方面主要受天氣和季節性影響,導致角馬大遷徙;另外一方面,在每年的四月角馬開始從西北向南部大遷徙尋找食物,從七月到八月,進入西北部到達肯亞馬賽馬拉大草原,然後經過馬拉河進行一場渡河大戰,最后角馬群向西南部大遷徙!
  • 想春節去看大遷徙?有關東非旅行的16個問答,看有你關心的嗎?
    在坦尚尼亞和肯亞,你有太多機會親眼見證超過2百萬數量的羚羊和斑馬同期大遷徙, 當然對於受預算限制的旅行者, 您也可以在淡季(4-6月和11月-12月中)來到國家公園跟動物們驚喜偶遇。有時候淡季的價格僅僅是旺季的一半。
  • 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節目"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評論選登
    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新聞頻道、中文國際頻道和英語等多個外語頻道不久前推出的直播特別節目「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是全球電視媒體首次在非洲對野生動物遷徙進行直播報導。  直播野生動物大遷徙,央視是第一次,也是全球電視媒體迄今唯一一次對野生動物的直播。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央視開創了一個世界第一。也許有人會問,有必要嗎?我認為,太有必要了。這次直播,改變了我對《動物世界》的看法。幾十年來,電視裡的《動物世界》節目,大都是購買外國人拍攝的節目,經過我們自己翻譯編輯播出,難脫外國痕跡。給人的印象好像是,這樣高精尖的動物拍攝我們無能為力,只能引進。
  • 2020年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開啟
    一年一度的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在東非的坦尚尼亞和肯亞再次上演。現在,大批角馬、斑馬、瞪羚等野生動物正在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草原,前往鄰國肯亞的馬賽馬拉草原。
  • 肯亞:關注東非大遷徙 「天國之渡」——幼崽血染馬拉河
    肯亞:關注東非大遷徙 「天國之渡」——幼崽血染馬拉河  在坦尚尼亞北部和肯亞南部有一個大草原,動物沿草原的四周大遷徙呈順時針方向逐草(雨)而行。百萬動物大遷徙的景觀固然壯美,鱷魚的伏擊和角馬固執的渡河構成一幅悲壯的自然樂章。  這種運行古已有之,象鍾搖一樣有規律。角馬的圈草運動一年2次,我猜鱷魚每年有4次這樣的大機會:大量送上門的野味,只是肚子裝不下。其它時間只有一些零散的「投資」機會,而且要有僥倖的成份。
  • 東非動物大遷徙 一個震撼生命意義的心靈之旅
    在波瀾壯闊的非洲大草原上,東非動物大遷徙也許是這個地球上最壯觀的野生動物奇觀了。每年6月,當坦尚尼亞大草原的青草被消耗殆盡的時候,數百萬頭的角馬,數十萬頭的斑馬和羚羊就會組成浩浩蕩蕩的龐大隊伍,從坦尚尼亞的賽倫蓋蒂保護區一直往北長途跋涉3000公裡遷徙到肯亞草水肥美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
  • 2020年「東非大遷徙」破紀錄名利場搶先嘗!
    分享一篇為CRI行走非洲寫的專稿《「東非大遷徙」的追蹤者》,大撒福利,更多動圖和硬核內幕。先上最喜歡的一張「大遷徙」鳥瞰圖 - 千軍萬馬奔馳在塞倫蓋蒂-馬拉東非大草原。這個宏偉場面,是重量級紀錄片《馬拉-塞倫蓋蒂》內網預告片的一幀開場截屏。這部紀錄片剛完成拍攝,將於明年在全球各大MAX影院播放,包括中國。
  • 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追尋雨季的遷徙路
    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 2012年的七月和八月,本臺以特別節目的形式連續直播報導了在東非肯亞境內馬賽馬拉草原上演的野生動物大遷徙的壯觀景象。東非大草原上,數以百萬計的野生動物現在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漫長遷徙之旅。然而在坦尚尼亞塞倫蓋蒂地區的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保護區,這裡的角馬、斑馬等野生動物,卻並不參與這一漫長的奔波旅程,它們和近在咫尺的百萬遷徙大軍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去非洲看動物大遷徙,怎樣避開人潮,包下整個草原?你知道嗎?
    說到都東非,大家一定會想到「動物大遷徙」。確實,動物是東非的一大瑰寶,」遷徙三友「角馬、斑馬、瞪羚,哪裡有草,哪裡就有它們,除草機似的一路跟著水草啃過去,年復一年的在坦尚尼亞和肯亞兩國順時針遷徙。花花幾天前安利朋友在這個季節去東非也被一口回絕了。誠然,動物大遷徙一生值得看一次,但是東非旅行,卻不光在夏天,甚至不止在旱季,這是花花親身感受過後的語重心長的建議。
  • 一生必看的東非動物大遷徙,最全親子遊12日大攻略!
    動物遷徙是有著自己的時間軸的,但並不意味著動物們每年就會走同一條路線準時到達某個區域。它們的時間軸充滿變數,歷史上就出現過數次「全無章法」的遷徙時間和路線,畢竟氣候變幻莫測,它們又沒GPS。不當然,在諾大的東非大草原,全球最大的動物大遷徙中當然還有許多其他動物,幸運的話,還能看到大象、貓鼬、長頸鹿等等。
  • 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 全球自然奇觀直播引發關注
    v.cen.ce.cn/video_info/2013-8-11/1376185474557.json,553,450 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全球自然奇觀直播引發關注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今天下午兩點,本臺新聞頻道和多個外語頻道推出「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最後一場直播特別節目。
  • 十大秘笈在手,看動物大遷徙不做冤大頭
    鄭重其事說帶你去看東非大裂谷……悠悠君被很多人問到,為什麼你們的行程不去看東非大裂谷呀?答案是東非大裂谷實在是太大了,最寬處有二百公裡、深達一千至二千米,如果你從衛星照片上看,確實猶如一道巨大的傷疤;但當你站在地面上,這不就是一個常見的盆地嗎……奈瓦沙湖/納庫魯湖等湖泊就位於東非大裂谷的谷底,在乘車的路上可以看到東非大裂谷的一角,但要想感受到如刀鋒般鬼斧神工的裂谷,還是想想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