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歐洲的這些字母的歷史吧。
說起來歐洲的文字我們要和大家說一下,人類的文明歷史非常的悠久,我們要是談論文字,恐怕談論得太久遠,這是一個特別宏大的話題我們還是簡單說。
說歐洲近代的文字,在歐洲近代各國的文字都能夠找到一個起點,那就是對於聖經的注釋,或者是聖經的片段的翻譯。今天出土的比較早一些的關於聖經的手抄法文是公元八百四十二年,義大利文是公元九百六十年,西班牙文大概公元十世紀到十一世紀。再往下說,剩下的我沒提到的那些文字就更晚一點了。
我們最為熟悉的英文已經經過了三次字母改革,最初時候用的是原始的魯納字母,後來是用愛爾蘭變體羅馬字,最後用了近代羅馬字。
聖經是在一三八二年的時候第一次譯成了英文。您看,這比想像當中的還要遠,然後到了一六一一年的時候有了英王欽定的版本,到了一九六一年到一九七零年的時候才譯成了現代英文。
這和我們的認知或者和我們的想像還是差得很遠,對不對?喜歡看美劇的朋友也許會有這樣的經歷,就是看西方的那些神神怪怪的鬼片兒裡邊碰到那些驅魔的現象,就往往有一些咒語或者說拿著聖經念的拉丁文。於是在許多人的印象當中就會覺得拉丁文是過去基督教的神聖文字,但這是一種並不確切的認知。基督教並沒有神聖文字,聖經從古到今是用了很多種文字來進行書寫的。比如說《舊約》原來是用希伯來文寫的,少數部分是用阿拉馬文寫的。但是很遺憾,在漫長的歷史長河當中,希伯來文的版本就失傳了。在公元前三世紀中葉左右的時候,《新約》的阿拉馬文的版本又被譯成了希臘文的版本。而那個《新約》最初就是用希臘文書寫的,在公元四百零五年的時候,從希臘文譯成了拉丁文,後來才譯成了各種的近代文字。
我們曾經過提過這樣的一個知識點,就是世界上印刷最多的書是什麼書?就是《聖經》。在二十世紀後期的時候,《聖經》就已經有兩百五十多種譯本了。所以可以看得出來,它在世界上的影響覆蓋面是非常的廣的。而仔細想想,這也並不讓我們覺得意外。因為在公元一世紀到二十世紀期間,基督教才傳入了羅馬帝國,最開始是受到了排斥和鎮壓的,到了公元三百一十三年的時候才得到了認可,然後又過了幾十年,到了公元三百八十年的時候,才被定為了是羅馬帝國的國教。而拉丁文最開始只是貴族學習,他們不需要考慮老百姓,因為大多數老百姓都不識字,是文盲。許多不識字的那些人就反正他們也不認字兒,你是用羅馬文給它拼還是用什麼?那對他們來說都是完整的一種學習。
但是這種情況在公元三百九十五年的時候發生了改變,因為這一年羅馬帝國分裂成了西羅馬和東羅馬。西羅馬信奉的是天主教以及後來的新教,使用的文字是拉丁字母。而東羅馬信奉的是希臘正教,又稱為東正教,用的是西裡爾字母,西裡爾字母又被稱為是斯拉夫字母。於是在歐洲的中東部從北向南形成了一條字母分界線,一邊兒用的是拉丁字母,另外一邊兒用的就是斯拉夫字母。
斯拉夫民族一半信奉天主教,用拉丁字母,比方說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另一半信奉東正教,用斯拉夫字母,比如說保加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在前南斯拉夫分裂之後,塞爾維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信奉東正教,用的還是斯拉夫字母。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信奉天主教,用拉丁字母。
等到西歐的帝國主義進行大肆的殖民擴張的時候,拉丁字母就隨著他們的這些人傳遍了美洲,來到了大洋洲、漠南、非洲,以及部分的亞洲。當然在這裡邊還有一些例外,比如說奧斯曼帝國在瓦解之後,土耳其在一九二四年主動放棄了阿拉伯字母,改用了拉丁字母。這背後也有很多文化層面的意義,但是我們就不方便探討了。我們還是看歷史,回歸歷史。
在二戰以後,越來越多的伊斯蘭教的國家採用拉丁字母。比方說非洲的索馬利亞,還有東南亞的印尼和馬來西亞,都慢慢地接受並使用了拉丁字母,這是關於拉丁字母的一段歷史。
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為拼音文字和非拼音文字這兩大類,我們中國傳統是拼音文字,然後非拼音文字裡邊包括象形文字和漢字。象形文字通常是比較古老的一種文字了,比如說我們國家原來的甲骨文,也是象形文字的典型。但是在後來經過了不斷的進化和歲月漫長的洗禮之後許多古老的象形文字就被歷史淘汰了,而我們熟悉的漢字就進化成了今天的樣子。和許多其他的文明當中的文字不太一樣的地方是漢字的特點它是重文字而輕語言的,怎麼理解?就是書同文,但是不同音。那麼我們說這是讀音不同發音不同,甚至說相隔十幾裡,你就聽不明白對方所說的方言到底是想表達什麼意思。但是就在這種情況之下,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只要你寫漢字,大家都明白,就是我跟你說語音你是聽不懂的,可是我們寫字兒,咱們不管在你的方言當中,音對應的是哪個字,在我們通用的語言裡,這些字兒是相同的。
我也聽過很多人講過這種事,說多少多少年以前到日本說跟日本人怎麼交流?就拿漢字書寫,然後日本那時候也以能夠寫唐代唐朝的這種詩的類型的詩歌為驕傲和自豪。到朝鮮去也是雖然語言不通,他們有朝鮮話,他們也聽不太懂我們的話,於是就拿漢字來進行交流,在過去這是一個優勢。
所以儘管活字印刷在我們國家很早就被發明出來了,可是卻並沒有很很好的在應用層面被使用。由此我們在印刷物的發展上是遠遠落後於西方的。從角度上來看,漢字的這種獨特的特點,在印刷這件事情上,事實上是因為它本身的這種特質而造成的不便。這是過去。那麼今天我們再去看看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會發現我們每一天接觸的既有漢字,也有英文,對吧?有的人學法文,有的人學俄羅斯語,學各式各樣的小語種,日文、韓文都有,但僅在我們的中文體系裡邊,也是有拉丁字母的。
那拉丁字母是什麼?就是漢語拼音的原型。中國過去是不用漢語拼音這種方式來確定讀音的,用的是反切法,就是用兩個字來注一個字的音,本身方法就比較難,而且到清朝末年的時候這方法就不用了。後來民國初年在提倡給文字統一讀音的時候,就使用了注音字母,是一九一八年的時候公布出來的,但注音字母它還不是拉丁字母,它是跟誰學的?它是跟日本學的,用的是日本的假名的方式和方法。但是後來也被淘汰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