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鸞、金聖歎與《紅樓夢》

2020-12-14 中國青年網

《金聖歎史實研究》陸林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齡官畫薔是《紅樓夢》中難得的美好場景。圖片選自《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圖》

金聖歎紙本楹聯書法手跡,原件藏於上海博物館。圖片選自《金聖歎史實研究》

【光明書話】

上世紀八十年代關注葉燮和金聖歎

20世紀80年代,有一段時間我集中精力研究明清小說評點,於1982年出版了《中國小說美學》。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金聖歎對《水滸傳》和《西廂記》的評點非常精彩,深感金聖歎是一個天才。在《中國小說美學》出版後,我繼續從事中國美學史的研究,於1985年出版了《中國美學史大綱》。在這本書中,我認為明末清初是中國古典美學的總結性時期,而王夫之美學和葉燮美學是中國古典美學的兩個總結形態的體系,是中國古典美學的光輝燦爛的雙子星座。

在《中國美學史大綱》的寫作過程中,我並沒有放棄對《紅樓夢》的關注。我發現,《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有可能受到葉燮美學的影響,而且資料證明,葉燮和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有實際交往。於是我寫了一篇文章《葉燮對曹雪芹的影響》(發表於《紅樓夢學刊》1983年第三輯)。在文中我談到,葉燮同曹寅有交往。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曹寅曾過訪葉燮,互有贈答,葉燮並為曹寅寫了《楝亭記》一文。這時葉燮的美學著作《原詩》已經完成。在文中我還談到,據周汝昌先生的研究,葉紹袁(葉燮父親)編的《午夢堂集》一書「頗予《紅樓夢》以一定的影響」。葉燮的一位姐姐葉小鸞,既美麗又有才華,不幸十七歲就夭亡,林黛玉身上有葉小鸞的影子。林黛玉的詩句「冷月葬花魂」,「葬花魂」三字即出自葉小鸞的詩「戲捐粉盒葬花魂」。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曹雪芹對葉燮一家的作品非常熟悉,曹雪芹受葉燮思想的影響是極有可能的。

《中國美學史大綱》出版後,我請人為我刻了兩枚閒章,一枚是「鼓吹金聖歎」,一枚是「發揚葉橫山」,(葉燮晚年居橫山,所以又號橫山先生),寄託我對這兩位清初學者的敬仰之情。

但是,當時我萬萬沒有想到,金聖歎和葉燮這兩位我敬仰的大思想家在實際生活中會有聯繫。同時,我也萬萬沒有想到,金聖歎除了評點《水滸傳》和《西廂記》,還會對曹雪芹《紅樓夢》的創作產生影響。

新材料打開了我們的視野:「泐大師」和葉小鸞的「葬花魂」

從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時間過去30多年。在這30多年中,學術界推出了研究金聖歎的許多新的成果,特別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陸林的《金聖歎史實研究》一書,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過去不知道的(至少是我所不知道)的材料,打開了我們對金聖歎研究的視野。陸林這本書提供的材料證明,金聖歎和葉燮一家有緊密的聯繫,金聖歎對曹雪芹創作《紅樓夢》有直接的影響,而這種聯繫和影響的關鍵人物,就是葉小鸞。我這篇文章主要就是根據陸林這本書提供的材料來討論這個問題。

葉燮(1627-1703),字星期,號已畦,浙江嘉興人。他的父親葉紹袁(1589-1648),字仲韶。母親沈宜修(1590-1635),字宛君。葉燮是他們的第六子世倌。

沈宜修和她的女兒都有文學才華,葉紹袁編的《午夢堂集》就是收集沈宜修和她女兒的作品。不幸的是他們的子女中連續有人夭折。最先是三女葉小鸞(1616-1632),在婚前五日夭折,年方十七。接著是長女葉紈紈,因小鸞病亡哀傷去世,年僅二十三。再接著是次子世偁,因科場失利抑鬱而死。再接著是八子世儴五歲夭折。因為家中屢次遭難,葉紹袁便和一位善於扶乩降神的「泐大師」有頻繁來往。據資料記載,這位「泐大師」多次應邀到葉紹袁家扶乩降神,最重要的有三次。

一次在崇禎八年(1635年)六月十日上午,「泐大師」到葉紹袁家,葉紹袁問葉小鸞的情況,「泐大師」回答,小鸞原為「月府侍書女」,名「寒簧。」[1]

一次在崇禎八年六月十日夜間,「泐大師」把葉小鸞的亡靈從仙府招魂來歸,小鸞表示願意皈依受戒,於是「泐大師」審問小鸞是否犯有佛教反對的十種惡業,小鸞「矢口而答,皆六朝駢儷之語」。這個回答(後有人稱為「破戒十吟」),通過葉紹袁、錢謙益等人在當時廣為傳播。最後一問為「曾犯痴否?」小鸞回答:「曾犯。勉棄珠環收漢玉,戲捐粉盒葬花魂。」對於葉小鸞的回答,「泐大師」大為讚賞,說:「此六朝以下,溫、李諸公,血竭髯枯,矜詫累日者。」

再一次是崇禎九年(1636年)四月二十六日午後,「泐大師」到葉紹袁家與葉紹袁對話,「泐大師」稱葉小鸞「口吐珠璣,驚天動地」「天上天下第一奇才」。(第219頁)

葉小鸞的這個「破戒十吟」在葉紹袁的《午夢堂集》和錢謙益的《天台泐法師靈異記》都有記載,當時不僅廣為流傳而且普遍受到讚美。如尤侗、周亮工、陳維崧,等人都對葉小鸞的才情(《破戒十吟》所顯示的)大加讚揚。

到了當代,一些研究《紅樓夢》的學者注意到葉小鸞的這個材料,他們發現葉小鸞的「戲捐粉盒葬花魂」中的「葬花魂」三字為曹雪芹所襲用,出現在林黛玉的月夜聯句之中,即「冷月葬花魂」,他們又發現葉小鸞原為月宮仙子,名「寒簧」,這「寒簧」二字又出現在賈寶玉祭奠晴雯的「芙蓉女兒誄」之中,即「弄玉吹笙,寒簧擊敔」,[2]因此紅學家們認為這位葉小鸞可能對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產生影響,如前面曾提到,周汝昌先生就認為葉紹袁的《午夢堂集》給了曹雪芹創作《紅樓夢》以一定的影響。他認為,第一,整個說,一門婦女(少女)能詩,這就給《紅樓夢》以影響,第二,就葉小鸞一人來說,少年才女,未嫁而亡,她的「戲捐粉盒葬花魂」末三字即為黛玉採用,足證林黛玉身上有葉小鸞的影子。[3]但是,當時紅學家們討論葉小鸞對《紅樓夢》的影響時,不知為什麼沒有注意到,葉小鸞的《破戒十吟》,包括她的「戲捐粉盒葬花魂」,都出自「泐大師」和葉小鸞亡靈的對話,葉小鸞原為月宮仙子「寒簧」,也出自「泐大師」之口,在我們今天看來,「破戒十吟」也好,「寒簧」也好,都出自「泐大師」之口、之手(扶乩),就是說都來自「泐大師」的創造。所以,葉小鸞對《紅樓夢》的影響,除了葉小鸞本人(體現在《午夢堂集》中)的影響之外,在一定程度上是「泐大師」的影響。

「泐大師」是誰?

那麼,這位「泐大師」是誰呢?

看了陸林《金聖歎史實研究》中的資料,我才知道,這位「泐大師」原來就是鼎鼎大名的金聖歎。

這一點,當時的人都有明確記載。最早是錢謙蓋的《天台泐法師靈異記》(載《初學集》)。葉紹袁的《續窈聞》和尤侗的《艮齋雜說》、周亮工的《書影》等都有記載。到了現代,學者們如孟森(《金聖歎考》)、陳登原(《金聖歎傳》)等都引用了這些材料,但似乎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注意。

金聖歎自稱是天台宗祖師智顗弟子的化身,以泐庵大師之名,帶三名助手從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開始,出入吳中一帶的鄉紳富戶,進行扶乩降神活動,先後去過錢謙益、葉紹袁、姚希孟、戴汝義等家,當然最有名的是到葉紹袁家招來葉小鸞的亡靈和她對話。金聖歎的扶乩降神活動大約進行了十年,從1627年到1638年。這時金聖歎的年齡是二十歲到三十歲。

既然這位「泐大師」就是金聖歎的化名,那照紅學家們,如周汝昌先生的看法,曹雪芹創作林黛玉也受葉小鸞的影響,就要改變為,曹雪芹創作林黛玉受到了金聖歎的影響。當然,葉小鸞本身的影響也不能排除,但是葉小鸞的「破戒十吟」中所顯示的絕頂聰明和才華,在當時為無數文人所交口稱讚,特別是以「痴」概括的「戲捐粉盒葬花魂」這句詩,也對曹雪芹創造林黛玉產生了影響,而這是金聖歎的影響。

葉小鸞的形象對《紅樓夢》的影響

我們先看《午夢堂集》所顯示的葉小鸞作為一個歷史人物的形象,這個形象可以概括為三點:美麗,智慧,薄命。

第一,美麗。葉小鸞從小光彩耀目,當時是眾口稱羨。她母親沈宜修說她「鬒髮素額,修眉玉頰,丹唇皓齒,端鼻媚靨,明眸善睞,秀色可餐,無妖豔之態,無脂粉之氣,比梅花,覺梅花太瘦,比海棠,覺海棠少清」。又說:她「風神韻致,亭亭無比」「笑笑生芳,步步移妍」。

第二,智慧。葉小鸞從小聰明靈慧,才氣十足。四歲就能誦《離騷》,不數遍即能了了。十歲,正值初寒,她母親說:「桂寒清露溼。」她就應了下句:「楓冷亂紅凋。」十四歲,能弈。十六歲,有族姑善琴,略為指教,即通數調,清泠可聽。家有畫卷,即能摹寫。每日臨王子敬《洛神賦》,或懷素草書,不分寒暑,靜坐北窗下,一爐香相對終日。

第三,命運悲慘。葉小鸞年十七而夭折,而且是在婚前五日以小病而逝。葉紹袁在祭文中說「紅顏薄命,至汝而爽」。

一位少女,在她一個人身上,如果美到極致,又聰明極致,同時命運又悲慘極致,這是少見的,或者說是極少見的,而葉小鸞就是這樣一個形象,用她父親葉紹袁在「祭文」中說的話:「古今名媛閨淑,列於記載多矣,未有如汝美而慧,慧而多才,多才而朗識,備幽閒靜貞之懿。」「無美不具,無慘不盈,天地暗然,雲煙悽愁,曀雨朝零,西風夜哭。」[4]

這樣一位少女的形象,看來對曹雪芹創造林黛玉的形象是產生了影響。不僅對林黛玉,而且對曹雪芹創造大觀園中許多少女的形象,都產生了影響,一是絕世之美貌,光彩耀目之美。《紅樓夢》中的黛玉、晴雯、芳官、尤三姐等人,都是絕美。用賈寶玉《芙蓉女兒誄》中的詩來說:「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二是絕代之才華,富有靈氣。《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妙玉等少女,都有智慧,有靈氣,都有詩人氣質。三是天生之薄命。葉小鸞年十七而夭折,婚前五日以小病而逝。《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及一大批少女,都是「紅顏薄命」,《芙蓉女兒誄》中說的「黃土壟中,女兒命薄」。

這是葉小鸞本來的形象。當然這個形象也是經過她父親葉紹袁和她母親沈宜修的一再渲染。

在《紅樓夢》中「葬花魂」與林黛玉的悲劇命運聯繫在一起,「痴」成為「有情之天下」的概括。

我們再看金聖歎(泐大師)的「破戒十吟」為葉小鸞的形象增添了什麼?

人們自然首先想到「戲捐粉盒葬花魂」這句話。人們重視這句話是因為林黛玉月夜聯句的詩「冷月葬花魂」用了「葬花魂」這三個字。這句話確實重要。但是這句話之重要,不僅是「冷月葬花魂」這句詩,而是曹雪芹因此把葬花這件事將林黛玉的形象和林黛玉的整個人生放在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作者在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七回專門寫林黛玉葬花和葬花辭。先是寫林黛玉葬花。三月中旬的一天,寶玉看見林黛玉擔著花鋤,掛著花囊,拿著花帚,要把落花掃了,裝在娟袋裡。她說倒在池內流出去依舊把花糟蹋了。她在犄角裡有一個花冢,用土埋上,才是乾淨。這就是「質本潔來又潔去」。接下去,就是葬花辭,「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獨倚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曹雪芹把葬花和林黛玉的悲劇命運聯繫在一起,而且突出了「痴」這個概念。在泐大師和葉小鸞亡靈的問答中,「痴」是概括「戲捐粉盒葬花魂」這個行為,而在《紅樓夢》中,「痴」被曹雪芹提升為對於林黛玉、賈寶玉及一群有情之女兒的性格特色的概括,提升為對整個「有情之天下」的概括。書中寫到這葬花辭被寶玉聽到,感動得哭倒在山坡上,林黛玉聽到悲聲,心中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難道還有一個痴子不成?」這番描寫就是把黛玉和寶玉用一個「痴」字連在一塊了。不僅黛玉、寶玉,齡官畫薔也是一個「痴」字,尤三姐自刎也是一個「痴」字,賈寶玉寫「芙蓉誄」也是一個「痴」字,整部《紅樓夢》就是寫一個「情痴」的女兒世界。「痴」是對於大觀園中「有情之天下」的概括。所以全書一開頭說:「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葉小鸞形象(經過「破戒十吟」等金聖歎的增色)對曹雪芹的啟發,集中起來,就是「葬花」,就是「痴」。「葬花」不僅是一個孤立的行為,而且是整個人生的概括,是命運的象徵。「痴」是對於多情之少女以及整個「有情之天下」的概括。如果這個說法有道理,那麼金聖歎對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影響可以說十分巨大。

當然,說金聖歎的影響,只是說誘發曹雪芹創造的靈感,並非說《紅樓夢》的意象世界是金聖歎的創造,《紅樓夢》的意象世界依然是曹雪芹的創造。

現在我們把前面說的概括一下:

第一,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確實受到葉紹袁《午夢堂集》的影響,因為曹寅(曹雪芹的祖父)和葉燮(葉紹袁第六子)有實際交往,同時由於金聖歎(「泐大師」)和葉小鸞的亡靈對話(「破戒十吟」)經過錢謙益、葉紹袁的大力宣揚,在當時的文人圈子中非常有名,再加上曹寅的藏書家、出版家的身份,所以曹雪芹對於《午夢堂集》一定是很熟悉的。

第二,《午夢堂集》對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影響如周汝昌先生所說,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葉紹袁的夫人沈宜修和幾個女兒都有才氣,這個文學家庭對於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創造大觀園可能有啟示。另一個方面就是葉小鸞的形象。葉小鸞的美貌、才氣和出嫁前五天病亡的悲慘命運對曹雪芹創造林黛玉的形象有啟發。

第三,葉小鸞對曹雪芹創作《紅樓夢》有影響,其中包括了金聖歎的影響,就是葉小鸞「破戒十吟」中的「痴」的概念和「戲捐盒葬花魂」的詩句。到了《紅樓夢》裡,「葬花」和林黛玉的整個人生聯繫在一起,成了她的悲劇命運的象徵,「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曹雪芹強化了這個人物的詩意人生和悲劇命運。同時,「痴」這個概念成了大觀園中一群情痴少女的性格和命運,以及整個「有情之天下」的概括。一部《紅樓夢》,就是「冷月葬花魂」的悲劇,就是以「痴」為概括的「有情之天下」被吞噬的悲劇。這裡有《午夢堂集》的影響,葉小鸞的影響,這裡也有金聖歎的影響。

(作者:葉朗,系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

[1]陸林:《金聖歎史實研究》,第218頁,219頁,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出版。

[2]「葬花魂」與「寒簧」句的出處,可參考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版《紅樓夢》(中冊第1092頁,1138頁)

[3]見葉朗《葉燮對曹雪芹的影響》、《紅樓夢學刊》1983第三輯。

[4]以上葉小鸞的材料,均引子《午夢堂集》,中華書局2015年版,第247頁、443頁、447頁、449頁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葉小鸞、金聖歎與《紅樓夢》:金聖歎對曹雪芹的影響
    在這30多年中,學術界推出了研究金聖歎的許多新的成果,特別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陸林的《金聖歎史實研究》一書,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過去不知道的(至少是我所不知道)的材料,打開了我們對金聖歎研究的視野。陸林這本書提供的材料證明,金聖歎和葉燮一家有緊密的聯繫,金聖歎對曹雪芹創作《紅樓夢》有直接的影響,而這種聯繫和影響的關鍵人物,就是葉小鸞。
  • 十人九不知,金聖歎原來這麼牛!
    金聖歎(1608年4月17日—1661年8月7日),名採,字若採。一說原姓張。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自稱泐庵法師。明末清初蘇州吳縣人,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金聖歎的主要成就在於文學批評,對《水滸傳》、《西廂記》、《左傳》等書及杜甫李白諸家唐詩都有評點。脂硯齋批點《紅樓夢》,亦模仿金聖歎,認為他最擅長發掘小說的優點。
  • 金聖歎臨刑時出上聯「蓮子心中苦」,下聯一出,道盡了人間親情!
    在這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文學家,也是一位大才子,他的名字叫金聖歎。金聖歎在古代眾多的才子之中,算得上是一個另類。他一方面是對我國著名的小說提出了深刻的文學批評,比如《水滸傳》、《西廂記》等等,甚至還有大名鼎鼎的《左傳》,老金同志也是毫不客氣地寫下了辛辣的點評。
  • 幽默大師,千古第一段子手金聖歎
    金聖歎能詩善文,為人孤高,率性而為,常以才子自居,狂放不羈,恃才傲物,隨心由性地發揮著他的黑色幽默,有一次他在的縣的教諭和訓導想教訓一下金聖歎,便出了一個考題: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金聖歎想都沒想就寫下了答案,然後交捲走人,教諭和訓導急忙翻看試卷一看差點沒被氣暈,只見上面寫道:禽獸不可以教諭,即教諭亦禽獸也;禽獸不可以訓導,即訓導亦禽獸也。
  • 金聖歎:大明最後一個狂士,死於順治十八年
    一個叫「三耳生」的人,突然找到徐增,說:「我要見金聖歎先生。」 徐增是金聖歎的好友。當時,妖魔化金聖歎的聲音很多,來人不會也是一個「思想打手」吧?於是問他:「你這麼急切要見聖嘆,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是一個對金聖歎的傳說感到好奇的小粉絲。 徐增本人也曾對金聖歎「路轉粉」,面前的小粉絲,勾起他當年追星的記憶,就喃喃地講起往事—— 我呀,最初跟著人家罵,罵金聖歎是妖魔,罵了許多年。後來,見了金聖歎,才知道他不是妖,不是魔,這才開始替他在世人面前辯解。
  • 講座︱首都師大教授段啟明:尋跡《紅樓夢》中的《西廂記》
    這個本子也是五本,但是金聖歎認為其中第五本也就是最後這一本並不是王實甫作的,而是別人續的,所以金聖歎批《西廂記》裡面第五本加了一個續字,叫做「續五本」,裡面每一折都叫「續之一」「續之二」之類,他強調第五本不是王實甫原著。他在評語裡面明確說:「此續《西廂記》四篇,不知出何人之手,聖嘆本不欲更錄」,但金聖歎還是把後續的第五本保留下來了。
  • 金聖歎都疼死了,婦人還在聒噪
    跟豆腐有關係的另一個名人是金聖歎。金聖歎說,豆腐乾與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道。不知道人金先生嚼的是普通豆腐乾抑或是湖南的臭乾子。一部分人提到咪蒙的時候總會追溯一下她曾經寫出過《好疼的金聖歎》,仿佛曠世遇知音一般,感嘆一下咪先生才華出眾,然後再感嘆一下人心不古,一路感嘆下去,就嘆到了流量女王這個話題上。
  • 收了30個女徒弟,科舉寫出零分文,金聖歎臨死念念不忘一副對聯
    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金聖歎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他點評註解的古代文學和小說戲曲,經常被收錄引用。但他一生最為世人感慨的是他行事放蕩不羈,與武俠小說中亦正亦邪的俠客極為相似,就連自己被砍頭都能被他拿來調侃。金聖歎因為叛逆罪被判處斬首。
  • 金聖歎為何要腰斬水滸傳?魯迅都認為此舉是昏庸至極
    所以,大才子金聖歎會不會也有此感受,不願意讓喜劇變悲劇,一幫義氣相投的人聚義之後過日子就好啦,招什麼安,受什麼罪呢?哈哈~在金批水滸本前有一段金聖歎自述的話,他也向讀者們很隱晦的解釋了為什麼要腰斬水滸:夫身為庶人,無力以禁天下之人作書,而忽取牧豬奴手中之一編,條分而節解之,而反能令未作之書,不敢復作,已作之書,一旦盡廢,是則聖嘆廓清天下之功,為更奇於秦人之火,故於其首篇敘述古今經書興廢之大略如此。
  • 竟成金聖歎的臨終絕句
    金聖歎是生活在明末清初的著名文豪。正如同當時許多學子一樣,他也為民族的沉淪而感到異常憂憤。但隨著清王朝的逐漸穩固,金聖歎也不得不為了生存審時度勢,並且採取了慢慢與清王朝合作的一個態度。但是他仍然不進仕途,悠然的過著閉門評書,「以讀書著述為務」的日子。
  • 金聖歎赴刑場出上聯:蓮子心中苦,自己對出下聯,難言心中悲傷!
    金聖歎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學家,他本才華橫溢,若是肯折腰,自然可以官運亨通,可惜,這個世上從來沒有如果。金聖歎因為不滿某一縣令的所作所為,如追收欠稅,鞭打百姓,公報私囊,就到更高級別的衙門去訴訟,可惜官場黑暗,官官相護,再加上朝廷有意打壓他們這些江南士族,金聖歎就這樣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處以死刑。在刑場上,他的家人前來送行,他的兩個兒子梨兒和蓮子更是泣不成聲。金聖歎早就看淡了生死,更不願自己的孩子這般難過,就說自己要出個對子,讓他們來對上一對。
  • 金聖歎口中的「天下六才子書」都是哪六本書呢?
    金聖歎口中的「天下六才子書」都是哪六本書呢?六才子書是由明末金聖歎所評定。金聖歎在《〈三國志演義〉序》中云:「餘嘗集才子書者六。曰《莊》也,《騷》也,馬之《史記》也,杜之律詩也,《水滸》也,《西廂》也。謬加評訂,海內君子皆許餘,以為知言。」
  • 走近一棵大樹——讀《〈紅樓夢〉寫作之美》
    特別是像《紅樓夢》這樣的巔峰之作,問世兩百年來備受矚目,各類研究文章和專著汗牛充棟,甚至誕生出專門的學科「紅學」,這種情況下,不難想像,一部新的撰述的問世,一定會面對很多挑剔的目光。因為是近觀而非遠瞻,是細緻研讀而非泛泛談及,它的水平成色如何,會十分直接地顯露出來,難以討巧,也無法藏拙。  王雄先生的新著《〈紅樓夢〉寫作之美》,無疑也會面臨這樣的挑戰。
  • 無情最是天上月——淺談《紅樓夢》裡的詠月詩
    這一放之古今中華文化而皆準的真理,當然亦適用於紅樓夢。不論是在詩詞歌賦,還是故事情節的敘述描寫中,或歡喜或憂傷、或熱鬧或悽清、或濃墨描摹或淺淺帶過,那一輪皎皎清輝,在賈府的上空,總是少不了它,如主角光環般的存在。
  • 做了一場紅樓夢,夢到了曹雪芹先生
    如果非要較真,考證作者是誰,清人袁枚的《隨園詩話》中明確提到「雪芹撰《紅樓夢》一書」,清人富察明義也在《題紅樓夢》裡提到:曹子雪芹,出所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清人沈赤然在《五硯齋詩鈔》裡記載:曹雪芹《紅樓夢》題詞四首。
  • 金聖歎評價林衝: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徹,是什麼意思?
    而著名才子金聖歎在評註水滸時,則是對林衝給出了「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徹」的一番評價。金聖歎對於水滸傳的評註,歷來為人所重視,那麼他對於林衝的這樣一番評價,又是什麼含義呢?林衝身為八十萬禁軍教頭,剛出場的這個名頭確實是挺唬人的,但是之後事件進展過程,卻是讓人大跌眼鏡。因為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兒子而看中,林衝也跟著遭了秧,在高俅的策劃下,淪為了階下囚。
  • 重新解讀《紅樓夢》
    一、為什麼要重新解讀《紅樓夢》  我提出這個問題當然不是說要全盤否定過去專家們對此書內涵的研究與剖析。問題是,我們長期忽視了作者的一片苦心,以致在此前出版的各種《紅樓夢》排印本中,幾乎清一色的全然取消了作者的這一精心安排。  二、怎可以長期不向讀者普及脂評本  簡單說來,曹雪芹引導讀者正確理解《紅樓夢》的最妥善安排,就是讓他的小說以脂硯齋評本的面貌問世。
  • 水滸傳中林衝給人的印象是懦弱,但為啥金聖歎評價他為「毒人」?
    大才子金聖歎,點評《水滸傳》時曾經提出了一個觀點,說:「林衝自然是上上人物,寫的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的徹,都使人怕。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業來,然琢削元氣也不少。」金聖歎評價梁山好漢,會把他們進行分級。比如,說宋江、時遷之流是一類,為下下人,魯智深、花榮等人是一類,為上上人。林衝,也是在上上人之列,但同時也說他,太狠、毒人也。說林衝是「毒人」,是基於他能「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的徹」來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