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一幅長147米,寬27米的捲軸在場地中央緩緩鋪開,向全世界展現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文明,其中就包含了源遠流長的中國「茶」文化。
在奧運會開幕式上融入中國茶文化元素的提議來自龍潤集團董事長焦家良博士。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他遞交的報告獲得採納,成功地向全世界傳遞了中國茶文化的獨特魅力。在傳承茶文化的道路上,焦家良也帶領著龍潤茶不斷開拓出新的發展路徑。
近日,龍潤茶與QID質量碼開展合作,基於浪潮雲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匯聚連結全生命周期數據,讓歷經「86道質量把關」的龍潤茶,擁有屬於自己的「身份證」,實現「茶臉識別」。
用製藥的經驗制茶
一杯好茶,從種植到加工,再到科研與銷售要歷經整整86道質量把關。其中,種植基地便是龍潤茶的「第一車間」,也是品控把關的源頭。
龍潤茶種植基地被譽為雲南大葉種茶樹生長的黃金聖地,主要原因是這裡的經緯度、高度、溫度、溼度等自然環境因素都達到完美平衡。種植園區主要位於東經99°31′-100°31′,北緯24°13′-25°02′的瀾滄江中下遊,遠離城市、工業區、村莊與公路。同時,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賦予了這裡全年溫和溼潤的體感,多重因素造就了龍潤茶「香高、性烈、味厚、氣足、韻美」的天然優勢。
不過,想要產出真正的好茶,僅僅依靠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是不夠的。
「為了緊抓『第一車間』的水準,我們獨創性地提出了『用製藥的經驗制茶』,將86道質量把關貫穿生產全程,構建了科學化、規模化、標準化的生產體系。」 雲南龍潤茶業集團副總裁許耀南說。
龍潤茶業車間
龍潤茶率先實行茶葉物聯網技術,運用最新通信、傳感和數字溫度等高新科技,在茶葉的種植、生產過程中實現數位化、智能化、精細化,對種植環境、生產、加工、包裝等每一個環節嚴格監管把控。不僅如此,龍潤茶還攜手200多萬茶農建立了「企業+市場+標準化生產」的產業鏈,採用「記錄本」式管理,實施溯源機制。
龍潤物聯網茶園
許耀南介紹,龍潤茶與雲南農業大學攜手,聯合創辦了龍潤普洱茶學院與雲南普洱茶研究院,增強制茶的科學性與權威性,將「用製藥的經驗制茶」的理念踐行到底。
在這種層層把控下,龍潤茶力保產品做到原生態無公害,相繼通過了歐盟有機認證(ECO)、雨林聯盟認證(RA)、美國有機認證(NOP)、日本農產品有機認證(JAS)、良好農業規範認證(GAP)、中國有機認證(CNAS)等官方認可,取得了通向世界的通行證。
茶臉識別,做到全生命周期追溯
從培育到加工再到銷售,龍潤茶產品需要整整歷經86道質量把關,每一個環節都必須嚴格把控。然而,畢竟是喝入口的東西,我們該如何保證產品質量不摻雜水分,86道檢驗工序毫無遺漏呢?如果能得到第三方的監督與驗證,產品質量或許會更有說服力。
現在,我們有了更客觀公正的第三方公共服務平臺——QID質量碼。
QID質量碼是國家標識解析體系與區塊鏈、商用密碼技術融合的「雲碼」平臺相結合形成的標準化規模應用。企業通過雲碼平臺為產品賦碼,形成「一物一碼、一物一檔」的QID服務。
浪潮集團質量碼事業部總經理商廣勇介紹道:「此次,龍潤茶聯手質量碼,利用線下物聯網收集信息,線上區塊鏈存證信息,將加工、批發、配送、零售所有環節都注入碼中,使得產品全生命周期都可追溯,數據真實、可信、透明,消費者用得安心。」
以普洱茶茶餅為例,浪潮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採集茶餅特徵值寫入區塊鏈,形成「天然標識」,保證每一個茶餅的可追溯性,實現「一餅一芯」。消費者可通過手機掃碼驗證每一塊茶餅的真偽,從原料到流通,每一個節點都清晰明了,實現全生命周期追溯。
龍潤百家茶熟餅質量碼示例
將產品賦上質量碼這一舉措,體現的是龍潤茶對自己產品的自信,也成功彰顯了誠信專業的企業形象。此次聯手,不僅對於雙方企業而言受益頗多,更是在消費者的心中種下了信任的種子,形成多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