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開採徹底退出新疆卡拉麥裡山自然保護區 關停拆除油井284口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烏魯木齊12月17日電(記者趙春暉、張曉龍)隨著284口油井相繼被關停拆除,石油開採徹底退出了新疆卡拉麥裡山自然保護區。

  16日,卡拉麥裡山自然保護區內的油田生產退出整改工作,初步通過自治區專家組的聯合驗收:沙北油田等3個井區已被整體拆除,284口油井被關停拆除,修復地表面積達到35.2萬平方米。這意味著保護區內的石油生產全面退出,棲息其間的動物擁有了更加寬廣、寧靜的家園。

  此前,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所屬的準東採油廠在這裡已形成近7萬噸原油的年產量。這一區域的石油勘探開發始於20世紀50年代,新疆先後在這裡建成火燒山油田、沙北油田等4個開發區塊,均位於卡拉麥裡山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

  「現在,保護區內一口油井都沒有了。而在兩年前,這裡還是油井密布。」自治區聯合驗收組專家、卡拉麥裡山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彭向前說。

  卡拉麥裡山自然保護區縱貫準噶爾盆地東側,20世紀80年代初,由自治區批准建立,是全國第三大、新疆第二大自然保護區,這裡有包括蒙古野驢、鵝喉羚在內的48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

  21世紀初,卡拉麥裡山自然保護區內發現豐富的煤炭資源,一些大企業紛至沓來,圈佔開發資源。從2005年開始,新疆6年內五次調整縮小這個自然保護區,使其面積減少了約三分之一。

  大規模資源開發,使得這裡原先不時可見的鵝喉羚、野驢、狐狸等「原住民」一度難見蹤跡。由於缺乏地表水,這裡被大面積粗暴開挖行為破壞的地表很難恢復,植被的生存環境被破壞。

  一系列負面影響敲響了生態警鐘。從2016年開始,為恢復保護區生態,歸還野生動物的家園,入駐的生產企業開始搬離這片「傷痕密布」的亙古荒原。石油開發也逐步從保護區內有序退出。

  從2017年8月起,新疆油田公司準東採油廠開始全面關停拆除卡拉麥裡山自然保護區內所有油井及附屬設施,兩年共出資1億多元,進行油田生產退出整改工作,被拆除油井的底座,如今多被改造成了水槽,成了野生動物可以飲水的去處。

相關焦點

  • 新疆油田284口油水井封丼退出新疆卡山自然保護區
    中新網新疆新聞12月18日電(周林 邊旭 嶽琴 盧軼華)12月16日,新疆油田公司準東採油廠涉及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油田生產退出工程驗收交接儀式舉行。經過2年的努力,新疆油田公司準東採油廠284口油水井封丼,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油田生產退出整改工作全部完成。
  • 新疆油田全面退出卡山自然保護區側記:普氏野馬「還鄉」
    12月16日下午,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多個部門聯合組織的驗收專家評審,一致通過中國石油新疆油田準東採油廠石油生產退出卡拉麥立山評審驗收。這標誌著新疆油田準東採油廠為保護荒漠動物生存,捨棄近7萬噸產量、3億多元年產值,284口油水井全面退出保護區。
  • 新疆的第一口油井 自清朝起就開採 見證了滄桑歲月和今日繁華
    新疆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是中國石油發祥地之一,也是新疆著名的原油基地,原油和乙烯儲量豐富,也是煉油石化工業基地。在該區泥火山的北坡上,有一處原油油井遺址,這裡是新疆的第一口油井,已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油氣設施全面退出胡楊林保護區
    ■為了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戰略,西北油田永久封井31口,減少效益過億元,全面完成油田設施退出國家和新疆胡楊林自然保護區任務。■關停封井、拆除所有相關油氣設施後,將進行復墾,徹底清運水泥塊、油汙泥,並將井場清運乾淨,恢復原始地貌,徹底將綠色和生態歸還給千裡塔裡木河兩岸。
  • 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掠影(14)
    新華社照片,阿勒泰(新疆),2020年6月7日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掠影在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三隻盤羊在山間張望(6月5日攝)。位於新疆準噶爾盆地東緣的新疆卡拉麥裡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普氏野馬、蒙古野驢、鵝喉羚等多種珍貴、瀕危有蹄類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為主的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有普氏野馬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9種,鵝喉羚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29種,是我國低海拔荒漠區域內為數不多的大型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
  • 中國第一口油井延長石油,伴隨日本技師的身影,誕生在內外交困中
    而中國自1840以來,由於近代工業的落後,能源需求與供應上長期依賴煤炭,但受限於開採技術,煤炭的開採也限於表層的開採,開採效率和開採質量都很低,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浪潮的襲來,新一批的工業革命成果開始進入中國,如汽車、飛機等,但中國卻沒有一口能夠供應它們行駛的油井。
  • 甘肅省印發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水電站關停退出整治方案
    甘肅省印發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水電站關停退出整治方案 發布時間:2018-01-09   來源:電力網   日前,甘肅省政府印發了《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電站關停退出整治方案》,明確對甘肅省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
  • 中國第一口高產千噸油井坨11井:勝利油田因它得名
    石油工業部將東營地區作為會戰重點,從大慶、玉門、青海、新疆、四川等油氣田抽調大批人員參加會戰。同年3月,石油工業部組建華北石油勘探會戰總指揮部,總部設在東營村,下設河北和東營兩個勘探指揮部。會戰指揮部從東營地區複雜的地質情況出發,制定了「區域展開,量點突破,各個殲滅」的勘探方針,集中20臺鑽機在東辛油田北部的坨莊——勝利村進行鑽探。
  • 長慶油田萬口油井評價挖潛
    中國石油網消息(通訊員康一麟)11月底,筆者從長慶油田獲悉,這個油田「萬口油井評價挖潛工程」實施3年累計增油103萬噸,相當於在「廢井」上建起百萬噸級採油廠。
  • 這就是山東丨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成了鳥類「國際機場」
    俯瞰黃河入海口,藍天低垂,白雲繾綣,兩岸的溼地灘涂為黃河系上一條綠飄帶,紅地毯蔓延成鮮豔的紋路,匍匐在大地的衣襟,黃河一路蜿蜒東去,奔流入海……關停300處生產設施勝利油田退出保護區一片蘆葦叢中,立著一根印有「KD43
  • 柬埔寨出產「第一滴石油」 首相洪森發文回顧石油開採波折歷程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29日,柬埔寨首相洪森在其官方社交媒體發文宣布,柬埔寨於29日在柬埔寨海灣出產該國第一滴石油。文中表示,柬埔寨王國政府與克裡斯能源(Kris Energy)公司在柬埔寨海灣A區塊油田A平臺名為A-OID的第一口油井首次出產石油。此外,還有另外兩口油井也已鑽到油層。
  • 開採不易 石油真的是從石頭裡「榨」出來的油
    許多油藏的地下油層壓力很大,只要一打開採油樹的閘門,地下的石油就會不停地往外噴,這就是自噴井。石油原來所埋藏的地層深處有來自上覆巖層和地層水的巨大壓力。鑽井打開油層之前,壓力處於平衡狀態。一旦油層之上的地層被打開,這種平衡就被打破了,石油就會從井的四周向壓力突然降低的油井底部流動。
  • 盤錦市生態環境局聯合有關部門對自然保護區內遼河油田油井設施有...
    盤錦市生態環境局聯合有關部門對自然保護區內遼河油田油井設施有序退出及生態恢復工作進行實地核查 2021-01-18 19: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溫州商人悄然進疆打井 新疆油田的「不速客」
    黃銀榮得意地對記者說,「我雖然是浙江人但現在已成了新疆人,自治區的廢棄油井、老油井,如果允許民企投資,民營企業家會高興得不得了。此外,石油石化中下遊加工,能讓民營企業參與,同等競爭,將也是民企感興趣的。「。  新疆的資源這麼豐富,只要思想解放問題能徹底解決,落實好《若干意見》,讓民企進疆開發,新疆不富沒有理由。黃銀榮信心十足地說。
  • 陝西有個縣被譽為石油之母,是中國陸上第一口油井誕生地
    延長發現石油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而「石油」這個中文名則稱是由北宋大科學家浙江杭州錢塘縣人沈括在《夢溪筆談》第一次命名的。而早在東漢時期(公元32-92年),由陝西鹹陽人班固所著《漢書》中就記載了「高奴中國古代油井有洧水可燃」。高奴是一個地名,就是指現在的陝西延長,洧水指的便是延河的支流。說明當時延長境內河面上有漂浮的原油,可以燃燒,這便是中國大陸上關於首次發現石油的最早記載。
  • 社科院專家介紹各國對南海實際控制與石油開採情況
    三、南海石油開採越南早在1978年就在南海開採石油,中國沒有實際開採項目,最主要的原因是,南海特別是南沙的主權爭議導致的不安全環境。鳳凰網:越南在南海島嶼有哪些具體開發項目?李國強:越南最早在1978年就和日本達成協議,就開發南海海底石油進行合作。
  • 中國石油新疆油田採油一廠冷採降黏「激活」低產稠油井
    中國石油網消息(通訊員許潔)紅001井區h83234井是新疆油田採油一廠一口低產稠油井,自6月18日實施冷採降黏措施後燜井3天開井生產。截至11月3日,累計增油238噸,單日平均產量由1.5噸上升至3.5噸,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