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劉氏政權自稱漢室後裔,是真是假?東漢的開國皇帝呢?

2020-12-24 小龍談古論今

在三國時期不少劉氏割據政權都自稱是漢室皇族後裔,其中最有名的是劉備,不過學界多數人對劉備皇族後裔的身份存在質疑。

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卻是貨真價實的皇族後裔,他祖上這一脈源於漢景帝酒醉後臨幸事件,正是因為意外的臨幸為大漢王朝延續了近兩百年的歷史。

劉秀劇照

為什麼說劉備皇族後裔的身份可疑?

一般來講古代很多農民起義軍領袖都想方設法提高軍隊的號召力,在冷兵器時代,強大的號召力是制勝的法寶。

比如秦朝末年,起義軍遍布全國,當時起義軍領袖都爭先擁立原六國國君後裔為王,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為他們在當地很有號召力。

西漢滅亡後,王莽執政後期,農民起義軍風起雲湧,人心思漢,當時有很多起義軍領袖紛紛擁立漢室後裔為王為帝,甚至還有人謊稱是漢成帝遺落民間的兒子。

他們這樣做一來可以增強自己軍隊的影響力,二來打出「匡扶漢室」的旗號可以為自己正名,他可以藉此告知天下,我的軍隊不是雜牌貨色。

劉備打出「匡扶漢室」的旗號無非也是這兩個原因,但是到目前為止沒有強有力的證據可以證明劉備漢室後裔的身份。

劉備沒有挑選一位離他生活的時代較近的漢室皇帝認祖歸宗,而是挑選西漢的中山靖王,中山靖王離他生活的時代相隔三百多年,而且這位中山靖王有一百多個兒子。

這就是劉備的精明之處,獨苗單傳的後裔都是限量版的,有族譜編號,不好操作,而子孫後代成千上萬的中山靖王才是最佳人選,加之離他生活的時代又那麼遙遠,根本無法查明真相。

說白了,劉備就是一個賣草鞋的小商販而已。

劉備劇照

劉秀第一次上戰場騎著牛,連馬都騎不起,是不是他的身份也有假?

如果大家這樣想那麼就誤會劉秀了,劉秀確實是漢室後裔,他的五世祖是漢景帝劉啟第六子劉發,劉發的出生源於漢景帝酒後的一次犯錯。

當時漢景帝本來要到程姬宮中過夜,時逢程姬月事,程姬為了迴避,讓她的侍女唐氏替自己陪侍,結果那天晚上漢景帝酒醉不知,誤把唐氏當程姬,唐氏後來生下皇六子劉發。

劉發因為母親身份卑微的緣故,並不受父親待見,所以他被封到蠻荒之地長沙國。

後來劉發到宮中參加漢景帝的壽宴,表現得非常機智,漢景帝一高興加封他三個郡,劉發瞬間成為當時佔地面積最廣的諸侯王。

那麼劉秀為什麼會淪為種地漢?

這要從推恩令開始說起,所謂「推恩令」就是削藩,漢朝到了文帝朝時,中央政府與地方諸侯之間的矛盾逐漸尖銳,到了漢景帝政權期間,他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推行了「削藩策」,卻引發了西漢規模最大的一次諸侯王叛亂。

到了漢武帝時期,雄才大略的漢武帝自然也意識到了諸侯王勢力強大對中央政權帶來的威脅,於是他採納大臣主父偃的建議,推行「推恩令」,這項政策比漢景帝的「削藩策」高明。

漢武帝劇照

「推恩令」就是讓諸侯王把自己的土地平均分給自己的兒子們,從表面上看是一種恩惠,實際上就是削弱諸侯王的勢力。

史載,推恩令」執行後,當時諸侯王的封國大的不過十幾城,小的卻只有十來裡地。

隨著皇室子弟不斷繁衍,中央政府進行再分配,一代一代分割下去,到皇室子弟手中的土地越來越少。

我們來看看劉發一脈的分配情況。

長沙王的第十三子劉買封為舂陵節侯——劉買之子劉外被封為鬱林太守——劉外之子劉回被封為巨鹿都尉——劉回之子劉欽被封為南頓令。

南頓令就是地方縣令,而劉欽就是劉秀的父親,雖然劉秀父親官職不大,但也能養家餬口,畢竟靠著宗室子弟的身份還能領取一份固定工資。

劉秀劇照

可是還沒有等到劉秀長大,他的父親就去世了,無依無靠的劉秀只能投靠叔父劉良。

此時的劉秀已是落魄皇室子弟,但也不至於淪落到種地為生。

那麼是原因導致劉秀淪為種地漢呢?

劉秀出生的那個年代漢朝皇室已經衰落,先後由王氏、傅氏掌權,劉姓皇帝沒有什麼發言權,尤其是在王氏外戚派獨攬大權後。

當時王太后有一位名叫王莽的侄兒,他在朝中呼風喚雨,獨攬朝政。漢哀帝去世後,王莽攝政。為了方便攬權,王莽不願立年長的皇子為帝,立年僅九歲的劉衎為帝,可是劉衎只當了六年的皇帝就去世了,相傳王莽是幕後黑手。

後來王莽索性直接稱假皇帝,立年僅兩歲的劉嬰為太子,看到沒,王莽立的是太子,不是皇帝,王莽此時的身份跟皇帝沒有什麼區別。

當了幾年假皇帝的王莽覺得不太過癮,索性直接當真皇帝,於是他開始創造輿論,不久篡漢稱帝,建立新朝,西漢就此走向了滅亡。

這一年劉秀十六歲,王莽篡漢對宗室子弟影響很大,首先是地位下降,其次是沒有固定工資可以領。

無奈之下,劉秀只能去放牛、種地,劉秀也有抱負,也有理想,他想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他打算去長安求學。

劉秀建立東漢

劉秀的家在今天河南的南陽,要去長安(今西安)讀書,可謂是路途遙遠,尤其是在古代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後來劉秀只能和同學一起租了一輛驢車。

劉秀畢業以後,他並沒有到朝廷做官,而是回到家中,繼續放牛種地,直到他二十八歲時,跟隨哥哥劉演一起起兵反新朝。

劉秀劇照

劉秀跟後來的李世民有幾分相似,都是打感情派的高手,後來他在眾多割據政權中脫穎而出建立東漢王朝,不過很多小夥伴可能會認為,劉秀是皇族後裔,當皇帝很容易。

其實不然,劉秀打天下的難度不亞於劉邦建立西漢的難度,至少劉邦起義時還是個公務員,劉秀完全是白手起家,在他的艱苦奮鬥下,最終建立東漢王朝,為大漢續命近兩百年。

相關焦點

  • 劉秀作為一代開國之君,為何甘為做一個繼承西漢的皇帝?
    但東漢與西漢不同,東漢是兩個完全斷代的朝代,兩漢交融時期,王莽建立了新朝。新朝滅亡後,天下仍存在一種短暫的割據局面,群雄並起,中原逐鹿。打倒王莽後,劉秀得了隴望蜀,一統天下,最終建立了東漢。儘管這裡面的劉秀也算是劉邦的後代,屬於皇族。但是他並非皇族直系親屬,血緣關係較遠,且劉姓宗室經過漢武帝推恩令洗牌後,早已經不是那麼值錢了。劉秀起兵的時候只是南陽的富農。
  • 此匈奴人心口長了三根1.2米的紅毛,自稱是漢室後裔建漢國稱帝
    還有我們今天要講的主人公,為了權勢兩度冒認祖宗,謊稱漢室血脈並成功稱帝的匈奴人劉淵。漢初,漢高祖劉邦曾將一宗室女封為公主嫁與匈奴的冒頓單于,所以冒頓的子孫都以劉氏為漢姓。曹操統一北方後,把匈奴統分為五部,每個部都設一個部帥,劉淵的父親劉豹就是其中部帥之一。劉淵自幼就好學,尤其是喜歡看漢族人的書,而且他還善於思考。
  • 墨說三國:漢獻帝有沒有挽救東漢的能力?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墨上桑,本期《墨說三國》小欄目又和大家見面啦,今天我們聊聊東漢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的故事。漢獻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想要翻盤難度最大的傀儡皇帝。因為漢獻帝遇到的權臣不是董卓這樣嗜殺成性的軍閥就是曹操這樣雄才大略的奸雄。但是漢獻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幸運的亡國之君,一生顛沛流離,但是總體還是平安落地。
  • 此人一連殺了6個皇帝,造反成功,篡位後被稱「第一帝」
    王莽篡漢建新,西漢滅亡,但不過十七年時間,劉氏子弟劉秀統一天下,漢朝重新崛起,雖然是東漢,但還是劉家的天下,本質並沒有變。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天下異姓勢力紛紛崛起,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挾制的正是漢獻帝,此後一統北方,南方的孫權繼承了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天下大亂中打下的江東基業,成為東漢末年不可小覷的勢力。
  • 三國真正心系漢室的僅2個人,一個扶起漢室,一個絕望地想自殺
    總而言之,在三國亂世中,東漢朝廷的地位已降至極低的地步。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三國時期,真正有心系漢室的只有兩個人,而這兩個人的聲望和影響卻是非同尋常的,然而,遺憾的是,他們二人一個扶起漢室,一個絕望地想自殺。一:曲線匡扶漢室諸葛亮。
  • 侯國漢代|湖南劉氏大部分是「漢室之後」?
    歷經十二年的拼搏,他光復了漢室,建立了東漢王朝。這個勵志故事與湖南有關。起兵前已經淪為平民身份的劉秀,其先祖是長沙定王劉發。劉發的兒子劉買在舂陵(今湖南寧遠縣)建立了舂陵侯國,劉秀是舂陵侯的後人。歷史的定數在於它必然要按照客觀規律運行,歷史的變數在於誰也不知道它會選擇以什麼樣的方式和什麼樣的人來完成那些必然的進程。
  • 漢末四位漢室後裔:劉備條件最差,卻成功走出一條逆襲之路
    蜀漢集團中的劉關張三人劇照劉備是正兒八經的漢室後裔其實從正統觀角度來看的話,劉備其實是根正苗紅的漢室後裔。既然要對抗曹操,則必須要有理由,所以當劉備這個漢室後裔加入後,孫劉聯盟對抗,便是理所當然的了。漢末三國之際有四位劉姓諸侯在漢末三國時代,不止劉備一人是漢室後裔。大漢王朝四百餘年,劉姓子孫遍布全國。直到現在,劉氏還是國內最多的幾個大姓之一。所以劉備的成功,不僅有必要性,也帶有一定的偶然色彩。
  • 東漢和西漢是一個王朝嗎?東漢是西漢的延續還是一個獨立的王朝?
    光武帝劉秀自認是漢朝的繼承人和復興者,而不是新王朝的開國皇帝「人心思漢,劉氏當復」是東漢主流的歷史敘述。光武帝劉秀在當時人看來,就是毫無疑問地復興漢室之舉,他是漢王朝的復興者與繼承者,現代的一些書籍開篇就將其稱為一個叫作「東漢」的王朝的「開國皇帝」,這不僅是錯誤的,而且在當時人尤其是光武帝劉秀本人看來,是語無倫次、不知所以然的。
  • 這幾個姓氏的日本人,自稱是中國後裔,學者:不願承認卻是真的
    日本與中國交往最頻繁的時代,是在唐朝時期,日本派出多批譴唐使前來學習先進的技術。事實上,早在西漢時中日兩國就有了接觸,《漢書·地理志》中就記載道:「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由此可知,西漢時期日本已經在向漢朝朝貢了。東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劉秀對他們「賜以印綬」,也就是這一枚「漢委奴國王金印」。
  • 擁有這些姓氏的日本人,自稱是中國後裔,專家:不想認可但是真的
    在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當中,中國人一直都有「落葉歸根」傳統,哪怕是移居國外,也會經常返回家鄉祭祖,自從中國同日本建交,不少的日本人都自稱是中國的後裔,申請來中國祭祖。在這些祭祖的人當中,最有名的還是當屬前日本首相羽田孜,他多次在公開場合穿中山裝,說自己是徐福的後裔,2002年,羽田孜就攜帶家屬來到了贛榆縣金山鎮徐福村尋根祭祖,除了他以外,還有大量的日本人都自稱是劉邦的後裔,不過他們的的確確是中國後裔。
  • 漢武帝劉徹,和東漢光武帝劉秀,是一脈相承的血緣關係嗎?
    這裡就簡單梳理一下西漢與東漢的關係,也就能理清這兩位皇帝之間的區別與關聯了。我們現在說西漢、東漢,實際上不過是後人的區分。在當時而言,這兩個王朝的國號都叫漢,只不過西漢的國都長安在西邊、東漢的國都洛陽在東邊,兩個王朝都叫漢,也確實有所聯繫,這要追溯到他們共同的祖先,西漢創始人劉邦。
  • 劉秀明明是開國皇帝,為何使用「漢」國號,甘願只做個中興之主?
    劉秀,漢高祖劉邦九世孫,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之後,身為皇族後裔,他光復大漢有何稀奇的呢?因此,劉秀重建大漢,繼續延用「漢」的國號,這並不是一件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當然,劉秀會沿用「漢」國號,而不是熱衷於建立一個新的國號,做一個讓後人敬仰的開國皇帝,反而是去做一個光復前朝的繼任之君,這之中雖有身為劉姓皇族的擔當,一種想光復祖宗基業的願望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卻是劉秀要想當皇帝,他就必須沿用「漢」的國號。
  • 東漢14帝有10位小皇帝,為何能政權穩定,國祚延綿190餘年?
    封建社會如果皇帝昏庸,或是沒點頭腦,搞不好就得弄的國家混亂,更有甚者,導致皇帝身首異處,政權更迭。但在東漢,十四個皇帝裡有十個娃娃,就在這種情況下,王朝平穩渡過一百多年,甚至解決了西漢遺留的匈奴問題。這在歷史上確實神奇,但又不是例外,比如宋朝也多有皇帝年輕,太后聽政的局面,宋朝政權照樣平穩發展,且繁榮程度超過漢唐。
  • 世人都說東漢是西漢的延續,其實,這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朝代
    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遷都長安朝廷大權旁落,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 劉秀,劉邦的九世孫。按照血脈關係看,他有著高貴的皇室血統。當時,人們就認為:漢室被王莽變著法的給奪了,當然,後來的朝代得由劉氏的後人再去繼承。這個觀點其實是有點「自圓其說」的意味,如果,新朝的各項改制能推進的很好,還有東漢的事麼?
  • 漢室皇族真的沒人了嗎?劉備販履織席之輩尚可稱帝,劉姓王侯何在
    後來仔細一想,劉備的宗親身份縱然不假,那也只是對普通人來講是高不可攀,其實在東漢末年,有這個漢室宗親身份的怎麼也有成千上萬吧,就劉備說的「中山靖王」劉勝一個人都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四百多年加起來數量真的很壯觀,可是大漢岌岌可危,為什麼沒有漢室皇族出來登高一呼,靖難勤王呢?勝為人樂酒好內,有子百二十餘人。
  • 三國誰是正統?劉姓的蜀漢?篡漢的曹魏?1000多年爭論花落誰家?
    東漢末年分三國,英雄輩出競雌雄,一部三國史,討論了1000多年,仍然是津津樂道的談資,那麼問題來了,三國究竟誰是正統?東吳不管從哪方面來說,都談不上正統;劉姓的蜀漢以漢室後裔自居,贏得不少粉絲;篡漢的曹魏,卻因漢獻帝的禪讓,自稱繼承大統,也有不少鐵桿粉絲。
  • 劉秀是歷史上存在感最低的開國皇帝,卻是最完美的一個皇帝
    說起光武帝,很多人並不是很熟悉,畢竟在我們的歷史課本上介紹東漢的不多。同時,東漢前有西漢的光芒萬丈,後有三國的人才輩出,劉秀開創東漢這一段的歷史被忽略也就不奇怪了。說到劉秀是歷史上最有文化的皇帝,可能很多同學不明所以。
  • 你其實不知道,三國是哪三國?
    在難以計數的三國題材的電影、電視劇中,在中學生背誦的各種版本的中國朝代歌中,以至在絕大多數的文史研究著作中,「三國」都是魏、蜀、吳!比如央視版的《三國演義》電視劇,片頭自始至終「蜀」旗飄揚,這真是「氣死歷史學家」的大錯!類似的錯誤,在電影電視劇中屢見不鮮。
  • 大話三國之徐州丨千年龍飛地,一代帝王鄉
    (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孫權祖上不是徐州人,但是孫權跟徐州有著很大的關係,有著什麼關係呢!孫權出生在徐州。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
  • 他最有實力一統三國君臨天下,《三國演義》中成了一閃而過的龍套
    回憶三國時代的三大英雄人物,曹操、劉備和孫權,雖然都是叱吒風雲影響歷史走向的大人物,但說到頭來,不過都是想一統天下當皇帝而已。但他們三人固然是一代梟雄,想當君臨天下的皇帝卻都有一個致命缺陷。這個缺陷就是:他們都不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嫡系血親。按照古代皇位傳承慣例,當時最有資格當皇帝的人,只能是劉秀的直系後裔,其他人都一邊涼快去,否則就是亂臣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