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和西漢是一個王朝嗎?東漢是西漢的延續還是一個獨立的王朝?

2020-12-24 藍海動能

我們都知道漢朝的歷史長達四百年。漢朝分為東漢和西漢兩段。但是在它們的地位上,卻存在極大的爭議。

看看現在的網絡自媒體,也包括正規的歷史學者,眾口一詞都是:不是一個朝代。因為中間讓王莽的新朝隔開了,而且劉秀和劉邦的關係差得太遠了,所以不能算是一個朝代。

但是大家是否忽略了一個事實:即大家是否是按照現代國家的標準去套古代王朝的邏輯呢?

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東漢和西漢究竟是不是同一個王朝。

漢朝共享國四百餘年,從劉邦稱漢王就開始算起

西漢從劉邦起家到王莽篡漢,公元前206年到公元8年,這214年毫無疑問是一個王朝,問題出在王莽篡漢上,西漢原來的皇族沒有了,東漢劉秀即使是祖上有關係,也是已經差得很遠了,現代人往往據此認為西漢與東漢不是一個朝代。

那這樣的話首先,漢朝四百年從何說起呢?再者,劉邦建立的王朝從來也不將自己稱為「西漢」,劉秀復闢的王朝也從來不將自己的王朝稱為「東漢」,硬要說這個歷史上存在一個名叫西漢的王朝,一個名叫東漢的王朝,相類似的有什麼呢?西方人為了貶低東羅馬,強加給人家一個「拜佔庭帝國」的稱號,實際上世界上從來不存在一個叫作拜佔庭帝國的國家,拜佔庭只是一個古代的小型殖民城市的名稱,君士坦丁堡恰好建在了拜佔庭的原址上而已,拜佔庭帝國這一稱呼從何說起呢?那同樣,漢朝復闢之後遷了一個都,就成了兩個國家了?這要是漢朝人自己聽到,一定會覺得逆三觀的。

這就牽涉到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爭論西漢與東漢到底是不是一個朝代,為什麼不看看東漢人自己怎樣認為的呢?

現代人有一個問題,評論一件事情,不看當事人自己的看法,一味「我不要你自己覺得,我要我自己覺得」,結果造成了很多歷史爭論,其實很多都是不必要的。

實際上,只要看看東漢官方史觀,就能看出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可以看出後世之人對於當時的人的第一態度並不尊重。

光武帝劉秀自認是漢朝的繼承人和復興者,而不是新王朝的開國皇帝

「人心思漢,劉氏當復」是東漢主流的歷史敘述。建武三十二年二月,光武帝封禪泰山,在封禪文中,東漢官方首次系統地闡明了「光武受命中興」的天命歷史觀,以作為東漢官方的正統史觀。

該史觀詳細地論證了「光武受命中興」的天命觀,並系統地梳理了「漢為火德」的歷史觀,形成了堯——劉邦——劉秀,「赤三德、昌九世」的火德新譜系。西漢末年形成的「漢為火德」、「漢為堯後」的史觀重新得到了漢朝官方的確認。

這一史觀表明,在東漢官方的意識形態中,漢朝有且只有一個,它經歷了中衰階段,然後光武帝劉秀復興了漢朝,它決定了西漢與東漢絕非兩個朝代,光武帝也不是哪個東漢王朝的太祖或者高祖,而是一個朝代內部初建和中興或者說復闢的關係。光武帝劉秀在當時人看來,就是毫無疑問地復興漢室之舉,他是漢王朝的復興者與繼承者,現代的一些書籍開篇就將其稱為一個叫作「東漢」的王朝的「開國皇帝」,這不僅是錯誤的,而且在當時人尤其是光武帝劉秀本人看來,是語無倫次、不知所以然的。

王莽的新朝政權是不被漢朝官方史觀承認的

班固的《漢書》嚴格貫徹了這一立場。新莽在中國古代的正統史觀中,是不被承認的。漢書雖然只記載西漢歷史,但是並不認為漢朝在公元8年終結了,而劉秀毫無疑問是復興漢朝,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像這種事情,認為它們是兩個朝代而不是同一個朝代的兩個時期的觀點,無非是認為劉秀和劉邦的關係遠並且中間隔了一個王莽,然而在中國古代的觀念中,王莽這種行為是不會受到認可的,新朝倒真的不能算是一個朝代,最多是一個時期,一個「偽朝」,不要說它只有十五年,就算再多十五年,也是一樣的。

而認為劉邦和劉秀關係遠的說法,在當時的觀念中,只要劉秀祖上真的有劉邦的血脈,哪怕很遠,只要他扛起了復興漢室的大旗,他復興的就是漢室,這一點在當時人的眼裡都沒有什麼障礙,怎麼後來的人弄出了這麼多事情呢?

還有一些觀點,從西漢和東漢的歷史特徵,或者說是社會形態分析,指出它們兩段歷史的社會組織形態、朝廷統治結構等都有所不同,因而認為它們不是一個朝代,或者說是劉秀為了政治資本的作秀,那這個是很無中生有的。

任何時代都在發展,東漢時期有外戚所以東漢和西漢不是一個朝代,那是不是也可以說美國內戰之前和內戰之後不是一個國家啊?因為內戰之前沒有電燈。也沒有奴隸制,它改變它是一個國家的本質了嗎?

而且說劉秀自身不認為自己的朝代是漢朝更是非常沒有道理的,而且是無中生有對劉秀個人來說是不公平的。劉秀要是想建立一個新的王朝的話,憑他當時極其順利的格局,要知道劉秀可是被稱為位面之子、天選之人啊,寫開掛小說都不敢這麼寫的事情真實發生在他身上了,尤其是在當時的人看來,他就是上天註定要做皇帝的人,依他的政治資本,真的願意改一個國號建立一個全新的王朝做一個開國皇帝真的很難麼?恐怕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他沒有這麼做,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當時人包括劉秀他自己,懷念漢朝而已。

所以西漢與東漢毫無疑問是同一個朝代,只是兩個時期而已

即使直到三國時代,大漢的正統觀念依然深入人心,曹操作為一世梟雄,都不敢明目張胆跨越雷池,蜀漢能夠存續四十多年,也是有賴於這一觀念的影響力。所以說其實不僅東漢是漢朝的一部分,蜀漢同樣是漢朝的一部分,真正的漢朝其實是公元前206-公元263年,共470年。

因為它們是連貫的、一脈相承的。直到後來匈奴劉淵建立的「漢」,才不能再繼續作為漢朝的延續,而僅僅是借屍還魂,拉大旗扯虎皮了。

東漢與西漢這個稱呼,是後來人為了方便,因為西漢的首都在長安,而東漢的首都遷到了洛陽,於是為了方便將它們稱呼為「西漢」和「東漢」而已。稱之為兩個時期更為確切,而且漢朝官方從來沒有這種稱呼,使用「前漢」、「後漢」的稱呼同樣可以,但是漢朝官方也沒有這樣的稱呼,它就一直是漢朝,在光武帝本人,在漢朝的各個皇帝、在當時的官僚、豪強階層,乃至當時的普通百姓之中,這種觀念都是深入人心、並且實際上是個常識性的問題,結果竟然被後來人弄成了一樁懸案,不得不說歷史真是捉弄人。

其實這是沒事找事。本來常識性的問題,被後來人一句「實際上」三個字,給弄成了大家都糊裡糊塗。要說真的「實際上」,那實際上是東漢其實只是一個非正式稱呼,用來指代漢朝在新莽篡位並經歷光武復闢之後的一段歷史,之所以稱為東漢是因為它遷都了,遷到了東邊的洛陽,大家為了方便而已,才這樣稱呼它,結果後來人倒果為因把一個方便性的稱呼當做它的名字本身,猶如將東羅馬帝國稱作拜佔庭帝國,或者將屋大維時期的羅馬共和國直接稱之為羅馬帝國一樣不準確。

類似的不準確還有東西羅馬帝國的分裂,實際上在395年,東西羅馬並不是分裂,現代人讀到這一段歷史,就好像狄奧多西一世是人為規定以後存在兩個羅馬帝國一樣,其實羅馬帝國存在兩個甚至四個皇帝是個常規,當時的人只是將他們稱呼為「東邊的皇帝」和「西邊的皇帝」,誰也沒有意識到這是兩個羅馬帝國,只是後來西邊完蛋了,被日耳曼人瓜分了,那也不叫西羅馬帝國滅亡,那叫羅馬帝國喪失了西部疆土,日耳曼各國名義上還是羅馬帝國的各省省長,只是後來查士丁尼一世西徵,這層關係才結束。

同樣拜佔庭帝國就是羅馬帝國,史觀為了方便把本名叫沒了

是後來人總結歷史的時候發現哎呀,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他兩個兒子以後羅馬帝國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一個皇帝統治的局面,於是為了方便,將它們稱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其實這都是不準確的,要是哪個電視劇演出將帝國分為東羅馬和西羅馬,或者劉秀當著天下人的面宣布他建立了一個叫作「東漢」的王朝,那真是滑稽,不會比「抗日戰爭已經打了七年了,還有一年就結束了」或者是孝莊太后的一口一個「我孝莊、我孝莊」這樣的臺詞更合理,都是一樣的雷人。它們的共同特徵就是把後來人給安上的稱呼代入到當時人的口中,但其實當時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有這個稱呼。

同樣,屋大維最起碼在名義上是恢復了共和國,他是拒絕稱帝的,歷史上將他稱為「實際上的第一個皇帝」,也是不準確的。又是這個「實際上」,或者「事實上」,但是事實上也不行。無論屋大維擁有多麼媲美帝王的權力,無論他獲得諸如「第一公民」、首席元老和大祭司長這些多麼尊貴的稱號,無論他怎樣將元老院當做玩偶玩弄於股掌之上,他都沒有稱帝,他的權力和皇帝相比差了不止一個層次,他不能滅任何人的族,而波斯帝國的「萬王之王」就可以。

所以羅馬當時的國號還是羅馬共和國,要是電視劇上演屋大維宣布羅馬帝國從此建立了,那更是胡來了。羅馬帝國的建立是公元284年,戴克里先稱帝,他將奧古斯都,也就是元戎的稱號,改成了「多米那斯」,也就是「主人」、「君主」的意思,仿效東方君主身穿黃袍,才成為了第一個皇帝。羅馬從共和國變成帝國的時候,也是它開始衰敗的時候,所以西方人後來非常討厭專制君主,認為是戴克里先學習東方君主的改革導致了羅馬的衰亡。

所以羅馬帝國的年代其實是284年——1453年,前面是共和國。後來人的歷史斷代其實造成了歷史年代和稱呼的混亂,以至於人們認為「拜佔庭帝國」不是羅馬帝國,屋大維稱帝了等等錯誤印象,其實當時的人根本就沒有這個概念。

經過東漢二百年的鞏固統治,漢這個名字真正深入人心,成為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直到今天

所以西漢與東漢毫無疑問是同一個王朝,只是分為兩個階段,在公元1世紀的中國人眼中,他們依然生活在大漢王朝的天子腳下,一切都沒有從根本上有任何變化,只是大漢又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它將承載著過往的榮耀與尊嚴,繼續前行。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藍海動能,會經常與大家分享中外歷史知識,歡迎 關注 並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西漢和東漢區別很大,西漢為農民起義扮豬吃老虎,東漢為皇族光復
    1.西漢和東漢實質上是兩個獨立的大一統王朝西漢建立在前,劉邦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中左右逢源,扮豬吃老虎,建立了不朽的功業,於公元202年正式稱帝。在西漢建立之後,其實在很大程度上都處於軍功地主和內部爭鬥之中,因此西漢初期的國家政局十分並不穩定。
  • 東漢,西漢,南漢,北漢,前漢,後漢,漢不僅是民族,更是國號
    「漢」是我們的民族,但在歷史上漢不僅是一個民族更是很多政權的國號。能湊齊東南西北的也只有漢了。晉只有東晉西晉沒有南晉北晉,宋只有南宋北宋,沒有東宋和西宋。而漢既有東漢西漢,還有南漢北漢。另外漢還是歷史上用過次數最多的國號。
  • 為什麼是東漢,一個弱勢王朝的共生體,士族地主階級的背景與原因
    令人不得不嗟嘆,到底是怎樣一種歷史的機緣讓中華大地上出現了這麼一群人物,而他們卻又為什麼偏偏出現在那樣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並且只是匆匆一撇,便消失於歷史長河中再無身影。1、 西漢王朝初露崢嶸我們知道,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時,由於經過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四年戰爭,民生凋敝、百廢待興。上層統治者奉行無為而治的的黃老思想治國,與民休息。經過漢初文景兩代皇帝的努力,至漢武初年,社會經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史書上說,在民間如果你騎著一匹母馬你出門都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
  • 東漢皇帝在位時間表,平均29歲,大漢王朝被外戚與宦官玩弄於股掌
    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享國四百零七年。 然而東漢相比西漢總感覺要差點,諸葛亮在《出師表》中這樣評價兩漢,「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諸葛亮身為漢臣有些東西不便直說,東漢問題究竟出在哪裡,我們先看看東漢皇帝在位時間。
  • 世人都說東漢是西漢的延續,其實,這根本就是兩個不同的朝代
    新朝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西漢宗室劉秀趁勢而起。公元25年,劉秀稱帝於鄗城,後定都於雒陽,延續「漢」的國號,史稱東漢。 這裡,我們再來說說西漢和東漢的區別。 東漢基本沿襲了西漢的舊制。當年,為何秦始皇要弄個郡縣制?權力高度集中啊,只是秦朝很快就被推翻了。
  • 劉秀作為一代開國之君,為何甘為做一個繼承西漢的皇帝?
    事實上,兩漢是歷史上所有分封王朝中最不出名的一個。像兩晉、兩宋這樣的朝代,都是在軍政體制尚未建立的時候,遷都避禍。由於城市和統治範圍的變化,而後世史家又根據城市東西南北的不同方位,對城市作了區分。最為重要的是,在劉秀建立東漢之前,已經有了玄漢王朝,繼承了漢朝的血脈。它的帝王劉玄也是長沙定王劉發之後,血脈不比劉秀遠遠。並且劉秀也曾在其下邊稱臣,後來兩人鬧掰,這才另起爐灶。因此,東漢王朝名義上稱其為漢,但實際上已是一個全新的王朝,而劉秀則是正兒八經的開國之君。
  • 飢餐渴飲匈奴血,西漢和東漢都擊敗匈奴問題,為何不佔領匈奴故地
    甚至西周王朝就是被犬戎給攻破鎬京而滅亡的。匈奴的故地應該是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一帶,後來匈奴向東西擴張,逐漸成為草原的強者。兩漢時期,西漢和東漢都曾解決了匈奴人外患西漢建立後,匈奴嚇跑了劉邦的哥哥代王劉仲,劉邦親自率軍討伐匈奴,結果在白登山被匈奴人打敗,最後依靠著討好冒頓單于的老婆,才最終脫險,此後西漢開始改變策略,向匈奴送錢送女人,開始和親政策。
  • 漢武帝劉徹,和東漢光武帝劉秀,是一脈相承的血緣關係嗎?
    西漢有位漢武帝劉徹,東漢有位漢光武帝劉秀。劉徹在南越、西南夷、朝鮮半島、北方匈奴和西域各個方向開疆拓土,劉秀則是在王莽篡漢後,挺身而出又為漢朝續命了200來年。二人都是中國歷史上頗有名聲的一代英主。因為兩個人的諡號只差一個字,歷史小白很容易把他們搞混。這裡就簡單梳理一下西漢與東漢的關係,也就能理清這兩位皇帝之間的區別與關聯了。我們現在說西漢、東漢,實際上不過是後人的區分。
  • 他是東漢王朝建立者,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
    漢光武帝劉秀是東漢王朝的建立者,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他厚待功臣、勵精圖治,出現了「光武中興」,這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封建盛世之一。劉秀就是開創東漢王朝的光武帝。他38歲起兵參加綠林軍,為覆滅新莽政權做出了巨大貢獻。
  • 東漢開國功臣也有二十八星宿,為什麼幾乎沒有一個出名的?
    說起歷史上的開國功臣,恐怕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名單。秦朝的王翦、蒙恬,這都是一代名將。西漢的漢初三傑,更是名聲在外。唐朝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有的甚至已經讓千家萬戶所熟知。明朝朱元璋手底下更是能人輩出,文臣武將一大堆。即便是弱宋,我們能想到的也會有趙普、石守信等人。
  • 白手起家統一天下,劉秀為何要承嗣西漢?兒子不爽另建「世祖廟」
    王朝戰爭中國歷史上只有1個漢朝,因為中間發生「王莽篡漢」事件,歷史學家將之分為「西漢」「東漢」。從漢高祖劉邦到漢獻帝劉協,就是1個家族在統治天下,血脈一直沒有斷。儘管劉秀開創東漢猶如白手創業,但古老的帝國榮耀,還是讓他甘願延續昔日的光輝。於是,建都東邊洛陽的東漢沒有另起爐灶,而是承繼建都西邊長安的西漢,祭祀西漢的先帝們自然成常理。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設立高廟祭祀漢高祖劉邦、文帝劉恆、武帝劉徹,向天下宣告正統所在。
  • 盤點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疆域面積排名(下)
    這期我們延續上期的內容,繼續盤點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疆域面積排名,不多廢話,馬上開始!西漢疆域圖第5名:西漢——609萬平方公裡。西漢,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西漢極盛疆域東並朝鮮、南據交趾、西逾蔥嶺、北抵大漠,國土面積達609萬平方公裡。
  • 東漢的興衰
    公元9年,王莽篡奪西漢政權,建立新朝,西漢滅亡,歷時210年。新朝後來被農民起義推翻。劉秀於公元25年建立東漢,定都洛陽,劉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借鑑高祖休養生息政策,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負擔,減輕刑罰,合併州縣,整頓吏治,緩和了階級矛盾;他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了民族之間的矛盾。
  • 位面之子——劉秀的東漢帝國簡介
    東漢是繼西漢之後國力強盛,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一個王朝。由漢光武帝劉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的新王朝,重新恢復由劉氏統治的漢王朝,史家稱此漢朝為東漢。東漢共傳十四帝,經歷196年。同時全面改革王莽所實施的舊政策,整頓吏治,設尚書六人分掌國家大事,以近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權限;清查土地,六次頒布釋放奴婢的詔令;對解放生產力起了很大作用,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使人民生活逐步穩定下來。到公元一世紀中葉,經過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東漢王朝已經逐漸恢復了往日漢朝的強盛,這一時期被後人稱之為「光武中興」。
  • 為何中原王朝反覆徵服西域後又多次將其放棄?
    導讀:從漢朝開始設置的西域都護府開始,西域就是妥妥的中原王朝的領土。只不過因為民族眾多、形式複雜沒有設置郡縣直接統治,而是採用都護府的形式進行管理。都護是西域地方最高長官,「秩比二千石」,相當於內地的掌管軍事的郡級長官。客觀上中原王朝還是把西域看成了郡縣來進行管理。同時西域各國的高級官員都配有漢朝的印綬,既然都是中原王朝的官員西域自然算中原王朝的國土。
  • 為何中國歷代王朝難破300年「魔咒」?日本王朝卻能延續上千年?
    ,320年歷史的宋朝也被分為南宋和北宋。眾所周知,古代對於人口是沒有「抑制」一說的,加上「多子多福」的觀點,他們的孩子都非常多,比如西漢初年,全國人口不到2000萬,結果西漢中期人口猛增到6000萬。 可是土地還是這塊土地,糧食也還是這些糧食,因為生產力落後,糧食產量非常低,人不斷增加,糧食供不應求,到最後大家就會挨餓,一挨餓就要出事,比如農民搞起義,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起義成功建立國家的例子。
  • 為什麼西漢興盛150多年才走向衰敗,東漢半世紀就出現戚宦之爭?
    提起西漢我們想到的是明君多,從漢高祖定鼎天下到漢宣帝「孝宣中興」歷經一百五十多年,這其中多有能力出眾的皇帝,沒有一個是昏庸的,雖然也有外戚掌權的情況,但皇帝都能設法化解,至於說顛覆朝政的宦官,完全不存在,而東漢就不一樣,宦官專權猖獗到了一種瘋狂的境地。
  • 她本是一個丫鬟,卻為大漢延續兩百餘年,一個成語還與她有關!
    她本是一丫鬟,卻為大漢延續兩百餘年,一成語還與她有關!漢惠帝登上皇位而因為性格軟弱,因而其母呂后把持朝政,而惠帝整天吃喝玩樂。呂后為了穩固政權籠絡權臣貴胄,於是將皇宮之中頗有姿色的家人子份給諸王侯貴胄,之中有位美人的後人讓漢室王朝延續近二百餘年,她就是唐姬,而她是作為替身被送到皇帝的床上去的。程姬,中國西漢時期皇族女性,漢景帝妃嬪,為景帝生了兩個兒子,她隨子劉餘就國於魯國,成為魯國皇太后。而她出名的不是因為聰慧而是因為她讓自己的侍女代替自己被皇上寵幸。
  • 東漢的重建漢朝被後世視為皇室再興的象徵,但其結局也是悲慘的
    因為他建都洛陽,史家稱他的漢朝為東漢東漢王朝所依恃的核心力量是以南陽豪強為基幹的豪強地主。對於這些開國功臣,劉秀採取了在政治上限制,經濟上優渥的政策。他先後兩次大封功臣將士,給他們優厚的封土和食邑,使他們享有尊崇的地位,但卻削除了他們的兵權,不讓他們典兵預政,在不妨礙豪強利益的限度內對他們行使著一定程度的控制權。
  • 西漢七國之亂涅槃重生,而西晉八王之亂卻就此衰亡
    西漢景帝之時,因為漢景帝聽信晁錯的建議進行削藩,乃至於東方的諸侯以吳王劉濞為首群起而叛之,這就是七國之亂;而西晉惠帝時期,圍繞著皇儲和國家權柄問題,引發八王之亂。同樣是諸侯王叛亂但是結局卻大不同,西漢經由七國之亂,極大的削弱了諸侯國的力量,漢武帝時期推恩令出臺後,更是基本解決了諸侯國造反的問題,而西晉王朝的七國之亂,卻不僅造成西晉的衰亡,更釀成了中國歷史空前絕後的300年的大分裂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