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享國四百零七年。
然而東漢相比西漢總感覺要差點,諸葛亮在《出師表》中這樣評價兩漢,「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諸葛亮身為漢臣有些東西不便直說,東漢問題究竟出在哪裡,我們先看看東漢皇帝在位時間。
東漢皇帝平均年齡只有29歲,其中兩個被毒死的皇帝,分別是漢少帝與漢質帝,兩個幼子,最小的漢殤帝不到1歲,東漢皇帝如此短命,說明皇帝也是高危職業。皇帝平均登基年齡只有13歲,這就給東漢的外戚和宦官創造了機會。
首先是外戚,漢朝是成也外戚敗也外戚,外戚幹政在西漢早已盛行,光武帝劉秀、漢明帝劉莊都嚴防外戚幹政,但是該來的還是來了,漢朝的宿命,後面的皇帝還是壞了規矩,在東漢哪個新皇帝登基不封舅舅、老丈人當大官掌權,就好像特沒面子。
東漢外戚幹政幾乎貫穿整個東漢王朝,皇帝短命更是為外戚創造了機會,老皇帝一旦駕崩,外戚就物色一個好控制的小皇帝登基,外戚獨霸朝堂。等到小皇帝長大後,開始試圖擺脫外戚控制,皇帝身邊最信任的人只有宦官,於是東漢的宦官開始崛起。當皇帝與宦官配合團滅外戚集團時,皇帝又開始封自己的皇后娘家當官掌權,東漢皇帝一直就這麼樂此不疲。
東漢中後期主角就是外戚集團與宦官集團大亂鬥,這時皇帝在幹嘛,皇帝要麼太小,要麼就是昏君只顧享受。直到東漢最後一個外戚,大將軍何進與宦官決鬥失敗,被宦官先幹掉,緊接著士大夫袁紹率軍殺入皇宮,不管三七二十一,洛陽皇宮之內沒鬍子的男人一股腦全部幹掉,東漢的外戚集團與宦官集團同時覆滅。
袁紹出場說明三國時代即將到來,強大的大漢王朝就這樣被外戚與宦官給禍害沒了,東漢至少三分之二的時間不信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