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皇帝在位時間表,平均29歲,大漢王朝被外戚與宦官玩弄於股掌

2020-12-19 騰訊網

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時期,享國四百零七年。

然而東漢相比西漢總感覺要差點,諸葛亮在《出師表》中這樣評價兩漢,「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諸葛亮身為漢臣有些東西不便直說,東漢問題究竟出在哪裡,我們先看看東漢皇帝在位時間。

東漢皇帝平均年齡只有29歲,其中兩個被毒死的皇帝,分別是漢少帝與漢質帝,兩個幼子,最小的漢殤帝不到1歲,東漢皇帝如此短命,說明皇帝也是高危職業。皇帝平均登基年齡只有13歲,這就給東漢的外戚和宦官創造了機會。

首先是外戚,漢朝是成也外戚敗也外戚,外戚幹政在西漢早已盛行,光武帝劉秀、漢明帝劉莊都嚴防外戚幹政,但是該來的還是來了,漢朝的宿命,後面的皇帝還是壞了規矩,在東漢哪個新皇帝登基不封舅舅、老丈人當大官掌權,就好像特沒面子。

東漢外戚幹政幾乎貫穿整個東漢王朝,皇帝短命更是為外戚創造了機會,老皇帝一旦駕崩,外戚就物色一個好控制的小皇帝登基,外戚獨霸朝堂。等到小皇帝長大後,開始試圖擺脫外戚控制,皇帝身邊最信任的人只有宦官,於是東漢的宦官開始崛起。當皇帝與宦官配合團滅外戚集團時,皇帝又開始封自己的皇后娘家當官掌權,東漢皇帝一直就這麼樂此不疲。

東漢中後期主角就是外戚集團與宦官集團大亂鬥,這時皇帝在幹嘛,皇帝要麼太小,要麼就是昏君只顧享受。直到東漢最後一個外戚,大將軍何進與宦官決鬥失敗,被宦官先幹掉,緊接著士大夫袁紹率軍殺入皇宮,不管三七二十一,洛陽皇宮之內沒鬍子的男人一股腦全部幹掉,東漢的外戚集團與宦官集團同時覆滅。

袁紹出場說明三國時代即將到來,強大的大漢王朝就這樣被外戚與宦官給禍害沒了,東漢至少三分之二的時間不信劉。

相關焦點

  • 為何東漢王朝的皇帝普遍都是乳臭未乾的小娃娃?原因所有人都明白
    王莽得知此人是劉秀後,開始使出渾身解數,調兵二十多萬想要殺掉劉秀,讓人稱奇的是,王莽正打算和劉秀決戰的時候,天降流星雨,全部砸到了王莽的兵營,劉秀領兵殺之,隨後王莽兵營潰敗,正在王莽部隊撤退的時候,又開始狂風暴雨,王莽的部隊愣是給全部衝散,這次獲得物資,劉秀的兵馬搬了一個月也沒搬完,隨後漢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新朝滅亡,公元25年,劉秀光復漢室,定都於洛陽,史稱東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
  • 東漢末年分三國,漢末最悲哀的1歲皇帝,最小的才滿一百天
    東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一個王朝,同時也是皇帝在位時間最短的王朝。從漢光武帝劉秀(公元25年)到漢獻帝劉協(公元220年),東漢王朝歷經195年,平均每個皇帝在位不超過10年,最短的只有一年不到,甚是可悲,還沒有好好享受過就已經掛了。
  • 東漢14帝有10位小皇帝,為何能政權穩定,國祚延綿190餘年?
    東漢皇帝在位的時間年齡光武帝劉秀:25年—57年,31歲稱帝,63歲駕崩;明帝劉莊:57年—75年,29歲即位,47歲駕崩;章帝劉炟:75年—88年,19歲即位,32歲駕崩;和帝劉肇:88年—105年,
  • 誰來為漢帝國的衰弱買單,漢恆帝、宦官集團、外戚?
    漢質帝就被梁冀毒死了,由於當時漢質帝並無子嗣,皇族之中能夠繼位的要麼偏大,要麼不好控制,當時的劉志年僅15歲,而且好控制,便被梁冀立為皇帝。漢桓帝不是一個甘心於做傀儡的皇帝,一共在位21年,在前13年的時間裡,漢桓帝並沒有實權。公元159年梁太后去世,漢桓帝開始策劃誅殺外戚梁氏,單獨詢問了當時的宦官唐衡,問他宦官中有誰和梁冀不和。唐衡回答有單超、左倌、徐璜和具瑗等。
  • 漢、唐和明三朝飽受宦官危害,三朝宦官專權有何異同之處?
    導讀:宦官是歷代皇室中的服務人員,但是在東漢、唐朝和明朝三朝中為患深重。宦官獲得權力都源於帝王的偷懶懈怠甚至是出於對相關利益集團的致悅:唐玄宗、漢宣宗啟用宦官是出於偷懶,而東漢和帝劉肇啟用宦官是獨抗外戚奪回皇權。
  • 「外戚幹政」對一個王朝影響有多大?大漢王朝為此差點夭折
    外戚幹政,素來就是封建王朝的大忌。古來多少封建朝代或直接或間接地因為外戚幹政,斷送了自家的江山。
  • 東漢和西漢是一個王朝嗎?東漢是西漢的延續還是一個獨立的王朝?
    再者,劉邦建立的王朝從來也不將自己稱為「西漢」,劉秀復闢的王朝也從來不將自己的王朝稱為「東漢」,硬要說這個歷史上存在一個名叫西漢的王朝,一個名叫東漢的王朝,相類似的有什麼呢?西方人為了貶低東羅馬,強加給人家一個「拜佔庭帝國」的稱號,實際上世界上從來不存在一個叫作拜佔庭帝國的國家,拜佔庭只是一個古代的小型殖民城市的名稱,君士坦丁堡恰好建在了拜佔庭的原址上而已,拜佔庭帝國這一稱呼從何說起呢?
  • 韓國古裝歷史題材喪屍劇《王國》:外戚權臣出場後,宦官勢力登場
    第三季的預告片除了出現全智賢的出現,還有另外一大勢力的出現,那就是宦官。封建社會最高權力來自於皇權,圍繞最高權力皇權的是外戚、權臣和宦官三大集團的鬥爭和權力分羹。在第一季和第二季中,世子李蒼與權臣和外戚的代表趙學洙是全劇鬥爭的焦點。趙學洙作為朝鮮議政府的領議政,積極在朝中布局,並利用生死草來操縱傀儡皇帝。
  • 與宋朝待遇優渥、低斟淺唱的文人相比,東漢清流名士風骨更勝一籌
    導讀:東漢是中國歷史上最注重教育與教化的封建王朝。開國皇帝劉秀是讀書人,追隨他打天下的功臣們也不乏儒生學士,綿延近二百年的東漢王朝也因此多了幾分斯文與儒雅的氣質。然而,血腥讓斯文掃地,殘酷使儒雅不再,發生在 2 世紀下半葉的黨錮之禍,折斷了帝國的脊梁,空留下千古嘆息。
  • 世紀大對決21 2世紀:羅馬巔峰貴霜強盛安息衰弱,大漢王朝大廈將傾
    2世紀依舊是羅馬帝國、大漢王朝、貴霜帝國以及安息帝國四大帝國並立的時期,但這也是四大帝國並存的最後時期,四大帝國之間的形勢大有不同。羅馬帝國國勢最盛,東漢王朝雖然於本世紀開始衰弱但其實力依舊可躋身於世界老二的位置,而強盛一時的貴霜帝國則可排行世界第三,衰弱的安息帝國叼陪末座,甚至是跌出了大國的行列。本世紀的安敦尼王朝(公元96年-公元192年)是羅馬帝國的全盛時期,經濟空前繁榮,帝國疆域達到了最大,控制了大約62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地中海也成了帝國的內海。
  • 深受宦官之患的兩個朝代-唐朝和明朝
    漢和帝死後,他的兒子漢殤帝即位時,還不到一歲,剛剛出生106 天,之後的漢安帝,即位時12歲,漢順帝即位時10歲;漢衝帝即位時1歲;漢質帝即位時8歲;漢桓帝即位時14歲;漢靈帝即位時12歲;漢少帝即位時23歲,算是年齡最大的了,可是只當了四個月的皇帝;最後是漢獻帝,即位時9歲。
  • 他才是漢朝能力最強的皇帝,比漢武帝更厲害,只可惜大家把他忘了
    漢朝分成西漢、東漢。如果要在漢朝找一個皇帝作為「千古一帝」代言人,想必許多人第一反應都是漢武帝。漢武帝以「雄才偉略」著稱,但實際上,漢朝另有一個在許多方面比漢武帝更厲害的皇帝,此人智商奇高、能力過人,在位時將漢朝國力推向了巔峰,只可惜後世幾乎不提起他,好像把他忘了。
  • 位面之子——劉秀的東漢帝國簡介
    東漢是繼西漢之後國力強盛,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一個王朝。由漢光武帝劉秀建立,他推翻了王莽所建立的新王朝,重新恢復由劉氏統治的漢王朝,史家稱此漢朝為東漢。東漢共傳十四帝,經歷196年。公元25年6月,劉秀在河北銅馬即皇帝位,即光武帝。他沿用漢為國號,史稱東漢,定都洛陽。光武帝首先消滅了進入長安的赤眉軍。建武十二年(36)平定了四川的公孫述後,全國復歸於統一。
  • 東漢的興衰
    劉秀於公元25年建立東漢,定都洛陽,劉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借鑑高祖休養生息政策,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負擔,減輕刑罰,合併州縣,整頓吏治,緩和了階級矛盾;他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了民族之間的矛盾。到光武后期,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的局面,史稱「光武中興」。
  • 皇帝享受較好的生活和物資條件,優質的醫療,為何壽命卻不長
    中國歷史上被承認的皇帝一共有302位,而皇帝的平均壽命是39.2歲,湊成整數就算40歲吧。其中超過80歲的皇帝只有五個,分別是:清朝乾隆皇帝89歲、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蕭衍86歲、武周皇帝武則天82歲、宋高宗趙高81歲、元世祖忽必烈80歲,80歲以上的皇帝佔皇帝總數量的1.66%。
  • 墨說三國:漢獻帝有沒有挽救東漢的能力?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墨上桑,本期《墨說三國》小欄目又和大家見面啦,今天我們聊聊東漢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的故事。漢獻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想要翻盤難度最大的傀儡皇帝。因為漢獻帝遇到的權臣不是董卓這樣嗜殺成性的軍閥就是曹操這樣雄才大略的奸雄。但是漢獻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幸運的亡國之君,一生顛沛流離,但是總體還是平安落地。
  • 袁紹家「四世三公」,在東漢歷史上什麼水平?為何說這是徒有虛名
    二、東漢「三公」變遷史「三公」雖地位顯赫,但在東漢歷史中,其權力並不穩定,且幾乎一直處於被弱化、虛化的過程中,甚至一度淪落到可以花錢買的地步。在東漢之初,「三公」作為國之重臣,對王朝建立起到了關鍵作用。
  • 中國王朝動亂之一,分封制王朝下諸侯王的使命和三種命運走向!
    大漢王朝劉邦消滅異姓諸侯王以後,總結前秦滅亡的歷史教訓,深感自己無法控制全國,為防止朝局動蕩,於是分封同姓子弟為王,在各地建立九大王國,以護衛王室,更是定下「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盟約。3,外戚囂張跋扈,廢立皇帝到了東漢,外戚專權更加嚴重。東漢章帝以後,外戚開始掌權,外戚專權造成政治上異常的黑暗。和帝時,竇太后臨朝稱制,其兄竇憲當政;衝帝、質帝時期,外戚梁冀勢力更大,皇帝的廢立全取決於他。質帝罵他是「跋扈將軍」,皇帝立即就被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