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徽州人最初開始為避戰亂舉族遷徙建村,需重新規劃一個地方建村,他們會請出風水先生,堪探地形,察看風水,所有的村落都需要經過嚴密的選址,他們覺得風水的事情大於一切。先談風水,後談家事。所以,古徽州的村落一般都會選擇傍山而居,山勢險要,易守難攻之地。
問政山位於安徽歙縣古城東面,山峰連綿起伏,層巒疊嶂,古時候普通人怎麼想也想不到要翻山越嶺找到這樣的一座避世的山中來,但在當時,不安份於塵世中的凡俗之人,那些外省之奇人異士為覓得一處桃花源地不辭辛苦尋到此處隱居山中。
據說,當年的問政山上曾經聚集著各大教派的大咖,他們逗留在問政山之上,避開塵世的紛擾,以研習教法的名義賴在山中。這幫大伽們整日依偎著山景,聽山風划過,鳥鳴如耳語, 三餐粗茶淡飯,這山中歲月,快活似神仙。
問政山得名也有各種傳說,最靠譜的這一條是由於「「皇權天授」的帝王思想,問政山水天地,問政山由此而來。
形容問政山筍的一句話,早在《安徽通志》就有記載:「筍出徽州六邑,以問政山者味最佳,籜紅肉白,墮地能碎。」問政山特殊的砂土使生長在這裡的竹筍格外水嫩。剛出土筍子,剝除筍衣,用手一掐,汁水止不住外流。
早在南宋時期,問政山筍因為它的鮮嫩和自帶甘甜之味被列為貢品。問政山筍一年四季都有,以冬筍的口感為最佳,春筍其次。
挖冬筍是技術活,因為冬筍是埋在土裡,倘若是我們獨自進山挖筍,給你一片竹林,恐怕給你三天三夜也只是竹林裡空轉悠,最後苦著一張臉出來,挖出不一隻筍子。只有在問政山的居住的當地土著知道怎麼找到土裡深埋的冬筍。
在竹林裡尋找太陽照射輻度大的地方,抬頭看哪一片竹葉生得茂密,就從這一片茂密的葉子下方開始搜尋,從地面上看,略微拱起有裂縫,翻開這片土,下面絕對藏著問政山的山中珍品——問政冬筍了。
找三聯年貨周刊上寫過的黃山火腿傳人費了好大一番周折。獨自去歙縣,沒有人帶路介紹,單憑著一本雜誌中翻到他的名字,一路找到歙縣菜市場,再一路打聽在進菜市場直走左拐的第一個攤位,這裡就是黃山火腿傳人程長青的攤位, 堆滿了火腿 。
自一九九四下崗之後,程長青嘗試過多種職業,為了生存選擇火腿 ,誰知一做幾十年,他將古徽州臘月家家戶戶都要醃製的火腿做成了學問,並成了黃山火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人。
「金華火腿雖然比黃山火腿更有名,但是金華火腿的醃製方法卻是從歙縣這裡傳出去的,為什麼呢,因為當年徽州人出門到浙江一帶經商,將徽州火腿的醃製方法也帶了出去。最好的火腿是兩年,時間久就有」哈「氣,哈氣是什麼,吃了感覺到不舒服,嗓子難受。」
在他的家中有專門製作火腿的工作室,一層醃製工作室及堆放兩年火腿,三層堆放新鮮醃製的火腿,火腿掛在蜈蚣架上自然發酵室和晾曬臺。除去火腿之外,二層有他的書畫室,書畫室中除了書畫還有一個拳擊沙包袋懸掛在中央。
」我從小就喜歡練拳,練了幾十年了,練拳腳是愛好,幹過幾次架,一拳就將人幹倒了。「
」我過幾天要去日本,在那裡拍賣我的字畫。每年除了11月份開始製作火腿忙碌之外, 閒暇時間在工作室練習書畫和拳擊,參加一些活動。他的另一個頭銜是新安江畫家協會的秘書長。
火腿要辯別它好不好,將整條火腿倒吊起來,用竹籤分別在滴油、中方、火朣三個部位插入再撥出聞香味,香味足夠就是一隻好火腿。(註:滴油:油脂滴至最底的那一大塊部位;中方在蹄髈往下的部位;火朣即蹄髈)
當一個人的身上貼了會格鬥、會繪畫、會做火腿的標籤,而且將每一樣都玩得很精透的跨界奇人恐怕也只有在徽州這樣的地方才有。
「篤」在上海話中視為一種動態的形象字「燉」,篤字的本身有加厚,增重的意思,也是醃篤鮮中裡最重要的動作之一,以微弱之火力借時間慢慢拷問,燉出鮮的濃鬱之感,筍的清新和肉的鹹香經過篤的提撥,將鮮氣揮發到極至。 這就是醃篤鮮,一道上海人最知曉的家常味道,鹹肉或火腿、春筍、鮮肉或土雞一併入鍋,大火燒開,慢火燉熬,促成一鍋色澤腴亮,口味醇厚而滑潤的醃篤鮮,或想湯色好看,成湯之時再丟入青菜或百葉結,這樣的一道鮮氣逼人的家常菜,也只有等到春天才會有。
在古徽州一帶,醃肉和筍的食法也有相當久遠的歷史。過去徽州人出門經商,經水道新安江去往浙江,每逢春筍破土,家人都要起大早將問政山筍挖出,裝船沿新安江而下,行舟時把筍殼層層剝盡,切入砂鍋,加入新安江清水,以炭火清燉,晝夜兼程,一路慢燉一路兼程一路接力一路不停,行至杭州,打開沙鍋,筍味香脆可口,宛如在家吃鮮筍一樣美味。在這裡,同醃篤鮮做法差不多的菜被稱為臘香問政筍。
相同的是,不管是臘香問政筍還是醃篤鮮都是僅屬於春天的時令菜,當這一道菜出現在餐桌上,足以告之一年之始的春天到來了。
關於有間食堂:今日頭條、騰訊快報、百度認證美食帳號,企鵝優品2017年度中國風物榜評選年度風物推薦自媒體
商務合作:foxtrot888
微信號:youjianst
做有態度的吃貨
尋找各地美食和餐館及美食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