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網易號外
作者|陳俊宏
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股份代號:2020.HK)今日下午發布2020年中期業績公告。財報顯示,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之下,安踏集團上半年營收同比持平,較上年同期微跌1個百分點至146.69億元;股東應佔溢利(不計合營公司虧損)為人23.77億元,同比跌20.1%;股東應佔溢利(包括合營公司虧損)為人16.58億元,同比跌28.6%。
安踏牌與李寧牌營收差距大幅縮小
其他核心數據方面,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安踏體育整體毛利率為56.8%,較去年同期增0.7個百分點,創其歷史新高;經營溢利跌15.3%至36.04億元,經營溢利率為24.6%;實現經營現金流入淨額23.9億元,大幅低於去年同期的34.41億元;實現自由現金流入19.02億元,大幅低於去年同期的27.01億元,集團帳面擁有的資金總值(含現金、現金等價物、存款期超過三個月的銀行定期存款以及已抵押存款)達21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安踏集團資產負債率由上年同期的22.9%上升至今年的36%;平均存貨周轉天數由上年同期的87天大幅增長48%至135天。
核心品牌方面,今年上半年,FILA品牌半年收入歷史以來首次超越安踏主品牌,安踏品牌實現收入67.77億元,同比下跌10.7%,FILA品牌實現收入71.52億元,同比增長9.4%。品牌盈利方面,今年上半年安踏品牌實現經營溢利18.05億元,同比下滑5.6%;FILA品牌實現經營溢利17.66億元,同比下滑4.3%。
門店方面,關店再次時隔多年出現在安踏的財報中,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安踏集團共有店鋪超過12400家,其中安踏品牌門店(包括安踏兒童門店)10197家,較2019年年底減少319家;FILA門店1930家,較2019年年底減少21家;DESCENTE門店新增9家至145家,KOLON SPORT門店數量減少30家至155家。拋開安踏集團新開門店門店因素,僅計算淨減少數額,今年上半年安踏集團平均每天關閉旗下2家門店。
對比不久前發布年報的中國另一家國產體育用品巨頭李寧體育來看,今年上半年,李寧有限公司(HK.2331)實現收入61.81億元,同比下降1.2%;集團整體毛利率下降0.2個百分點至49.5%;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同比下降14.1%至6.83億元。財報還顯示,今年上半年李寧公司關閉近10%的門店,存貨周轉天數也由2019年末的67.45天上漲到83.54天。
整體而言,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李寧和安踏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業績下滑,其中雙方的整體營收基本與上年同期持平,安踏的關店數要好於李寧,但李寧的淨利下滑幅度小宇安踏,其存貨周轉也優於安踏。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李寧體育主要營收為李寧主品牌,就今年上半年來看,李寧主品牌營收(61.81億元)與安踏主品牌營收(67.77億元)之間的差距已經大幅縮小,而這個數據在上年同期的差距還是近20億元。
安踏主品牌啟動直營轉型
安踏體育還在今日宣布,2020年下半年起,安踏主品牌將由「批發分銷的零售模式」向「直面消費者的直營零售模式」轉型。「作為轉型的第一階段,安踏將在長春、長沙、成都、重慶、廣東、昆明、南京、上海、武漢、西安及浙江等11個省市,大部分轉型為品牌直營。上述地區的安踏品牌店,計劃約60%由安踏集團直營管理,40%由加盟商按照安踏運營標準管理」。
據悉,這是安踏主品牌繼2010-2011年由「品牌批發」向「品牌零售」轉型10年之後的再次轉型。
安踏方面表示,集團做出上述調整主要基於幾點:首先安踏集團旗下的國際品牌已經基本實現直面消費者的運營模式,這為安踏品牌的直營模式提供了包括零售、渠道、商品、財務、人力、物流等維度上的支持。「其次,直營模式將進一步提升運營管理效率,優化商品企劃、選品、配送過程中的決策,加快品牌營銷策略的落地,這既可以提升貨品的配送效率,又可以強化庫存管理的協同效應」。
此外,安踏方面還指出,直營模式精簡的渠道架構,減少了經銷商中間環節,節省的渠道成本可以讓利於消費者,同時直營模式還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大店的店效,優化同店增長及店效坪效管控。「最後,直營模式還有利於安踏公司的人才建設」。
據網易財經了解,此次安踏主品牌的直營轉型是安踏集團近期將要公布的「直面消費者」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安踏方面的規劃,今年下半年其將全面推動安踏集團的數位化轉型戰略,通過直面消費者來實現從產品開發、運營到營銷的良性閉環,實現全渠道直面消費者戰略的轉型及商業模式的升級。「未來五年,安踏集團線上業務佔比將超過40%,直面消費者業務佔比將達到70%」。(陳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