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安踏營收146億:FILA超過ANTA

2020-12-24 網易財經

專欄|網易號外

作者|陳俊宏

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股份代號:2020.HK)今日下午發布2020年中期業績公告。財報顯示,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之下,安踏集團上半年營收同比持平,較上年同期微跌1個百分點至146.69億元;股東應佔溢利(不計合營公司虧損)為人23.77億元,同比跌20.1%;股東應佔溢利(包括合營公司虧損)為人16.58億元,同比跌28.6%。

安踏牌與李寧牌營收差距大幅縮小

其他核心數據方面,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安踏體育整體毛利率為56.8%,較去年同期增0.7個百分點,創其歷史新高;經營溢利跌15.3%至36.04億元,經營溢利率為24.6%;實現經營現金流入淨額23.9億元,大幅低於去年同期的34.41億元;實現自由現金流入19.02億元,大幅低於去年同期的27.01億元,集團帳面擁有的資金總值(含現金、現金等價物、存款期超過三個月的銀行定期存款以及已抵押存款)達21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安踏集團資產負債率由上年同期的22.9%上升至今年的36%;平均存貨周轉天數由上年同期的87天大幅增長48%至135天。

核心品牌方面,今年上半年,FILA品牌半年收入歷史以來首次超越安踏主品牌,安踏品牌實現收入67.77億元,同比下跌10.7%,FILA品牌實現收入71.52億元,同比增長9.4%。品牌盈利方面,今年上半年安踏品牌實現經營溢利18.05億元,同比下滑5.6%;FILA品牌實現經營溢利17.66億元,同比下滑4.3%。

門店方面,關店再次時隔多年出現在安踏的財報中,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安踏集團共有店鋪超過12400家,其中安踏品牌門店(包括安踏兒童門店)10197家,較2019年年底減少319家;FILA門店1930家,較2019年年底減少21家;DESCENTE門店新增9家至145家,KOLON SPORT門店數量減少30家至155家。拋開安踏集團新開門店門店因素,僅計算淨減少數額,今年上半年安踏集團平均每天關閉旗下2家門店。

對比不久前發布年報的中國另一家國產體育用品巨頭李寧體育來看,今年上半年,李寧有限公司(HK.2331)實現收入61.81億元,同比下降1.2%;集團整體毛利率下降0.2個百分點至49.5%;權益持有人應佔溢利同比下降14.1%至6.83億元。財報還顯示,今年上半年李寧公司關閉近10%的門店,存貨周轉天數也由2019年末的67.45天上漲到83.54天。

整體而言,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李寧和安踏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業績下滑,其中雙方的整體營收基本與上年同期持平,安踏的關店數要好於李寧,但李寧的淨利下滑幅度小宇安踏,其存貨周轉也優於安踏。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李寧體育主要營收為李寧主品牌,就今年上半年來看,李寧主品牌營收(61.81億元)與安踏主品牌營收(67.77億元)之間的差距已經大幅縮小,而這個數據在上年同期的差距還是近20億元。

安踏主品牌啟動直營轉型

安踏體育還在今日宣布,2020年下半年起,安踏主品牌將由「批發分銷的零售模式」向「直面消費者的直營零售模式」轉型。「作為轉型的第一階段,安踏將在長春、長沙、成都、重慶、廣東、昆明、南京、上海、武漢、西安及浙江等11個省市,大部分轉型為品牌直營。上述地區的安踏品牌店,計劃約60%由安踏集團直營管理,40%由加盟商按照安踏運營標準管理」。

據悉,這是安踏主品牌繼2010-2011年由「品牌批發」向「品牌零售」轉型10年之後的再次轉型。

安踏方面表示,集團做出上述調整主要基於幾點:首先安踏集團旗下的國際品牌已經基本實現直面消費者的運營模式,這為安踏品牌的直營模式提供了包括零售、渠道、商品、財務、人力、物流等維度上的支持。「其次,直營模式將進一步提升運營管理效率,優化商品企劃、選品、配送過程中的決策,加快品牌營銷策略的落地,這既可以提升貨品的配送效率,又可以強化庫存管理的協同效應」。

此外,安踏方面還指出,直營模式精簡的渠道架構,減少了經銷商中間環節,節省的渠道成本可以讓利於消費者,同時直營模式還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大店的店效,優化同店增長及店效坪效管控。「最後,直營模式還有利於安踏公司的人才建設」。

據網易財經了解,此次安踏主品牌的直營轉型是安踏集團近期將要公布的「直面消費者」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安踏方面的規劃,今年下半年其將全面推動安踏集團的數位化轉型戰略,通過直面消費者來實現從產品開發、運營到營銷的良性閉環,實現全渠道直面消費者戰略的轉型及商業模式的升級。「未來五年,安踏集團線上業務佔比將超過40%,直面消費者業務佔比將達到70%」。(陳俊宏)

本文來源:網易號外 責任編輯:鍾齊鳴_NF5619

相關焦點

  • 聚名網:安踏一路飆起,FILA撐起半邊天!
    安踏已經不是過去的安踏了。時間軸即將踏上9月的步伐,各大企業開始紛紛公布上半年的業績,8月25日,安踏公布了上半年的業績報告,報告顯示:總營收微跌1%,股東應佔溢價(不計合營公司虧損)為23.77億人民幣,整體毛利率在56.8%,同比增長0.7%,創歷史新高。
  • 主品牌被反超 到底安踏的FILA?還是FILA的安踏?
    整體承壓的情況下,安踏交出了一份並不漂亮的成績單。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公司營收同比減少1%,為147億元;經營利潤36.04億元,同比下滑15.3%;歸母淨利潤16.58億元,同比下滑28.6%。《每日財報》注意到,安踏總營收之所以僅微跌1%,主要得益於FILA的逆勢增長。
  • 安踏主品牌同比再度下滑 斐樂(FILA)營收首次超越主品牌 同比增長9...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安踏體育實現營收147億元,同比下降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不計合營公司虧損)為23.77億元,同比下跌20.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包括合營公司虧損)為16.58億元,同比下跌28.6%。值得關注的是,斐樂(FILA)營收首次超越安踏主品牌。
  • 為安踏帶來147.7億元營收的斐樂FILA,你猜是哪國品牌?
    財報顯示,2019年安踏體育營收為339.3億元,同比增長40.8%,利潤大86.9億元。斐樂(FILA)品牌營業收益達147億元,實現淨利潤40.2億元,安踏體育營收數據增長的背後,斐樂(FILA)的拉動力不容忽視。值得注意的是,斐樂(FILA)品牌的毛利已達到104億元,更是較安踏主營品牌72億元高出足足32億元。
  • 主品牌被反超 到底安踏的FILA 還是FILA的安踏?
    來源:金融界網站據每日財報27日報導,近日,國內運動品牌安踏體育(02020.HK)發布公告稱,2020年第三季度,安踏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同比實現低單位數的正增長。而FILA品牌產品的零售金額同比實現20%-25%的正增長。
  • 營收147億,安踏品牌攜始祖鳥等戶外品牌轉型直營模式
    8月25日,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踏體育」)發布了2020年中期業績公告。 營收微降,亞瑪芬虧損 安踏體育上半年營收146.69億元,同比下降1%;股東應佔溢利(計合營公司虧損)同比減少28.6%至16.58億元;毛利率上升0.7個百分點至56.8%。
  • 你可能只知道FILa,卻不知道斐樂的背後其實是你一直看不起的安踏
    那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安踏」,要說安踏在時尚運動品牌裡根本不算出眾,或者可以說是三四線城市的主力品牌。可是今天它卻在彎道超車了,因為這兩年「FILA」大火了起來,就連小編所在的四線城市都開始流行起FILa了。時尚的年輕人們也有了阿迪耐克之外的選擇了。買FILa就高端?買安踏就被看不起嗎?
  • FILA 竟只是安踏帝國之冰山一角,趕超阿迪耐克指日可待?
    熱點聚焦8月26日,安踏體育公布了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半年度報告,報告期內營收額同比增長40.3%至148.1億元人民幣,增幅位居全行業首位;毛利83.02億元,同比長45%。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半年報安踏首次披露了旗下時尚運動品牌FILA的業績數據,而斐樂以其營收、毛利潤、經營溢利增長均在80%左右的亮眼成績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更是安踏對數月前三大沽空機構懷疑其財務造假的有力反擊。有意思的是,當網友首次看到安踏的報告中出現FILA品牌的時候,不由得吃了一驚:「什麼?
  • 為何年輕人脫掉身上的阿迪、nike、優衣庫kaws和潮牌,穿上Fila?
    但是最近,又一個「外國」品牌流行起來了,沒錯,就是fila。首先就我個人而言先想吐槽一下FILA,可能是它一直以來給我的印象就是土潮土潮的大logo設計,覺得就像國際版的安踏之類的吧,後來韓國那邊請了一些年輕明星代言逐漸變潮了,現在有向潮牌發展的趨勢,例如最近請王源做代言,還有跟Fendi搞聯名,FILA x 3.1 Phillip Lim 聯名系列展等等。
  • 渴望複製FILA傳奇,安踏正式發力始祖鳥,計劃新開200家店
    安踏集團收購的芬蘭體育巨頭亞瑪芬體育9月18日宣布,Heikki Takala辭去集團總裁和執行長的職務,轉任亞瑪芬體育董事會特別顧問。執行長的職責將由現任董事會執行董事鄭捷履行,同時任命Michael Hauge Sorensen擔任新設立的營運長一職。至此,安踏體育完全接手亞瑪芬體育的經營管理。
  • 2000億市值反超阿迪達斯,安踏前面只剩下一個耐克
    前言:信不信吧,反正安踏已經把阿迪達斯給超過去了,前面就剩下一個耐克了。2019年10月16日,安踏(02020-HK)的市值首次突破2000億港元。與之相比,截至美國當地時間10月16日收盤,阿迪達斯的市值約為155.98億美元(約合1223.63億港元)。安踏已經大幅超過了阿迪,成為了僅次於耐克的體育服飾行業第二大品牌。
  • 一年狂攬300億,門店、工廠復工率100%,安踏為啥這麼猛?
    3月24日,當大多數服裝企業面臨生死考驗之際,安踏交出一份「史上最佳」的成績單。2019年安踏收入339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0%,比2017年增長一倍。股東應佔利潤53億元,同比增長30.3%。這是其營收、淨利潤連續六年保持雙位數增長。
  • 背靠阿迪耐克,它在中國開了8000家直營店,年入帳336億直逼安踏
    背靠阿迪耐克,它在中國開了8000家直營店,年入帳336億直逼安踏推薦語:在我國有一個全新崛起的運動品牌之王,無論是品牌影響力還是營收都遠超過李寧、特步、361度等,目前正在高端運動界越走越遠,它就是安踏。
  • 頻繁遭遇做空,市值卻一度突破2000億港元,安踏靠的原來是它!
    多次遭遇做空,市值卻逆襲2000億港元作為行業老大,安踏乘著這股東風,扶搖直上。10月16日,安踏體育(2020.HK)周三早盤收市前逆勢躥升,首次突破2000億港元,創下本土服飾零售集團前無古人後難有來者的裡程碑時刻。
  • 淨利潤大漲30%,年營收超過300億,它是當之無愧的「中國鞋王」!
    沒錯,它就是國內著名的運動品牌:安踏。安踏成立於1991年,原本只是晉江一個小型的家庭工坊。但是經過了30多年的發展,安踏不僅發展成為了一個市值千億的運動巨頭,更是擴展了國際化市場,營收直追耐克、阿迪,成為了全球第三大運動巨頭。而在2019年度,安踏再一次交出了史上最強財報。
  • 天風證券:迪桑特有望接力安踏體育(02020)FILA成長,助力升級多品牌...
    入華四年來,迪桑特(中國)門店從1家發展到145家,年營收從0做到接近10億人民幣,知名度不斷提升,口碑日漸走高,有望成為安踏下一個發力點。迪桑特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1.以滑雪起家,不斷推出專業滑雪產品(1930-1979);2.銳意創新的黃金時代(1980-1999);3.聚焦高科技和經典設計(2000-2009);4.多系列全方位戰略,開啟發展新時代(2010至今)。
  • 安踏門店逼近萬家 運動品牌將迎來黃金十年?
    安踏體育2016年淨利潤接近24億,同比上漲超過15%;主要體育鞋服上市公司去年上半年的毛利率水平大都達到了40%以上的高位。在經歷持續的行業調整之後,主要的體育用品公司正重新進入擴張期。運動品牌重啟擴張步伐,安踏門店數逼近一萬家安踏體育的年報顯示:2016年總營收為133.45億,同比上漲20.0%,淨利潤為23.85億,同比上漲16.9%。
  • FILA銷售額突破百億,安踏如何做到同時擁有兩個百億規模的品牌?
    2018年整個行業的增速達到20%,2019年「雙十一」,運動服裝行業同比增長超過35%。產業成長的趨勢站在風口上,這說明,運動服飾在中國的使用場景正在生活化和時尚化。目前中國運動服裝行業的規模大概在2000億元,世界排名第二。李寧品牌憑藉「中國李寧」逆襲而上,另一個中國的運動品牌——安踏,也是不逞多讓。
  • 瘋狂安踏的360億「A計劃」
    隨著12月7日安踏發布公告,宣布安踏領銜財團要約收購對亞瑪芬體育(Amer Sports),而在公告進一步透露的細節中,我們不僅發現了lululemon、騰訊等熟悉的名字與相應股份比例,也獲悉了此次驚天跨國併購的要約價格——46億歐元,按目前匯率約合人民幣360億元。
  • FILA推出FILA ATHLETICS獨立店背後的野心是什麼?
    在安踏集團還在大舉發展多品牌的同時,旗下的FILA已經擁有獨立孵化系列獨立店的能力。他們想要效仿的,很有可能是adidas、adidas Originals(三葉草)和adidas neo的集合效應。   FILA ATHLETICS主打的是專業運動方向,根據店內布置,產品分為健身(Fitness)、滑雪、網球、跑步、高爾夫和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