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地產網訊:3月19日下午,香港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就「明日大嶼」願景舉行記者會,香港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林世雄、土木工程拓展署署長劉俊傑和規劃署副署長(全港)鍾文杰一起出席。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過往報導,「明日大嶼」願景,即是指香港將會集中在坪洲附近的交椅洲以及喜靈洲,合共填海1700公頃,以興建4個人工島,規劃興建26萬至40萬個住宅單位,容納70萬至110萬人居住,提供34萬個就業職位。
在記者會現場,上述香港政府3個部門聯合發布了「明日大嶼」願景中的主要項目工程粗略造價估算。觀點地產新媒體從現場獲悉,主要工程包括交椅洲人工島、欣澳填海、龍鼓灘填海、屯門沿海地帶發展區以及優先發展的交通運輸網絡共5項,按照2018年9月的價格粗略估算,工程造價約為6240億港元。
當中交椅洲人工島合共填海約1000公頃,可提供約15萬-26萬個住宅單位,當中7成(也即)10.5萬-18.2萬夥)為公營房屋。文件顯示,按照2018年9月的價格粗略估算,交椅洲人工島工程造價大約需要2560億港元,包括1400億港元的填海成本以及1160億港元的基建設施建設。
黃偉綸就香港社會熱烈討論的填海是「倒錢落海」,對香港環境及政府儲備會帶來影響等問題做了回應。他表示,雖然粗略估算的工程造價達到約6240億港元,但是「明日大嶼」願景是歷時十幾年,整項填海工程分階段進行,即使填海項目成本達數千億港元,也是分十多年支付,每年不過數百億港元,香港政府有絕對的能力支付。
另外他提及,填海帶來的土地價值收益也足以覆蓋成本。根據香港測量師學會的估算,交椅洲人工島用於建設私人住宅和商業發展的土地預計最多可提供7.8萬個房屋單位(不包括公營房屋),帶來的土地收益保守估算為9740億港元-11430億港元,若按照最少提供4.5萬個房屋單位(私人住宅和商業發展)計算,則土地收益為7070億港元-8230億港元。
黃偉綸進一步表示,上述土地收益暫未包括其他土地出售收益及大量公營房屋單位,因此僅土地價值就可以覆蓋6240億港元的工程造價。
此外對於填海的直接經濟貢獻,黃偉綸披露交椅洲人工島未來將會發展成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其餘兩個為中環及九龍東),每年預計帶來1410億港元的增加值,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約5%。
不過,黃偉綸亦提示在場記者,「明日大嶼」願景的推展將會橫跨一段較長時間,上述工程造價和收益僅為現階段初步粗略估算,隨著未來研究的深入,有關估算可能會被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