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關注歷史的朋友都聽說過上世紀八十年代發生的一件大事,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蹟的四川三星堆問世,震撼了無數國人的心緒,彼時,只存在於神話中的古蜀文化伴隨著三星堆的問世,被證實了曾經真實存在過。
翻閱典籍,很多朋友都多少聽過關於古蜀文化的傳聞,或者從書中見證過它的存在,不過那都是存在於文獻紙張,沒有人親眼見證,也讓它化成了一個謎團縈繞在無數人的心頭。史料中記載,古蜀文化的存在比夏朝還要久遠,那是存在於五千多年前的一個古老文明,擁有極為璀璨的古老文化,不過那個曾經輝煌的文明,卻沒有在世間留下任何的記載。
相信很多熱愛歷史,熟知文化的朋友都曾聽說過《山海經》這樣一本文獻,其中記載著各類奇珍異獸,山川氣運,以及中國古典神話,而我們出土的三星堆,是否能夠在《山海經》中印證古蜀文化是否真的存在過呢?相信大家都清楚三星堆中出土的文物中最為震撼的東西,就是那棵青銅神樹了,當然與《盜墓筆記》中的那棵並不相同。
翻閱典籍,誦讀《山海經》我們能夠在其中找到關於所謂樹的影子,原文:扶桑若木,一根大木頭,九居其下,一日居期上。這裡中所提及的是為扶桑樹,單論名諱與青銅古樹並不吻合,但其中的描述卻與青銅古樹不謀而合,有著驚人的相似。
根據出土的青銅古樹與文中的扶桑進行對比,出土的青銅古樹共有八棵,而其中,修復最為完整的一株高近四米,是當今世界上發現的單件最大的青銅文物。從青銅古樹的外形來看共分三層,每層長有三根枝丫,以此可以推出共九枝,而其中最高的一枝上站著太陽鳥,在山海經中又喚金烏,不過可惜的是,其中一隻鳥後來被夾斷了。按照這種道理推斷,如果這棵青銅樹是完整的,恰好就對應了《山海經》中扶桑樹的記載,一日在上,九日再下。
除此之外,三星堆出土的器物中還存在著一隻怪鳥,名喚青鸞,與《山海經》中記載的有著極大的關聯。此外,書中記載於真實出土的器物中,這種怪鳥的翅膀都為刀翅,既像刀一樣的翅膀。除了青銅古樹與青銅怪鳥,另外出土的一個就是三星堆中著名的縱目面具。這個所謂的縱目面具給人的感覺十分詭異,因為在世人的記憶中,沒有人會生成那般模樣,難道說在彼時的古蜀文化中,真的存在過這樣的人馬?那他在山海經中的記載又對應著何物?
三星堆的出土引起了國內外廣泛學者的注意,而這個面具自然也得到了他們的關注,爭相研究這個所謂的面具究竟有何用途。一眾學者一致認為,這個縱目面具不可能是戴在臉上的,因為它十分的沉重,且製作也無比粗糙,作為面具而言是不符合常理的,最終,大家得到了被一致認可的答案,這個縱目面具很有可能是祭祀所用的。
相信很多人都清楚,遠古時期很多部族都擁有著屬於自己的圖騰,象徵著部族的氣運與神聖,既然縱目面具是祭祀所用,那它又代表著什麼呢?看過《山海經》的朋友應該都記得,其中一章寫了一個人,不過後世更願意將他比作神靈,那就是燭龍。睜眼即是白天,閉眼即是黑夜,呼吸交換既是冬夏交替。
而《山海經》中關於燭龍的描述就曾提到過縱目二字,並非中原的詞彙,其中記載的燭龍眼睛是向外凸顯的。關於三星堆的出土,諸多青銅器物都可以在山海經中找到,而其中吻合之處甚多。隨著學術水平的提高,《山海經》中記載的東西也都逐漸被人們所證實,或許,曾經我們的世界,真的如《山海經》中記載的,斑斕繽紛。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期待《山海經》被人類逐漸證實,回顧那個曾經廣闊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