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是一個位於歐洲北部的國家,是歐洲第八大國,但卻是歐盟中人口最稀少的國家。芬蘭的人口總數為552萬,首都在赫爾辛基,超過140萬芬蘭人生活在赫爾辛基。
芬蘭一直在全球教育系統排名中名列前茅,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各國在教育上學習的成功典範。這是由於芬蘭在教育方面是一個創新型國家,開拓了許多教育創新方法。例如芬蘭所有的學生,無論能力如何,都在同一班級內學習。因此,最弱和最強的學生之間的差距是世界上最小的。芬蘭的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也相對較少,並且在16歲時僅進行一次強制性考試。芬蘭的教育水平可以用以下數據體現:
1. 30%的兒童在義務教育九年期間獲得額外的輔導。
2. 66%的學生能夠進入大學,這個比例在歐洲是最高的。
3. 93%的芬蘭學生可以從高中畢業,這個比例比美國高出7.5%。
4. 科學課程限制在16名學生,以便他們可以在每節課進行實際實驗。
5. 芬蘭普通教師年收入約為43,000美元,而美國為41,000美元。
原因一:更少的標準化測試
芬蘭的學生在整個小學和中學學習期間只進行一次標準化全國統一考試。相比之下,美國在「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和「共同核心」任務的推動下,要求三到八年級的學生採取年度標準化測試來追蹤他們的表現。芬蘭的考試稱為全國入學考試,是在高中結束時進行的,由教師而不是計算機評分。
芬蘭教育部教授兼前任總幹事帕西薩爾伯格於2014年向華盛頓郵報解釋。該測試也不會迴避有爭議或複雜的話題。例如「在什麼意義上,幸福,美好生活和幸福的道德觀念?」「馬克思和恩格斯預言社會主義革命將首先發生在像英國這樣的國家。是什麼讓馬克思和恩格斯聲稱這一點以及為什麼社會主義革命在俄羅斯發生?」芬蘭的學生們經常被要求展示他們如何應對與進化,失去工作,節食,戰爭,體育道德,垃圾食品,流行音樂等方面的熱點問題,而解決些問題往往需要跨越學科多門知識綜合,這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
原因二:更多的遊戲時間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芬蘭學生在家庭作業上花的時間相對較少。經合組織2014年對世界各地15歲兒童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芬蘭學生平均每周花2.8小時完成家庭作業。這與美國學生每周花費6.1小時的費用明顯不同。芬蘭法律規定,每45分鐘的教學時間,學生必須得到15分鐘的上場時間。芬蘭人非常重視自由時間和比賽。根據法律規定,教師必須每45分鐘給學生一次15分鐘的休息時間。
原因三:讀大學是免費的
在芬蘭,不僅學士學位課程完全免學費,連碩士和博士課程也是如此。學生在沒有許多美國學生面臨的大量學生貸款債務的情況下追求更高的教育目標。外國學生只要被芬蘭的大學錄取也可以享受這樣的政策。根據美國大學入學與成功研究所2014年的報告,美國的平均學生貸款債務現在接近30,000美元,這與芬蘭形成鮮明對比。
原因四:更高的教學水平
在芬蘭,教師是最受尊敬的職業之一,具有較高的入學門檻,教師必須具備碩士研究生學歷。因此,在芬蘭找一份教師的工作競爭極其激烈。芬蘭的教師被視為大學教授,他們教授的課時比美國教師少,因此他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用於課程計劃。當某些教師表現不佳時,那麼學校的校長將會被問責或作出解釋。
原因五:更大的入學年齡
芬蘭的學生從7歲時才開始上小學。在發展中的童年時代,芬蘭的學生獲得了極大的自由而不被束縛於義務教育。這讓孩子感覺到學習是一種成長的方式而不是成長的負擔。孩子們在上課時間的戶外活動期間可以做任何他們喜歡的事情。例如,如果孩子喜歡爬樹,學校就會讓他們這樣做。鼓勵孩子觀察周圍的環境,看看花朵,昆蟲,樹葉和他們覺得刺激的任何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