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8 07:32 | 錢江晚報
蘇東坡紀念館地處西湖南線熱門地帶,隨著西湖旅遊旺季的到來,館內的遊客量與日俱增。
讓工作人員頭疼的是,為了制止遊客在參觀過程中的不文明現象,館內的值班講解員和志願者幾乎每天都要做出幾十次勸阻。
館裡有兩座寶塔模型命運多舛,幾乎是幾天一小修,幾月一重建。
3月27日,記者趕到蘇東坡紀念館,看到在一片八平方米大的西湖全息投影陳設中,一側的「保俶塔」模型搖搖欲墜,另一側的「雷峰塔」模型塔剎失蹤。
保俶塔模型搖搖欲墜
遊客參觀時愛動手
「保俶塔」模型一年內三毀三建
杭州名人紀念館學術研究部主任陳杰介紹說,這款西湖全景投影是2012年蘇東坡紀念館陳列改造後推出的,試圖用動畫結合實景模型,說明蘇東坡疏浚西湖建造蘇堤的過程以及他對西湖文化景觀形成的奠基性貢獻。「為了讓觀眾有直觀感受,我們用投影投出蘇東坡來杭前後西湖的變化,並用模型實景還原西湖邊的一些建築物,如保俶塔、雷峰塔。」
上周日,在蘇東坡紀念館值班的講解員何寅傑發現又有遊客向館內的模型「保俶塔」動手了。
「11點半多,我剛到館內,就看到一個小孩在捅它。」何寅傑趕緊上前勸阻,孩子聽話地收了手,可還是沒能保住「保俶塔」模型,「它是去年底剛重建好的,原本用石膏建得很牢固,現在鬆動傾斜了。」
何寅傑告訴記者,「保俶塔」模型遭受過的傷痛五花八門,捏、拔、扭、用雨傘敲、用水瓶捅……在過去的一年中,因為「不堪蹂躪」,它已三毀三建。而向它發起攻擊的不只是孩子,還有大人。「那天我中午值班,11點半到下午1點半,就看到有兩三個人試圖對它動手。」
事實上,受傷的不光是模型「保俶塔」,與其隔湖相望的模型「雷峰塔」,以及西湖周邊的「房屋」都不能倖免,「塔倒屋塌」的慘劇時有發生。
雷峰塔模型塔剎失蹤
工作人員常備玻璃膠
零件已更換了三四十次
陳杰說,這些年,為了防止遊客攻擊陳設中的各類模型,杭州名人紀念館也想盡了辦法。「屏幕上,安裝了請勿觸摸的提示牌;以前,這些房屋都是依據實景散落在西湖四周,後來我們發現離遊客太近了,都移到了屏幕邊上;起初,保俶塔和雷峰塔都製作得比較精細,可是好看了也容易引人注意,後來就都更換成了不那麼精雕細琢的。」
陳杰表示,工作人員也想過在模型上加蓋玻璃罩,可如果有玻璃罩,又會影響投影效果。
即便如此,這些建築模型依然難逃噩運。「房屋時不時就被揭開了頂,塔要麼被徹底拔走,要麼被擺弄到傾倒。有一次,雷峰塔還被掰成了兩半。」陳杰告訴記者,館內的工作人員都要常備玻璃膠,時不時去粘一下。可用膠粘不是長久之計。這些年,這個陳設已經整體維修了三四次,各種零件更換了三四十次,單是兩座塔每年都要重建三四遍。
「你看,這兩座塔底座是不是特別厚,那是因為打過太多次石膏了。」陳杰指著兩座塔苦笑著說,「要是白娘子關在這座雷峰塔裡,不用許仕林考狀元,遊客就能一年把她放出來三四回。」
像模型「保俶塔」「雷峰塔」一樣慘遭厄運的陳設,在杭州大大小小的博物館內屢有發生。其中,受傷最嚴重的莫過於互動項目,包括模擬造景的各類模型、互動遊戲的道具及各種多媒體設備等。陳杰坦言,文博單位的陳設損壞並非全是遊客的原因,一些陳設存在正常耗損,可也有一些是人為造成的異常損壞。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走進博物館,可隨之而來的不文明行為也讓博物館「很受傷」。
在這裡,我們也想為命運多舛的兩座塔呼籲:參觀博物館時,請遵守博物館參觀秩序,勿在館內嬉戲打鬧,觸碰展品。我們期待,在這座博物館眾多的城市裡,參觀遊客能形成良好的習慣——保持一顆敬畏之心,尊重歷史,尊重展品,也珍惜每一件為你打造的互動設備。
(原標題《要是白娘子關在這座雷峰塔裡 遊客一年能把她放出來三四回》,記者 張蓉。編輯: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