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北京及周邊雷雨天氣的影響,7月28日從上海飛往北京的東航MU5331航班經歷了兩天兩次起飛和備降的過程。
7月29日,東航回應稱,系動態調整航班計劃。有乘客表示理解航空公司的備降決定,「安全第一」。事件引發關注後,輿論多認為天氣原因不可控,但希望航空公司能儘可能提前取消航班的時間,並做好相應的乘客服務。
7月28日,MU5331航班原計劃21點從虹橋機場飛往首都機場,由於北京及周邊雷雨天氣原因,飛機延誤到半夜2點11起飛,當航班飛到離目的地只有100公裡的地方,因天氣狀況不理想,飛機無法降落,隨即折返上海,於29日5時備降在浦東機場。
7月29日,補班的MU533Y遭遇到了同樣窘境,11點14分從浦東機場起飛,再次由於天氣原因半路折返,14點28分備降在了虹橋機場。直到下午四時,航班才順利起飛,於夜晚8時到達北京,在經歷了18小時的波折後,終於到達目的地。
7月29日15時,@航空物語爆料此次事件後,引起媒體與網友的普遍關注。
7月29日19時,@東方航空發出公告稱7月29日華北地區雷雨影響北京及周邊地區,為確保運行安全,東航將根據天氣變化趨勢,動態調整航班運行。
7月30日9時,@東方航空 再次發出公告稱,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會力保旅客成行,對旅客的理解表示感謝,並提醒廣大旅客及時關注天氣情況及官方渠道服務提示,妥善安排行程。
航班多次延誤引網民圍觀
據新浪輿情通大數據平臺統計,7月28日至30日15時,「東航一航班2天2次起飛備降」全網信息量1.12萬條。截止30日15時,#東航一航班2天2次起飛備降#、#東航飛京航班兩次降落失敗折返#等相關話題,總閱讀量為1.42億次,討論數為7214條。
從信息走勢圖上,可見@航空物語 爆料後並沒有引起較高的關注。次日,事件進一步發酵,引起大量媒體的關注,30日8時相關事件信息量達到峰值。
關鍵詞雲中,「東航」「起飛」「備降」是事件傳播的核心詞彙;輿論關注飛機備降地點「上海虹橋」「原點」「上海浦東」等地;同時,「雷雨天氣」等也為網民關切。
分析該事件的核心傳播媒體,@頭條新聞 、@新浪上海對事件微博傳播貢獻較大。同時@新京報我們視頻 、@澎湃新聞 等媒體在傳播中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從微博表情分析中可以看出,「允悲」成為了網友轉發、評論時最常見的表情,表達出對航班延誤的無奈。「二哈」、「doge」、「笑cry」等也從側面表達出網友對於此次事件的調侃態度。「心」側面表達出網友對於航空安全的關切。
安全第一 但航班調整、乘客服務請跟上
此次事件發生之後,網友對於飛機延誤的態度多表示理解,認為安全最重要。
@潘瑋柏的老迷妹留言表示「安全第一」。
@獨家記憶僷留言表示「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沒毛病!」。
同時,也有網友質疑東航為何不及時取消航班,乘客服務也有不到位之處。
@北京新視覺分析了天氣原因為何會造成航班延誤,並且表示「北京終端區預計07:00至10:00受雷雨天氣影響,通行能力仍下降30%左右。據最新氣象信息,截至7月29日17:00,首都機場已執行航班733架次,取消393架次」;
@老兵李連明發博表示「目的地上空或航路有雷雨天氣,完全可以推遲起飛或者取消航班」;
@張起淮發博表示「希望航空公司在預知大範圍天氣異常的情況下,能提前6小時取消航班,至少讓乘客留在城裡,好過大家到機場耗時間」。
該航班乘客樊先生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回到虹橋機場之後,感覺連地面人員都不想管我們了,行李箱都是散著給拉過來的」,他認為「東航用這樣的服務來對待乘客是不對的」。
此外,還有媒體普及乘坐飛機的安全常識。
@河北消防表示「飛機如果遇到緊急情況該如何逃生,空乘人員告訴你,放棄手頭物品,立即撤離。此外,起飛前的安全指示手冊和安全演練展示也不應被忽視」。
@廣西消防也普及了迫降時應遵守的規則。
東航MU5331航班被網友調侃為「最慘」航班,「一張機票飛4次」甚至成為笑談。
此次事件也提醒了廣大網友,由於天氣原因,尤其是7月底至8月中旬,比較容易出現雷雨等極端天氣,其中下午和夜晚成為航班延誤概率最大的時段,出行儘量選擇早上或中午的航班,也可以考慮換高鐵出行,保障出行安全。
另外,也希望航空公司在預知大範圍天氣異常的情況下,能提前告知旅客,及時取消航班,減少類似事件發生。
*新浪輿情通-政企輿情大數據服務平臺,為政企用戶提供輿情監測、預警、分析、報告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