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亞加拉瀑布位於加拿大和美國邊界連結伊利湖與安大略湖的尼亞加拉河上,是北美大陸最著名的奇景之一,從55米的高度跌落,猶如萬馬奔騰,激起無數浪花。 伊利湖水以每分鐘1400萬升的流量經由長56公裡的尼亞加拉河流入安大略湖,東西水位落差99米,流程的一半處正是尼亞加拉瀑布所在地,形成了尼亞加拉大斜坡最著名的自然景觀--尼亞加拉瀑布。尼亞加拉大斜坡是最後冰川期留下的一處遺蹟,它綿延起伏,東部向下傾斜,形成多巖石的陡坡。一萬多年前,尼亞加拉河形成於更新世後期。大陸冰蓋消融後,露出白雲巖構成的尼亞加拉陡崖,伊利湖水經此外瀉,形成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以山羊島為界,分為加拿大瀑布和美國瀑布兩部分,由三股飛瀑組成。其中,在河東美國一側懸掛二瀑,落差55米,瀑布頂水域總寬度328米,分享「彩虹瀑」和「月神瀑」的芳名,後者瀑飄酷似新娘婚紗,也稱「新娘面紗瀑」,兩瀑布中間隔著蘭那島。在河西加拿大一側的飛瀑最為壯觀,其狀若馬蹄,故稱馬蹄瀑。瀑布頂端水寬675米,是世界上最寬的瀑布,落差54米,瀑布下面的水潭深56米。馬蹄瀑與前兩瀑相距約二、三百米,但看上去基本是「三位一體」的半弧形。據新聞中心提供的資料,三股飛瀑總寬度1000多米,總流量為每秒6000立方米。其中,馬蹄瀑布的流量佔總流量的90%。

尼亞加拉瀑布在印第安語中意為「雷神之水」,印第安人認為瀑布的轟鳴就是雷神說話的聲音。在他們實際上見到瀑布之前,就聽到酷似持續不斷打雷的聲音,故他們把它稱為「Onguiaahra」(後稱Niagara),意即「巨大的水雷」。據傳,歐洲人布魯勒於1615年領略到尼亞加拉瀑布奇觀。1625年,歐洲探險者雷勒門特第一個寫下了這條大河與瀑布的名字,簡稱為「Niagara(尼亞加拉)」。 「尼亞加拉」瀑布雖然分成三股飛瀑,卻是同一水源,同一歸宿--尼亞加拉河。寬350米的長形山羊島把尼亞加拉的水源分流為三,但都又傾瀉於同一河內,以連結美國的彩虹橋為界,瀑布之水在尼亞加拉河下遊形成的長湖,以主航道作為加美領水分界。 從馬蹄瀑放眼美國一側的彩虹瀑,陽光下顯現彩虹,的確名不虛傳。英國文豪查爾斯狄更斯在他的遊記中談到尼亞加拉瀑布時寫道:「我們走過瀑布地區的每個角落,從不同角度觀賞瀑布……即使特納在其全盛時期創作的最好的水彩畫,也未能表現出我所能看到的如此清靈,如此虛幻,而又如此輝煌的色彩。我感到我自己象是騰空飛起,進入天堂。」英國文豪狄更斯心目中最好的「水彩畫」,的確是美不勝收的世界奇觀。 據統計,每年來尼亞加拉瀑布旅遊的遊客約400多萬人,其中,情侶、戀人數不勝數。這就不難理解,靠著著名的維多利亞瀑布,附近建有維多利亞瀑布城;靠著這個尼亞加拉瀑布,加美兩國也均設有尼亞加拉瀑布城。而且,瀑布城都頗為景氣。

素有「蜜月首都」雅稱的兩座瀑布城,其旅館服務都是第一流的,適應結婚、婚後蜜月、家庭度假需要的各種服務行業也如雨後春筍,生機勃勃。 大瀑布有兩處景觀需要您購票觀看。一是乘船駛向馬蹄型瀑布。乘船地點在美國、加拿大的岸邊都有。上船每人發一件雨衣穿上,越接近馬蹄形瀑布,水汽就越大。來到瀑布的邊緣,船上下顛簸得很利害,一陣陣風帶著密集的水滴卷過來,和大雨差不多。水霧太大,瀑布看不清,瀑布的水聲,女孩子們的尖叫聲,吵得人耳聾。二是在瀑布的邊上,坐著電梯下來,到最接近大瀑布地方觀看。美國和加拿大都有這樣專門的地點。當然也要穿雨衣,不然每個人都得變成落湯雞不可。那裡水霧瀰漫,瀑布轟鳴。在這兩處景觀的確可以感受到瀑布的氣勢磅礴,但票價也不便宜。如果您覺得一輩子也來不了兩趟,這錢還是值得花的。 大瀑布的夜景非常值得一看,更美。夜晚,加拿大這邊能觀賞大瀑布正面的地方,會有巨大的彩燈投影在大瀑布上,並不斷變換著顏色。這時五彩斑斕的大瀑布可以用絢麗多彩來形容。瀑布下升起的霧也是彩色的,那飄忽不定的彩霧如同仙境。忽然間,彩燈都換成普通的強光,大瀑布頓時呈現出玉石的色彩,瓊漿玉液一般,在夜空下閃閃發光、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