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智慧是大而化之於無形,在若有似無間去領會,會發現太有趣、太奧妙。
【編者按】「所謂中國學問,第一個特點是永遠經不起分析,第二個特點是壓根就不應該分析。」2014年9月19日,臺灣學者薛仁明先生受弘道書院之邀,做客騰訊思享會,講述「中國人的生命氣象」。薛仁明認為,五四以後最糟糕的一個詞是改造,期待脫胎換骨的人易墜入魔道,真正的中國智慧是大而化之於無形,說不清道不明。以下為學者發言實錄:
薛仁明
只在意大是大非的人才能當王者
王者怎麼界定,我個人不喜歡界定,也不喜歡定義,我很喜歡孔子是因為他從來不定義。所謂中國學問,第一個特點是永遠經不起分析,中國學問的第二個特點是壓根就不應該分析。這兩句話掌握了,就真正進入中國學問了。
最高級的王者,大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不僅開創了一個時代,還是大夏來的。劉邦是王者,李世民是王者,康熙是王者,孫文也是一個王者,按理說老毛也應該成為一個王者。孔門早期弟子,如雲夢大澤一樣,五湖四海,互相吸納,所以孔子早期的弟子都不是純儒家。子路是一個儒,但通於俠,子路的生命氣象太接近於俠客了。子貢通於商、通於政、甚至通於忠臣。顏回是儒通於道,道家味很明顯,所以莊子愛死了,後來的禪宗跟他的氣象很接近。一個人可以透明到那樣的程度、可以乾淨到那樣的程度,直接跟最高級的道家、最高級的禪宗師相通的。我的結論是,孔子是通於王者的。為什麼?單單看他談管仲,你就知道第一有高度,第二有現實感,一個沒有現實感的人不會這樣談管仲。一個有現實感的人,會根據某些所謂的是非標準來評價很多事。孔子的現實感很清楚,所有這些是非標準有相對性,在某些時候適用,在某些時候是不適用的,也就是說,過了一個高度後,這些是非標準可以放開。
劉邦這樣的王者,基本上屬於沒有是非的。用現實上很多世俗標準來非衡量他,根本就是爛人,等於人渣,愛怎麼罵就怎麼罵,怎麼罵怎麼對。但劉邦是一個沒有是非的人,他只有大是大非。一個人若是這樣,就是王者。
劉邦打天下的時候,被項羽追殺。被追殺後想把自己的家眷、妻小找到,免得成為人質,結果回到老家一看,人都跑光了,他只好繼續逃命。逃的過程中,遇到了兒子劉盈、女兒魯元公主,帶在馬車上。跑著跑著,項羽的軍隊追過來了,沒肝沒肺的劉老三二話沒說,一腳把兒子踹下去,馬夫把兒子拎上來;沒肝沒肺的劉老三又把他踢下去,馬夫又拎上來。劉老三完全不知悔改,第三次又踢下去,馬夫把他的孩子抱上來後,好像抱住樹幹一樣,用現在的意思是熊抱,熊抱的意思是你劉老三再踹啊。天底下哪有這樣的爸爸?虎毒不食子,結果把自己的兒子踹下去,天下人沒有能原諒他,所以他被罵了兩千多年。
在意你的兒子和女兒,是你作為爸爸的角色,可你除了爸爸的角色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王者角色,後面有幾十萬人、幾百萬人。今天我顧念我的兒子、女兒,把他拎起來。可只要項羽追上來,最後的結果會是全殺,不是劉邦全家全被殺而已,以項羽的個性,最少要坑個一二十萬人,不然心裡不解恨。那麼作為一個王者,最重要的一個責任是什麼?是把我的性命保住,因為這時候我這一條命不只是我,背後還有幾十萬、幾百萬人,相較於幾十萬、幾百萬人,我兒子、女兒的命算什麼?這是王者。
話說回來,如果你真的顧念子女之情,也應該把他踹下去。今天你把他拎著,項羽追上來,全部被殺。但今天把他踹下去,兒子、女兒剛開始被踹下去很痛,被抓到也不會死,因為項羽的人不會那麼笨,笨到把人抓了就殺了,肯定會當人質,絕對會活,不可能死。
黎明在電影《鴻門宴》中飾演劉邦
那王者是什麼?王者是你在做這些是非選擇時,站在一般人沒辦法體會的角度上。王者有各式各樣的、各種檔次的。公共知識分子可以指點江山、可以傲慢沒有錯,但問題在於你要認真想想王者是誰、你是誰,他的份量與你的份量,他真正的本領、你真正的本領,他現在處理的事情多麼棘手,你每天唱高調,你以為那麼簡單?站著說話不腰疼。儒家最重要的一個字,也是當年孔子交代給曾子的一個字——「恕」。恕道,要知道別人的狀況,將心比心,不要滿腦袋只是自己,你想到的有限,別人很多東西你體會不到,我們設法體會,但真的體會不到,要承認,這是「恕」。
改造和過于振奮易讓人走入魔道
想讓人變得通透,生命氣象變大,簡單講是要多接觸氣象大的人、多接觸氣象大的書,多到民間走一走,學校有學校的好處,但不要老待在學校,學校是一個比較窄的地方,在學校能學到的東西有限。
一個人氣象大不大、一本書氣象大不大,你能判斷,而且判斷得清清楚楚。一個真正好的東西,聽得懂,讓你的心胸開闊起來,心胸能夠亮起來,千萬不要激動,那未必是好事,很可能會走入魔道。那種說要為這個東西奉獻一生,那百分之百是魔道。真正好的東西是如家常便飯一樣,禪宗講平常心是道,真正好的東西有平常性,會讓你喜悅,會讓你心胸打開,但不要過度激動。當人決定努力要追求時,這是好事,但大家知道很多人不追求,一追求是這個人常常報廢,不小心就走入魔道,很振奮,覺得自己脫胎換骨,這種別要。
我們要有一種眼界不一樣、氣象感覺不一樣,然後慢慢來,不要一下子在最短的時間內改變自己,更不要改造自己。五四以後,最糟糕的一個詞是「改造」,因為五四運動之後的中國讀書人、知識分子太喜歡改造民族性,結果後遺症是什麼?是文化大革命換老百姓改造知識分子。在座結婚的千萬不要想著我要改造另一半,當有這個念頭,會是你婚姻失敗悲劇的開始。
臺灣的好時代過了 大陸的壞時代結束了
簡單講,對岸的中國人(臺灣)的整個生命氣象,我們看到有些地方很動人。這是優勝之處,是好的,有些地方值得大陸學習,但臺灣作為整體的生命氣象,最好的時代過了,現在在慢慢走下坡路。尤其是今年3月反服貿時,大家的感覺會非常強烈,會突然有一種感覺、有一種困惑。臺灣年輕人怎麼變成這樣?這跟臺灣二十幾年來的幾個重大選擇包括政治選擇、民主化、本土化息息相關。
至於大陸這邊,我很樂觀,我覺得最壞的時期過了,尤其這一兩年,轉折太特殊了,那是怎樣的一種特殊?一百多年來,整個中國的發展,不管任何思潮轉化,怎麼樣更替,但萬變不離其宗,總有一條主軸沒有變過:中國文化逐步衰落,不管左不管右,不管資不管社,怎麼弄來弄去,中國文化慢慢衰落沒有變過。但這兩年有一個根本的反轉,不太一樣了,有可能要慢慢脫離左跟右的格局。左是對還是右對,我告訴你通通不對。左跟右是西方人二元對立的思考,中國人不需要左、不需要右,中國人有自己的思考,中國有自己的路。
中國人的自然之道很多,多得沒有搞清楚,在中國沒有搞清楚的東西是最好的東西。「寧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在世時還很困惑,周公怎麼可以搞出那麼多東西。其實不是周公的能耐,而是那麼長時間的確有那麼幾個天才的人,他弄出來憑的是什麼?誰說得清楚?不清不楚才好,很多東西我們高估了自己,以為自己能講清楚說明白,但人世間很多事是說不清楚、講不明白的。
中國智慧是大而化之於無形
現在儒者有一個重要的大問題,談了那麼多中國文化,沒有人真正面對男女問題、面對夫妻關係、面對家庭。可《中庸》裡講得清清楚楚,「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所以要重新從夫妻東西進起。
夫妻吵架把握一個原則:千萬不要講清楚說明白。夫妻吵架最好的狀況是不清不楚。夫妻相處的訣竅是四個字:裝聾裝啞。以前吵架,就想對方的毛病有多少,想規勸一下,你這個毛病要改,誰聽?到我們現在這樣的老油條,吵架了,不高興,你不爽他也不爽,我們要學子路「無宿諾」。(編者註:子路答應今天兌現的事情,決不拖延到明天。)睡了一覺,就想辦法解決掉,怎麼解決?就是認輸。怎樣認輸?
比如我在家裡,坐在那邊就跟她說要不要去散步,通常她不理我,這是應該的。然後我衝一壺茶,倒兩杯,他一杯,我一杯,把茶放在她的前面,通常我會往前推一下,她往我面前推下來。這樣來來回回,她才勉強把茶端起來。很有可能是她錯,但是她原諒我,這樣才能化解問題。夫妻之間是和稀泥,不能講清楚說明白,今天她原諒你、喝茶了,事過境遷,對這個事她變了、改了,她自己心裡清楚、明白。這是大而化之於無形,中國智慧是這樣的,所以中國的東西在若有似無間去領會、體悟,會發現太有趣、太奧妙,值得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所以是大師,「三人行必有我焉」,孔子對人最高的稱讚是好學,《論語》被他稱讚過好學的有兩個人,一個是顏回,不幸早死,另外一個人是他自己。什麼叫好學?我剛才講的就是好學。
嘉賓簡介
薛仁明,畢業於臺灣大學歷史系、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為《聯合報》等多家媒體的專欄作家。研究內容包含儒釋道三家,以「生命之修行與文化之重建」為關注焦點。著有《胡蘭成‧天地之始》、《萬象歷然》、《論語隨喜》和《教養,不惑》等作品。
(本文系騰訊文化「騰訊思享會」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