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裡的這些應急物品,也許你永遠用不到,卻是生命的一份保障。
夏季的山區也潛伏者各種危險,比如失溫、迷路、墜崖,你永遠不知道你會碰到哪一種,所以你需要在背包裡放一份應急物品。資深山友小麗就是靠這些應急物品,熬過了她人生中最難忘的那幾夜。
登山遇險——兩年前的一個周日,小麗和隊友前去山區輕裝溜腿。行至半程,被美景吸引的小麗落單了。在起身追趕時,一個趔趄,她墜崖暈了過去。
直到隊伍集合時,才發現少了小麗。打電話打不通,眾人意識到小麗可能出事了,決定折返回去找她,同時去叫救援。
躺在山崖下的小麗,醒來後發現身上多處受傷,又不知身處何處。但她很快平靜下來,因為她想起背包裡有一個登山應急包可以幫助自救。
小麗知道,遇險後要趕緊呼救,於是,她取出了第一個應急物品:哨子。如果隊友或其他山友聽到哨音,一定會儘快救她。
應急物品一:哨子
登山遇險時,隊友可能還未走遠,這時你一定要及時呼救。呼救的頻率高、分貝大,聲音傳得就能傳得遠,而利用空氣震動發出尖銳聲音的哨子正符合這一點。它小巧不佔重量,是你登山時必須攜帶的應急物品。
有時買背包或頭燈時,商家會送你一個哨子,或者你可以買一個專業的求生哨。
哨子呼救效果好,更省力——哨子的種類有多種,專業的求生哨具有特殊的發生結構,吹響更省力、聲音傳的更遠。即便你被困時受了傷、體力不支,也可以輕輕吹響,讓聲音穿透密林,以達到被救助的目的。
3000HZ左右的聲音是人在嘈雜環境中最容易聽到的,而3000HZ左右正是指高頻。因此,求生哨首先要求是高頻哨……其次,國際救援用求生哨的另一具備條件是分貝必須達到120dB以上。(來源:現代職業安全閆秀卿《緊急時,吹響你的哨子》)
另外,吹哨子呼救的方法是:吹3聲,停頓一下,再吹3聲,依次類推。你在吹哨時可以間歇休息,以節省體力。
幾乎任何重複三次的行動都象徵著尋求援助。如點燃三堆火,製造三股濃煙,發出三聲響亮的口哨、槍響或三次火光閃耀。(來源:湖南安全與防災 林潔《野外遇險中的求救信號》)
靠吼呼救很累——如果不帶哨子,你只能靠吼叫來呼救。夏季山野,林密葉茂,你的吼聲很容易被風聲、溪流聲淹沒,扯破喉嚨隊友也未必聽得到,也不利於保存體力應付接下來的自救。
小麗墜落山崖後,雖然吹響了哨子,但不幸的是沒有被別人聽到。她意識到自己暫時不會被別人發現了。於是她馬上檢查自己的傷勢,並拿出急救包處理。
應急物品二:急救包
登山遇險,你很可能會遭遇滾落山坡、墜崖並受傷,如果不及時處理傷勢,就有可能加重,因此登山攜帶急救包很有必要。
儘管許多領隊都會攜帶醫藥包,但是你還是應該自己攜帶一個,以為內如果你落單並受傷,只能靠自身攜帶的急救包。
急救包:受傷自救——登山受傷需要儘快處理,避免傷情加重,這就需要你攜帶急救包,包括繃帶、創可貼、酒精片、鑷子等。
鑷子是在被刺扎或玻璃渣刺入時,幫你完整地取出異物。酒精片、消毒水可以為你的傷口消毒、預防感染。
敷布或消毒紗布幫你止血和遮蓋較大的傷口;彈性繃帶用來固定敷布,或在你肢體扭傷後起到加壓並支撐作用;而創可貼用來遮住小傷口。
無急救包,傷勢加重——如果你總是僥倖不帶急救包,或者寄希望於領隊或他人,當你落單並受傷時,你的小傷可能會加重,這對被困山野的你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待小麗處理好傷口,天色已經暗了下來。小麗預感到自己今夜將會在山上度過,她需要一堆火給自己取暖和壯膽。於是,她從急救包中拿出第三個應急物品:火種。
應急物品三:火種
被困山野後,從隊友確定你遇險,到救援隊開始上山,至少需要半天到一天時間。你或許會在山野中捱過你此生最驚恐的一夜。如果你帶了火種,你就可以生一堆火,溫暖又有安全感。
火種:黑夜有篝火陪伴——登山被困,寒冷的夜晚一堆篝火會讓你倍感溫暖和安全,甚至讓你更容易被救援人員發現。所以登山時,你一定要帶火種,但要注意森林防火。
登山時,常用的火種有打火棒(火石)、打火機、防水火柴等。打火機不能通過安檢,防水火柴使用費力且昂貴,因此,經濟耐用的打火棒是你最好的選擇。
在所有生活工具都用盡或丟失的時候,火石的作用就會發揮出來。普通火柴怕潮,但打火石卻不會。(來源:任偉《探險與野營與蹦極技術》)
沒有火種夜難熬——沒帶火種,你只能在漆黑的夜裡苦熬。山野之夜除了會讓你寒冷挨凍,更會讓你在黑暗中胡亂聯想,感到恐怖。
有了這一堆火的陪伴,小麗安心很多。同時她也在思索:救援隊說不定正在連夜尋人,要想辦法讓他們更容易發現自己。於是她利用上了第四件應急物品:頭燈。
應急物品四:頭燈+備用電池
當你被困山野,救援人員很可能會連夜搜山,即便他們可以大致確定你的位置,但在黑夜中找到你卻很難,此時如果一個紅光閃爍的頭燈,就有可能讓他們在數百米外發現你。
頭燈頻閃:易被發現——頭燈的頻閃功能可以向外界傳達求救信息。某些頭燈特意設置紅光頻閃,紅光穿透力強,即便霧天也可以傳播很遠,甚至達到幾百米,更容易被人發現。
所以萬一被困,在夜裡你將頭燈的頻閃功能打開,掛在高處,以便連夜搜救的人員在遠處發現你。
需要注意的是,你可能會在山上連困多天,為了預防頭燈沒電的情況,你還需要攜帶頭燈適配的備用電池。
不帶頭燈,降低被救機率——如果你沒有帶頭燈,茫茫山野漆黑一片,救援人員即便離你不遠,也很難發現你。
伴隨著頭燈的閃爍,小麗迎來了深夜的到來。山中小氣候此時開始發威了:淅淅瀝瀝的雨下了起來。小麗拿出了第五樣應急物品:雨衣。
應急物品五:備用雨衣
夏季即便天氣預報是晴天,山區也可能下雨。若你困在山野時被雨淋溼,就有可能導致失溫。所以,雨衣是你登山時的必備物品。
備用雨衣:防風雨——雨衣覆蓋面較大,能有效防止你在被困的夜晚被雨淋溼,同時它還有一定的防風、保暖作用,進而預防你失溫。
如果你沒帶雨衣,有防水功能的衝鋒衣褲也可以為你抵擋風雨的侵襲。
沒帶雨衣:溼、冷,易失溫——沒有備用雨衣,萬一被困,下雨天氣對你來說簡直是折磨,甚至可能導致失溫。尤其是在受傷的情況下,體溫會加劇流失,這也是造成許多山難的原因之一。
雖然小麗有了雨衣加持,但還是難敵深夜的低溫。而此時的小麗已經疲憊不堪,她明白這也是自己抵抗力最弱的時候。於是,她取出第六樣應急物品:救生毯。
應急物品六:救生毯
夏季登山,你可能短袖短褲就出發了,更不願意攜帶過多衣物。這在炎熱的白天還可以應對,而在被困的深夜,你很難抵禦驟降的溫度。所以,輕便、能保暖的救生毯是你必帶的應急物品。
救生毯是國際通用的緊急救生必備品,摺疊後只有手掌大小,可以高效降低你的體溫流失,對於身逢險境的你求生作用重大。
救生毯:防止體溫流失——救生毯的鋁膜材質是高反射材料,能夠將人體散發的熱輻射反射回去,這樣就有效降低了人體散熱的速度。
夏季被困山野,穿著單薄的你很難抵抗深夜的寒冷。此時,你就可以直接裹上救生毯,或者墊在地上把它充當防潮墊。
無救生毯,瑟瑟發抖——千萬不要忽視這個不起眼的小物件,否則當你登山遇險被困,寒夜裡你就失去了對抗低溫的「盔甲」,失溫的風險逐漸上升。
有了雨衣和救生毯,小麗安全地度過了這一夜。天亮之後,撐了一夜小麗感到非常口渴,還好她攜帶了第七項應急物品:備用水/便攜淨水器。
應急物品七:備用水/便攜淨水器
被困山野,你攜帶的飲用水會很快耗光。沒有食物也許你還能撐幾天,但沒有水你可能一天都撐不過。所以每次登山,除了正常飲水外,你都要在包中裝入備用水,或攜帶一個便攜淨水器,以便在山區尋找水源。
備用水——如果你背包特意裝了一瓶備用水,你在登山被困時就可以爭取更多時間等來救援,或找到水源。
這是因為在出發前,你預備的正常用水也許僅夠路途所用,一旦被困,很快就會耗光。而你被困的地點可能遠離水源,或者你因受傷暫時不能前去找水,就需要用到備用水。
便攜淨水器——便攜淨水器屬於高階裝備,它能將野外不適合飲用的水直接過濾成直飲水。
你身上攜帶的水都被你耗光後,你只能在山區找水源。而山中河水、溪水很可能有異味或含有害細菌,這個時候,你就需要用到便攜淨水器。
缺水,有脫水危險——也許你會覺得帶上備用水或便攜淨水器麻煩,但萬一被困,你在毫無進水的情況下很難撐過幾天,有可能在找水的路上就已經脫水倒地。
有了進水,小麗解決了難以忍耐的口渴問題,隨後飢餓感也向她襲來。這個時候小麗在出發前攜帶的路餐已經吃完了,她從包裡翻找出一份應急食品,這也是她帶的第八項應急物品。
應急物品八:應急食品
登山時如果你只根據行程攜帶食物,一旦遇險就很容易被耗光。而你需要足夠的能量維持體能,因此除了每次帶的路餐之外,你的背包中應常年存放一份應急食品,一旦遇險,可以保證身體的熱量供給。
壓縮餅乾/能量膠/能量棒/葡萄乾——這份應急食品可以不太美味,但一定是可以長期保存,能提供必須營養,同時質量較輕、攜帶方便。如壓縮餅乾,能量膠,能量棒,葡萄乾等。
能量棒(Power Bar)或能量膠(Power Gel)是非常有效的應急物品……每一個可以補充相當於一頓飯的熱量。在背包中放上三個就可以在遇到意外情況時堅持一天。(來源:【韓】金成基《我的第一本登山書》)
此外,你在被困後一定要做好食品規劃,在保存體能的基礎上要儘可能節省食物,讓自己不至於過早耗光食物。
沒有應急食品,飢餓難耐——也許你會覺得這份應急食品永遠吃不到,因而不帶它。但當你被困時,彈盡糧絕會令你渾身癱軟,會喪失繼續求生的勇氣和力氣。
吃了備用食物,喝了水,又有應急保暖裝備,被困的小麗得以維持體能存活下來。在接連幾天都沒有等到救援人員的情況下,她決定:利用最後一項自救物品來找路。
應急物品九:指南針
登山遇險後,當你決定自救找路,最重要的是走對方向,如果你有指南針,就可以方便你判斷下山方向,幫助你向救援隊友靠近,而不是憑感覺越走越遠。
指南針定方向、幫助尋路——登山被困時,你很可能已經迷失了方向。此時利用指南針(運動手錶或手機中也有此功能),也許並不能幫你馬上找到正確的路,但至少可以保證你是沿著一個方向前進。
如果你的方向正確,你可以在沿途做標記,這樣也便於救援人員發現你的蹤跡。
憑感覺亂闖,偏離方向——迷路是近年來造成登山事故的重要原因。在野外複雜的地形環境中,如果你沒有任何輔助辨明方向的裝備,僅憑感覺亂闖,很容易偏離方向,進一步迷路。
登山必帶應急物品,生命更有保障
終於,被困多日的小麗與著急尋找她的救援人員順利匯合。回望山野,她無限唏噓,也萬分慶幸自己登山前帶了應急物品。
「有備無患,應該是登山的常態,朋友們,登山千萬要帶應急物品吶」。——這句話,後來成了小麗的口頭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