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基層「文化因子」被激活 打造嶄新「文化坐標」

2020-12-23 中國文明網

  近年來,一個個嶄新的「文化坐標」在江門開平城區樹立起來,而各鄉鎮農村的文化硬體設施也全面得到改善。開平三級文化服務硬體設施的全面改善,實現了文化服務場所的全民覆蓋。  開平作為泛珠三角縣級小城,有著68萬的戶籍人口,以及近10萬人的外來工,他們對公共文化服務有著巨大的需求。面對這一情況,開平市立足實際,大力構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架構、服務資源、服務內容和服務機制,充分激活基層「文化因子」,建立了標準化、均等化、信息化、社會化的高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文化服務形成了「開平特色」。 

  去年,開平經省文化廳批准,率先被列入全省圖書館和文化館總分館建設第一批試點單位名單。同時,開平還是全省唯一一個同時實施圖書館、文化館「兩館」總分館試點的縣級市。近一年來,開平市積極探索具有開平特色的總分館建設模式,紮實推進試點工作。近日,試點工作迎來了省檢並獲得高度評價。 

  建好公共文化服務「家園」 

  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首先要建設好文化活動硬體設施,讓群眾擁有文化活動「家園」。 

  開平只是一個縣級小城,但從不缺少文化的「符號」。近年來,一個個嶄新的「文化坐標」在開平城區樹立起來,投資2000多萬元建成的開平市文化藝術中心、投資3000多萬元建成的譚逢敬藝術院及投入巨資建設的城市文化廣場、人民公園、金山公園、三埠街道文體活動中心、長沙街道文體活動中心…… 

  開平城區「文化坐標」林立,鄉鎮的文化硬體設施也得到改善,水口、赤坎、金雞、大沙等鎮文體活動中心,相繼落成並投入使用,成為鄉鎮公共文化服務的陣地。至2016年底,開平先後投入本地文化站建設資金達3800多萬元,15個鎮(街)文化站全部達到省一級文化站以上標準。建設村級(含自然村)文化活動室近1300個,農家書屋130多家。開平市鎮村三級文化服務硬體設施的全面改善,實現了文化服務場所的全覆蓋。 

  改善文化硬體設施,需要資金的投入。開平市級財政有限,對文化建設的投入,只能量力而行。在這種情況下,開平市積極發揮僑鄉優勢,充分調動海外華僑支持文化公益事業的積極性,以此推動開平文化建設,成為開平文化建設的一大特色。如譚逢敬藝術院,就是由香港著名實業家譚逢敬先生和開平市政府共同投資興建的惠民文化工程。 

  在此輪「兩館」總分館試點建設工作中,開平市採取了財政補助、社會投入相結合的方式,為試點建設提供資金保障。鼓勵企業、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通過贊助活動、捐助設備、資助項目、提供服務,以及採取公益創投、公益眾籌等多種方式,參與到試點工作中來。如赤坎鎮利用宗親和華僑力量,在司徒氏和關族圖書館兩家民辦圖書館的基礎上,建立赤坎鎮圖書館分館。 

  努力讓群眾享受「免費文化大餐」 

  開平文化服務工作最大的特色,就是堅持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 

  開平市文化藝術中心小劇場,本是開平市文化部門的「私人」場館,可是,這個「私人」場館成為了開平市文藝界的「大眾」舞臺。有需要的團體或市民,均可向開平市文化館預約,免費使用場地。 

  近年來,開平市文化部門在江門五邑地區率先開展了暑期公益藝術培訓班、春季公益藝術培訓班活動。免費藝術培訓班本著公益性和文化惠民的原則招收學員,讓廣大有志於藝術學習的孩子有機會接受專業學習,並打下一定的基礎,而且還優先錄取貧困家庭學子和外來工子女。 

  另外,文化部門還堅持送戲到鄉鎮、社區、工廠。開平市每年由財政撥出專款,組織民間藝術團等業餘團體開展專題文藝演出和送戲下基層活動。據統計,近五年來開平全市各類下鄉曲藝表演達5000多場、各類小型文藝演出300多場。 

  為了讓農村群眾能經常性閱讀到各類圖書,從2008年開始,開平市實施「農家書屋」工程。「農家書屋」設在群眾家門口,他們可隨時借閱圖書。另外,開平市還啟動了「流動書香車」活動,用車輛裝載5000多冊圖書,進村入戶方便群眾閱讀。 

  打造文化品牌活動滿足群眾需求 

  堅持走群眾路線,讓文化活動圍繞群眾的喜好開展,為不同層次群眾打造文化品牌活動,這是開平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又一大亮點。 

  近年來,開平市文化館打造了眾多文化服務品牌活動。這些文化品牌活動,既有城鄉共賞、老少皆宜的活動,如「潭江春色」元旦春節系列文化藝術活動、「我們在這裡成長」暑期公益藝術培訓班等;又有專門服務開平粵曲愛好者的活動,如「金秋曲藝敬老活動周」曲藝展演。同時,針對在工廠、企業打工一族,特別是針對近10萬名外來務工人員,開平市文化館還打造了「魅力員工」才藝大賽等文化服務品牌。 

  同時,各鎮街按照「一分館一特色」的建設思路,建成15個主題鎮街分館。如大沙鎮發揮老區優勢,分別建設了圖書分館、康樂館、文博館;金雞鎮根據本鎮的名稱及主導產業特徵,打造「雞」文化特色;馬岡鎮結合馬岡鵝、馬岡瀨粉、馬岡竹器等「非遺」密集的特點,建設「非遺」展館等。 

  在開展總分館試點建設工作中,開平市對已打造的文化服務品牌活動,進行總館、分館上下聯動,共同承辦的方式進行。如「我們在這裡成長」暑期公益藝術培訓班活動,原來只在開平城區和個別鎮舉辦,從去年開始,該活動擴展到了所有鎮街同時舉辦。由開平市文化館總館統籌指導,各鎮街文化分館負責各自培訓點的工作。通過這種模式,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各分館的策劃能力、服務水平。同時,又大大促進了鎮與鎮之間、各分館之間、村與村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讓更多基層群眾,既成為了活動的參與者,又成為文化服務工作的志願者。 

  致力培育壯大文化人才隊伍 

  文化人才,是文化繁榮的關鍵,是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保障。 

  此前,開平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在開平市文化藝術中心掛牌成立了「開平市鄉土文化人才培養基地」,每年撥專款支持鄉土文化人才培訓,從制度上保障人才的培養。近幾年,開平市還在達德小學、新安小學、開平電大等學校建設了「鄉土文化人才培養基地學校」,開設粵曲班、民歌班、民樂班等,為開平地方特色文化培養後備人才。同時,由開平市文化館牽頭,連續多年舉辦春季公益藝術培訓班、暑假公益藝術培訓班,免費培訓文藝人才…… 

  多年來,開平市不僅通過學校教育培養高素質文化人才,提高市民文化素養,還大力從外地引進高素質人才。同時,還把壯大文化隊伍、培育鄉土文化人才作為發展僑鄉文化事業的基礎性工作來抓,讓有開平地方特色的文化更加發揚光大。 

  如今,開平市文化幹部隊伍結構更加年輕化、專業化。開平全市文化幹部隊伍中100%為本科以上學歷。開平市文廣新局、文聯初步建立了業餘文化人才資料庫,成立業餘文藝協會12個,有業餘文藝骨幹超過1000人。同時,還充分利用各單位、社區、中心學校的文化資源,協助組織、扶持成立了合唱、舞蹈、戲劇、書畫、曲藝、攝影、文學等多種類型的文藝團隊(社)達200多支,人數達7000多人。 

  「編外隊伍」 

  充實文化服務力量 

  在開平的文化服務隊伍當中,有一支數量不少、能力不容小視的「編外隊伍」——文化義工。目前,開平市網上註冊的文化志願者共130多名,備案的文化志願者500多人,預計今年將擴充到800多人。近年來,通過「暑期公益培訓」等載體,開展各類藝術專業和業務技能培訓輔導班100餘場次,服務廣大人民群眾。如金雞鎮發動村、社區文體協管員加入分館志願者隊伍,在百姓健康舞愛好者中培養發展文化志願者,壯大志願者隊伍。同時,文化志願者在分館實踐活動中得到鍛鍊提高,更好地服務基層群眾。 

  為了更好發揮文化義工的作用,開平市全力打造「開平市文化志願者」管理系統,通過吸收、徵集、培養文化志願者,納入總館文化志願者管理平臺統一管理,優化志願者管理,完善志願者服務,提升服務效能,為城鄉群眾提供專業性、公益性、經常性的文化服務。 

  在管理文化義工工作中,開平市文化館參照義工管理模式,制定了「星級評定製度」。同時,通過與第三方合作,打造了先進的「文化志願者管理平臺」,每一位文化義工,都在這個平臺上有詳細的數據、資料錄入。同時,為每一位文化義工,制訂了義工身份卡,憑卡可在商場購物、坐公交車等社會事務中享受優惠。這一措施,吸引了更多群眾加入到文化義工隊伍中來。 

  加強數位化建設 

  提供便捷文化服務 

  利用好網絡、新媒體等工具,更大廣度、更大深度、更快捷開展文化服務工作,是開平市開展總分館試點工作以來高度重視的。為此,開平市文化部門大力加強數位化建設工作,並成為了開平文化傳播手段、文化服務手段中的一大特色。 

  一方面,開平市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完善了自身的網站系統建設,總分館網站全部接入到「廣東公共文化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供需平臺,將總分館的文化活動、藝術演出、陳列展覽、講座培訓、創作輔導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和內容,納入平臺內容建設。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手機終端,搞好微信公眾號、服務號建設。目前,開平市文化館建有「開平市文化館」微信公眾號,以及「開平市文化志願者」微信服務號,粉絲達3萬多人。通過微信平臺,可以完成總分館之間的信息互通及工作安排的上傳下達。同時,通過微信平臺可以更好開展文化服務,讓群眾享受便利。 

  文化事業需要加大「糧草」投入 

  開平冠上「文化城市」的頭銜,是所有開平人,以及生活在開平的外來人口的幸福。 

  多年來,開平文化工作致力走群眾路線,走惠民路線。當下,開平正以圖書館和文化館總分館試點建設為契機,大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這些,是開平文化建設工作最值得肯定的事情。 

  當然,開平的文化建設工作,也存在著諸多「短板」,比如經費投入還有待提高、基層文化人才短缺、文化基礎設施還有待完善…… 

  記者了解到,目前江門、開平市依舊存在文化建設投入經費力度不足的問題。按照廣東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標要求,2018年前人均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指標為200元,然而江門市包括開平都尚未達到全省人均水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經費的保障,文化設施建設、文化人才培養、文化活動開展等工作,都無法更好推進。 

  如何讓開平文化更加「火」起來?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增加經費是文化建設,文化服務工作的基礎,首先國家、省要大力撥款來支持基層文化建設。其次,江門、開平市、各鎮街政府也要加大資金投入。同時,還可以多種渠道進行資金籌集來進行文化建設。另外,建議開平市文化館將部分品牌文化活動,通過走「市場化」的路子,來爭取更多社會資金進入。同時,要大力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並在創新文化服務方式上下功夫。(江門文明網綜合)

相關焦點

  • 激活文化因子,助推鄉村文化振興——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高排鄉團龍...
    沐浴著熹微的晨光,漫步在嶄新的村莊,迎面而來一幅充滿生機的鄉村景象:遠山朦朧,屋舍儼然,阡陌交錯,草木蔥蘢,這裡棲息著田園的詩意;義門陳氏家規、家族興衰故事口耳相傳,這裡賡續著賢達的優良家風;賀昌的英雄事跡深入人心,這裡激活了厚重的紅色基因。鮮明的紅色、古色、綠色在這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汲取著鄉土文化和傳統智慧的養分,鄉村文化的振興正悄然改變著全村的面貌。
  • 基層黨建,江門交卷了!
    五邑江門,這裡不僅有著底蘊深厚的華僑文化,更有著注入靈魂、融入血脈、浸入骨髓的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紅色傳承;黨建引領,時代擔當。三年來,江門把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黨建重要課題,將其作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要求;作為高質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的組織保障;作為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保證。
  • 激活中醫藥發展「一池春水」 江門中醫藥文化守正創新,煥發新光彩
    展望未來,我市把弘揚中醫藥文化納入文化強市建設重要內容,激活中醫藥文化資源,把中醫藥文化保護好、傳承好。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李銀換 通訊員 寧麟A源遠流長 中醫藥文化深入人心「熱氣?喝點涼茶降降火吧!」喝涼茶、煲老火湯、做藥膳、看老中醫……中醫藥文化已經滲進江門人的骨髓裡,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 【從「三個三」看蓬江黨建新變化】潮連街盧邊社區:激活文化、睦鄰...
    ,在全市創建3個基層黨建示範市(區)、30個基層黨建示範鎮(街)和300個基層黨建示範村(社區)。為及時總結創建成效,使各級黨組織學有榜樣、幹有示範,帶動全區黨建工作整體提升,即日起,「蓬江發布」微信公眾號推出《從「三個三」看蓬江黨建新變化》欄目,今天推出《潮連街盧邊社區:激活文化、睦鄰互動,社區發展開啟新篇章》。
  • 江門法院:打造「黨建結對+業務聯動」基層治理新模式
    江門法院:打造「黨建結對+業務聯動」基層治理新模式 2020-11-25 10: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門蓬江荷塘鎮:夯實黨建基礎,激活發展驅動力
    同時,荷塘鎮注重培養村級後備幹部,加強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經營人才、管理人才培養,打造了一支75人的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依託黨群活動中心、黨校等陣地,開展基層黨組織「領頭雁」素質培訓班、鄉村振興實用人才培訓班17期1300人次,不斷提升能力素質。
  • 假日江門的文化「密碼」
    據統計,今年國慶期間,江門開展了主題為「人文灣區 魅力僑都」的「華僑華人文化交流活動月」系列活動。8天假期裡,江門市直和三區四市將集中推出近70場形式多樣、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體活動。打造文化地標,悅讀一個厚重的書香之城一座熱愛讀書、崇尚讀書、敬重讀書的城市,一定是有著厚重文化、魅力無限的城市。當李熙雯小朋友在熱鬧的童書節上歡快選書之時,00後的黃苑熒正安靜地坐在高新區(江海區)龍溪湖閱讀中心的古典文學區,徜徉在書海世界。「這裡除了藏書比其他圖書館多之外,高端舒適的環境也是選擇前來的重要原因。
  • 洛陽市西工區凱旋路小學:把文化因子植入課堂教學 打造特色課程文化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張超飛 實習生 張萌/文 記者 張歡歡/圖近年來,洛陽市西工區凱旋路小學堅持以學生為本,圍繞「在追求卓越中幸福成長」的理念,構建6A教育文化景區,把「生命、生活、生態」文化因子植入課堂教學,打造獨具特色的課程文化,並且將「紅色教育」黨建與教育教學相融合,努力為孩子們營造活潑、歡快、自由
  • 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在江門成立
    南方日報訊(記者/戴惠甜)12月9日至11日,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江門舉行。活動期間,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在五邑大學揭幕,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同時揭牌。
  • 江門鶴山深挖本土資源打造文藝精品 促文化惠民
    鶴山市委宣傳部表示,希望通過打造推廣一系列文藝精品和活動,實現文化惠民,進一步凝聚力量,激發群眾奮發向上、投身「一城三中心」建設的奮鬥熱情。樂隊成員吳錫彬表示,西江音樂節給廣大音樂愛好者和市民群眾提供了享受音樂的平臺,相信鶴山的音樂文化將更加彭勃發展。  由鶴山音樂人李炎壯作曲、鶴山市流行音樂協會會長劉煥紅填詞的《暢遊田野》、《小陳皮精靈》、《義工之歌》等歌曲,在「原創作品演唱會」上進行展示。李炎壯曾在雙合鎮基層工作過,他對山區留守兒童有著特殊感情、對當地獨特的自然生態有著眷戀,這成為他創作的源泉。
  • 【會昌資訊】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高排鄉團龍村文化振興實踐
    沐浴著熹微的晨光,漫步在嶄新的村莊,迎面而來一幅充滿生機的鄉村景象:遠山朦朧,屋舍儼然,阡陌交錯,草木蔥蘢,這裡棲息著田園的詩意;義門陳氏家規、家族興衰故事口耳相傳,這裡賡續著賢達的優良家風;賀昌的英雄事跡深入人心,這裡激活了厚重的紅色基因。鮮明的紅色、古色、綠色在這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汲取著鄉土文化和傳統智慧的養分,鄉村文化的振興正悄然改變著全村的面貌。
  • 五峰這座文化坐標,上榜!
    五峰這座文化坐標,上榜! 五峰圖書館穿越40多年風風雨雨鄂西南土家茶鄉的文化坐標
  • 下半年江門文化旅遊體育節事活動發布 打造千億文旅產業
    今天上午,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召開以「人文灣區 相約僑鄉」為主題的新聞發布會,公布我市2019下半年文化、旅遊、體育節事活動。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惠紅出席發布會。周惠紅肯定了我市上半年文旅產業取得的成績,強調要充分挖掘我市各地區文旅資源,發揮江門「中國舞蹈之城」、臺山「排球之鄉」的優勢,打造文旅千億產業。據了解,下半年江門市精心打造了近百個重點節事項目,涵蓋文化、旅遊、體育三大類。
  • 江門新英世貿廣場獲中國商業地產「金坐標」雙項大獎
    與此同時,第14屆商業地產節還針對行業翹楚,頒發中國商業地產「金坐標獎」。江門新英世貿廣場(計劃開業時間:2021)團隊,憑藉出色的項目表現以及操盤手創新的運營思維,包攬了兩項重磅大獎:江門新英世貿廣場獲得「年度城市商業新地標」獎項,深圳大又商業管理有限公司CEO兼江門新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商業總經理江聖捷則則斬獲「年度商業地產傑出創新人物」獎項。
  • 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在江門成立
    南方日報訊 (記者/戴惠甜)12月9日至11日,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江門舉行。活動期間,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在五邑大學揭幕,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同時揭牌。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由江門市推動成立,下設僑批文化保護活化研究中心。研究院依託五邑大學的多學科僑文化研究力量,整合江門市、廣東省和國內外各方面的僑文化資源,開展省內外、境內外合作交流,對華僑華人文化和僑鄉文化進行科學研究、活化利用。藉助這一研究平臺,江門將全面開展僑批的挖掘、整理與研究,並推動僑批文化活化利用等。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淮安:以「家文化」提升基層「善治能級」
    家長和孩子定期走進「家文化」課堂,學習如何構建更加融洽的家庭關係;高質量試點創建「黨小組之家」,使之成為激活基層黨組織「神經末梢」的「微陣地」……今年以來,江蘇省淮安市以強化基層有效治理為牽引,以深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改革為抓手,以家文化品牌打造為引領,推動黨群活動經常化、基層治理網格化、為民服務一體化,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
  • 廣東江門禮樂欲打造600畝汽車文化廣場
    肖豔霞 攝  目前江門的汽車市場一直是以江沙專業汽車市場、利生車城及江會路為主要的汽車銷售區域。而由於江門絕大多數汽車賣場的用地性質都是租用性質,江沙專業汽車市場更有大部分4S店租期將滿且基本續約無望,江門汽車行業如何深耕市場,謀求新的出路是一個亟待重視的問題。此前,本報專題策劃「四問江門車市」也對此進行了專門的探討。
  • 蘇馬蕩的文化因子正在雲天林海間飄蕩
    還有那些已成文化景點的寨堡、溝洞、寺廟及古樹,讓蘇馬蕩的文化鋪陳愈發的立體、厚重。蘇馬蕩全景 (郭賢樂 攝影)時光的車輪轉到了二十一世紀,楊正龍在打造蘇馬蕩旅遊景區時同時,他的認真與深情也帶動了一大批文化群體,似乎形成了一個無形的文化團隊,每天都在以散文、詩詞、雜文、隨筆等體裁書寫著蘇馬蕩的發展新篇,成為精彩的蘇馬蕩文化坐標。在蘇馬蕩的文化元素中,還有一個攝影群體也是不容忽視的。他們捕捉光和影的變幻,追求色與形的呈現,把一幅幅有關蘇馬蕩的美好照片展示給受眾。
  • 江門一批公共文化設施將啟用
    南都訊 10月6日,江門高新區(江海區)科技館、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以及位於雲沁路北側的龍溪湖時尚運動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正式對外開放。江門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林應武出席科技館、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啟用儀式。
  • 多圖|圍觀江門十大「網紅打卡地」「基層網紅」
    近日,江門市網絡文化協會對2019年江門市十大「網紅打卡地」和十大「基層網紅」評選活動獲獎者進行了頒獎。江門市網絡文化節自2016年舉辦以來,已經成為僑鄉特色網絡文化品牌。去年網絡文化節期間,為發揮網際網路主流宣傳陣地優勢,講好江門故事,傳播江門好聲音,江門市網絡文化協會舉辦了2019年江門市十大「網紅打卡地」和十大「基層網紅」評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