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心不死:墨跡天氣急需新故事

2020-12-11 藍鯨財經

投稿來源:劉曠

在首次衝擊IPO被拒近一年多之後,夢碎「APP第一股」的墨跡天氣又傳出將要重新啟動上市的消息。9月22日,墨跡天氣與中信證券籤訂上市輔導協議,將在近日擬在創業板上市。

當初,墨跡天氣在眾多資本的加持之下,依然難圓夢。如今的墨跡天氣正在嘗試向B端方向發展,擺脫單靠C端的困擾。不過在B端,墨跡天氣能否再創出工具類軟體的新世界,還需要時間的驗證。

頭部商業化困境

作為從塞班時代就存在的墨跡天氣,從創立到如今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

墨跡天氣挑選了一個好的賽道。在氣象領域裡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德爾菲氣象定律」,該定律表明氣象投入與產出比約為1:98。也就是說,在氣象領域每投資1元,就可以獲得98元的回報。

由此,墨跡天氣成長過程中,獲得了諸多資本的加持。

公開信息顯示,在墨跡天氣的母公司北京墨跡風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為15.5%,上海盛資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持股6.27%,北京創新工場投資中心持股4.95%。

墨跡天氣從塞班時代走到iOS與Android時代,累積下來了一定的用戶群體。

墨跡天氣官網信息顯示,作為全球天氣服務類平臺,通過墨跡天氣可以查詢到約199個國家、超過20多萬個城市以及地區的生活類天氣。截止至目前,墨跡天氣擁有約6.5億用戶,天氣日查詢次數超過6億。

多家媒體報導,從2015年開始墨跡天氣在各類天氣APP榜單中,基本排名榜首。

不過與眾多工具類軟體一樣,墨跡天氣也一直面臨著用戶粘性不強、商業化困難的局面。根據墨跡天氣披露的數據,在墨跡天氣APP上單個用戶停留的時間只有2分36秒。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僅擁有流量底盤還不能夠打贏勝仗,把握用戶的注意力與時間才是制勝利器,「用完即走」成為眾多工具類軟體的軟肋。對於墨跡天氣而言,用戶不能變成消費者,是個難題。

其他工具類軟體的發展軌跡,同樣可以看見儘管穩坐同類產品中的頭部交椅,但是盈利同樣是問題。例如:影像社區應用賽道裡處於頭部位置的美圖,在2016年-2019年間均處於虧損狀態。

當下,面臨著變現難題的墨跡天氣,核心廣告業務前景也同樣難測。

脆弱的營收結構

從墨跡天氣之前提交的招股書中,可以看見在其營收高速增長的背後,離不開廣告業務的支撐,廣告業務佔比高達90%以上。

但是廣告和用戶體驗之間存在著天然的對抗性,廣告投放過多會嚴重影響用戶體驗,可能會導致用戶的進一步流失,最後使廣告業務也下滑。找到廣告與用戶體驗之間的均衡點是墨跡天氣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此外,墨跡天氣還面臨智慧型手機通常都會自帶天氣軟體的尷尬。用戶通過系統自帶的天氣軟體就能查詢天氣信息,這樣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都不會選擇再額外安裝一款軟體,使墨跡天氣獲客難度有所增加。

易觀分析的《2020年7月移動App TOP1000榜單》數據顯示,目前墨跡天氣的月活躍用戶環比增長5.59%達到1.3億人。這與之前墨跡天氣披露的月活躍用戶1.4億人相比有所下降。

用戶量出現下滑,這對於墨跡天氣的廣告業務是致命的打擊。與此同時,疫情的影響下,整體的網際網路廣告市場規模增速變緩,這對於依賴廣告業務的墨跡天氣而言並不是什麼好消息。

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中國網際網路廣告市場規模達到6464.3億元,由於整體經濟環境下行的影響,2019年中國網際網路廣告市場規模同比增長為30.2%,和2018年相比有所下降,廣告市場的流量紅利正在逐漸消失。

雖然,墨跡天氣對於一味依賴廣告業務也早有所警覺,此前墨跡天氣曾經研發銷售了具有監測內外溫溼度、空氣品質的智能家居設備「空氣果」,嘗試以軟硬體結合的方式進入智能家居市場,但是新業務似乎並沒有能打通墨跡天氣的另一條路。

墨跡天氣在C端遇挫之後,開始往B端發展,想要變成C端與B端兼顧的商業氣象服務平臺。對於墨跡天氣來說,B端帶來的價值更加長久與具有穩定性,不過墨跡天氣能否在B端一展拳腳還要另說。

「數據搬運工」的難題

墨跡天氣創始人兼CEO金犁曾經表示過,墨跡天氣未來的B端收入要佔50%。

想要往B端發力的墨跡天氣,第一個接入的行業就是需要線上與線下結合,天氣影響較為明顯的外賣行業。天氣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外賣平臺訂單的增減與騎手的配送速度,以科學手段對天氣變化的精準監測來調整配送時間和營銷活動,從而減少平臺、用戶、騎手之間的損失。

目前墨跡天氣已經接入多家外賣企業,為一眾外賣平臺提供精確的天氣信息服務。同時,墨跡天氣在企業端的解決方案,已經覆蓋至農業、物流等受天氣的行業,例如墨跡天氣和平安農險的合作。

墨跡天氣竭力在其他方向推進自身的業務,不過與服務C端不同,在B端市場對氣象數據的精準度要求更為嚴格,只有把握氣象數據的時時變化,才能夠做出正確及時的應對解決方案。

而目前氣象數據均由國家氣象局以及其下屬單位發布,提供給大眾以及機構使用,還沒有民營組織進行系統的氣象數據採集和預測。墨跡天氣的氣象數據也是與北京氣象局下屬的公司,通過籤約的方式獲取。

也就是說,現在的墨跡天氣只是氣象數據的搬運工,還需要在B端建立更有優勢的技術硬實力,才能進一步建構自身的護城河。

在首次IPO被拒之後,墨跡天氣沉澱了長達將近一年的時間。而這次,再準備IPO的墨跡天氣不僅面對著工具類軟體前景不明、營收結構脆弱的問題,還面臨著網際網路流量紅利逐漸消失的緊迫,墨跡天氣必須拿出更多行動扭轉局面。

相關焦點

  • 再謀上市的墨跡天氣:營收硬傷難解
    9月28日,據界面新聞等媒體報導,北京墨跡風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墨跡天氣」,也稱「墨跡科技」)與中信證券已於9月22日籤署上市輔導協議,並於近日在北京證監局備案,計劃在創業板上市。資料顯示,墨跡天氣成立於2010年,主營業務為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平臺的氣象信息服務和廣告信息服務,註冊用戶超過6.5億。
  • 背靠阿里騰訊 墨跡天氣為何難上市?
    來源:通信信息報原標題:背靠阿里騰訊,「App第一股」夢碎,墨跡天氣為何難上市?本報訊(記者 吳曉芳)覬覦A股近三年,網紅App墨跡科技上周五IPO過會失敗,做「App第一股」夢碎,成為當天五家IPO企業中唯一一家過會被否的企業。
  • 3年上市路止步 墨跡天氣轉型失敗與IPO無緣
    文/王伶玲2016年12月申請—2019年10月被否,國內最早的一款天氣信息查詢軟體墨跡天氣,歷經3年最終無緣國內A股上市。記者根據從多個渠道獲得的信息發現,激烈的市場競爭、頻頻被點名涉及網絡安全問題、轉型失敗等多種因素,讓這款國內最早的天氣類軟體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局。
  • 三年坎坷上市被否 墨跡天氣凸顯工具類App發展困境
    (原標題:三年坎坷上市被否,「墨跡天氣」凸顯工具類App發展困境)
  • 天氣APP墨跡擬上市:股東與客戶中均現阿里系
    此後的一段時間裡,金犁一直是兼職創業,利用休息時間打理墨跡天氣。之後,他向Symbian公司提出辭職。2010年3月,墨跡股份前身墨跡有限成立,創業方向是移動端天氣應用。  成立公司後,墨跡天氣不僅推出了Android、Ios版本,而且產品不斷迭代更新,吸引了一波投資機構的青睞。  2011年,墨跡天氣又拿到了盛大的千萬元人民幣投資。
  • 三年坎坷上市被否,「墨跡天氣」凸顯工具類App發展困境
    從2016年排隊創業板至今,墨跡天氣已經苦等近三年,卻屢遭碰壁。2018年1月23日報送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墨跡天氣本次擬募集資金3.38億元,用於墨跡天氣APP系統升級、投資科研項目中心及補充流動資金。從資金使用用途看,這樣規模的募資,創始人並未想清楚墨跡天氣未來將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
  • 阿里「護航」也沒戲:四大問題阻斷墨跡天氣上市之路
    股東名錄中浮現「馬爸爸」墨跡科技此次上會之所以引起市場關注,不僅是因為墨跡天氣APP具有知名度,公司背後的股東也是不乏網際網路巨頭。網際網路紅利消失下的隱患不過除了這些顯性風險外,墨跡科技面臨的深層次風險更值得被關注。據公司招股書披露,墨跡科技目前的主要產品為墨跡天氣APP,公司主要通過墨跡天氣APP軟體產品為用戶提供免費的綜合氣象服務、為廣告客戶提供網際網路廣告信息服務。
  • 墨跡天氣「轉涼」
    「我手機上下載的墨跡天氣APP大概半年沒有打開過了。」10月17日,氣象服務領域的從業者申強(化名)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說道。這成為專門提供氣象信息服務的墨跡天氣當下困境的一個縮影。對於墨跡風雲一直堅持上市,他認為「融資了這麼多輪,(對投資人)總得有個說法,上市後至少股票有流通」。墨跡風雲的商業模式可以概括為:通過和氣象局籤署合夥協議的方式來獲取氣象數據,再通過「墨跡天氣APP」向用戶提供免費天氣預報、時景社區、生活資訊等服務,同時以展示廣告來完成盈利。
  • 墨跡天氣與WNI聯手全球化布局
    近日,墨跡天氣與Weathernews這兩大全球頂尖的氣象服務公司確認了合作意向,共同攜手,一起為用戶打造更專業、實用的天氣服務。 通過與新夥伴攜手,墨跡天氣將與Weathernews公司依據雙方各自優勢,顛覆傳統的氣象觀測體系,利用移動網際網路的大平臺,結合用戶UGC的內容,創建一種全新社會化觀測體系。
  • 上市心不死,坐擁6.5億用戶無法變現,墨跡天氣難逃工具類App宿命?
    如今墨跡天氣從工具類App運營商轉型為兼顧C端、B端的商業氣象服務平臺,疑問也隨之而來:轉型B端能否為墨跡天氣帶來新增長點?這會是墨跡天氣為了擺脫單一營收結構做出的無奈之舉嗎?01成也廣告,敗也廣告2016年冬天,蔡文勝、吳欣鴻和Angelababy在港交所敲響了美圖上市的鐘聲。
  • 6.5億中國人用過的App 墨跡天氣3年上市路為何止步?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原創: 吳曉璐 中國新聞周刊在上市這件事上,墨跡天氣仍舊磨嘰。2016年12月,墨跡科技向證監會報送了創業板招股書(申報稿)。三年之後,墨跡天氣上市仍舊遙遙無期,就在10月11日,證監會網站披露,墨跡科技IPO未通過。
  • 墨跡天氣IPO失敗,工具類軟體前景黯淡
    同時墨跡科技背後還有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險峰系、創新工場系、上海盛資等知名投資機構。即便是"榮耀光環"加身,墨跡科技還是未能通過發審委的審核。三年艱辛的上市路墨跡天氣2010年創立,通過手機、平板和TV等終端設備為用戶提供天氣信息,累計安裝用戶達到5.56億人次。
  • 墨跡天氣
    墨跡天氣app下載--全球約5億人在使用的天氣APP,打造全新視覺、交互、動畫的天氣軟體,支持將近200個國家70多萬個城市及地區的天氣查詢,準確定位及時推送分鐘級、公裡級天氣預報,實時為您監測所在地的陰晴雨雪。墨跡天氣下載提供15天天氣預報,5天空氣品質預報,實時空氣品質及空氣品質等級預報。
  • 墨跡天氣IPO被否:裝機量成不了核心競爭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財經無忌,作者 | 月落烏堤2016年12月16日,墨跡天氣向創業板遞交招股說明書;2019年10月11日,墨跡天氣上市過會被否,前後三年,這一結果使得墨跡天氣上市變得遙遙無期。
  • 墨跡天氣APP產品分析報告
    所以說,墨跡天氣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天氣功能。1. 天氣版塊作為一款天氣類的工具型應用,相信所有用戶最關心的就是天氣預測功能。我們來對比一下,墨跡天氣和其他同類應用的天氣預報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無論是月活較高的墨跡天氣,還是月活較低的7日天氣預報,7天內的天氣預測情況大體一致,這說明:天氣預測方面,墨跡天氣並不佔優,也意味著:天氣是剛需,墨跡天氣並不是剛需,很容易丟失用戶
  • 為什麼說墨跡天氣是新實體經濟中的寶貴樣本
    2016年,墨跡天氣提交了IPO招股書,擬登陸創業板。作為國內天氣應用的頭部品牌,墨跡天氣擁有超過5.5億用戶,可以支持約199個國家,超過20萬個城市和地區的生活類天氣查詢,在中國天氣應用活躍用戶裡,墨跡天氣的覆蓋率達到69.1%。
  • 墨跡天氣困局:「不會賣」VS「用完即走」
    墨跡天氣自在2016年提交招股書以來,一直未能成功上市。其盈利模式單一,用戶粘性低的問題始終未能找到解決辦法;「軟體免費+硬體盈利」模式也遭失敗。近日墨跡天氣又被曝出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被網信辦通報整改。
  • 墨跡天氣ipo被否,官方回應將進一步完善自我監察
    其公告顯示,北京墨跡風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未通過。證監會指出,「墨跡天氣App」存在未經其許可違規發布網際網路新聞信息,被責令限期整改的情形,發行人存在在取得《網際網路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之前,發布藥品廣告的情形。要求公司說明使用用戶數據是否合法合規,尤其是商業化變現的合規性等情況。對此,墨跡天氣方面給出了官方回應。
  • 墨跡天氣創業板上市 阿里為重要股東 騰訊京東是大客戶
    【TechWeb報導】12月24日消息,據證監會日前公告顯示,墨跡天氣已於近日提交了創業板招股書,墨跡天氣擬公開發售不超過總股本25%的股份。TechWeb查詢其招股書發現,在其重要股東名單中,創新工場、阿里系和盛大系資本皆為其重要股東。
  • 被否一年後墨跡天氣重啟IPO計劃,它如何應對收入結構的問題?
    據北京證監局網站披露,開發和運營墨跡天氣APP的北京墨跡風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中信證券已於9月22日籤署上市輔導協議。公司擬於創業板發行上市。墨跡天氣成立於2009年5月,是一款天氣信息查詢APP。據官網披露的信息,墨跡天氣支持約199個國家、超過20多萬個城市及地區的生活天氣類天氣查詢,截至目前,墨跡天氣擁有約6.5億用戶,天氣日查詢次數超過6億。早在2016年12月16日,墨跡天氣就曾遞交招股書,擬在創業板上市。但排隊三年之後,2019年10月,墨跡天氣的首發申請被證監會發審委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