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坎坷上市被否,「墨跡天氣」凸顯工具類App發展困境

2020-12-12 界面新聞

記者 | 王付嬌

10月11日晚間,據證監會發布的第十八屆發審委2019年第142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顯示,北京墨跡風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墨跡天氣」)的首發未通過。成為四家企業中唯一首發未通過的公司。

墨跡天氣成立於2009年5月,2011年下載用戶400萬,2012年註冊用戶超過1個億,2013首創實景天氣眾包模式,實現了UGC輔助PGC天氣校正。2014年開始轉型做智能硬體,首發檢測智能硬體空氣果、用戶累計量4個億,2015年累積4.7個億、日活3500萬。2016年正式提交申請IPO。

從2016年排隊創業板至今,墨跡天氣已經苦等近三年,卻屢遭碰壁。

2018年1月23日報送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墨跡天氣本次擬募集資金3.38億元,用於墨跡天氣APP系統升級、投資科研項目中心及補充流動資金。從資金使用用途看,這樣規模的募資,創始人並未想清楚墨跡天氣未來將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

墨跡天氣曾經有過將募資金額用於購買理財產品的經歷。2016年,公司理財產品收益在400萬元人民幣以上,招股書中明確表示,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來源為股權融資獲得的款項。大量現金購買理財產品說明管理層不知如何花掉錢,或者是對未來沒有考慮清楚,對用戶增長的步調過于謹慎。

發展瓶頸是工具類App面臨的核心問題。剛剛在港股上市的公司魯大師與之類似,雖然在10月10日港股上市首日暴漲,但魯大師魯大師此次發行價為2.7港元/股,這一發行價甚至低於魯大師上一輪的融資價格,折價達到83%。界面分析認為,同為工具類產品的魯大師也存在疑似關聯交易、產品線存在硬傷等問題。

回到墨跡天氣上,證監會指出,其主要問題包括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的經營資質、用戶隱私、過度依賴廣告、與直接或間接股權關係的客戶(阿里、蘇寧、騰訊等)存在疑似關聯交易等。

一、過度依賴廣告 經營資質存疑

伴隨移動時代的人口紅利,墨跡天氣經歷了爆發式增長,迅速成為天氣類App的獨角獸。當前具備穩定且較大的市場份額。

據易觀數據統計,截止2018年,墨跡天氣在全網應用排名31,一級實用工具類排名第二,二級天氣類應用排名第一。據Trustdata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移動網際網路全行業MAU排行榜顯示,墨跡天氣在實用工具類目第一名。

據墨跡官網統計,該軟體已經積累了超過5.6億的用戶,天氣日查詢次數超過5億,日均使用時長已經達到了2分36秒。

工具類App的通用邏輯都是增加用戶使用時長,然後做廣告變現、或者給其他App導流。

招股說明書中顯示,其公司的資產總額為31,356.56 萬元,負債總額為4,422.34萬元,所有者權益為26,934.22萬元(2017年12月31日),收入來源大部分為廣告。

風險提示指出,2014 年、2015 年、2016 年和 2017 年 1-9 月,發行人網際網路廣告信息服務收入佔比分別為 94.84%、98.12%、98.99%和 98.86%

在這種廣告佔比下,公司並沒有適時調整營收結構。從2014年開始,墨跡天氣進入智能硬體市場,研發並銷售針對室內外溫溼度、空氣品質、氣壓等監測功能的智能家居設備「空氣果」,試圖以軟硬體結合的方式,把業務由宏觀天氣擴展到微觀的個人家居環境。但是,硬體化嘗試並未改善墨跡天氣的營收結構。

以上銷售數字基本宣告公司硬體嘗試的失敗。相反,空氣果卻將公司拖入專利訴訟戰。訴訟方則是公司的前任供應商。至公司2018年年初披露招股說明書時為止,公司存在尚未了結的訴訟案件4起,均為與智能硬體空氣果相關。

與之對比的是,墨跡天氣的市場推廣費用同比顯著增加。網際網路流量紅利結束,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的獲客成本都在增加,墨跡天氣不能倖免。

2014 年至 2017 年 1-9 月,墨跡天氣的推廣費用分別為 678.37萬元、3079.46萬元、6716.03萬元和 5556.42 萬元,同比增長幅度以倍數計算。「公司存在如果未來推廣單價大幅上升,導致推廣成本上升進而導致公司淨利潤下滑的風險。」

墨跡天氣高毛利率高。其平均80%以上的毛利率與同樣的「免費+廣告」模式公司相比,仍顯得非常突出:

從數字上看,龐大的用戶基數和高日活是廣告公司的不二選擇。墨跡天氣的廣告費用依然保持在一個行業較為便宜的水平。

品牌廣告價格:

效果廣告價格:

這也是墨跡天氣廣告業務能持續增長的原因——性價比高。

但與之相對的是,用戶體驗也在逐漸變差。用戶打開天氣類App,已經有多個廣告和信息流入口,廣告的類別也擴展到衣食住行各個層面。新增加的還有視頻類資訊服務。這些服務雖然提高了app的變現能力,但也埋下風險。

證監會文件要求,發行人存在在取得《網際網路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之前,發布藥品廣告的情形;發行人現有的APP存在視頻節目與遊戲節目,以及發布醫院廣告;發行人經營視頻節目是否需要辦理《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或履行備案程序;廣告業務是否符合《廣告法》及《網際網路廣告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及及行業監管政策的規定,是否受到過行政處罰等。

這些資質的疑問都與墨跡天氣紛繁複雜的廣告業務相關。

根據招股書,墨跡天氣已經已獲得的各類經營資質的具體情況如下:

對此類經營資質的詢問,截至發稿時,墨跡天氣尚未回復界面新聞記者。

二、缺少技術壁壘 難建護城河

與其他工具類App不同的是,「天氣」這門生意在中國尚處於一個起步階段。

美國有一家超過20年的氣象公司名為The Weather Company(簡稱TWC),所有iPhone、安卓手機(除中國區)內置的天氣數據都來自TWC。TWC的神奇之處不僅在於它的前身只是一家做且僅做 24 小時天氣預報的電視臺,還在於2016年IBM斥資20億美元收購了它的數據服務業務。

TWC在全球擁有超過4000萬個氣象站,10萬個天氣傳感器,在美國各地建有13個氣象資料中心,甚至擁有自己的氣象衛星和雷達網絡。To C端,它可以為個人提供定製化的天氣服務,比如上班路線上不同區域的雨量分布,3D動態街道路況信息等;To B端,其在航空、能源、保險和零售、物流領域有超過5000家客戶,包括Bloomberg、美國航空、加拿大航空等。

以航空氣象服務為例,TWC能為航空公司提供飛行全時段的實時紊流、雷暴檢測和預警系統,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航線規劃和燃料添加。IBM稱整套服務能為航空公司減少50%因氣流造成的損失。

氣象領域非常著名的「德爾菲氣象定律」表明,氣象投入與產出比約為 1:98, 即在氣象領域每投資1元錢可以得到98元的經濟回報——天氣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出行、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影響到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進而引導或支配著人們的消費行為,這構成了氣象行業的商業化基礎。

氣象數據服務在美國、日本、歐洲都是非常成熟的產業。在美國活躍著350家左右的商業氣象服務公司,整個市場超過60億美元,並且保持著每年近25%的增長率。在日本,氣象服務公司WeathernewsIn.(WNI),每天為超過6000艘貨輪、7000次航班提供氣象服務。

然而在中國市場,這一塊整體上還是空白。氣象數據目前是由國家氣象局及其下屬單位發布,供大眾及相關機構使用。我國尚沒有民營組織進行系統的氣象數據的採集與預測,因此所有氣象數據均來源於國家氣象局及其下屬單位。

目前墨跡天氣 APP 的氣象數據主要來源於北京氣象局,通過籤署三年長期合作協議方式獲取數據,比如北京氣象局下屬的北京萬雲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利好消息是,2015年8月,中國氣象局發布《全國氣象現代化發展綱要(2015-2030 年)》 中提出,鼓勵和支持各種所有制氣象服務企業和非盈利性氣象服務機構發展。並將在2020年完全開放中國氣象信息,鼓勵民營資本與氣象局合作。

公司還向境外氣象數據公司採購全球氣象數據,主要用於氣象大數據研究以及境外城市氣象信息展示。主要的境外數據採購對象為MGD-AQI(MeteoGroup)(荷蘭)、WeatherNews(日本)、 Accuweather,INC.(美國),採購金額較小。總體氣象數據覆蓋全球20多萬個城市及地區。

墨跡天氣還曾藉助具有傳感器的智能終端進行採集,比如墨跡天氣與魅族、華為、通用汽車等手機、智能硬體、汽車等的合作。

另外,墨跡天氣在2013年開創了天氣實時眾包模式,自動進行天氣信息校正。實現了UGC輔助PGC。每天約有6萬用戶上傳天氣圖,發圖20萬張。可惜這種UGC模式並未作為墨跡天氣的核心商業模式廣泛推廣。

墨跡天氣3.x版本墨跡天氣市場副總裁張明明在極客公園的一次演講中提到,未來將通過AI提供定製化的天氣服務。結合智慧型手機的定位功能,可以精確的知道用戶所在位置的即時天氣情況,甚至可以達到公裡級、分鐘級。

以零售行業為例,因為飲料銷售與各地天氣直接相關,氣溫上升冷飲的銷量會明顯上升。日本氣象公司WNI,已經為711便利店提供了此類的整體解決方案,711的配貨店長不需要通過自己的個人判斷,而是直接通過 WNI 的定製化氣象信息,直接進行商品的訂貨。

但目前,AI技術在天氣領域的應用並不能作為墨跡天氣的核心技術門檻。當前手機均自帶內置天氣系統(華為天氣、iOS天氣、MIUI天氣),天氣通、彩雲天氣之類的類似體量的APP,都分食了墨跡天氣的市場份額。

三、背靠阿里騰訊 卻陷入「關聯交易」的漩渦

仔細研究墨跡天氣的股權結構,就會發現這是一家同時背靠阿里騰訊、且擁有眾多明星投資方的企業。

創始人金犁持有10,387,978股發行人股份,佔發行人總股本的 34.63%,為實際控制人。其他持股5%以上的投資機構包括:險峰投資、阿里創投、創新工場等。

其中,阿里巴巴作為股比高達15%的股東,與墨跡天氣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阿里巴巴是股東,又是供應商和大客戶。

其中收入方面主要為與天貓、阿里媽媽等交易方發生的廣告收入,成本及費用方面主要為與阿里雲、 支付寶等交易方發生的IT服務成本、推廣成本等。

2016 年下半年,墨跡天氣為擴大線下推廣渠道,搭載阿里 Yun OS 系統的手機中預裝墨跡天氣 APP,低於市場均價;2017 年 1-9 月浙江天貓在墨跡天氣 APP 投放了「天貓年貨節」、「天貓 618 理想生活狂歡節」、「天貓夏日熱練節」為主題的品牌廣告,導致廣告投放金額較上一年度略有上升;高德分別於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投放了效果廣告;菜鳥於2014年向公司購買了少量空氣果。

作為一家極度依賴廣告的公司,墨跡天氣的前5大最終客戶包括騰訊、百度、阿里、藍標等,其收入貢獻率佔比由2014-2016年的80%在2017年降至45%,報告期內逐年減少了與關聯方阿里巴巴集團之間的關聯交易。

而深圳騰訊在報告期內一直作為公司首要客戶,各年營收佔比均在20%左右。深圳市騰訊為持有發行人4.95%股權的北京創新公司認繳比例為44%的合伙人,與發行人存在關聯方關係嫌疑,證監會在反饋意見中也提出要求企業說明未將其比照關聯方及關聯方交易進行披露的原因及合理性。

風險提示指出,公司雖然不存在單一客戶依賴情形,但如果公司主要客戶的經營情況惡化,或與公司的合作關係不再存續,將可能對公司的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從2016年年底,墨跡天氣制定了To B的戰略,通過合作與餓了麼建立起新的配送模型,基於歷史短時預報天氣數據、歷史外賣配送數據、最新短時預報天氣數據等,制定出「未來2小時的配送計劃」。更多的合作還包括美團等本地生活服務企業。

儘管墨跡天氣一直不斷探索多樣化收入結構,但結果似乎一直並不理想。市場對墨跡天氣變現途徑單一、工具類產品未來前景存有質疑情緒。未來的上市之路,墨跡天氣需認真回答這些問題。

相關焦點

  • 三年坎坷上市被否 墨跡天氣凸顯工具類App發展困境
    (原標題:三年坎坷上市被否,「墨跡天氣」凸顯工具類App發展困境)
  • 墨跡天氣IPO被否,工具類APP之殤
    來源:格隆匯墨跡天氣只能依賴廣告收入,說起來實屬自己作出來的。作者 | 保爾來源 | IPO那點事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近日,證監會公告披露,墨跡天氣(北京墨跡風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請未通過,三年IPO申請,迎來的卻是失望。提到墨跡天氣,相信大部分的讀者都不陌生。
  • 上市心不死,坐擁6.5億用戶無法變現,墨跡天氣難逃工具類App宿命?
    投稿來源:創業最前線首次IPO被否半年後,墨跡天氣最近又傳出轉型B端的消息。3月23日,墨跡天氣CEO金犁公開表示,墨跡天氣未來的戰略是從工具類App運營商轉型為網際網路綜合氣象服務提供商,B端業務要佔到總收入的50%以上。最新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年末,墨跡天氣已坐擁6.5億用戶,公司的股東中不乏網際網路巨頭。
  • 墨跡天氣發布官方聲明回應IPO被否,這聯網泡沫什麼時候破
    墨跡天氣回應IPO被否36氪獲悉,今日,墨跡天氣對IPO上會被否一事做出官方聲明,對於發審委提出的問詢,墨跡天氣表示對於已整改部分會加速自我監察,未完善部分已建立專項組,納入調整措施。10月11日,證監會否決了墨跡天氣IPO的申請。
  • 被否一年後墨跡天氣重啟IPO計劃,它如何應對收入結構的問題?
    記者 | 周伊雪1去年上市被否後,墨跡天氣在近期重啟IPO計劃。據官網披露的信息,墨跡天氣支持約199個國家、超過20多萬個城市及地區的生活天氣類天氣查詢,截至目前,墨跡天氣擁有約6.5億用戶,天氣日查詢次數超過6億。早在2016年12月16日,墨跡天氣就曾遞交招股書,擬在創業板上市。但排隊三年之後,2019年10月,墨跡天氣的首發申請被證監會發審委否決。
  • 背靠阿里騰訊 墨跡天氣為何難上市?
    來源:通信信息報原標題:背靠阿里騰訊,「App第一股」夢碎,墨跡天氣為何難上市?本報訊(記者 吳曉芳)覬覦A股近三年,網紅App墨跡科技上周五IPO過會失敗,做「App第一股」夢碎,成為當天五家IPO企業中唯一一家過會被否的企業。
  • 工具類App的社交夢:靠廣告生存的墨跡天氣,想讓人們把天氣聊出花兒?
    沒有社交夢的工具類 App 不是一個好的天氣資訊平臺。12 月 24 日上午的證監會公告顯示,近日提交了創業板招股書,將公開發售不超過總股本 25% 的股份。天氣類移動工具墨跡天氣繼美圖之後,墨跡天氣成為今年又一家即將 IPO 上市的國內移動網際網路公司。
  • 墨跡天氣IPO失敗,工具類軟體前景黯淡
    同時墨跡科技背後還有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險峰系、創新工場系、上海盛資等知名投資機構。即便是"榮耀光環"加身,墨跡科技還是未能通過發審委的審核。三年艱辛的上市路墨跡天氣2010年創立,通過手機、平板和TV等終端設備為用戶提供天氣信息,累計安裝用戶達到5.56億人次。
  • 墨跡天氣IPO被否:裝機量成不了核心競爭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財經無忌,作者 | 月落烏堤2016年12月16日,墨跡天氣向創業板遞交招股說明書;2019年10月11日,墨跡天氣上市過會被否,前後三年,這一結果使得墨跡天氣上市變得遙遙無期。
  • 阿里、騰訊、盛大等網際網路巨頭集體「翻船」 網紅墨跡天氣IPO被否
    作者:姚 毅@北京編輯:翟 睿 @北京覬覦A股三年之久,曾一度被視為最有實力競爭A股APP應用類第一股的墨跡天氣終究還是未能通過證監會發審委的這一道決定其命運的關卡,哪怕其曾一度被視為「獨角獸」企業
  • 墨跡天氣ipo被否,官方回應將進一步完善自我監察
    其公告顯示,北京墨跡風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未通過。證監會指出,「墨跡天氣App」存在未經其許可違規發布網際網路新聞信息,被責令限期整改的情形,發行人存在在取得《網際網路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之前,發布藥品廣告的情形。要求公司說明使用用戶數據是否合法合規,尤其是商業化變現的合規性等情況。對此,墨跡天氣方面給出了官方回應。
  • 上市心不死:墨跡天氣急需新故事
    投稿來源:劉曠在首次衝擊IPO被拒近一年多之後,夢碎「APP第一股」的墨跡天氣又傳出將要重新啟動上市的消息。9月22日,墨跡天氣與中信證券籤訂上市輔導協議,將在近日擬在創業板上市。當初,墨跡天氣在眾多資本的加持之下,依然難圓夢。
  • 墨跡天氣產品分析報告:工具類APP普適性延展方向與盈利模式思索
    中國移動工具應用市場隨著4G網絡的普及,移動網際網路也迅速發展,在此大環境下,移動工具應用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然而,大部分用戶只去使用能滿足其基本需求的功能,如何提升用戶停留時長、激勵用戶去嘗試新功能,如何增加用戶粘性,在同質化產品中保持競爭優勢,以及商業變現、未來轉型則是目前各大工具類應用現階段(高速發展期)所共同面臨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商業模式以及未來轉型兩方面對墨跡天氣進行分析。
  • 6.5億中國人用過的App 墨跡天氣3年上市路為何止步?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原創: 吳曉璐 中國新聞周刊在上市這件事上,墨跡天氣仍舊磨嘰。2016年12月,墨跡科技向證監會報送了創業板招股書(申報稿)。三年之後,墨跡天氣上市仍舊遙遙無期,就在10月11日,證監會網站披露,墨跡科技IPO未通過。
  • 再謀上市的墨跡天氣:營收硬傷難解
    9月28日,據界面新聞等媒體報導,北京墨跡風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墨跡天氣」,也稱「墨跡科技」)與中信證券已於9月22日籤署上市輔導協議,並於近日在北京證監局備案,計劃在創業板上市。資料顯示,墨跡天氣成立於2010年,主營業務為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平臺的氣象信息服務和廣告信息服務,註冊用戶超過6.5億。
  • 墨跡天氣
    特殊天氣提前發送預警信息,幫助用戶更好做出生活決策,更加從容應對各類複雜的天氣狀況。墨跡天氣下載安裝目前已覆蓋iOS、Android、Windows、Win8、Winphone、 Symbian等平臺。經過多年多的發展,現已擁有過5億用戶,天氣日查詢次數已經過億。太平洋下載中心為您提供墨跡天氣下載免費。
  • 3年上市路止步 墨跡天氣轉型失敗與IPO無緣
    文/王伶玲2016年12月申請—2019年10月被否,國內最早的一款天氣信息查詢軟體墨跡天氣,歷經3年最終無緣國內A股上市。記者根據從多個渠道獲得的信息發現,激烈的市場競爭、頻頻被點名涉及網絡安全問題、轉型失敗等多種因素,讓這款國內最早的天氣類軟體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局。
  • 墨跡天氣APP產品分析報告
    易觀數據統計:截止2018年,墨跡天氣在應用全網排名31,一級領域實用工具排名第二,二級領域天氣類應用裡排名第一位,佔據市場份額50%以上,名副其實的天氣獨角獸。近年來,行動裝置附帶天氣應用和其他應用增加天氣預報類模塊的比例越來越高,且精度也越來越高,墨跡天氣的流量正在被侵蝕。此外,90%以上的用戶只安裝一款天氣類應用,說明了市場上天氣預報類應用的準度接近,一款應用就可以實現用戶需求。
  • 天氣APP墨跡擬上市:股東與客戶中均現阿里系
    墨跡股份回應新京報記者,空氣監測設備非剛需,目前仍處於教育市場的階段。  此外,記者注意到,阿里系公司既是股東又是公司曾經大客戶,為其帶來不菲的業績收入。大客戶集中,亦是墨跡股份發展的另一個挑戰。  「80後」創始人先後拉來盛大、阿里投資  墨跡天氣的壯大,離不開創始人金犁。金犁1982年12月出生。
  • 阿里「護航」也沒戲:四大問題阻斷墨跡天氣上市之路
    根據證監會的安排,今天總共有5家擬IPO公司上會,其中市場知名度最高的一家公司為墨跡科技,該公司的主要業務為運營「墨跡天氣」APP。不過在今天上會的5家公司中唯一被否的也恰好是墨跡科技,這也宣告公司3年的IPO之路終未如願。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6年12月16日,墨跡科技就首次向證監會報送了創業板招股書的申報稿,這標誌著公司IPO之路的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