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圈怎麼吐槽《星際穿越》(圖)

2020-12-18 網易新聞

  Ent

  諾蘭新作《星際穿越》給出了有史以來最為真實的黑洞模擬,創作這個模擬的人是著名物理學家基普·索恩。雖然黑洞本身的模擬有索恩坐鎮,電影其他部分的科學就無懈可擊了嗎?顯然,科學圈子並不這麼認為。

  羅伯託·特羅塔(Roberto Trotta)

  天體物理學家,倫敦帝國學院高級講師

  「主要太空船永恆號的設定相當不錯。繞軸旋轉為漫長旅途提供重力,這很好。窗子的位置和光影旋轉的關係,幹得漂亮。但我要批評一點:看不見燃料箱。要進行星際太空旅行,你需要大量的燃料,飛船一大部分質量都應該被燃料佔據才對,難以想像永恆號要用什麼樣的方式推進。這個問題在他們抵達土星時就非常明顯了:怎麼減速?你得在飛船前面裝一個大火箭,和你開始用來加速的火箭一樣大才行。就這麼簡單,不然你就會錯過行星直接擦身而過。電影裡那點兒反推火箭實在是太小了。

  「此外,兩年時間抵達土星在我看來似乎短了點。如果使用燃料效率最高的辦法,會花大約4.7年,還得是在行星排列在最佳位置的時候。『新地平線』探測器的確只花了2年4個月就飛到了土星,但那是因為目的地是冥王星,飛過土星不必減速。如果你想在土星停一下,花的時間就要多很多,因為你得踩剎車才能入軌。

  「黑洞的視覺效果呈現—一團發光物質圍繞著它,並逐漸被引力吞掉—是相當合理的。但如果你進入這個區域,那你要麼會被灼熱的伽馬輻射殺死,要麼會被引力撕開。離黑洞非常近的時候,你腳底的引力會比頭頂的大很多,所以你會變成義大利麵條—被撕扯成細細的一條物質。

  「電影的數學外衣相當不錯。比如,黑板上的公式真的是教科書上的廣義相對論公式。後來劇本說這些公式會失效,因為科學家還不理解引力和量子機制如何共同作用,這也很公允。但是電影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不過是派一個機器人下到黑洞那邊去送回『量子數據』。就這麼簡單?這講不通啊。聽起來只是他們編出來用以推進劇情發展的,背後沒有真的物理學。」

  菲爾·普萊特(Phil Plait)

  天文學家,天文博客「糟糕天文學」博主

  「電影裡NASA已經幾十年沒有拿到像樣的資金了,怎麼就能發射幾十艘載人飛船呢?每艘恐怕得花費上千億美元吧。不可思議的是,這些飛船都是從緊貼辦公樓的一個地下豎井發射出來的。我不清楚為啥飛船一定要載人而不能全自動操控,也不清楚為什麼傳回的數據只能是低帶寬、沒多少信息的,在我看來這只是厚著臉皮拿出來的粗糙劇情道具,以便讓庫帕和他的船員不得不親自去看一眼。

  「庫帕成功駕駛飛船穿越了蟲洞,在另一邊他們發現了三個行星—不知怎麼的它們圍繞著一個黑洞。看到這裡我長嘆一口氣。這些行星從哪裡得到熱量和光線啊?好像沒有恆星不行吧。熱量肯定不是來自黑洞本身的,因為接下來庫帕(無可避免地)要下到黑洞裡面去,他也沒被烤熟。這些行星明明附近沒有熱源,不知怎麼卻適宜居住。

  「其中一顆行星距離黑洞很近,以至於出現了強烈的時間扭曲,表面一小時等於地球上七年。我認識的好幾個天體物理學家都認為在這個距離上,黑洞的潮汐力應該足以摧毀行星。他們還在計算這個問題。

  「船員在這顆行星表面發現了周期性的滔天巨浪,大浪並沒有得到解釋,想來是黑洞引發的潮汐力吧—但是距離黑洞這麼近,這顆行星恐怕早該被潮汐鎖定了,一面永遠面向黑洞。這意味著會有巨大的海水鼓包出現在正對黑洞和背向黑洞的兩個方向,但是這倆鼓包相對行星表面是不會移動的,所以也不該有浪。」

  羅伯特·奈耶(Robert Naeye)

  天文學家,《天空和望遠鏡》雜誌總編

  「科學方面我最大的意見是當船員抵達其他星系的時候。明明沒有足夠的燃料拜訪所有行星,卻要親自前往。這引發了船員之間的有趣討論,因為他們要決定拜訪哪顆行星、按照什麼順序。但現實中,未來的太空人會先架起望遠鏡,從遠處研究行星大氣。使用光譜學,他們能快速而高效地決定哪些星球的環境更適合居住。事實上,如果國會肯掏錢,NASA在接下來十年裡就能在地球上建起這樣一臺望遠鏡—『類地行星發現者』。如果庫帕的船員在太空船上架設一臺類似望遠鏡,他們就不必浪費時間在頭兩個星球上了。當然,省去了登陸也就意味著失去了劇情最富戲劇性的幾個瞬間。

  「電影製作者花了很大工夫渲染出科學上準確的黑洞,包括光的彎曲。但他們好像忽略了都卜勒效應和相對論性射束效應。吸積盤快速環繞著黑洞旋轉,其中總會有些面向觀察者飛來、另一些遠離觀察者而去,飛來的那些物質看起來應該更藍更亮。而且雖然電影展現了明亮的吸積盤,但這些被吸過來的物質卻沒有顯而易見的來源(如附近的恆星)。」

  (本文轉載自果殼網,部分措辭有調整)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看《星際穿越》科學顧問如何回應科學吐槽(圖)
    《星際穿越》中永恆號即將進入蟲洞的場景。圖片來源:華納兄弟。  電影《星際穿越》上映後,不僅在觀眾中引發了黑洞蟲洞科普熱,也在科學圈內引發了吐槽熱——果殼網「科學人」就匯總過不少科學家的吐槽(詳見:科學圈怎麼吐槽《星際穿越》?)。這些槽點真是影片在科學設定上出現了bug嗎?
  • 《星際穿越》致「科學燒腦」 黑洞模擬最佳(圖)
    《星際穿越》致「科學燒腦」 黑洞模擬最佳(圖) 2014-11-19 10:33:57與此同時,169分鐘的片長也絲毫未影響《星際穿越》的超高上座率,部分影廳一度出現一票難求的態勢,有網友甚至忍不住「吐槽」:「六點去買《星際穿越》的票,結果八點的都售完了。」   近日,但凡打開微博、微信等一切網絡平臺都不難發現《星際穿越》的身影,如火如荼的熱映場面空前火爆,更有觀眾表示朋友圈早已被《星際穿越》的各類影評、資訊「無死角承包」,不得不儘早觀看以免被劇透。
  • "星際穿越"獲理科男點讚 遭文科女吐槽:腦洞炸掉看不懂
    諾蘭之前的作品《盜夢空間》與《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共取得近10億人民幣的票房成績,截至昨日,《星際穿越》票房已經上億,業內認為10億的成績將是本片的票房「底線」。   於是,其他科幻片存在的物理硬傷在《星際穿越》比較難尋。   成都某大學數學系的陳老師是科幻迷,他是上周六和幾位好友邀約去看《星際穿越》的,看完後對本報記者說:「這部電影一看就是在向當年那部《2001太空漫遊》致敬,總的來說這部電影邏輯算很嚴謹,黑洞的視覺效果經過精密的運算後呈現出來很震撼。」
  • 女主穿越未來星際文
    推薦一書名:《林小樂在末世》小瓢瓢已完結簡介:末世人類滅絕一群野獸進化的肌肉美男一個人類蘿莉穿越而來一個沒有女人前一秒還在吐槽,為什麼男二號那麼帥卻沒人愛的時候,後一秒卻變成另一個空間,高科技星球上一名普通的未成年兒童。為了生存,為了吃,為了美男,只有拼命賺錢的故事。
  • 《星際穿越》飛船劇照曝光
    時光網訊 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新片《星際穿越》即將上映,片方發布更多精彩物料。近日,影片中馬修·麥康納和安妮·海瑟薇探索太空的宇宙飛船造型曝光。  圖中可見飛船體積龐大,形似鰩魚,外表呈現白灰色。
  • 雙面影評人08:《星際穿越》
    從表面上看,《星際穿越》結合了人類最壯闊的太空冒險,與最強烈的情感動力,難怪不少諾粉會看到飆淚。 去年的《地心引力》中的太空也很美,不過,那是近地空間的美;確切的說,是從太空中看地球的感覺。就表現宇宙的幅度與廣度而言,《星際穿越》比它企圖媲美的標杆《2001太空漫遊》走得更遠。但它又不像很多太空歌劇作品一般,將太空表現得如舞臺布景般花團錦簇。
  • 當前標籤:星際穿越
    《星際穿越》於8月2日開始在內地影院重映,時隔六年影迷們依舊熱情不減,在此前我們就曾報導過本片兩輪上映票房突破8億元的消息。以下為官方微博原文:《星際穿越》 重映票房破億!我們出於熱愛...重映預告:闊別6年《星際穿越》重映定檔,諾蘭導演使用IMAX攝影機進行拍攝。8月2日IMAX《星際穿越》陪你摺疊時空,回歸未來。影片曾於2014年在全球上映,反響強烈,好評如潮。影片...
  • 《星際穿越》國內確定11月12日上映
    時光網訊 今年秋天應該沒有哪部電影像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星際穿越》一樣引人矚目,這部電影將於11月7日登陸北美大銀幕,中國內地檔期確定為11月12日(周三),配備2D和IMAX2D兩個版本,可惜不引進膠片版IMAX。
  • 《星際穿越》回來了
    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又回來了,將於8月2日登陸大銀幕。《星際穿越》是一部諾蘭風格非常濃鬱的科幻電影,融合了時空、燒腦、懸疑等多種類型元素於一身,豆瓣斬獲9.3分超高評價,與《盜夢空間》並列位居諾蘭作品豆瓣評分第一位。硬科幻的設定處處彰顯了諾蘭的嚴謹精神,也造就了最適合大銀幕觀賞的、近乎完美的壯麗太空。
  • 電影《星際穿越》中若干有趣的科學故事
    圖 7. 卡岡圖雅黑洞吸積盤的「流動」,圖片來自電影截圖 那麼,電影裡的黑洞是怎麼得到的呢?它「真實」嗎?《星際穿越》的製作團隊為了確保片中所呈現的物理和天文現象的正確性,邀請物理學家基普·索恩(Kip Throne)作為執行製片,為電影所涉及的大量專業理論提供支持和監督。片中卡岡圖雅黑洞的造型正是由基普·索恩親自操刀「繪製」。
  • 諾蘭弟弟詳解《星際穿越》
    與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其他作品一樣,其2014年執導的電影《星際穿越》毫無疑問也是一部燒腦之作。觀眾在走進影院之前就已經可以預料到觀看這部涉及理論物理知識,並以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的研究為理論基礎完成的作品會是如何令人興奮的體驗。
  • 《星際穿越》中庫伯是怎麼從五維空間裡出來的?
    星際穿越整體上說的就是未來的地球遭受枯萎病困擾糧食逐漸短缺,然後一幫科學家秘密的執行了「拉撒路」計劃,而庫伯被指定為這個遠徵隊的老大並被告知他們是去尋找人類適合宜居的星球,因為在土星旁發現了一個蟲洞,而庫伯的任務是帶領隊員去尋找行星!而背後真正的計劃卻是將人類的一部分胚胎「移民」出去而已,因為以人類的技術根本無法回程!
  • 《星際穿越》臺北輕鬆登頂
    臺北周末票房三部影片上榜:《星際穿越》《愛上九號球》《傑莎貝爾》,其中《星際穿越》以2190萬票房輕鬆登頂。《消失的愛人》票房受到較大衝擊落至第二。《星際穿越》臺北首周狂砍2190萬票房登頂時光網訊 上周臺北電影周末票房榜迎來三部上榜新片,分別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新片《星際穿越》、臺灣本土喜劇片《愛上九號球》以及好萊塢恐怖電影《傑莎貝爾》。
  • 《1917》《絕地戰警》《星際穿越》《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隨著國內越來越多的電影院有序復工,不斷傳來新片定檔的消息,繼李現新片《抵達之謎》定檔7月31日,電影《拆彈專家2》2020年12月24日賀歲檔上映後,奧斯卡獲獎影片《1917》正式定檔8月7日,《絕地戰警》系列第三部《絕地戰警:疾速追擊》定檔8月14日;《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也於今(24)日宣布將於8月14日在中國以4K修復3D版公映;此外,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科幻片《星際穿越
  • 科幻力作《星際穿越》引出的天文與物理
    它就是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 看懂《星際穿越》你可能需要懂或知道:相對論、量子力學、黑洞,蟲洞理論等物理知識… 《星際穿越》長達169分鐘,主要講述了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
  • 怎麼評價《星際穿越》這部電影?
    今天給大家講述的電影是《星際穿越》,這部電影是由馬修·麥康納 、麥肯吉·弗依、麥可·凱恩、安妮·海瑟薇、大衛·吉雅西、韋斯·本特利領銜主演,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近未來的地球黃沙遍野,小麥、秋葵等基礎農作物相繼因枯萎病滅絕,人類不再像從前那樣仰望星空,放縱想像力和靈感的迸發,而是每日在沙塵暴的肆虐下倒數著所剩不多的光景。
  • 《星際穿越》重映票房超6500萬,5個細節嚴謹到讓人「難以理解」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星際穿越》自8月2日在內地重映以來,票房一直處於領跑地位,截至發稿時間,該片的重映票房已超6500萬人民幣,內地累計票房已達8.2億。從2014年上映至今,《星際穿越》一直都是科幻迷們津津樂道的硬派科幻片,導演諾蘭一向關注敘事的精準性、邏輯的嚴密性,團隊在製作《星際穿越》的時候更是把嚴謹做到了極致,那麼,電影裡都有哪些嚴謹的細節呢?
  • 以《星際穿越》為標尺,深度評價《流浪地球》
    拿《星際穿越》來對比一下《流浪地球》,來看看我們的電影還需要完善哪些方面。首先說故事。《星際穿越》的故事是根據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的理論來支撐,經過編劇團隊近一步細化而成,《流浪地球》的故事來自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小說,兩個故事各有特點,不分伯仲。
  • 免費的「星際穿越」文字冒險遊戲
    無論你喜歡還是討厭它,毫無疑問,《星際穿越》都是去年最為熱門的影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把我們帶往了太陽系之外,開始了一段野心勃勃的旅程。這讓我們很多人都為之著迷。該電影迎來了它的數字高清版本,藍光版也會在本月晚些時候發出。
  • 《星際穿越》選在「奧斯卡周」重映
    《星際穿越》有機會重上銀幕,但本屆奧斯卡卻不會重新提名      時光網訊  眾所周知,克里斯多福·諾蘭不會保留他刪除的戲份,所見即所得,你在影院看到的永遠是他作品的最終版。但《星際穿越》卻成了一個例外,該片將在美國重映,並會增加12分鐘從未被公布的幕後片段。      雖然對影片評價眾說紛紜,但《星際穿越》毫無疑問是一部話題之作,那些一刷再刷的粉絲以及在電影院裡錯過該片的觀眾,將有機會在大銀幕再過過癮,因為派拉蒙和AMC院線要將這部電影重新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