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會得抑鬱症,除了心理承受力差外,還有這些原因

2020-12-19 走出抑鬱的小叮鐺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近些年,抑鬱症頻繁登上熱搜,比如某某明星又患上抑鬱症了等等,好像這些年抑鬱症患者越來越多呢?

還的確是這樣,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統計,我國患有抑鬱症的人數越來越多,目前至少有9000萬人有抑鬱症,也就是差不多十多個人中就有一人有抑鬱。

對於抑鬱症我們是又好奇又害怕,為何有人會患上抑鬱症呢?大眾的認知觀點肯定覺得這些抑鬱症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其實的確是這樣,不過除了這個原因之外,還有很多原因所致,今天給大家聊聊。

社會因素

根據對抑鬱症患者的了解發現,遭受應激性事件是導致抑鬱發作的重要原因,在調查統計我們發現,抑鬱發作前約92%的患者有促發生活事件。抑鬱障礙的婦女在發病前的1年所經歷的生活事件頻度是正常人的3倍。同時還發現人們在經歷一些可能危及生命的生活事件後6個月內,抑鬱障礙發病風險增加6倍。

所以比如遇到喪偶、失業、離婚、家庭不和睦等等問題時,患上抑鬱症的風險會大大增加。另外,喪偶是與抑鬱障礙關係最密切的應激源,還有經濟狀況差、社會階層低下者易患抑鬱障礙。

個人身體因素

在觀察抑鬱症患者的主訴時我們發現,患慢性疾病如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癌症與阿爾茲海默症的病人,得抑鬱症的機率較高。

而且甲狀腺機能亢進也和抑鬱發作有很大關係,有時候抑鬱症即使一種疾病,它也是一個報警信號,好多重大疾病發病前也會出現抑鬱狀態。

心理因素

最近幾年原生家庭這個詞頻繁出現,其實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童年的那段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出現心理疾病的人,他們的童年可能也有一些陰影,有些人記得,有些人已經忘記了,但是長大之後依然會表現出來。如果童年成長的過程中遭受到事情,傷害自己的,或者是一些影響到個人性格的事情,都可能患上一些病態的人格。

還有就是認知態度,比如有些人考試考砸了,就認為自己愚蠢至極,所以自此之後一蹶不振。但有些人考不好會認為自己只是一時失誤,之後會總結經驗下次努力。所以不良認知態度也是造成抑鬱症的重要心理因素。研究發現,那些將負性事件歸因於自身的這部分人,更容易患抑鬱症。

生化因素

這個因素說起來比較抽象,也是目前我們藥物治療抑鬱症的理論依據。隨著最近 20 年腦成像技術的臨床應用,現在醫生和腦科學家可以用強大的核磁共振機器觀察到一個人即時的內在大腦活動及其大腦結構。而隨著最近 10 年大腦成像數據的積累,精神病學家終於有了更可靠的方式解讀精神病相關的大腦異常活動。

左抑鬱症

這是一個抑鬱症和非抑鬱症大腦的成像對比,明顯我們看到,抑鬱症大腦要比非抑鬱症大腦在思考時暗淡很多。

在我們人腦內存在著具有調節我們情緒的幾種物質(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五羥色胺),之所以患抑鬱症就是因為腦內的這些物質的功能和內穩態出現失調,而藥物治療的藥理學作用就在於恢復這些系統的正常調節。

5-羥色胺一增強意志力和動機、積極性,改善情緒去甲腎上腺素一促進思考和注意力集中,增強應對壓力的能力。多巴胺一促進樂趣和享受感,是改掉壞習慣所必需的。

所以大腦神經遞質失衡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遺傳因素

有人覺得大部分精神病都和遺傳有關,所以有人就認為抑鬱症是否也和遺傳有關呢?研究發現大約40%-70%的抑鬱症患者有遺傳傾向,但並非是絕對遺傳。跟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父母患有抑鬱症,那麼兒女患病的可能性就會升高,高出一般人群2-4倍,並且抑鬱症家系遺傳具有發病年齡逐代減小和疾病嚴重程度逐代增加的特徵。

但要強調一點,抑鬱症的遺傳分為兩種,一種是基因遺傳,另一種是和行為影響性遺傳,第一種很好理解,你父母什麼樣子你出生後攜帶他們的基因會有部分他們相似的地方。第二種遺傳可能是從小你會被父母行為和性格影響,我們在兒童時期很容易學習父母的行為和思考方式,如果父母就是悲觀絕望的,我們很容易也學習他們這種糟糕的思考和行為方式。

最後給大家總結一下,其實到目前為止抑鬱症病因與發病機制還不明確,而且也無明顯的體徵和實驗室指標異常,概括的說是遺傳、生物、心理、社會(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因此,抑鬱症的治療並非是單純的藥物治療,而是藥物治療結合物理治療、心理治療及其他治療方式的綜合性治療。#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為何抑鬱症總是白天比晚上痛苦?
    沒有抑鬱過的人,肯定很難理解這種情況,明明陽光明媚的早上,我自己為何突然痛苦得要命?這就是抑鬱症最常見的一個特點——晝重夜輕。我們為何會晝重夜輕?除了上述我介紹的,一些人可能需要面臨工作和人際壓力再加上本身的抑鬱症狀,不堪重負的他們可能的確很難應對白天的痛苦。其次,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諮詢部主任張海音教授指出,部分抑鬱症患者確實會呈現「晝重夜輕」的生物節律特點,抑鬱也有明顯的生物學基礎。
  • 什麼人最容易得抑鬱症?
    有人說女人,有人說小心眼兒的人,有人說不夠堅強的人。其實這些都不準確,最容易得抑鬱症的人是習慣自我攻擊的人。人在遇到困境時,總是習慣將問題的原因內置或者外化。外化就是外歸因,認為自己今天的處境都是別人造成的,於是經常怨天尤人。內置也叫內歸因,就是認為所有的過錯都是自己造成的。過度內歸因容易產生自卑,會將心靈的負能量壓抑在體內,久而久之就產生了抑鬱症。同樣面對不良情緒,男人更容易展現出攻擊性,如喝酒、吵架、動手打人。而女人則更容易哭泣,更喜歡傾訴。
  • 得了抑鬱症和焦慮症,有哪些表現,心理疾病的形成離不開它
    患有抑鬱症以及焦慮症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失眠,情緒低落,不喜社交,暴飲暴食等表現,這些患有心理疾病的人群,表面上看起來跟正常人一模一樣,但是其思考問題的方式,卻總是消極的。中後期的抑鬱症和焦慮症患者,因為病情加重,患者除了早期出現的那些心理問題存在以外,還會伴隨一些其他的變化,比如情緒一度失控崩潰,晚上失眠到需要用安眠藥來入睡,記憶力也會隨之越來越差,甚至還會出現幻覺,這個時候的患者,如果不去治療,會對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
  • 抑鬱症讓我感受到了這9種痛苦,那種度日如年的感覺讓我難以承受
    作者|簡客GAKER在我患病的那段時間裡,我最不願意聽到的話,就是有人對我說:「你什麼抑鬱症啊,你就是想不開。」抑鬱症患者所承受的痛苦,是很多人無法理解的。因為不理解,所以經常對抑鬱症產生誤解,認為抑鬱症是一種簡單的思想病,是想不開。如果你真的想幫助抑鬱症患者,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他們承受的各種痛苦!抑鬱症患者到底承受了哪些痛苦呢?
  • 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自我康復療法解析
    心理壓力與生活壓力的雙重作用極易導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而對於邁入高等學府的有些貧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經濟狀況的窘迫,一方面是虛榮心的作祟,這種現實會加劇矛盾心理,使這些貧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4、急功近利的心理傾向。有些人對事業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傾向,他們往往經不起失敗的打擊。由於他們對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費太多的力氣,總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
  • 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特徵、產生根源和自我...
    心理壓力與生活壓力的雙重作用極易導致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而對於邁入高等學府的有些貧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經濟狀況的窘迫,一方面是虛榮心的作祟,這種現實會加劇矛盾心理,使這些貧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4、急功近利的心理傾向。有些人對事業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傾向,他們往往經不起失敗的打擊。由於他們對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費太多的力氣,總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
  • 心理健康納入體檢,確診抑鬱症、雙相障礙的孩子很可能會激增!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加強對各類人群的常規心理體檢和篩查。這就是《抑鬱症防治方案》中要求各體檢中心要增加情緒狀態評估的主要原因。換言之,以後的入職體檢、員工體檢、學生體檢、兒童保健體檢等項目中,除了已有的軀體檢查之外,很可能還會有心理體檢,識別個體是否有罹患抑鬱症的跡象。
  • 抑鬱症丨細數於璀璨時光中自殺的名人,看看抑鬱症離你還有多遠?
    如果這是一篇心靈雞湯,就會在這裡列出一個能讓人點頭稱是的原因;很遺憾,現實要比心靈雞湯複雜太多。抑鬱症的發生,小到基因分子變化,大到家庭社會環境,都有其影響;就連每位具體抑鬱症患者的發病原因和症狀發展也各不相同。
  • 誰最容易得抑鬱症?
    另一個旁證是:接受社會救濟的人群中,抑鬱症比例是總人口患病率的3倍。中國高校的貧困生一直是敏感話題。貧困生進入城市,如果得不到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其心理疾病的發病概率極高。目前中國高校中,貧困生約佔總在校生的15%—20%,其中有心理問題的佔65%。在美國,很多窮人亦受抑鬱症之苦。一項調查表明,美國85%-95%的嚴重心理疾病患者是失業者。
  • 心理疾病如焦慮症和抑鬱症,它們是精神病嗎?
    可以這樣說,精神病人發作的時候認知和行為會出現絕對紊亂,他們會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這稱為精神病。通常意義上的精神病不包括強迫症、焦慮症、抑鬱症,為什麼?抑鬱症、焦慮症患者想要攻擊這個人的時候,他會有很多想法的,比如不道德、被指責、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他們的行為可控可自制,只是克制的時候會非常痛苦,這是核心差異。
  • 高校心理諮詢,能否解救被抑鬱症裝在套子裡的人?
    只是在當時,尚未建立起正式的心理諮詢機構,實際上把心理諮詢作為思想教育的特殊形式,教育性高於「醫療性」。2.探索:從1994年開始,心理諮詢逐漸受到了學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視。官方舉辦一系列重要培訓班進行人才培養,心理諮詢模式除了思政教育模式外也展現出了心理學模式和醫學模式。
  • 自測抑鬱症?不要再嚇自己了看看臨床上如何診斷抑鬱症
    在當今社會的高壓下,很多人都會多多少少有抑鬱症的傾向,只是有些人的承受能力比較強,可以從容的面對負面情緒。而不是深深的陷入抑鬱的情緒中無法自拔,沒有相應承受能力的人可能患上抑鬱症,不僅僅沒有和抑鬱抵抗的能力,反而引起抑鬱的情緒持續積壓而導致人走上極端的不歸路。
  • 一個人是不是患了抑鬱症,怎麼辨別?
    通常,當人們遇到精神壓力、生活挫折、痛苦境遇、生老病死、天災人禍、突發事件等等等,會產生抑鬱情緒,這是一種正常反應。抑鬱症則是一種病理性的心理反應,這種心理反應可能是長期積累的,也可能是突發性器質性病變,還可能是基因遺傳。
  • 「樂天派」也會患抑鬱症 症狀嚴重應接受藥物治療
    專家介紹,抑鬱症在中國的患病率為4%~6%,內在的遺傳因素一旦遇上重大生活事件就有可能會被激發,樂天派也可能患上抑鬱症。專家提醒,抑鬱症除了心情低落、提不起勁等心理症狀外,還可能有頭痛、噁心等軀體症狀;而一些軀體疾病也可能伴發抑鬱,神經、消化、腫瘤、心血管和婦科等科室患者比例較高,抑鬱會「放大」軀體疾病的症狀。假如早期規範治療,相當一部分抑鬱症可治癒。
  • 青少年心理問題多發,離不開這三個方面的原因
    人們所患的疾病已經不僅僅是生理疾病,還有心理問題。例如現在所謂的「抑鬱症」,它的患者已經年輕化。不管是現在新聞上的多次報導,又或者是在像快手這種娛樂平臺上,我們都能看到許多00後在平臺上表達自己的抑鬱情緒。像這些情況都是心理上出現了問題。那為什麼現在人們的心理上的問題日益突出呢?
  • 請你們不要再對抑鬱症患者說這些話了!
    比如很多人把抑鬱症看作是矯情、脆弱、不成熟以及心理能力差等等,然後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說一句,「你矯情,沒什麼大不了」 「你沒病,是你想太多了」 「我也有抑鬱症,也沒像你這樣啊」等等之類的話。這些話對抑鬱症患者的傷害可以說是僅次於抑鬱症本身的傷害,不是當事人就永遠不會真正體會到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 朱丹演講曝因抑鬱症辭職 名人更易得抑鬱症
    窮人是抑鬱症最大群體抑鬱症人群中也有沉默的大多數,中國抑鬱症的最大人群是窮人,在農村,任何階層成員都可能得抑鬱症,貧困階層受苦更甚。只因這個階層活在在聚光燈之外,他們的痛苦不為人所知。研究已證明,貧困是抑鬱症的一大誘因。近十幾年來,中國國企下崗人員和農村留守人員,成為抑鬱症高發群體。
  • 【特寫】被抑鬱症吞噬的大學生
    難過時,她會去看黃片,不是為了感受刺激,而是為了感受人生的虛無。「他們好像是很快樂,但也就十幾分鐘就結束了,所以一切(快樂)都會過去的是吧。」每次看到有人在朋友圈曬幸福生活,文音都會覺得他們太單純,「被保護得太好了,沒有實打實地見過苦難,所有對窮人的想像都來自書本。」
  • 他用20年擺脫了抑鬱症,若能認清抑鬱症的本質,可縮短康復周期
    總之,漫畫作者的主要患病根源是比較明確的——從小遭受過大量的疊加性的心理創傷。病根在很小的時候,就在父親的打罵中埋下了。當然,漫畫中未提及作者的母親,還有其親戚、朋友和同學對他的態度,其患病根源可能還有其它方面的心理因素。也許會有讀者很好奇。既然他從小就遭受疊加性的心理創傷,為什麼到了高中才出現抑鬱症的症狀呢?
  • 兒子前一天出事,母親第二天墜亡,抑鬱症有多可怕
    這又是因抑鬱症引發的悲劇,近些年來,「抑鬱症」一次屢屢登上報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世界因為抑鬱症輕生死亡人數高達100萬,其中我國佔到四分之一。目前抑鬱症已經成為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然而,在我國抑鬱症的識別率僅僅有30%,就醫率更是只有10%。對於抑鬱症,人們還有很多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