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心·活動】「本心教育·臺灣自然人文遊學夏令營」行程發布

2021-02-17 本心書院

不僅僅是因為那裡的自然風光,現代都市,博物珍奇,熱帶和亞熱帶風情……

到訪臺灣的大陸遊客和學者,常會由衷地感慨:臺灣在保護、傳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方面有太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

因為,在與我們相隔一灣淺水的寶島臺灣,傳統文化的根扎得很深。國學在年青一代心中種下精神的根、文化的根、並對臺灣民眾的整體文化素質和道德價值觀產生了深遠影響,臺灣人的儒雅與普及國學教育密不可分。

處於轉型期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面對新舊的變遷,充滿迷惘、惶惑、浮躁、掙扎。精神層面的「危機」促使人們到中國傳統文化裡去尋找慰藉和支持。

我們這個有著偉大「文統」和「道統」的國度,這個向世界貢獻了孔子、孟子、老子、莊子、李白、杜甫等無數傑出人士的國度和民族,經過對「國學」的否定和拋棄,再經過全盤西化,眼下出現了文化斷層和精神缺鈣!我們今天的虛無感、今天的功利主義,很多都源於我們對於歷史的失憶。

傅佩榮先生說:「國學是中國人安身立命之基」。 如今,我們快要成了無根的人群。

正因為如此,我們把目光投向臺灣……

臺灣一直在努力傳承傳統文化的經典。

臺灣的國學教育有一個統一的哲學基礎,那就是以儒家思想為主幹。這個哲學基礎,也可以說是信仰,經過幾千年的實踐證明是適合中國人生活的。有了統一的哲學基礎,才能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比較統一的世界觀與價值觀,道德、倫理與人格的教育也才有落腳點。

臺灣學校一直延續「國文」的稱謂,使用沿用幾千年的繁體字。在小學階段,臺灣學校注重傳統文化思想的薰陶和古文訓練,以國文、歷史和傳統文化課程為主。在高中階段,文科的必修課程有三種:《高中國文》、《國學概要》、《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前兩種是語文基礎知識,以及經史子集的基本介紹,《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則完全是「四書」內容。

臺灣保持著傳統的倫理秩序。

臺灣的家庭關係很傳統。到臺灣旅遊的大陸人總會留下一個印象,那就是:臺灣更像傳統的禮儀之邦。老人是臺灣家庭裡的爺,兒女如果不孝就是大逆不道。即便只是遊走臺北市區的幾條主幹道,你就會發現,路名依次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此外還有「四維」、「八德」之類出自「四書五經」的路名,對於學習經典誦讀的孩子來說,穿梭其間,即是耳濡目染,躬行實踐。

臺灣有淳樸的民風和良好的道德風尚,正應該歸功於其傳統教育。

臺灣道德教育的宗旨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繼承固有道德」。臺灣各級學校立下了「禮、義、廉、恥」的共同校訓,今天台灣的中小學教育更加重視修身養德。「小學開設《生活與倫理》課程,重點加強對小學生『社交禮儀、生活起居、孝親敬長、善友樂群、待人接物、愛國』等方面的教育。國民中學(初中)開設《國民與道德》課程,重點強化對初中生『修己善群、立身處世、互助合作、濟人利物、民族意識、民主法制、國家尊嚴』等方面的教育,意在『弘揚中華優良文化』。高級中學則開設『公民』課程,在『學養、知能與價值觀念、健全品格、弘揚優良文化、培養法制精神、建設和樂社會』等方面作為教育的重點」。可以說,「禮儀廉恥、溫良恭儉讓」已經成為臺灣人生活中潛移默化的東西。

走進臺灣,我們所見到的「中華傳統文化」,不是口號,也不是符號,而是深深地紮根在土壤裡,濃濃地融化在血液中,是藏於典雅館舍內的瑰寶,是融入各色建築裡的泥沙,是學校課本中的白紙黑字,是市井裡巷的言談舉止……

和本心老師一起遊歷臺灣,讓我們換一種方式浸潤中華傳統文化!

相關焦點

  • 生活遵從本心
    最近,我在搜狐網上看到一篇名為《遵循本心,做讓自己覺得快樂的事》的文章,本心二字深深觸動了我,於是乎我就想:我們生活是否遵從本心呢?現實生活中,我經常看到有些人朝五晚九,忙到沒有時間休息,甚至逢年過節,手頭上還在忙工作。
  • 《傳習錄》:本心與知行合一
    王陽明有兩大主張,其一是「本心」。現代人大多認為「心學」屬於唯心主義學說,從而對其進行批判。這其實是對「心學」的誤讀。實質上,王陽明認為人的一切煩惱和雜念都是由外物帶來的,只有排除外物的幹擾,才能回復到人的本來狀態,即「本心」。這是先生對人的本質的一種思考,實質上與「唯心主義」沒有多少關係的。
  • 弘新開示:做人,活在當下,覺悟本心
    (四八)菩提大願真心行,覺悟本心妙法通。真心皈依大智慧,普為眾生大修行。(四九)覺悟本心是真妙,時時處處自性覺。平常心中道妙玄,隨手拈來皆真如。(五〇)生活處處皆修行,平常事相悟真諦。覺悟本心妙自在,當下即是大圓滿。
  • 堅定本心,守護自己心中的樂土
    生活中的我們,常常被利益蒙蔽了雙眼,失去本心。生活中的一起起事例就是最好的證明。近年來,隨著反腐力度的增大,不少中央高級官員也紛紛落網。「加大反腐力度,保證黨的純潔性,給人民做表率。」那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人為利益而做出違背自身責任的事呢?究其本源,源自於我們內心的貪婪。
  • 筆會丨宿寫本心
    牆上掛多幅書畫,其中有「本心住處」,道出「心宿」含義。墨沏兩字取得好,絕妙之處在於含有默契之意,在這樣一個地方雅集,必人人默契,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據說,此處原本就是福泉山茶場的禮堂,功能類似賓客聚會職工活動。
  • 因為喪失了本心本性
    讓孟子更加悲嘆的是,人能尋找和追回自己遺失的財物,但卻不能意識到其本心和本性的喪失並重新獲得它。孟子雖然認為人都具有善良的本心和本性,但指出這也只是一種可能性。只有當充分擴充本心的時候,人們才能真正地實現它,使其由可能性變成現實性。否則,人的善良的本心和本性就會永遠遠離現實性,甚至會由可能性蛻變為不可能性。
  • 回歸本心 四川大牌「帝標」 要當全國布藝沙發的冠軍或亞軍!
    帝標集團董事長鄭紅鑫為大會致開幕辭,他以「本心」、「初心」、「未來」三個關鍵詞解讀了帝標發展方向及多年的創業感悟。在會上,帝標集團董事長鄭紅鑫聊起了自己的創業歷程,他說:「早年自己為改變個人命運,不甘貧窮的我做了木匠學徒,後來做起了板式家具的經銷商。在接觸了許多家具品牌,對沙發的設計產生了興趣,當時我就希望能做出最舒適的沙發,這是我的本心,也是後來做起帝標沙發的初心」。
  • 如何證悟本心?佛的這個比喻,確實是觸到了修行的重點
    在《圓覺經》中,佛回答普眼菩薩提出的「如何證悟本心,覺悟成佛」的問題,就用這個故事來作比喻,確實是觸到了修行的重點。佛告訴普眼菩薩,所謂的修行證悟,其實就像磨磚作鏡一樣,一層層的磨掉汙垢,等到把汙垢完全磨掉了,鏡子就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
  • 遵從本心,過得更真實的三個星座
    在這個滿是競爭和充斥著金錢權力的社會,人們往往會失去自己的本心而變得更加的虛偽。有時候甚至會有很多的人,他們會因為想讓自己的生活能夠過得更好,而不惜放下尊嚴來祈求別人的支持與幫助。甚至有一些人為了金錢和權力,越過了道德和區法律的界限。其實這些都是不可取的,下面具體看看,遵從本心,過得更真實的三個星座。
  • 《陳情令》魏無羨:感恩義,懷恩情,謹記底線,遵守本心
    知知恩圖報很重要,而懂得如何回報,如何保持本心、感懷恩情、謹記底線、遵守內心準繩,不被利用,不助紂為虐,不為虎作倀卻顯得尤其重要,而且是重中之重。利用恩情作籌碼,脅迫著去做壞事,背棄信仰,助桀為虐,行不義之事,是為報恩的錯誤之舉。
  • 七月,餘情未了,如鯁在喉,本心難捨,舊人復出,未來相伴相依
    七月,餘情未了,如鯁在喉,本心難捨,舊人復出,未來相伴相依。水瓶座從性情特點來解析,瓶子們比較溫和斯文。許多時間,即使是非常渺小的事兒,瓶子們也會深思熟慮。七月,餘情未了,如鯁在喉,本心難捨,舊人復出,未來相伴。摩羯座摩羯們,這幫傢伙的心裡豁達,也直肚直腸。不過,這樣的摩羯座常常會使他人形成所謂的牴觸情緒,也有許多時間,摩羯們辦事不是非常的小心謹慎,也不會去考慮那些細節。因此,這就使得摩羯們有時候會犯小錯誤。
  • 回歸本心 篤定前行丨帝標【中國布藝沙發】2018品牌營銷峰會霸氣布局!
    歸本心 · 為大眾帝標集團董事長鄭紅鑫為大會致開幕辭,他以「本心」、「初心」、「未來」三個關鍵詞解讀了帝標發展方向及多年的創業感悟。在生態的整合下,走出自己的路中國家具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設計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寶光,就當下國內家具行業的發展趨勢從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第一,當前社會資本在家具行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諸如阿里巴巴這樣的商業巨頭的資本在家具行業內活動頻繁
  • 什麼才是「本心」
    中國古人不是只講修身養性,追求世外桃源,他們也大都是主張奮鬥的,追求自己的本分本心。《呻吟語》還言:「把意念沉潛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氣奮發得起,何事不可做?今之學者,將個浮躁心觀理,將個委靡心臨事,只模糊過了一生。」
  • 暑期社會實踐 | 尋訪校友足跡——蔡璇:勿忘本心,摸索著成長
    蔡璇校友於2007年進入旅遊學院就讀中法項目賓餐專業方向,談起校園經歷,蔡璇校友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滿滿的法語課程,但儘管如此她仍堅持參加較多的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而面對學習和社團關係問題,蔡璇校友認為平衡兩者的方法和態度是問自己的本心,即心之所向——「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無法兼顧太多的事情,必須要做出取捨。」
  • 臺灣藝術之旅夏令營活動內容調整通知
  • 日記|遵從本心,活出快樂……
    有時,別人的想法,可以聆聽,但無需屈從;別人的建議,可以參考,但不必盲從;只有堅持內心的想法,遵從本心,才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找到那份久違的快樂!
  • 屈原的一生追求,唯有《離騷》表達出來,我們應如何保持本心
    人生就是不斷的追求,但是我們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時候,總是會因為種種因素而失去了本心。偉大詩人屈原就在《離騷》中表達了自己對於理想的本心與堅持,那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面對那些外界的不理解與譏諷的。我認為屈原的理想是一種「大愛」,他是不同於我們自己的理想的,他想的是國家,是人民,他不願意與人同流合汙,所以他必須保持本心。「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保持清白為正道所死,是聖人所推崇的,屈原也確實做到了這點,故他以「民生各有所樂兮,吾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來表達自己的決心。
  • 五祖弘忍論述禪宗最上乘法:守自本心,是入門之要
    禪宗強調修道的根本是自識本心,也就是明心開悟,五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大夫、天人師、佛。真心本來清淨無染,不生不滅,也不分別善惡、美醜、利害、得失,於一切境無染無著,故無分別。自性本就圓滿,修行不會增加,不修也不會減損,這就是我們的本師,若能在四時中常念本師,勝念十方諸佛。
  • 龍王傳說:面對三眼金猊魂骨的誘惑,四個人都守住了本心
    他們能否守住自己的本心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內容,去看一下吧! 面對第一魂骨的誘惑,眾人都找到了自己放棄的理由,這是一種保持本心的做法。能夠抵擋住誘惑,才能夠擁有更多的機會。更何況本次考驗,本就是考驗四人的人性與本心呢!史萊克學院又怎麼可能虧待他們呢
  • 遵從本心,在直面慘澹人生這件事上,我真的很服陶淵明
    他放棄功名利祿,卻保住了自己的本心,還贏得了後世的一片讚譽,也算是求仁得仁了。這首詩說得是歸隱生活,但是卻與現實中的生活狀態異常貼合:我們在外打拼,兢兢業業,忙來忙去,事業沒有風生水起,還遇到各種艱難險阻。再多困境也不以為意,只希望遵從本心。 每個歷盡劫數,嘗遍百味的人都是勇者。只要自持本心,就是在紅塵深處,亦可靜觀天地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