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出境旅客必須進行生物認證 主要機場100%面部識別

2020-12-07 華人資訊How視頻

海關出入境一直是在美華人所關注的話題,排長隊等候嚴肅的海關人員進行「訊問」幾乎是每個來美華人都經歷過的場景。日前,美國海關推出了人臉識別技術,或將簡化入關過程,但是也將用於出境系統。該系統涉及的隱私問題仍有待商榷。律師黃笑生表示,系統主要針對的是犯罪分子。

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CBP)近日宣布,由美國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DHS)批准的生物識別系統,將自2020年12月21日起廣泛應用於美國各大機場和港口,主要針對出入境的外國公民。

圖: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在出入境處採集人臉面部信息。(來源:美聯社)

CBP表示,經過多年的測試,生物面部識別是最安全、有效和經濟的方式,同時也能夠保護所有旅客的隱私。迄今為止,已經有超過5500萬來美遊客進行生物識別比對。自2018年9月以來,該系統識別出了300多名持假證件試圖非法進入美國的人。這項系統自2017年3月開始推動,總統川普當時發布行政令,要求加快對所有外國旅客的身份進行生物識別驗證。該命令規定,到2021年美國20大主要機場的旅客必須達到100%接受面部識別。CBP的外勤業務專員薩芭蒂諾(Diane J. Sabatino)表示,「CBP已經成功的證明,面部生物識別技術是出入境系統的最佳方案」,她表示,「CBP堅定地致力於提高執法透明度,保護所有旅客的隱私,因此我們將繼續推廣和創新這種無接觸式的檢查,從而簡化出入境的程序。」

系統涵蓋全美各主要機場

CBP表示,該項新技術將收集外國人的面部生物數據,並要求外國旅客在出入境的時候拍照。根據目前的設施,CBP無法在所有海關出入境處設立生物識別技術,而且也只能針對部分人進行。律師黃笑生表示,雖然沒有涵蓋所有海關,但是大部分機場已經在採用。他表示CBP在17個機場進行了人臉識別試點,包括三種方法:其一,採用流動檢查站,這種方法主要針對某一個航班,由CPB人員在登機口處用人臉識別的儀器進行檢查,這也是費用最低的一種;其二,在華盛頓和甘迺迪機場,採用了國際和國內出口分開的方式,專門針對外國乘客進行檢查;第三,在亞特蘭大機場,由航空公司在登機前進行人臉識別。每天一次,對於從亞特蘭大飛往日本東京的航班,乘客的護照照片將會與實時畫面進行生物信息匹配。在旅客前往登機橋登機之前,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官員會讓乘客掃描登機牌,隨後用攝像頭採集旅客面部的數字照片。後臺的「離境信息系統」利用面部識別功能,自動將登機過程中的畫面與照片庫中的照片進行比對。所有年齡在14歲到79歲的旅客都需要完成這樣的流程。

系統保護美國公民隱私權

CBP表示,外國公民在進入或離開美國的時候必須在海關拍照,但是否拍照對於美國公民則是自願的,不希望參與到面部識別程序的美國公民,可以通知CBP員工或航空公司員工,要求進行手動文件檢查。即便採用面部識別,本國公民的照片也將在12小時內刪除,外國公民的照片將永久保存在系統之中。黃笑生表示,很明顯,外國公民沒有選擇是否進行人臉識別的權利,除非選擇不進入美國。批評意見認為,CBP這樣的做法令人擔憂,因為除了在隱私、監控和言論自由方面可能受到影響之外,面部識別技術目前也在被不準確和偏見等問題困擾。黃笑生指出,目前美國沒有法律去規範對面部識別技術的使用。法院也尚未裁定這是否構成美國憲法第四修正案規定的「搜查」行為。為了避免因宗教問題而產生糾紛,CBP也給自己留有很大的迴旋餘地,對於佩戴宗教頭巾的旅客,CBP的官員有自由裁量權。黃笑生指出,CBP也在儘量規避一些可能的風險,例如:冒犯性的檢查方法、健康風險和旅客投訴等。CBP表示,他們有明確的權力和責任去確認所有旅客的身份,但是人臉識別技術只在外國旅行者被要求出示證件的時候才會採用。CBP指出,這一改進的流程將實現文件調閱的自動化,進一步提高海關的安全性和流線作業,是未來實現無接觸式入關的重要一步。

黃笑生:系統針對有犯罪記錄者

黃笑生指出,該人臉識別系統對普通民眾幾乎沒有影響,主要針對的是有刑事犯罪歷史者。他說,「以前美國是入境難,現在是出境也難了,海關已猶如一個鐵桶一般。」他舉例說,以前沒有人臉識別的時候,犯下殺人、盜竊等重大刑事犯罪的人,甚至在一個月內都還能夠順利過關逃跑,但是現在一旦進入海關識別系統,就會馬上被逮捕。

圖:此前的入關系統較為老舊。(來源:美聯社)

黃笑生表示,原來海關採用的是高級旅客售票系統(Advanced 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APIS),海關授權航空公司讓乘客填寫I94表(出入境記錄表格),乘客自行將名字、生日、護照號等身份信息進行填寫,但是有的不法分子便利用漏洞,沒有按照真實情況填寫,通過改變不起眼的某一個拼寫,便矇混過關。黃笑生指出,APIS系統已經十分老舊,人臉識別就是對這個系統的升級。早在1996年,聯邦為增強出入境安全,便開始著手部署人臉識別系統,幾項支持該系統的法案包括:1996年的非法移民改革和移民責任法;2002年的增強邊境安全和籤證入境改革法案;2007年的911委員會法案;2016年的綜合撥款法案第14780號行政命令,即保護國家,避免外國恐怖分子入境。黃笑生認為,拜登政府不會撤出這個規定,因為這符合其美國出入境系統現代化的施政方陣。

相關焦點

  • 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準備大幅擴大機場面部識別權限
    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已申請大幅擴大在機場進行面部識別的權限。11月19日,該機構向聯邦註冊局提交了一份申請,尋求擴大正在進行的生物識別出境計劃,以包括所有的航空和陸地口岸。該文件還將該計劃的重點完全轉移到面部識別上,而犧牲了指紋等替代方法。
  • 洛杉磯國際機場升級為防疫機場,利用面部生物識別技術出入境
    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 美國洛杉磯海關邊境保護局(CBP)1日透露,他們與洛杉磯國際機場(LAX)合作,利用面部生物識別技術將洛杉磯機場定位為新冠疫情期間的非接觸式安全機場,該項措施讓機場出入境實現生物識別無紙化,讓旅客出入境手續更快捷、更安全。機場運營總監馬泰爾(Carlos C.
  • 珀斯機場推出生物特徵面部識別技術
    生物特徵面部識別技術將在珀斯機場推出,這是澳洲第一個公共離港候機室開發計劃的一部分。
  • 日本機場將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為旅客清關
    【手機中國新聞】歸功於明年年初將推出的面部識別試驗,到達日本成田國際機場的旅客將能夠使用面部而不是身份識別文件來清關了。由NEC提供的面部識別技術將安裝在機場的海關檢查區。電子通關門範試驗計劃於2019年4月從3號航站樓開始。
  • NEC面部識別系統在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開始測試
    NEC美國公司與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CBP)攜手在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進行NEC面部識別系統的測試。 用於測試的NEC面部識別系統採用了NEC最先進的AI技術群「NEC the WISE」(注1)中識別精度排名世界第一(注2)的面部識別引擎「NeoFace」,以此協助判斷出境者是否為本人,力圖藉此加強機場安全及提高登機效率。
  • 英航增設生物身份識別閘機 美國多機場可快速通行
    據外媒報導,英國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正在將生物身份識別閘機投放到更多機場,美國境內的紐約
  • 美國擬對所有出入境者面部識別,2021 年將在 20 個機場實行
    IT之家12月5日消息 據CNN報導,美國政府計劃對所有出入境遊客進行面部識別的檢查,將於2021年在美國最大的20個機場都裝配面部識別描儀。美國政府表示,不僅僅只針對美國國民,將對所有出入境遊客進行面部識別檢查。這樣可以辨別罪犯和已知的可疑恐怖分子,還可以消除假冒和過期入境證件使用等問題。
  • 美國海關新規出境靠刷臉,這項新規會造成哪些影響?
    美國海關新規出境靠刷臉,這項新規會造成哪些影響? 海關新規出境進行人臉識別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CBP)近日宣布,由美國國土安全部(DHS)批准的生物識別系統,將自2020年12月21日起廣泛應用於美國各大機場和港口,主要針對出入境的外國公民。
  • 美國海關在機場大規模部署人臉識別系統,還有很多疑問
    Buzzfeed 報導稱,美國國安部下屬機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正在各大機場加緊部署生物識別驗證技術,而且這一過程是在沒有適當審查及監管保障的情況下進行的。2017 年,美國總統川普發布行政令,要求 2021 年前,在全美 20 個主要機場對所有出入境旅客(包括美國公民)進行面部識別。
  • 邁阿密機場攜手SITA部署生物識別離境技術
    邁阿密國際機場、漢莎航空、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以及全球航空運輸業領先的IT服務提供商SITA展開精誠合作,在漢莎航空登機口通過攝像頭掃描確認旅客身份和授權旅行。CBP表示,面部識別驗證流程耗時不到兩秒鐘,匹配率高達99%。預計今年,邁阿密國際機場也將與其他航空公司合作部署生物識別登機技術。
  • 蓋特威克機場與易捷首試生物識別自助登機技術
    近日,倫敦蓋特威克機場宣布將與易捷航空合作展開英國首個點到點生物識別技術測試,機場的自助服務行李託運處會收集乘客的個人信息,之後乘客可在自助登機口進行驗證,然後登機。在測試中,自助登機技術可在20秒內完成每位乘客以及乘客的護照、臉和登機牌信息相匹配的認證。沒有託運行李的旅客可在登機口休息室的入口讓系統收錄自己的信息。據悉,這次測試將持續至少3個月,涉及從蓋特威克機場飛往43個目的地的約1萬名乘客,因此將會是英國首次同時也是最大規模的點到點生物識別技術測試。
  • 杜勒斯機場啟用面部識別系統
    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9月6日向公眾揭曉一項新的面部識別系統,該系統可用來甄別持假證件進入美國的人,將取代登機牌和護照,國際航班的乘客僅需刷臉即可登機。  據華盛頓頭條報導,杜勒斯機場在國際航班登機口設置了一個iPad,乘客們在登機前須先站在iPad前拍照,如果屏幕顯示綠色的勾,則可以順利登機,如果顯示紅色的叉,則必須再次拍照或經過進一步的檢查。系統會將iPad拍攝的照片,會與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保存的照片(入關時的照片、遊客或居民的護照等相關證件的照片)進行掃描匹配,掃描完成後,照片會被及時刪除。
  • 蓋特威克機場與易捷首試生物識別自助登機技術
    蓋特威克機場與易捷首試生物識別自助登機技術 工程師2 發表於 2018-05-27 11:44:00 2018年5月21日消息:近日,倫敦 蓋特威克機場宣布將與 易捷航空合作展開英國首個點到點生物識別技術測試
  • 人臉識別技術快速過安檢的背後,你付出了什麼代價?
    只要站在值機臺面向攝像頭,機器就會掃描你的面部,同時把圖像傳輸至存有你護照照片的遠程系統,檢查攝像頭前的人否與護照照片中的人匹配。這樣的流程在安檢、登機時還會再次進行。不出意外的話,你就可以快速登機,搶先霸佔飛機座位上的扶手。自動化未來已經可見一斑。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計劃,也叫做生物識別出境計劃,它的核心包括一個面部識別系統,目前已在美國17個機場的登機口使用。
  • 利用雲、大數據和生物識別技術建設未來機場
    Ibbitson在數據集成方面的工作是他正在進行的工作的一部分,他致力於改進身份管理流程,並為未來的機場引入生物識別技術。其目標是,DXB和DWC之間的航空公司將能夠實現身份自動檢查,允許乘客使用他們已驗證的身份在機場順暢地移動。
  • 新加坡樟宜機場將啟動面部識別系統 以提升旅客登機速度
    據BBC報導,目前,新加坡樟宜機場正在測試人臉面部識別系統,希望能夠通過這一設備的使用,提升旅客登機速度。最新修建的機場塔臺已經開始使用人面識別技術登機和入境 (圖自:路透社)那麼,這套系統到底是怎樣用來減少旅客的排隊時間呢?
  • 美明年擬實行出入境新規:所有旅客人臉識別,包括美國公民
    美國政府正考慮強制要求包括美國公民在內的所有出入境者進行面部識別檢查,用於識別犯罪嫌疑人及恐怖分子。這一新條例計劃於明年7月推出。據《聯合早報》12月4日報導,美國政府計劃於明年7月推出新條例,要求包括美國公民在內的所有出入境美國的旅客接受臉部識別檢查。美國政府希望通過這一措施打擊偽造美國旅行證件的犯罪行為,同時更加有效地識別犯罪嫌疑人和恐怖分子。而在現行法律下,美國公民和合法永久居民(即綠卡持有者)無須經過強制性生物識別檢查。
  • 達美航空推出全美首個機場生物識別終端 登機也能「刷臉」了
    現在通過機場安檢就像掃描你的臉一樣簡單。達美航空公司近日在亞特蘭大哈茨菲爾德-傑克遜(Hartsfield-Jackson)機場的國際航站樓推出了美國首個「生物識別終端」。顧客在自助服務臺辦理登機手續、通過安檢並登機時,通過面部識別來驗證自己的身份。這一面部識別系統是可選的,也就是說乘客不是一定要通過面部掃描來驗證身份。要使用它,顧客在登機或通過安檢時,可以在大廳的查詢機上點擊屏幕上的「看」(Look),或者走近售票櫃檯的攝像頭。乘客的面部掃描與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資料庫中的護照或籤證照片相匹配。
  • 人臉識別技術提高 多國機場「刷臉通關」提高效率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蔣 豐在高齡化、少子化帶來的勞動力不足的背景下,日本努力提高出入境管理的「智能化」,並補助地方機場以吸引國際旅客。據日本共同社5日報導,日本法務省稱,從2017年10月開始,東京羽田機場將設置人臉識別自動門,經由東京羽田機場回國的日本人將可以通過人臉識別自動門完成入境審查。
  • 亞馬遜「刷手」支付,醫院試驗虹膜識別,生物識別在九個行業的前景...
    儘管許多潛在的車載生物識別技術仍在開發中,但現代汽車(Hyundai)已在兩款面向中國市場的車型內集成了指紋掃描功能,用來解鎖和啟動汽車。 其他公司也在開發車載生物識別技術。如保時捷(Porsche)與計算機軟體開發商 FogHorn 合作開發了一個多重元素認證系統的原型,可以實時進行人臉識別及使用手機進行其他身份驗證,使駕駛員無需鑰匙扣即可進入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