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當陽姓氏統計與人口現狀

2020-12-12 家譜縣誌大全

當陽古為權國,戰國時,秦始建當陽縣,屬南郡,距今2200多年歷史,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境內有號稱「天下四絕」之一的佛教聖地玉泉寺和中國三大關廟之一的關陵廟,有聞名天下的長坂坡以及太子橋、當陽橋、錦屏山等三國古蹟。

荊州古城

當陽有戶籍記載,始見於明代。當時按丁稽徵田賦,負擔徭役,「成丁而役,,六十而免」。因此多次清理戶籍,進行編戶口,核實丁糧活動。明萬曆元年,全縣核定1384戶,7158人,有丁2561名。

崇禎15年全縣有丁2080名。

由於政局不穩、社會不寧、兵連禍接,自然災害頻繁,致使人口銳減,至清順治三年,全縣僅存老弱1884人,丁145名。

清朝康熙年間,規定增丁不加丁口稅,雍正年間實施「攤丁入畝」,將丁口稅攤入田賦稽徵。當時的安撫政策是人口逐年回升,清朝乾隆57年編審戶口,全縣有24,847戶152,719人。

清朝光緒5年編審戶口時,全縣有54,112戶,324,676人。從乾隆50年至光緒5年的101年間,全縣增加191,757人。

民國元年至民國20年,境內災荒、瘟疫頻仍,大的水災有10次,加之國民黨發動戰爭,造成人口死亡或人民流離失所。1940年,日本侵佔當陽,燒殺擄掠,人民顛沛流離。5年零3個月的時間,被日軍血腥屠殺的無辜群眾共73,277人。

長坂坡之戰
傳為劉備夫人小喬

全縣姓氏

當陽城鄉居民姓氏複雜,據不完全統計,全縣有266個姓氏,如下:

卜 丁 力 刁 萬 習 於 馬 王 卞

韋 尤 仁 什 戈 仉 毛 牛 文 方

鄧 雲 孔 飛 尹 艾 甘 石 左 龍

旦 帥 葉 司 永 盧 佔 臺 禾 田

申 聖 史 冉 白 蘭 包 馮 皮 未

邊 鞏 權 成 畢 匡 呂 喬 朱 伍

任 全 向 鄔 光 厭 列 劉 齊 莊

江 湯 許 安 關 米 曲 祁 阮 牟

孫 杜 時 楊 蘆 蘇 李 谷 嚴 別

利 吳 何 佟 邱 佘 餘 應 花 肖

鄒 閔 況 冷 汪 囪 狄 沈 郎 宋

張 陸 陳 邵 武 林 苗 苟 範 茅

歐 易 尚 單 羅 嶽 房 昌 宗 金

錢 周 龐 季 鄭 官 屈 孟 胡 柳

柯 郝 趙 段 侯 鍾 施 饒 俞 婁

修 姜 珍 洪 祝 胥 封 郗 賀 姚

國 狹 恢 柏 駱 秦 桓 耿 聶 莫

袁 賈 顧 豔 夏 原 柴 晏 倪 徐

殷 郭 高 唐 凌 桂 塗 諸 談 陶

梅 曉 梁 桑 黃 菜 鄂 盒 曹 龔

屠 常 翁 崔 商 章 望 康 景 閻

寇 盛 符 庹 諶 韓 葛 彭 董 蔣

揭 覃 程 傅 隋 舒 獸 柴 童 遊

溫 曾 謝 鄢 靳 儲 漆 賴 黎 雷

路 雍 簡 鮑 詹 竇 蔡 裴 管 廖

譚 熊 翟 樊 顏 潘 薛 霍 冀 穆

戴 瞿

複姓有 歐陽 上官 南宮 鮮于

同姓聚居是本縣歷來人口分布的鮮明特點,集鎮一般為多姓雜居,按行政區劃將主要形式分布列表如下:

這是不完全的統計,比如育溪鎮有慎姓,就沒有統計到。

相關焦點

  • 古城當陽姓氏統計與人口現狀
    荊州古城當陽有戶籍記載,始見於明代。當時按丁稽徵田賦,負擔徭役,「成丁而役,,六十而免」。因此多次清理戶籍,進行編戶口,核實丁糧活動。由於政局不穩、社會不寧、兵連禍接,自然災害頻繁,致使人口銳減,至清順治三年,全縣僅存老弱1884人,丁145名。清朝康熙年間,規定增丁不加丁口稅,雍正年間實施「攤丁入畝」,將丁口稅攤入田賦稽徵。當時的安撫政策是人口逐年回升,清朝乾隆57年編審戶口,全縣有24,847戶152,719人。
  • 河北邱縣姓氏統計及部分姓氏來歷
    夏時,古城營已有集市,嘯父曾在市上補履多年。商代在古城營北黃河東岸建巨橋倉,周武王克紂後,曾開巨橋倉放粟救濟災民。漢宣帝地節三年縣境置平恩侯國,轄3千戶,12,821人。據考,時村落有南辛莊、段寨、申兒寨、邱城、張村、聶山固、雨【禹】莊、布固、大省莊、南營、古城營、花臺、漳逯、石佛寺、大河套,、小河套、黃河套、小屯、臨河、香城固、西留善固等。之後或因境遇並析,或因天災人禍,人口時增時減。明朝建文元年,燕王起兵北平,號「靖難之師」,境民慘遭殺戮,加之自然災害頻繁,中原地區赤地千裡無人煙,燕師兩掠邱境,村莊毀去十之八九,人口不足千人。
  • 當陽古城舊址尋蹤
    隨著近幾十年來沮漳河流域考古的不斷發現,原慈化境內的蓮花堰古城遺址逐漸浮出水面。荊門市地方志專家李勳明先生也認為該遺址可能是漢晉當陽古城舊址,可惜李先生未進行有力詳實的論證。參考諸文獻記載,蓮花堰古城遺址極有可能就是漢至唐六朝時期當陽古城所在地。
  • 河北邱縣姓氏統計及部分姓氏來歷
    夏時,古城營已有集市,嘯父曾在市上補履多年。商代在古城營北黃河東岸建巨橋倉,周武王克紂後,曾開巨橋倉放粟救濟災民。漢宣帝地節三年縣境置平恩侯國,轄3千戶,12,821人。據考,時村落有南辛莊、段寨、申兒寨、邱城、張村、聶山固、雨【禹】莊、布固、大省莊、南營、古城營、花臺、漳逯、石佛寺、大河套,、小河套、黃河套、小屯、臨河、香城固、西留善固等。之後或因境遇並析,或因天災人禍,人口時增時減。明朝建文元年,燕王起兵北平,號「靖難之師」,境民慘遭殺戮,加之自然災害頻繁,中原地區赤地千裡無人煙,燕師兩掠邱境,村莊毀去十之八九,人口不足千人。
  • 山西陽曲縣姓氏人口統計及部分姓氏來歷
    在整個封建社會中,諸侯割據,長期混戰,災荒連年加之封建貴族的殘酷剝削和殺戮,致使人口大增大減,發展很不均衡。陽曲縣人口在明洪武24年全縣有15,718戶,82,888人。明萬曆元年至48年,因連年戰亂、災荒,人口流徙、死亡嚴重,人口降到22,747人。
  • 四川榮昌縣姓氏統計表及人口狀況調查
    建縣不久,州縣治所均被焚毀,因為戰亂不斷,人口流動較大。唐代建縣按規定需在千戶以上,但直到元和年間,昌州編戶才1109戶。晚清時期,榮昌縣人口增加較快,據宣統二年統計,全縣已有64,118戶。民國初期連年戰亂,災荒頻繁,人民負擔深重,榮昌縣人口相繼減少,直到民國中後期,全縣人口陸續增多。榮昌縣解放以後,全縣人口隨著政治經濟的發展,歷經高峰,低谷,持續,高峰增長和計劃增長4個變化階段,到1985年,全縣總人口為723,472人。
  • 四川榮昌縣姓氏統計表及人口狀況調查
    建縣不久,州縣治所均被焚毀,因為戰亂不斷,人口流動較大。唐代建縣按規定需在千戶以上,但直到元和年間,昌州編戶才1109戶。晚清時期,榮昌縣人口增加較快,據宣統二年統計,全縣已有64,118戶。民國初期連年戰亂,災荒頻繁,人民負擔深重,榮昌縣人口相繼減少,直到民國中後期,全縣人口陸續增多。榮昌縣解放以後,全縣人口隨著政治經濟的發展,歷經高峰,低谷,持續,高峰增長和計劃增長4個變化階段,到1985年,全縣總人口為723,472人。
  • 文化與美食的碰撞 遊三國古城 品當陽美食
    文化與美食的碰撞 遊三國古城 品當陽美食 當陽是一個歷史文化十分悠久的地方,這裡的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戰國時,秦始皇振長策而御宇內,吞八荒,而掃六合。一統天下,建立郡縣制度,天下共分36郡,當陽縣,屬南郡,距今2200多年歷史。
  • 三大姓氏是如何統計的
    三大姓氏是如何統計的 2002年8月11日08:24  揚子晚報   2002年08月10日  北京訊 近日,各大媒體紛紛報導,據有關專家最新研究統計的結果,全國最大的三個姓氏是李、王、張,分別佔總人口的
  • 姓氏分布與人口遷移
    姓氏分布與大規模人口遷移     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會增加遷入地的姓氏多樣性,導致遷入地和遷出地的姓氏分布呈現較高的相似性,因此,通過考察不同地區姓氏分布的特點,能夠判斷哪些地區曾發生過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從而為史料中記載的人口遷移事件提供佐證
  • 客家姓氏與人口
    客家姓氏與河南    客家人有多少個姓氏,難以進行精確統計
  • 甘肅第一人口大縣(甘谷)有多少姓氏及人口
    甘谷縣又是甘肅第一人口大縣,在1572平方公裡的西域面積上,如今居住著近70萬人,主要由原著居民及古代經常發生戰爭結束之後遺留下來的當兵人員,及漢族和少數民族通婚人口,那麼甘谷縣究竟有多少姓氏,每個姓氏都有多少人呢?據不完全統計,甘谷縣共有姓氏282個,其中王,張,李三姓人數最多,分別佔統計人數的13,03%,10,26%,10,09%,楊,馬,劉次之,謝,黃,趙姓又次之。
  • 客家姓氏與人口
    客家人有多少個姓氏,難以進行精確統計,根據有關資料估算,大約有200多個。廣東梅州客家聯誼會辦公室和梅州市地方志編委會辦公室編纂的《客家姓氏淵源》第一集及第二集的《導言一》稱:「梅州客家姓氏,據初步統計約有一百八十多姓,各姓大都編有族譜或家譜。」該書兩集共收列客家姓氏67個,並選摘了每個姓氏的族譜、家譜資料。
  • 甘肅第一人口大縣(甘谷)有多少姓氏及人口
    甘谷縣又是甘肅第一人口大縣,在1572平方公裡的西域面積上,如今居住著近70萬人,主要由原著居民及古代經常發生戰爭結束之後遺留下來的當兵人員,及漢族和少數民族通婚人口,那麼甘谷縣究竟有多少姓氏,每個姓氏都有多少人呢?據不完全統計,甘谷縣共有姓氏282個,其中王,張,李三姓人數最多,分別佔統計人數的13,03%,10,26%,10,09%,楊,馬,劉次之,謝,黃,趙姓又次之。
  • 淮陽縣姓氏統計及抽樣調查
    太昊伏羲氏都宛丘,定姓氏,乃中華民族姓氏之起源,據竹書紀年記載,韋、包、伏、後、任、少、祝、由風氏分化而來。1982年人口普查和抽樣調查,淮陽縣境共有姓氏258個,其中李姓人口最多佔總人口的7.5%,其次張姓佔7.4%,王姓佔6.98%,劉姓佔5.6%,陳姓佔3.55%。
  • 甘肅省康縣境內姓氏統計
    由於康縣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處,長期反覆遷徙,因此居民姓氏十分繁雜。1985年多達235個姓氏,有的異姓同宗,有的同姓不同宗,有的氏族遍布全縣,甚至跨縣,跨省,有的這單家獨戶人丁數口。以下是1985年統計的全縣所有的姓氏:康 縣 瞿 唐 山 高 景 侯 鐔 梁 佘 柏 柳 松 楊 餘 金 錢 米 丁 賈 石 梅 田 敬 彭 程 緱 吳 雪 薛 霍 鮑 鄒 曾 樊 折 何 殷 蘭 閻 白 浮 邵 雷 維藤 倪 素 靳
  • 甘肅慶陽姓氏統計表及部分姓氏來歷
    慶陽姓氏起源較早,距今約有三四千年的歷史。姓與氏上古時有區別,姓是一種族號,起著別婚姻,明世系,別種族的作用。也是區別門第和尊卑的符號。在古代的時候,慶陽是一個多民族多部落的地區,其姓氏的來歷據有關資料記載,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
  • 臺灣地區姓氏統計:陳、林、黃名列前三
    新華社臺北11月5日電(記者吳濟海、劉歡)臺當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5日公布的統計顯示,在臺灣地區前十大姓氏中,陳、林、黃居前三名。  該部門當天公布的「姓名統計分析」顯示,臺灣地區前十大姓依序為陳、林、黃、張、李、王、吳、劉、蔡、楊,合計總人數為1244萬人,佔臺灣地區總人口數52.78%。
  • 王張李劉四姓氏佔青島人口33.3%(圖)
    不過,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上面的姓氏排行發生了很大變化,王、李、張三大姓氏位居新「百家姓」前三位。那麼在青島的「新百家姓」裡 ,哪個姓氏人口最多呢?7月 16日,青島市統計局公布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青島市人口登記的姓氏結構和特點。其中「王」姓是青島市的第一大姓,王姓人口有98.69萬人。王、張、李、劉四姓氏佔全青島市人口比重為33.3% 。
  • 歷代狀元姓氏 籍貫統計一覽表
    628名狀元中有147個姓氏,具體的姓名,籍貫我之前都有發過。下面對這些狀元的姓氏做個統計,看看你的姓氏出了幾個狀元。前十名的姓氏市王,李,張,劉,陳,楊,鄭,趙,孫,崔。這個排名跟現在人口排名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