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陽古為權國,戰國時,秦始建當陽縣,屬南郡,距今2200多年歷史,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境內有號稱「天下四絕」之一的佛教聖地玉泉寺和中國三大關廟之一的關陵廟,有聞名天下的長坂坡以及太子橋、當陽橋、錦屏山等三國古蹟。
當陽有戶籍記載,始見於明代。當時按丁稽徵田賦,負擔徭役,「成丁而役,,六十而免」。因此多次清理戶籍,進行編戶口,核實丁糧活動。明萬曆元年,全縣核定1384戶,7158人,有丁2561名。
崇禎15年全縣有丁2080名。
由於政局不穩、社會不寧、兵連禍接,自然災害頻繁,致使人口銳減,至清順治三年,全縣僅存老弱1884人,丁145名。
清朝康熙年間,規定增丁不加丁口稅,雍正年間實施「攤丁入畝」,將丁口稅攤入田賦稽徵。當時的安撫政策是人口逐年回升,清朝乾隆57年編審戶口,全縣有24,847戶152,719人。
清朝光緒5年編審戶口時,全縣有54,112戶,324,676人。從乾隆50年至光緒5年的101年間,全縣增加191,757人。
民國元年至民國20年,境內災荒、瘟疫頻仍,大的水災有10次,加之國民黨發動戰爭,造成人口死亡或人民流離失所。1940年,日本侵佔當陽,燒殺擄掠,人民顛沛流離。5年零3個月的時間,被日軍血腥屠殺的無辜群眾共73,277人。
全縣姓氏
當陽城鄉居民姓氏複雜,據不完全統計,全縣有266個姓氏,如下:
卜 丁 力 刁 萬 習 於 馬 王 卞
韋 尤 仁 什 戈 仉 毛 牛 文 方
鄧 雲 孔 飛 尹 艾 甘 石 左 龍
旦 帥 葉 司 永 盧 佔 臺 禾 田
申 聖 史 冉 白 蘭 包 馮 皮 未
邊 鞏 權 成 畢 匡 呂 喬 朱 伍
任 全 向 鄔 光 厭 列 劉 齊 莊
江 湯 許 安 關 米 曲 祁 阮 牟
孫 杜 時 楊 蘆 蘇 李 谷 嚴 別
利 吳 何 佟 邱 佘 餘 應 花 肖
鄒 閔 況 冷 汪 囪 狄 沈 郎 宋
張 陸 陳 邵 武 林 苗 苟 範 茅
歐 易 尚 單 羅 嶽 房 昌 宗 金
錢 周 龐 季 鄭 官 屈 孟 胡 柳
柯 郝 趙 段 侯 鍾 施 饒 俞 婁
修 姜 珍 洪 祝 胥 封 郗 賀 姚
國 狹 恢 柏 駱 秦 桓 耿 聶 莫
袁 賈 顧 豔 夏 原 柴 晏 倪 徐
殷 郭 高 唐 凌 桂 塗 諸 談 陶
梅 曉 梁 桑 黃 菜 鄂 盒 曹 龔
屠 常 翁 崔 商 章 望 康 景 閻
寇 盛 符 庹 諶 韓 葛 彭 董 蔣
揭 覃 程 傅 隋 舒 獸 柴 童 遊
溫 曾 謝 鄢 靳 儲 漆 賴 黎 雷
路 雍 簡 鮑 詹 竇 蔡 裴 管 廖
譚 熊 翟 樊 顏 潘 薛 霍 冀 穆
戴 瞿
複姓有 歐陽 上官 南宮 鮮于
同姓聚居是本縣歷來人口分布的鮮明特點,集鎮一般為多姓雜居,按行政區劃將主要形式分布列表如下:
這是不完全的統計,比如育溪鎮有慎姓,就沒有統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