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南北朝時期,榮昌縣境是僚人聚居,漢僚雜居之地。唐代建置昌元縣時,民族關係仍十分緊張。建縣不久,州縣治所均被焚毀,因為戰亂不斷,人口流動較大。
唐代建縣按規定需在千戶以上,但直到元和年間,昌州編戶才1109戶。
晚清時期,榮昌縣人口增加較快,據宣統二年統計,全縣已有64,118戶。
民國初期連年戰亂,災荒頻繁,人民負擔深重,榮昌縣人口相繼減少,直到民國中後期,全縣人口陸續增多。
榮昌縣解放以後,全縣人口隨著政治經濟的發展,歷經高峰,低谷,持續,高峰增長和計劃增長4個變化階段,到1985年,全縣總人口為723,472人。
1953年7月1日第1次人口普查,全縣實有431,029人。晚清時期,民國時期,榮昌縣人口出生,死亡遷入遷出,均無資料記載。
民國年間社會動蕩,人口流動較大,民國26年,抗日戰爭開始後的8年中,全縣有27,841名青壯年應徵入伍參戰,不少外省人員也來縣境暫住,日本投降後陸續遷出。
民族構成
清初有回民海氏,自湖北麻城前來榮昌永興寺落戶,到民國後期,回族已有300餘人。1954年全縣總人口44萬,2972人,有漢族442,634人,回族336人。回族散居在縣內17個鄉鎮。
1964年7月1日,第2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全縣總人口478,597人,其中有回族426人,滿族4人,藏族6人,苗族二人,納西族一人,彝族一人,蒙古族一人,壯族二人,土家族一人,另有民族不祥者5人。
姓氏
據不完全的記載唐朝中期有姓氏:
陽 唐 段 趙 韋 王 宇
宋朝有:
譙 李 勾 張 陳 鄭 解 王 孫 汝 袁 文 何 姚 葛 單 席 馮 郝 趙 楊 雍等著姓。
部分姓氏入川時間,見圖。
榮昌縣姓氏一覽表(排名不分先後)
丁 刁 於 萬 馬
弋 山 王 尹 文
鄧 車 孔 韋 石
葉 申 史 田 甘
力 支 乍 包 牟
關 汪 方 龍冉
左 塗 毛 況 陶
令 柴 寧 盧 戈
良 馮 艾 古 劉
呂 朱 湯 向 師
伍 許 成 任 江
陽 楊 李何 夏
莫 杜 袁 喻 姚
明 敬 達 吉 孫
勾 白 喬 谷 辛
尚 別 鄔 查 饒
翁 騰 陳 宋 鄒
餘 陸肖 吳 冷
邱 曠 匡 嚴 蘇
沈 羅 張 周 易
聶 林 鄭 武 範
金 胡 岑 洪 奉
鍾 練 柏 屈 柳
祝賀 榮 趙 郗
閻 姜 歐 段 郭
晏 簡 薄 童 藍
雷 滿 賈 黃 辜
梅 康 龔 隆 駱
秦 敖 都 桂 唐
凌 高 徐 殷 侯
卿 賓 崔 梁 盤
諶 曹 盛 蔣 慎
彭 覃 董 程 曾
謝 遊 魯 傅 舒
溫 韓 賴 管 竇
稅 坤 幸 郝 歐
陽 廖 蔡 譚 營
熊 潘 黎 顏 薛
衡 戴 魏 樊 滕
嶽 苟 席 倪 常
詹 鮮 譙 鄢 但
瞿 龐 曲 陰 海
宦 靳 官 卓 班
宗 顧 漆 鞠 俞
惠 粟 繆 邵 柯
費 娜 科 施 仲
齊 桑 諸 雍 焦
阮 莊 僱 佐 封
聞 凡 牛 伏 付
符 華 邢 尤 司
竹 池 成 缶 沙
時 單 季 經 婁
胥卞 晉 項 景
闕 畢 裴 孟 亓
章 安 甄 樂 皮
蹇 庹 閔 錢 巫
佘 能 宿 帥 翟
買 先 峰 鄺 伊
祁 邯 房 巨 佟
穆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