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的村莊,樹木參天風光旖旎,看村民為啥下山建樓房

2020-12-14 今視覺

隨著社會發展,山村村民越來越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在皖西南山區的一個村莊,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大山的腳下,一棟棟樓房拔地而起,平地的中間建起「心」形池塘,環望四周,部分樹木發出新芽。村民們說,村子上面雖然修通了土公路,但沒有人家了,大家都不讓行人上山旅遊參觀。

麒麟溝就像其名字一樣充滿神奇色彩,有村民說,這裡大山的形狀像麒麟,因此,山溝便取名為麒麟溝,也有村民稱,在千百年前,當地村民養殖的牛生下過麒麟,俗話說,牛生麒麟豬生象,這樣的奇事在山村發生,所以後來山溝取名麒麟溝。不管山村名字的來歷是怎樣,但美麗的風景曾吸引不少人前來參觀。圖為2020年4月9日,麒麟溝緩衝區界碑。

界碑矗立後,再也不允許行人上山參觀了。站在界碑下面的土公路上眺望村莊,大山的腳下,一棟棟樓房拔地而起,土公路的旁邊建造了一個混凝土建築物,這是村民們家的自來水井。「以前,我家在大山上面,是村裡『海拔』最高的人家,被村裡人稱為『天下第一家』,三天兩頭要走這條土公路,搬下山後,很少走這條路了。」村民李大爺說,把房子建到山下以後,生活方便多了,商店在家旁邊,水泥路修到家門口。

現在,村子盡頭的是這戶人家,水泥路修到他家屋外不遠處,這戶人家的房子是去年竣工的,屋前尚未來得及鋪水泥地面,房子分為兩層,左側建造有車庫,門口的大紅燈籠格外鮮豔。如今,山區村民的生活條件大大提升,房子裡安裝了空調,外牆上安裝了兩個空調外機。

房子的二樓,窗簾拉開,五把椅子整整齊齊擺成一排,村民坐在椅子上,透過窗戶的玻璃可以觀賞到屋外的美景。

古樹是山裡一道風景,一戶村民家屋後的山坡上古樹參天,仿佛正在書寫著山村的歷史變遷。

很多人到山裡旅遊就是想看山村的古樹,看到這些樹木,讓人不禁想起山村的名字,產生無限遐想。如今,山上雖然樹木參天風光旖旎,但行人不能上山旅遊參觀,原因是這裡已經是保護區的核心區。

山村茶園建在「樹林」裡,枝葉繁茂,眼下,茶樹開始吐出一簇簇嫩芽,遠遠望去,一片綠油油。現在,村民們最怕行人上山參觀,擔心破壞生態環境,並且參觀者會受到相關處罰。圖為大山腳下的茶園。

大山上,多處矗立了「界碑」,提醒行人禁止旅遊參觀,其中一個「界碑」旁邊安裝了醒目的告示牌,核心區為保護區,嚴禁進入。「請您原路返回。」擅自進入核心區者將受到處罰。「山上還有數處奇石景觀,不過,現在不能去欣賞。」村民介紹說。儘管山上的風景更美,但行人看到這個告示牌後,望而卻步。

這是曾被稱為「天下第一家」的人家住的地方,如今老屋拆除,除了偶爾該戶村民來此外,很少有外人來。原老屋的屋後是一條通往山中的板車路,在過去靠山吃山的年代,方便了不少村民,如今,走的人少了,樹長得越來越茂盛,路顯得狹小很多,美麗的風景總是令人嚮往,不過,為保護生態環境,村民們不讓行人觀賞藏在深閨中的風景。

相關焦點

  • 山村村民種植蔬菜,家家戶戶建起漂亮樓房,看怎樣改變模式
    農村有廣闊的土地,很多村民從事種植業增加收入,腰包漸漸鼓了起來,居住環境也不斷提升。在安徽嶽西有一個海拔近千米的村莊,這裡雖然地處大山的頂部,但山場面積大,上個世紀,當地人就把荒山開墾出來種植五穀雜糧,達到雜糧有富餘的標準,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村民們改種高山蔬菜,家家戶戶收穫頗豐,生活條件得到大幅提升。不過,近幾年,大家又改變了模式。
  • 村民建樓房別墅,土磚屋無人住,看為啥翻修
    隨著社會發展,在皖西南山區,家家戶戶都住進了樓房,有的村民憑著勤勞的雙手,在上個世紀末和本世紀初就建造了樓房,如今又開始把樓房進行翻新或重建,不僅如此,村裡在一些漂亮的樓房別墅前建造了池塘、景觀亭,安裝了健身娛樂設施等。大大提高了山區村民的生活質量。
  • 廣西十萬大山裡藏著小村莊,很多人都建了小洋房,猶如人間仙境
    說到廣西十萬大山,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一座座大山連綿不絕,這樣的地方雖然山清水秀,但是貧窮落後啊!然而,如今廣西十萬大山裡的很多村莊,都建起了小洋房,村民住在舒適的房子裡,過著沒有壓力的田園生活。可以這麼說,廣西十萬大山裡的村莊,不再窮山惡水,而是人人羨慕的人間仙境。
  • 東港區下元一村村莊下山村民上山 綠色生態引來金鳳凰
    原標題:東港區下元一村村莊下山村民上山 綠色生態引來金鳳凰  東港區下元一村村莊「下山」村民「上山」,綠色生態引來「金鳳凰」  守住綠水青山掙得金山銀山消息一出,就有村民開始戳著脊梁骨罵,甚至有人貼出「小字報」,以他的人身安全相威脅。但黃慶林硬是頂著這些壓力,帶人挨家挨戶做工作,終於在2003年將林場悉數收回。  沒過多久,下元一村開始籌劃另一件大事――遷村。現在的下元一村住的是綠樹紅花環繞的別墅式民居,而在搬遷之前,全村195戶村民分散居住在1400畝山地上,飽嘗吃水難、行路苦。
  • 大山裡建起「火車站」——新南村的脫貧新鮮事
    新華社鄭州7月23日電 題:大山裡建起「火車站」——新南村的脫貧新鮮事  新華社記者劉高陽  「站臺」上鐵路交通信號燈閃爍,不時有遊人駐足拍照,伏牛山餘脈深山中的伊河支流邊,一輛內燃機車頭掛著兩節綠皮車廂停靠在村頭。
  • 70歲大爺住山中樓房,房前屋後「擺」巨石,宛若仙境
    喜看山間多蒼翠,遍地松香沁心扉。在安徽省安慶市大山之中,群山環繞、樹木茂密,一片墨綠蒼翠,景色秀麗神奇,村民們住在漂亮的樓房裡,聽鳥語,觀花開花謝,而樓房的房前屋後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遠遠望去,秀美翠真之顏的大山,景致好美。圖為2020年5月11日拍攝的山村。
  • 涼山「懸崖村」村民下山記
    大兒子今年3歲多了,大人帶著下山的次數不超過3次。  兩夫妻加兩個孩子,在下山階梯上走了2個多小時。「我們把兩個孩子用竹筐背在身後,每一步都要小心。」吉克曲俄說。  阿土勒爾村84戶人家是自5月12日起分3天搬完的。第一天搬了26戶,第二天是31戶,最後一天是餘下的27戶。這個村莊的搬遷村民被集中安排到縣裡的4個安置點。
  • 懸崖上的村莊|彝族村民曾經靠雲梯下山,溜索過河
    全村除了位於「道林子」的一組外,其餘6個村民小組、近百戶村民,全部分散居住在丁木溝和白熊溝兩岸的峽谷山巔,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艱苦。村民下山購買日用品,全是攀爬極為陡峭的崖壁、絕壁棧道。過去每年都有多人幹農活或上下山,掉下懸崖摔死摔傷的情況發生。村落與村落之間,溝深山險,有的相距僅有30米,卻也要走大半天時間才能到達。
  • 安徽安慶:村民建樓房蓋紅瓦,不裝窗戶,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農村許多村民都建造了漂亮的樓房,破舊的老屋已經拆除,然而,村民們說,有一種房子讓人「進退兩難」。近日,在安徽安慶大山深處,有一棟建造多年的二層樓房,房子只有一樓左邊一扇鋁合金窗戶。雖然至今沒有裝修,但房子的主人每年都在大門兩側張貼紅紅的對聯。
  • 79歲奶奶家在秦嶺大山裡,住土坯房睡土炕,山下有樓房不住
    西安秦嶺北麓,79歲的宋奶奶住在秦嶺大山裡,山下有樓房,兒孫們都下山了,但奶奶住不慣樓房。宋奶奶:「我腿疼,爬樓費勁,還是住山上的土房方便。山下的家離這裡也不遠,兒子常上山看我。」奶奶養了一隻狗,一個人在大山裡生活,狗是她的伴。
  • 山西千年古村落,如今只剩老人,年輕人紛紛下山,原因很現實
    通往村莊的道路只有一條,都是用石塊或者碎石鋪建而成,這裡面的房子也都是用石塊搭建。這樣依山傍水,古香古味的村落相當的少見。這是一個小村落,只有100多口人,由於村落是建在山上的,所以他們也很少下山,但是村落裡面幾乎看不到年輕人的身影,這究竟是為啥?老人們說出了原因。村莊如今之所以看起來這樣安靜祥和,是因為年輕人已經不在這裡住了。
  • 村民建樓房開農莊,花500多萬,看為啥沒讓本地人幹活
    俗話說,遠近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在農村,鄰裡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不管是做紅白喜事,還是做房子搞建設,都難免離不開鄰居及村民們的幫忙。然而,家住安徽皖西南山區有一位村民,他不久前建造了一棟樓房,但從未找附近村民幫忙,他說,錢都讓別人賺去了(本組圖片攝於2020年9月至11月)。
  • 我國靠石頭改變命運的村莊,村民住樓房開豪車,卻無一人上班
    因為地理位置的緣故,在村子的河邊有大量的石頭,所以這裡的村民不需要出去工作,只要在河邊撿石頭,賣出去就可以賺錢了。所以這個村莊被說成是最富裕的村莊,也是最懶的村莊,不過不管怎樣還是引來很多人的羨慕。這裡的石頭不僅能賣出上萬的價錢,還能用它來蓋樓房,冬暖夏涼。
  • 雲南首富村,家家戶戶都是千萬富翁,大山裡都是「搖錢樹」!
    這是一個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冰島村莊。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是雲南的一個地方,它位於雲南的深山之中,它的名字叫冰島村。冰島村原名C島村,海拔1680米,可以說常年雲霧繚繞。這個村子地理位置偏僻,所以很少有人來這裡。村裡到鎮上的路也是土路,幾乎都要出村開車,交通十分不便。但就是這樣一個偏遠的村莊,為何會成為雲南首富村?。
  • 大山裡的公交車:通往濟南海拔最高村落 為兩戶人家專門設站點
    大山裡的公交車給周邊帶來什麼變化?前兩天,記者乘坐330實地體驗一把。逢四逢九是西營集,8點整,330路公交車準時從西營公交所駛出,這天正好是西營大集開集的日子,不少趕完集準備回家的村民已經守候在站牌旁。大家都大包小包的,積米峪南河口村的一位大爺買了餐洗淨、豆腐、青菜,還拎了個大西瓜。
  • 京西大山深處通了公交車,村裡的老人下山更方便了
    早上9時,M37路站牌旁,幾位上了歲數的村民早已等候在此,要乘坐這趟特殊的公交車下山進城。「沒這趟車時,進城辦事兒,搭不到車只能腿兒著下山。」提起這趟大山公交,熱情的村民們打開了話匣子。馬套村,位於門頭溝與河北交界,四面環山,無一塊平坦之地,常住村民百餘人,平均年齡在六十歲以上。
  • 村民在山中建房,大門裝「空中」,看怎樣進出
    村民們建造房屋時,門是房子的出入口,在農村,不少村民對房子大門的質量、安裝朝向等多方面都很講究,譬如,房子是坐北朝南,但為了大門正朝某座山頂,硬是將門調個方向,造成大門和牆壁不在一條直線上,這種現象在山區很常見,不過,您見到把大門安裝在「空中」的嗎?圖為大山裡的樓房。
  • 汙水處理站建在家門口,泰州這個村的村民卻拍手叫好,為啥?
    今天,「揚帆正勁海陵潮」大型融媒體新聞行動報導組帶你去的村莊汙水處理站將會顛覆這固有的印象它就建在離村民家門口不到10米的地方村民反而紛紛拍手叫好更神奇的是——說是處理汙水的工程綠色的草坪和樹木,石頭椅子,體育健身器材、假山圍成的水池裡小金魚在歡快地遊動……乍一看,這裡就是一座城市裡很常見的街心小遊園嘛!
  • 為啥全村人都住在地下?而且已有幾千年歷史,看完後明白了
    為啥全村人都住在地下?而且已有幾千年歷史,看完後明白了萬千世界無奇不有,歡迎收看本期精彩內容。隨著城市化經濟的建設,各大城市的樓房也是越建越高,但是樓層太高所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也是有很多的,根據相關數據表明,其實人類最舒適的住房就是低調了。
  • 隱藏在大山裡的老村莊, 是最親近大自然的好地方
    慈谿村就是隱藏在大山裡的老村莊,那裡生活著一些勤勞富足,熱情好客的人們,是一個寧靜的村莊,寧靜的只剩下老人、孩子和房子,雖然村莊很是寂靜,原生態的天然美景和環境的優美和空氣的新鮮,也吸引了很多遊客前去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