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飲食文化的發展,食物的多元化和多樣性,只是普通的醬油已經難以滿足所有的烹飪情況了。所以熬製複合醬油就成了很多餐館師傅的獨門小訣竅,這次我們就來解答一下這個問題吧。醬油本身就是一種提供鮮香的調料,不過這種豆類發酵而來的鮮香難免風味比較單一,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添加其他物質對醬油進行二次加工,賦予醬油更加豐富、飽滿、回味的香氣和滋味。如果想讓熬製醬油更香,那麼以下幾個關鍵點十分重要。
醬油要全黃豆釀造
醬油最早被發明出來的時候是用肉或者魚類作為原料的,就類似於現在的魚露。後來傳入民間之後開始轉為用豆子做原料,但是不管哪種醬油,它的本質都是用真材實料的食材釀造而來的,而並非是調料和添加劑勾調出來的。而醬油的鮮美和醇厚,就是通過高蛋白高脂食材被發酵、水解之後產生的胺基酸等鮮味、香味物質帶來的。
糖的添加不能少
幾乎在各種版本熬製的醬油當中,糖的添加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為醬油帶來香甜的氣息和醇厚的回甘。而且根據個人不同的需求,選糖的種類和比例也有所差別,一般情況下糖的添加量在醬油的10%到20%之間都可以,基本上就是對於香甜滋味需求越大,那麼糖就酌情多一點。糖的添加除了影響滋味和回味,還可以用來調節色澤,所以熬製醬油最常用的組合都是白糖、冰糖和紅糖混合使用。一般來講就是白糖偏香甜、冰糖偏清甜,而紅糖的風味最盛,對色澤的調節作用也最明顯。所以熬製醬油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需求來添加糖、調節不同糖的使用比例。
適當的香料輔助
既然要熬製複合醬油,那麼目的肯定是除了醬油的本香之外,還要額外補充一些香氣,所以各種香料就是這些香氣的主要來源了。其實很多香料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加入到醬油的熬製當中,但是普遍來講有以下兩個重點。
其一
是有過於明顯辛辣刺激氣味和味道的香料,不太適合用來熬製複合醬油。因為這種組合的局限性太強了,「辣」與醬油的「鮮」本身就不是最合味的,所以全國這麼多美食佐料,也只有上海菜等少數早期就融入了國外飲食文化的沿海地區,才會有食用辣醬油的飲食習慣。
其二
是香料總量要少,畢竟我們要熬製的還是醬油,所以還是以醬油發酵而來的香味為主。香料只是輔助,不能太搶味了,如果太多了還會有苦味、藥味,基本上香料的總量有醬油的3%左右就夠了。具體還得看選擇的香料的特性,畢竟不同的香料差別還是蠻大的。說了這些可能還不夠詳實、缺少細節,那麼下面我們就分享一個簡單的在家熬製複合醬油的方法,用來拌麵、拌涼菜、蘸食的時候用都是不錯的。
熬製醬油的實際操作
【主料】
:釀造醬油1升、清水150毫升、紅糖100克、冰糖60克。
【香料】
:八角2個、桂皮1小塊、山奈2個、草果1個、小茴香3克、香葉2片、甘草1片、陳皮1塊、生薑10克。
【製作步驟】:
第一步(處理香料)
:所選的香料都用溫水浸泡、漂洗乾淨,草果先拍一下去籽,陳皮如果內裡有白膜先撕掉,生薑不用溫水洗,去皮拍散即可。
第二步(開始熬製)
:鍋中加清水100毫升開始加熱,然後把醬油、紅糖和冰糖都加進去,接下來再放我們準備好的所有香料。大火燒開之後轉小火熬製,時間大約是25分鐘左右;
第三步(醬油出鍋)
:熬煮好的醬油香味濃鬱、質地略微濃稠,總量會只剩下原來的75%到80%左右。關火靜待半小時放涼,將香料都過濾出去就得到我們想要的複合醬油了。
除了熬製之外,其實也可以選擇更保險更簡單的蒸製方式,這樣可以避免焦糊產生異味,適合偶爾的少量製作使用,這種蒸製的方式就不用額外在裡面加大量清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