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數量是二戰德國戰敗的原因之一

2020-12-16 阿道夫二世

說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戰敗的原因,有很多解讀。但不容忽視的一點是,人口數量少也是導致德國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這不是我個人的觀點,很多網友也有類似的看法。

網絡上有一組很珍貴的數據,很能說明問題——

1939年,德國總人口(含捷克、奧地利等地的日耳曼人)8060萬人;其中,男性3890萬人;

各年齡段男性人口分布:

15歲-20歲: 3,137429人;

21歲-34歲: 8,885,775人;

35歲-44歲: 5,695,510人;

45歲-65歲:6,902,034人。

通過這組數據,可以明顯的看出兩點:

第一,在二戰爆發前,德國的男性勞動人口(15歲~65歲)大約有2400萬人;

第二,德國的可動員兵力(15歲~44歲)約為1800萬人。

在和平時期,把勞動年齡定為15歲~65歲、兵役年齡定為15歲~44歲,顯然是不合理的(當時德國的徵兵年齡為18歲),但是在戰爭時期這完全可能。儘管從數字上看,德國可動員的兵力有1800萬人,但由於兵役年齡人口和勞動年齡人口重疊,實際上德國二戰前的兵源不可能達到1800萬人——總不能沒有人從事生產勞動吧?

從1939年到1945年這六年的時間內,如果沒有戰爭帶來的人口損失,中、老年人口的老去和年輕人的成長相互抵消,德國的勞動人口和兵源人口基本上可以保持穩定。但是,血腥的戰爭導致了另外的結果。

還有另外一組數字:二戰期間,德軍陣亡530萬人,負傷524萬人,被俘310萬人,另有250萬~300萬德軍(不含那些非正規軍編制的武裝)在戰敗後被解除武裝。

二戰期間,德軍斃、傷、俘共計損失1300萬人(不含戰敗後解除武裝的部隊),考慮到勞動人口的需要,事實上德國的正常兵源已經枯竭了;再考慮到新兵、老兵之間戰鬥技能的巨大差距,剩餘的近250萬~300萬德軍戰鬥力已經很弱了。這就是德國最終戰敗的原因!

這一點可以得到證明,例如,德軍的少年師——

例如,柏林戰役期間的充當炮灰的少年、老人——

從兵源的角度,也可以解釋蘇德戰爭的走勢。蘇聯在二戰前大約有1.7億~2.1億人口,是德國人口兩倍多,兵源比起德國要雄厚得多。如果德國無法摧毀蘇聯的抵抗意志,那麼最終就只有一個選擇——消滅蘇聯兵役人口!這就要求德軍在與蘇軍作戰時,打出1:2以上的交換比,否則,就是得不償失!

按照比較公認的數據,在蘇德戰爭中,德軍損失1180萬人(死亡及失蹤380萬人,被俘160萬人,傷病約700萬人);蘇聯損失2960萬人(死亡及失蹤915萬人、被俘446萬人、傷病1832萬人)。為什麼說德軍強?德軍真的打出了1:2.5的交換比!

但是,這個交換比的優勢,相比兩國兵源潛力,實際上過於微弱,還不足以快速、徹底的摧毀蘇聯的抵抗能力。於是,似乎德軍經常能取得大大小小戰役、戰鬥的勝利,但是,卻始終無法戰勝蘇聯。

當然,蘇聯承受的壓力也是遠遠大於我們的想像,事實上蘇聯也是接近兵源枯竭了,他們大量徵召女兵以解決兵源不足的問題。目前知道的數字,蘇聯在戰爭的前幾個月就徵召了80萬女兵,至於整個戰爭期間累計徵召了多少女兵沒有詳細數字。

所以,如果只是蘇聯和德國單挑的話,還真不好說最終的結果。好在二戰是世界大戰,當英國、美國以戰略轟炸、西西里登陸、諾曼第登陸抄了德國的後路時,德國戰敗的結局就無可逆轉了。

人口對戰爭結局的影響,二戰後很多戰略家對此早有洞悉。在準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時候,敵對的雙方都對人口因素就有充分的考慮,這事限於篇幅,以後再說。

進入21世紀,戰爭進入核武化、信息化的時代,摧毀對手的工業能力成為戰勝對手的主流手段。但是,在一些地區衝突中,人口比例依舊對戰爭的結局產生著影響。

相關焦點

  • 如果美國沒有捲入二戰,日本和德國會戰敗嗎?
    二戰已經過去了70多年,但它依舊令人記憶猶新。原因無他,因為這是一場人類有史以來爆發的最大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這場戰爭中,作戰區域面積達到可怕的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二戰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經濟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好在這場戰爭,最後以中國、美國、蘇聯、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共同戰勝了法西斯侵略者告終。
  • 波蘭戰敗的原因真的是打不過德國嗎?事實並非如此
    我們都知道波蘭是在二戰期間是被德國第一個全境佔領的國家,很多人都會將它與義大利聯繫到一起。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波蘭軍隊的表現與義大利軍隊的表現相同,簡直就是歐洲戰場上最弱的國家,可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 兩千名二戰德軍潛伏南極?戰敗仍不投降:被盟軍秘密行動毀滅
    二戰雖已結束多年,但仍舊存在不少謎團。比如德國南極基地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根據英國新公開的紀錄文件,有研究者認為,二戰德國戰敗後,部分德國殘兵的確來到了南美和南極,建立了基地。其擁有一些新式武器,比如處於試驗狀態的飛碟。在南極盤踞的德軍可能有2000人。
  • 二戰戰敗後,希特勒自殺了,那德國人恨希特勒嗎?
    二戰戰敗後的德國有多慘?估計沒幾個人能說得清。當時的德國不僅領土被四分五裂,同時在德國的大街上到處都是燒殺搶掠的盟軍士兵。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二戰結束後的德國遠比二戰前的德國還要慘。那麼既然如此,當希特勒選擇在聯軍到來前自殺後,德國人有沒有恨希特勒呢?
  • 為何法國會迅速戰敗?看看當時的德國部隊,一眼望不到頭的坦克
    德國在一戰中就輸得很不服氣,他們想要通過戰爭來破除一戰戰敗之後的限制,又挑起了二戰。德國在二戰時軍工產業遠超其他國家,又制定了「閃電戰」快速的席捲歐洲各國。不過在這些國家中,法國是老牌的世界強國,家底、作戰經驗都是有的,卻是戰敗得最快的一個國家,一個多月就被擊潰。為什麼法國會迅速戰敗?
  • 德國二戰戰敗後,國家一片廢墟,問什麼發展如此之塊?
    這些中國都是沒法比的,,中國是一窮二白,是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去社會主義,基本沒有工業基礎,百分之九十八的人是文盲,百廢待興,又人口眾多,雖然地大物博,但窮山惡水的地方也太多,每年很大一部分財富要被自然災害損失掉,人口第二印度的可耕地都比中國多百分之四十,中國用很少的土地養活佔世界百分之四十的人口,加上周邊的戰事封鎖不斷,我們的父輩是用堅韌不拔的世界少有努力苦幹,才在那樣的基礎上,把我們國家建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
  • 曾經戰無不勝的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為何最後屢屢戰敗?輸在了哪?
    今天咱們聊的這個話題,來源於一位網名叫「邦邦」的觀眾在我後臺留言提的問題,他說:「葦哥您好,我是一個大學生,從小就特別喜歡二戰的歷史,您能不能抽空講一下各國坦克的對比呀!除了數量和補給方面,德軍裝甲部隊到底輸在哪了呀!」關於二戰時期各國坦克的橫向對比,其實真的沒辦法比,也沒辦法搞個排行榜。
  • 德國二戰戰敗後的一組真實照片,最後一張看的讓人心疼!
    雖然1945年4月盟軍進攻德國首都時,希特勒以死謝罪了,但是除了希特勒外,當時很多二戰的德國將領也沒有逃過一死。這是在德國街頭出現的一幕,幾名在二戰中曾犯下了很多罪行的德國軍官,被處以絞刑。在二戰中,德軍至少殺害了600萬的猶太人,差點造成了猶太人的滅絕。因此在德國戰敗後,那些倖存的猶太人就開始找德軍「復仇」了,不過他們並沒有選擇最粗暴的方式將這些德軍打死,而是邊控訴邊折磨。這是被盟軍轟炸過後的德國首都柏林。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大?
    隨著一戰時德國的戰敗,它的經濟、軍事等方面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但德國的意志非常堅強,很短的時間內便恢復,隨後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而這次戰爭也直接讓世界格局急速轉變,可謂是影響巨大,二戰結束後的德國雖然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分裂,但之後統一的德國再一次讓自己走上了強國之路。
  • 二戰巔峰時期的德國,能打贏現在的越南嗎?用「閃電戰」也沒用
    ,大家應該會想起其中表現十分搶眼的俄德國吧?它是二戰的主要發起者之一,在二戰的戰場上幾乎是所向披靡,戰鬥力極強,在當時,德國的工業水平在世界範圍來看都是數一數二的,能夠研發先進的軍事武器,在戰術上,德國也有著先進的作戰系統,所以二戰時期的德國可以說是公認的強悍,有的人就會問了,那二戰巔峰時期的德國對上如今的越南,能打贏嗎?
  • 二戰德國戰敗後:320名女軍官集體自殺,出於信仰還是恐懼?
    二戰中德國戰敗,據說在這之後有320名納粹女軍官集體自殺,不知道她們是出於信仰還是出於恐懼? 德國的這一群女軍官也是如此,她們是不被允許上前線廝殺的,一直是男性軍官在前線奮鬥,而她們負責後方。這群德國女性軍官在二戰中的作用就是動員男性軍官努力戰鬥,同時也能救死扶傷。
  • 二戰爆發後,德國為何直到1943年才進行戰爭總動員
    不過奇怪的是,雖然德國也進行了戰爭動員,但德國很長時間都沒有進行戰爭總動員,即使蘇德戰爭爆發後,德國人仍然在悠閒的進行生產和生活,完全不像日本和蘇聯那樣進入了全面戰爭狀態。實際上,直到1943年德國才進行全面動員,激發出全部的戰爭潛力。不過等到德國醒悟進行動員時,為時已晚,德國已經無法挽回敗局。德國的戰敗很大程度上和德國長期沒有進行全面戰爭動員有關。那麼為何德國直到1943年才進行戰爭總動員?
  • 為何拿破崙和二戰德國都認為,中國不可隨便入侵?專家:底蘊濃厚
    01滑鐵盧戰敗,拿破崙被流放,二戰戰敗,希特勒玩火自焚。這兩位歷史上有名的軍事人才,最終的結局均可用鎩羽而歸來概括。那麼,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兩個不同時代的領袖產生同樣的想法的呢?結合中國歷史,我們可以將其原因總結為三點。02第一個原因就是中國人的民族性。
  • 二戰前,法國陸軍的實力非常強大,為何38天就被德國輕鬆打敗了?
    今天我們繼續來和各位尊敬的讀者討論二戰時期的往事。本文要說的是法國以及德國之間的故事。話說在那1940年,溫度適宜、美麗無比的整個巴黎市沉浸在一片祥和之中。人們愜意地在陽光下走著,歡快的笑聲洋溢著。此時丹麥挪威波蘭已被德軍的「閃電化」裝甲師攻克拿下。
  • 二戰宣布投降後,日本還剩下多少男子,他們是怎樣恢復人口數量的
    二戰宣布投降後,日本還剩下多少男子,他們是怎樣恢復人口數量的在我國盛唐時期,日本就派遣唐使來學習我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封建王朝逐漸走向了敗落。後來,希特勒成為德國納粹黨的一把手,帶領全體德國民眾走向了法西斯道路,由於日本的軍國主義和法西斯思想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日本也成為法西斯道路中的一份子。在戰爭打響之前,日本的人口數量稀少,為了使日本更快贏得戰爭的勝利,政府號召全體國民努力生產,為日本培養出更多的下一代。
  • 日本在戰後用了啥辦法快速恢復人口的?方法簡單粗暴,女性卻慘了
    上世紀前半期,世界經歷了一場浩劫,法西斯軸心國發動了一場波及整個世界的超級大戰,在這場戰爭中很多國家的人口數量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蘇聯就是其中一個,蘇聯為了應對人口數量下降的風險,直接將女性適齡結婚年齡降到了16歲,有效的緩解了俄羅斯人口數量緊缺的問題。
  • 二戰後,德國分為東德和西德,兩邊的差距有多大?
    二戰後的幾十年裡,東德、西德是有差距的,這種差距究竟有多大呢?二戰納粹德國戰敗投降,蘇聯以及美、英、法分別從東西兩線對德國實行佔領。根據雅爾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本來分裂成四個佔領區,如下圖所示。東西柏林乃至兩德之間,人口一直進行著流動。這種流動大致有個方向,那就是東德居民向西流動。有數據表明,在1945年-1961年,也就是柏林圍牆建成之前,東德向西德移民的數量在300萬人以上。從時間上來看,這300萬人中,不少是1949年東德成立之前就逃走的,但也有不少是後來陸陸續續逃離的。
  • 「刀刺在背」傳說,為何德國社會認為一戰戰敗是猶太人搞的鬼?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暴行可謂震驚世界,為何納粹排猶?具體原因非常複雜,「排猶主義」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相當複雜的背景,歐洲各國在歷史上幾乎都有過排猶行為,甚至一直到現在,歐洲各國或多或少也有排猶情緒,其中保守的東歐國家相對更嚴重。
  • 2根香菸換一個德國少女,香菸為什麼會成為德國戰敗後的貨幣?
    兩根香菸可以讓一個德國少女陪你快樂一個晚上,155條香菸就可以建起一座高樓大廈?相信沒有多少人會相信筆者上述的事情會是真的,不過在二戰後的德國它們卻真的發生了!一包香菸或許給不了你全世界,但在二戰後的德國你擁有一包香菸,至少能和德國少女歡快一個星期,又或者用它來換取幾個月的基礎生活物資……香菸為何會成為戰後德國的硬通貨幣?德國人為何會對香菸如此熱衷?筆者也來給你淺談二戰結束後的德國經濟市場。Ⅰ:香菸為何能頂替德國的官方貨幣?
  • 德國有多大可能性打贏二戰
    德國打贏二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事實上德國和自己的對手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德國僅僅只是一個千萬人口級的中等強國,而在其對手中卻有美國和蘇聯這樣洲級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