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琳替小平見證香港回歸 得到全香港人掌聲(圖)

2020-12-11 搜狐網

  
    1997年,她得到全香港人的掌聲

 

    鄧小平的一生是光輝、偉大的一生。他的一切與他有一個溫暖、幸福的家,有一位溫柔、善良、不斷給予他支持與幫助的妻子是分不開的。卓琳就是這樣一位默默站在他身後,不斷給予他力量和扶持的偉大女性。

  在北京景山后街的一條胡同裡,有一個兩進的普通院子,灰磚灰瓦,方方正正,院內種了花、草、樹,鬱鬱蔥蔥,鄧小平全家是1977年搬到這裡的,此後卓琳一直生活在這裡。

  卓琳比鄧小平小12歲,兩人都屬龍。院子裡有兩棵靠得很近的油松,一棵高大挺拔,一棵婀娜多姿,枝條互相交叉著,並肩矗立,好像兩個人相依相伴。於是,孩子們稱這兩棵樹為「雙龍樹」。卓琳閒庭信步時,總愛倚靠在雙龍樹幹旁靜靜地回憶些什麼……

  本版文字綜合《廣州日報》、《傳記文學》、《京華時報》等媒體報導

  圖片為本報資料(署名除外)。  

董建華:受江主席囑託鄭重介紹卓琳

  在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之際,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前任特首董建華接受媒體採訪,當記者問道,在回歸慶典上,他特意鄭重介紹卓琳女士,引來全場掌聲,這是不是「臨時起意」?

  董建華對此表示,其實那不是「臨時起意」的,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慶典開始前對他特意做了囑託。董建華說,自己對卓琳的介紹中,寄託了香港人對鄧小平的無限敬意及追思,也是希望透過卓琳聊慰鄧小平未竟的心願,「當時我話音剛落,卓琳女士站起身來時,整個大廳掌聲雷動,實在讓人難忘。那不是事先預演的場景,而是發自與會者由衷的敬意,他們用雙手拍打出同一個信息——鄧公,香港終於回歸,您老人家當可含笑九泉!」這個片段是整個回歸慶典中最動人的鏡頭,至今仍令人津津樂道。

  早前,鄧小平的女兒鄧林在接受採訪時也曾回憶:「父親經常說,1997年非常希望能到香港轉一轉,哪怕坐著輪椅也要去。可惜1997年初,他就去世了,他本人並未能夠親身來到香港見證回歸,他很遺憾。但7月1日我和我母親還有2個妹妹到了香港,見證了這一偉大的時刻,等於替父親完成了心願。」

相關焦點

  • 香港回歸慶典的幾個細節
    結果,香港交接儀式和我國自己舉辦的香港特區成立慶典,都在會展中心新翼的室內大會堂舉行,不受雨天的影響,非常圓滿和成功。而英方執意要在室外舉辦的兩場告別儀式,卻因遭受雨淋,「莊嚴」和「體面」大打折扣。 6月30日下午4時,雨中,香港總督彭定康在港督府草坪上舉行港督離港告別儀式。彭定康的夫人和三個女兒從官邸走出來時已哭成淚人,鑲有港督徽號的米字旗在風雨中降落,副官摺疊後放在彭定康雙手上。
  • 1997年香港回歸慶典的幾個細節
    1997年香港回歸慶典的幾個細節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07.03 星期一     儀式上不提鴉片戰爭    回歸之前,英國為了「莊嚴、體面撤退」,事前向中方提出
  • 鄧小平蠟像抵達香港 市民慕名而來一睹風採(圖)
    「小平」「踏上」 香港  本報訊 香港回歸祖國之時,許多人都為鄧小平沒有實現「到香港走一走」的心願而倍感遺憾。昨天,一尊栩栩如生的鄧小平蠟像以及他曾乘坐的國慶紅旗檢閱車被贈予香港,作為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的一份重禮。前來一睹偉人風採的香港市民表示:「終於實現了老人家的心願!」
  • 香港回歸
    香港回歸,又稱香港主權移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國)政府根據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的雙方共同承諾,於1997年7月1日開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對香港行使主權、聯合王國政府將香港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歷史事件。
  • 回顧香港回歸:紫荊花的見證
    紫荊花的葉片是心形的,花色豔麗,光澤動人,能夠引起人的遐思,寄託人的情感。我的夢中常有紫荊花出現,甚至醒來後還似乎能夠聞到花的香味。我想,因為親身經歷和見證了香港回歸祖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紫荊花就和自己的一生密不可分了。1997年6月30日午夜,作為駐香港部隊的副政委,我非常榮幸地受邀參加了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
  • 偉人辭世五周年紀念:卓琳追憶小平求婚細節
    為緬懷這位偉人,鳳凰衛視近日製作了《永遠的小平》這部專題片。該節目以鄧小平的家人、身邊工作人員作為主要的採訪對象。其夫人、兒女、妹妹等面對鏡頭,講述了他們心目中的鄧小平。  其中,鄧小平與夫人卓琳心心相映、患難與共、相伴走過58個風雲多變的春夏秋冬的故事尤為感人。
  • 原國務院港澳辦主任魯平回憶香港回歸歷程(圖)
    今年3月29日,本報記者專訪回歸工程「操盤手」之一、原國務院港澳辦主任魯平,閒坐話說當年,點滴仍扣心弦……  1 信念  從小見證屈辱歷史  一直盼望國家中興  記者:您是香港回歸的實際「操盤手」,您以艱苦卓絕的工作贏得了大家的尊敬。
  • 紀念香港回歸十周年 懷念鄧小平紀念幣面市(圖)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王汝鵬秘書長與香港金幣總公司集郵總公司凌鋒主席籤定了捐助協議。   中新網12月29日電 紀念香港回歸十周年
  • 1997 中英街與香港回歸
    那一年,這個民族重拾了尊嚴,背負了一個世紀的屈辱在禮炮與國歌聲中得到洗刷。  那一年,大英帝國的榮耀隨末代港督的離去而走到盡頭,一個東方大國的經濟正在崛起,並以驚世駭俗的增長速度融入全球。  小平的1997  1月,鄧小平看著紀錄片《鄧小平》中的自己,什麼也不說,只一集一集地看下去。
  • 魯平:親歷香港回歸籌備全過程
    魯平:親歷香港回歸籌備全過程     受到港人誤解,卻依然鞠躬盡瘁。被查出身患絕症,卻無奈接受秘密治療。舉國歡慶香港回歸,他卻決定退休,悄然離去。作為一國兩制的實踐者,身為前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魯平親歷了與英方談判以及香港回歸籌備的全過程。
  • 中國偉人蠟像館贈鄧小平蠟像及檢閱車予香港政府
    中國偉人蠟像館贈鄧小平蠟像及檢閱車予香港政府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3日 12: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專題:香港回歸十周年     赴港展出慶回歸的鄧小平蠟像與紅旗牌轎車 來源:香港大公報    中新網6月23日電 香港回歸十周年之際,中國偉人蠟像館決定把珍藏的鄧小平蠟像以及小平曾乘坐的紅旗檢閱車,贈送予香港特區政府,以祝賀香港回歸併實現鄧小平生前希望到香港「走一走」的美好願望。
  • 再道一聲:小平,您好!(附史料視頻)
    2017年,香港回歸20周年。6月27日,香港維多利亞港周邊建築上打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的標語。1977年冬天,關閉了11年之久的高考大門重新向莘莘學子敞開大門,570萬來自各方的考生參加了當年的高考。
  • 【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直播香港】 「叮叮車」:見證香港發展與變遷
    【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直播香港】 「叮叮車」:見證香港發展與變遷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香港是一座五光十色的城市,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風景,每一幀每一景,都講述者香港的人情風韻。
  • 綜述:香港會展中心見證香港回歸十年的非凡歷程
    新華社香港7月6日電(記者 朱華穎)6日早晨,香港金紫荊廣場舉行了升旗儀式。來自各地的遊客在觀看了升旗儀式後,紛紛站到金紫荊花雕像前拍照留念,而背景就是亞洲第二大會議及展覽場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見證香港回歸祖國的珍貴檔案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1997年7月1日,香港擺脫英國長達100年的殖民統治回歸祖國。這既是中華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和正義事業的勝利。
  • 香港回歸23周年,10張衛星航拍圖見證香港的城市發展
    2020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23周年 雖然過去一年 香港經歷很多不好的事情 但是其魅力依然不減 今天我們就用10張衛星航拍照片 來看看香港是什麼樣?
  • 見證香港回歸十年慶典:天空為升起的國旗放晴
    他說,當時朋友們紛紛議論,香港回歸後,中央是不是會給香港套上「緊箍咒」,香港人從此是不是就沒有了蘭桂坊的夜生活。「事實證明,蘭桂坊依然是蘭桂坊,香港還是香港,生活變得更好。」  10年前,維多利亞港在大雨中見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同時升起,香港在那一刻回歸了祖國的懷抱。10年後的今天,記者在維多利亞港邊看到,很多香港市民和來自內地的遊客,打著傘,駐足守望零點。
  • 小平同志:不在香港駐軍,怎麼能體現我們的主權?!
    小平同志:不在香港駐軍,怎麼能體現我們的主權?!軍事從來都是政治的延續,兵敗之責並非全在軍人。但是我們深知:軍事上的落後一旦形成,對國家安全的影響將是致命的。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千百年來對於皇權王權、政權主權的重要意義正在於此!今天,站在赤柱軍營,我不禁想起香港回歸前中英談判中關於駐軍問題的激烈交鋒。
  • 港商孫大倫:親歷香港回歸 見證祖國開放通達歷程
    在7月初江蘇組團赴港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系列活動上,面對荔枝新聞記者,孫大倫熱情講述了自己與江蘇結緣的故事,以及對蘇港未來合作的建議。   (孫大倫,資料圖)   結緣江蘇已有幾十載 7月8日 孫大倫於香港接受記者採訪   親歷香港回歸,見證祖國開發歷程
  • 【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直播香港】「叮叮車」:見證香港發展與變遷
    央視網消息:香港是一座五光十色的城市,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風景,每一幀每一景,都講述者香港的人情風韻。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繼續通過鏡頭,和大家一起走進香港的街頭巷尾,感受真實、充滿活力的香港。香港「叮叮車」央視記者在屈地街電車廠進行採訪在香港,電車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叮叮車」,因它在行駛到站時會發出「叮叮」聲而得名。「叮叮車」是香港最具歷史感的交通工具之一,作為香港特有的城市符號,這種雙層電車,也見證著香港的發展變遷,港島西部的屈地街電車廠是「叮叮車」的兩大總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