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天津租界照舊,英國、日本、德國租界與利順德飯店

2020-12-06 歷史舊影

光緒十四年(1888年),在李鴻章的主持下,經與有關方面議定,決定建開啟式鐵橋,以解決水陸兩方面的交通問題,並請英國技師設計。該橋命名為「金華橋」,成為天津第一座懸臂式可開啟式的西式鐵浮橋,天津人俗稱之為「老鐵橋」。圖為大胡同金華橋。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五月,德國駐華公使紳柯向清廷總理衙門提出照會,藉口德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迫日還遼(東半島)」有「功」,向清政府索取租界,要求享受與英、法等國同等特殊待遇。清政府飭令天津海關道同駐津德國領事商談劃定租界事宜。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17年8月14日中國政府宣布接收天津德租界,改為天津特別行政區一區(特一區)。圖為德租界。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後,俄國先強佔,然後再和清政府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十一月九日籤訂了《天津租界條款》,正式劃定俄租界。劃定的俄租界,除已侵佔的老龍頭車站迤西的一大片土地外,又由車站沿海河向南擴展到大直沽以南的田莊。1924年8月6日,新成立的蘇聯政府正式還給北洋民國政府。改為天津特別行政區第三區(特三區)。圖為俄租界。

1861年6月2日,法國政府和清政府籤定《天津紫竹林法國租界地條款》,劃定法國租界,在英租界北鄰確定了位置,面積為439畝。1870年6月發生了天津教案,外國僑民紛紛移居租界,天津英租界首先得到開發經營。1943年2月23日,法國維希政府宣布,同意放棄在華租界。1945年天津法租界被國民政府正式收回。圖為法租界。

海河風景。

天津利順德飯店是全國酒店業唯一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1863年,迄今已擁有140多年的歷史了,成為天津乃至中國近代史的見證。改造後的利順德飯店回復英式建築風格,木質長廊、雕花拱窗、花園中庭,同時還新建了全國第一家酒店博物館,珍藏了飯店歷史上珍貴的文物史料。圖為利順德飯店。

1896年7月21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籤訂《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8年8月29日,根據《中日通商行船條約》,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籤訂《天津日本租界協議書及附屬議定書》,劃定日本租界,南臨法租界,西北與老天津城相望。1860年代英法在天津開闢租界時,避開了這片不易開發的地區。1903年以後,進行了浩大的填築工程。圖為日租界。

1904年,英租界董事會董事長德璀琳發起興建天津英國俱樂部,座落在英租界維多利亞道(今和平區解放北路201號)。俱樂部為2層建築,紅磚砌築,棕紅色鐵皮屋頂,大樓正面附牆立有十餘根細長的愛奧尼亞柱式。內部有網球、撞球、舞廳、酒吧、餐廳、浴室等設施,設施豪華,為天津英僑上流社會社交場所。圖為英國俱樂部。

相關焦點

  • ...天津老字號——利順德飯店 Tianjin Time-honored Brand:Astor...
    利順德自建成之日起,就成為了社會各界中外名流的高級社交場所;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國內外政要、商賈下榻津門、宴請賓朋的首選之地。【1924年的奧的斯電梯】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以後,天津被迫開為通商口岸,英國也乘機劃定了東至海河,西至今大沽路,北至今營口道,南至今彰德道,佔地面積約30萬平方米的英租界原訂租界。
  • 天津租界:北洋政局晴雨表(國家命運·租界往事·連載48)
    天津租界在中國租界史上的地位僅次於上海,更是創了一座城市中租界數量的紀錄——9個,分別是英國、法國、美國、日本、德國、沙俄、義大利、奧匈帝國、比利時。與上海相比,天津租界也呈現出諸多不同的特點。還是英國人開的頭1860年系列《北京條約》籤訂,天津開埠。最早在天津設立租界的還是英國。1860年12月17日,天津英租界劃界:東至海河,西到海大道(今大沽路),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北到寶士徒道(今營口道),佔地約460畝。
  • 天津歷史博物館圖片一組,晚清英國日本租界的繁榮
    近日有幸參觀了天津歷史博物館,看到了很多英國日本租界的東西,就知道一百多年前英日租界的繁榮,以及外國人對於中國人壓迫。
  • ...老字號——利順德飯店 Tianjin Time-honored Brand:Astor Hotel
    【1924年的奧的斯電梯】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以後,天津被迫開為通商口岸,英國也乘機劃定了東至海河,西至今大沽路,北至今營口道,南至今彰德道,佔地面積約30萬平方米的英租界原訂租界。1861年4月,英國基督教聖道堂傳教士殷森德和司託孟從上海來到天津。第二年,殷森德與美國公理會傳教士柏亨利在天津城裡建起了倉門口教堂。不久之後,因為殷森德與大鹽商張錦文相識,並得到了他的巨額資助,所以殷森德被吸收為英租界董事會的董事。
  • 利順德:百年大飯店裡的城市記憶
    利順德:百年大飯店裡的城市記憶 03:10利順德:百年大飯店裡的城市記憶03:11來自新華社客戶端利順德大飯店大門(資料照片)在天津城市中心海河兩岸,近代歷史風貌建築雲集。九國租界遺存的歷史風貌建築及其建設過程中派生出的多元文化,成為天津城市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歷史文脈和寶貴的文化資源。跨越三個世紀,經過一百多年的洗禮,始建於1863年的利順德大飯店依然光彩奪目,成為海河岸邊靚麗的風景線。
  • 天津百年利順德升級五星 改擴建盡顯英式風格(圖)
    其中,有著百年歷史的利順德飯店將恢復1886年時的原有風貌,並定位於具有英式風格的世界歷史遺產酒店,預計今年10月改擴建工作完成。   百年利順德已停業  昨日,記者來到利順德飯店,它已經停業。少有的「沉寂」,讓海河邊這座百年老飯店散發出更加濃鬱的滄桑味道。
  • 「天津處處有故事」門票50元,利順德是五星級酒店,也是博物館
    1863年春,英國基督教會的傳教士約翰.殷森德帶著傳教得到的布施600兩紋銀找到了英國女王駐津代表吉布遜,二人籤訂了一份租約,承租英租界29號地19.9英畝,租期99年,每年每畝交納租金1500銅元。殷森德在這塊土地的最南端建起了一所印度風情的平房,作為旅館,人稱「泥屋」,這就是中國第一家接待外國人的飯店——利順德大飯店,也叫「華夏第一涉外飯店」。
  • 「網信文化」近代街巷之英國租界 Streets Built In Modern Times...
    【19世紀末的利順德飯店】天津英租界由原訂租界及三次擴張租界組成,基本相當於今天東至海河,南沿馬場道至佟樓,西至西康路營口道是英、法租界最早的一段界線,19世紀末被稱為「寶士徒道」。與之平行的大同道,因19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英國駐津領事館而得名「領事道」。天津早期四大洋行之一的怡和洋行位於河壩大堤與今天大連道的交會處,大連道也因此被稱為「怡和道」。
  • 天津萬國建築,藏著半部中國近代史
    天津的租界史最早源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的1860年:當時英國人將天津開闢為通商口岸,並藉機建立了英租界。在後續的幾十年中,天津作為北方大港,承擔著華北與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加之洋務運動和北洋軍閥的扶持,引來了諸多外國勢力,其中「租用土地」的九國,分別為英國、法國、美國、德國、日本、俄國、義大利、奧匈帝國和比利時。
  • 漢口租界:九省通衢之眼(國家命運·租界往事·連載49)
    後來的德國租界、法國租界、俄國租界和日本租界都因此相繼修建起不同風格的波羅館。漢口另外4個外國租界都設立於甲午戰爭之後。1895年10月3日,中德籤訂《漢口租界合同》,劃定通濟門外沿江至李家塚的600畝土地為德租界。由於當時江岸淹水,無法具體丈量,樹立界碑。
  • 天津景區VS全世界|百年風華:天津利順德大飯店與上海和平飯店
    利順德大飯店面對美麗的海河,背靠金融一條街,是天津租界風貌獨具特色的代表建築。屋頂建起高聳的煙囪,透露出濃鬱的英國風情。飯店一頭是哥特風格的五層高方磚角樓,氣勢不凡,成為當時天津最宏偉最豪華的建築,也使利順德成為天津一座長久不衰的地標。
  • 了解租界的開始,發展
    公元1843年,英國第一任領事巴富爾到上海,跟上海道臺宮慕久交涉,租下了城外黃浦江邊上一百三十畝荒地作為領事館區域。此後,宮慕久又把黃浦江邊的八百三十畝土地借給英國商人。 在裡面,英國人能修路架橋、樹立路燈、種行道樹、挖溝排水。其他國家的人要建房和租賃房屋,必須向英國領事館申請,這就是上海最開始的租界制度。
  • 本周日,跟奈目書店走近天津舊九國租界中的義大利租界
    在第十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指導下,奈目書店於本月起,正式和天津租界文化歷史愛好者——許多老師攜手,舉辦一系列公益文化講座,逐一帶大家了解天津舊九國租界的歷史趣聞。
  • 老天津的日本人學校|商業學校|租界_網易訂閱
    甲午戰爭爆發時,在天津的日本人總計不過50人左右。天津日租界的擴大開發,和後來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侵華戰爭,都使在天津的日本人遽然增加。到1943年已經達到7.3萬多人,其中主要是中小工商業者,他們以日租界為中心形成了一個日本小社會。隨著天津日本僑民的增多,如何教育日本僑民子弟不僅為僑民所關心,也為租界當局所重視,為此創辦了一系列學校。
  • 百年建築看天津,淺談天津租界多國建築形式之哥德式建築
    引言:這些天我一直發視頻來介紹天津的名人故居,那麼今天咱們來聊聊天津的租界建築文化。天津的租界是1945年之前,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等九國建立的。雖然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但也留下了許多風格迥異的建築瑰寶。
  • 上海租界的歷史上的地理位置:其實分為公共租界和法租界
    眾所周知,上海的歷史和租界有著很大的關係,但是較少人知道,上海的租界與租界不同,上海的租界分為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兩部分。在上海的地圖上面劃分法租界、公共租界和上海老縣城,大約是下面的樣子:上海公共租界上海公共租界是根據1943年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南京條約》劃定的。1845年,《上海土地章程》當中達成闢設上海英租界協議:在上海縣城北部的畫出一塊約830畝土地,作為英商居留地。也就是說,上海公共租界最初的歷史,與英國有密切的關係。原英國領事館的樣子如圖所示。
  • 天津租界之戰:義大利軍隊VS日本軍隊,結果怎麼樣?
    時至今日, 義大利風情區已經存在118年, 在這個區域中可以找到很多名人故居, 馬可波羅廣場和世紀鐘更是遊客們打卡必去的地點, 但它卻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和義和團運動失敗的產物, 當時有不少國家在天津建立了租界。 義大利風情區的前身正好是義大利租界。 不少人都很好奇其他的租界或多或少都遭到過破壞, 為什麼只有這個義大利租界保留的如此完整?
  • 北京、上海、天津、青島、武漢,哪座城市的租界老建築更好看
    >始終融入不了當地生活,也沒能給當地帶來一些印痕的大概就是武漢的漢口舊租界區了,因為漢口的租界區多半是容汙納垢的地方,特別是日租界區淪為了華中販毒的集散地,當地人形容做了壞事是「下東洋租界去」了。江漢關大樓、大智門火車站、美國海軍青年會、德明飯店
  • 列強在清朝的「租界」和「租借地」有何區別
    這種教科書式的語言,不好理解,我們不妨形象地看看哪些地方是租界,哪些地方是租借地。晚清到民國的租界有:上海公共租界、天津日本租界、上海法租界、九江漢口英租界、鼓浪嶼公共租界等等。租借地有德佔的青島、英佔的煙臺、法佔的廣州灣(今廣東湛江)、俄佔(日俄戰爭後給日本)旅順大連等等。
  • 盤點漢口老租界特色建築 在時光裡寂靜懷戀
    在老漢口鎮的下遊沿長江先後開闢了漢口英租界、德租界、俄租界、法租界和日租界五國租界,以英國為首的各國外商經營長江航運和茶葉等農產品出口業務。漢口的對外貿易很快遠遠超過廣州,幾乎可以與上海並駕齊驅。一時間,漢口經濟高度繁榮,有「東方芝加哥」之稱。現如今,江漢路,武漢關依舊繁華,在時代浪潮的推動下,儘管有很多的老房子、老公館、歐式風格的老建築已經消失了,但仍以其豐蘊的歷史讓人感受到了時間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