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檔案法呼應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是檔案主管部門做好新時代檔案工作的基本行動指南和根本制度遵循。作為執法者,檔案主管部門要強化運用法治手段解決新時代檔案工作所面臨新情況、新問題的行動自覺,充分藉助依法治檔的方式,推動實現從「檔案管理」到「檔案治理」的轉變。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是對法律權威的極大削弱。新修訂檔案法的頒布為檔案主管部門進一步增強執法剛性提供了良好契機,依法治檔的歷史進程必將翻開新的篇章。
新修訂的檔案法回應了檔案機構改革,使得執法主體定位更加清晰。早在1988年實施的檔案法就明確了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和檔案館的職責,但是長期以來一直實行檔案局館合一體制,一方面導致檔案局不能集中精力做好檔案業務監督指導工作,另一方面檔案館有「行政化」傾向,公共文化服務職能不夠突出。新修訂的檔案法將原法中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統一修改為「檔案主管部門」,再次明確「縣級以上地方檔案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檔案工作,對本行政區域內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檔案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既是從法律層面對新一輪機構改革成果的確認,也是實現「政事分開」、落實依法治檔的必然要求。
新修訂的檔案法健全了法律制度設計,讓執法依據規定更加明確。新修訂的檔案法吸收了檔案行政法規、規章和地方性法規中的合理規定,對檔案主管部門、檔案館、檔案形成單位等各類主體檔案管理職責作出明確規定。對於執法部門來說,執法依據更加具體,可操作性也更強。新修訂的檔案法對應當納入歸檔範圍的文件材料作出明確規定;要求文件材料形成單位建立檔案工作責任制,健全檔案管理制度,按照要求及時歸檔並定期向檔案館移交檔案;增加了發生變動或者撤銷、合併等情形時移交檔案的規定;要求檔案館按照規定接收檔案,不得拒絕;增加了檔案外包服務籤訂委託協議、約定服務內容、遵守安全保密規定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並增加了法律責任方面的規定。
新修訂的檔案法增設了「監督檢查」專章,將執法程序要求具體化。監督檢查和違法案件處理是檔案工作實踐的一個短板。為解決這一問題,新修訂的檔案法列舉出監督檢查的6類事項,對檔案主管部門和檔案工作人員開展監督檢查的措施手段及應當遵守的規則作出明確規定。賦予一切單位和個人向檔案主管部門、有關機關舉報檔案違法行為的權利,要求接到舉報的檔案主管部門和有關機關應當及時依法處理。賦予權力和約束權力是鳥之兩翼,缺一不可。新修訂的檔案法在強化檔案主管部門執法權力的同時,也對行政權力的行使方式作出必要限制。此外,新修訂的檔案法還對執法程序作出明確規定,為檔案主管部門規範執法奠定了法律基礎。
新修訂的檔案法擴充了違法責任範圍,讓執法效果更具威懾力。法律的實施不僅僅是對法律規範的遵守,更是對法律所承載的價值理念的認可和嚮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法律要發揮作用,需要全社會信仰法律。」嚴肅開展檔案行政執法和監督檢查,既是落實「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基本要求,也是在全社會樹立檔案法律權威的必要舉措。新修訂的檔案法對「法律責任」一章進行了擴充,根據檔案工作實踐,對給予處分和處罰的事項進行了局部調整,明確了行政處罰的數額幅度,增加了造成財產損失或者其他損害的要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的規定。
距新修訂的檔案法正式實施不足1個月,檔案部門要適應執法依據和執法環境所引起的重大變化,要提前做好各項必要準備工作。檔案主管部門承擔著法律宣傳貫徹、監督執行的主體責任,深入學法是高質量執法的前提。檔案部門的普法宣講不能是人云亦云地泛泛而談,要結合法律適用和執法規範等核心內容,引進高水平師資力量開展專題講座,有針對性地進行深度解讀。要與監督檢查相結合,依法建立運行高效、權責明確、程序規範、執行有力的執法機制,全面推行「網際網路+監管」、掌上執法、聯合執法,提升檔案管理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一是明確檔案館為法定監管對象,新修訂檔案法的實施將重塑檔案局、館關係。檔案局、館分設後,雖然在體制上確定了地方檔案主管部門和同級綜合檔案館分別設立,在形式上彼此獨立、互不隸屬,但是長期以來,地方檔案人在檔案局、館合一體制運行中形成的思維習慣、處事習慣、行為習慣等並不會立即消失,工作慣性的影響將在一定時期繼續存在。新修訂的檔案法明確規定,檔案主管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有關規定可以對檔案館進行檢查;檔案館發生檔案損毀、信息洩漏等情形的,應當及時向檔案主管部門報告;檔案主管部門應當及時依法處理對檔案館違法行為的舉報投訴。檔案主管部門是檔案行政管理者,而同級綜合檔案館則是檔案行政相對人,對於這一變化,多數檔案主管部門和同級綜合檔案館都還沒有完全從思想上和行為上適應。
二是執法場景和機會將會增加,要進一步加強執法力量配備。新修訂的檔案法第四十六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檔案違法行為,有權向檔案主管部門和有關機關舉報。接到舉報的檔案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關應當及時依法處理。」這是以法律形式首次明確社會公眾對檔案違法行為的舉報權利。有理由相信,隨著檔案普法宣傳的深入開展,人們的查檔、用檔意識將會進一步增強,檔案領域的爭議、糾紛也會隨之增加,檔案主管部門依法處理相關投訴、舉報的能力水平也要隨之提升。依法配備必要的執法人員,是貫徹執行新修訂檔案法應當堅守的底線。對於個別執法力量配備不到位的基層檔案主管部門來說,要從依法行政的高度,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解決人員配備問題,避免出現「有法必依」剛性要求與「執法無人」客觀現實相互矛盾的尷尬局面。對於個別地方檔案主管部門與其他部門聯合執法、共用共享執法人員的做法,實屬權宜之計,僅是從形式上滿足了法律法規執法人員不少於2人的規定,對此應持謹慎態度。
三是執法「亮劍」將常態化,要探索多樣化的違法處理方式。新修訂的檔案法實施後,檔案主管部門執法頻率和對檔案違法行為的處理較以往會有所增加。長期以來,檔案工作中存在注重業務指導、輕視檔案執法的監督職能,注重開展檔案執法檢查、輕視對檔案違法行為的查處和責任追究等問題。針對檔案違法行為,新修訂的檔案法和舊檔案法都規定了採用處分和處罰兩種處理方式,但檔案執法監管對象裡體制內單位較多,檔案違法行為多數屬輕微違法行為,一旦實施處分、處罰難免會給單位帶來較大負面影響,這也是檔案行政處分、處罰案例實際發生極少的原因之一,客觀上也導致了檔案法威懾力不夠。根據過錯、責任和處罰相適應原則,對於一些輕微違法行為,不宜直接實施處分或處罰,但也不能一放了之,這樣將有損檔案法權威。《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七條對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情形作了規定,對於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因此,筆者建議在行政法規、規章或執法實踐探索中積極嘗試建立《輕微檔案違法違規行為免罰清單》,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此類行為通過責令改正、批評教育、指導約談等措施,促進有關主體依法合規開展檔案工作。
原載於《中國檔案報》2020年12月3日 總第3610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