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交通部長低調來華籤下實質協議
晨報訊 (記者 彭宇) 儘管法國人在中國高速鐵路建設的競爭中看似先聲奪人,但一向以務實著稱的德國人卻在不聲不響中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在德國交通建築與住房部長施託爾佩來華行程過半後,鐵道部昨天在官方網站上公布了中德進行鐵路合作的消息。 >>您出行最先考慮的交通工具是火車還是飛機?請進入論壇聊聊
在雙方6日下午籤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與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交通建築與住房部鐵路合作協議》中,雙方不僅確立了各方面人員的定期培訓,德國還在中國動車組和大功率機車設計製造,線路、牽引供電、通信信號設計施工、客運專線設計施工等項目上確立了自己的地位。
此前,在中國高速鐵路建設的爭奪戰中,法國企業阿爾斯通一直佔聲勢之優,在去年的中法高層接觸中,還一度傳出中國已將「橄欖枝」拋給了阿爾斯通的消息。而實際上,從去年末到目前為止,中法之間尚未傳出在中國高速鐵路建設上的任何實質性利好。而施託爾佩此次來華,則為德國拿回了真正的實惠。
境外媒體對此項協議的評述是,「有助於提升德國鐵路業在中國市場的位置,可以使德國公司未來在中國更容易獲得合同」。
值得注意的是,施託爾佩此次來華的行程一直比較隱秘。在其來華的三天裡,將分別拜訪鐵道部、交通部、民航總局,但在德國大使館和中國外交部的網站上,都看不到施託爾佩此行的任何消息。行程的低調,一方面顯示了德國人的樸素務實,一方面也似乎令此前境外媒體對此次中德鐵路會面「可能提及京滬高速鐵路建設以及磁懸浮技術」的猜測有了佐證。
中國的南北鐵路主幹道——京滬高速鐵路究竟採用磁懸浮還是輪軌技術,始終在業界爭論不下,而從目前傳出的各方信息看,很可能由於磁懸浮成本過高、技術處理難度大而被排除在外。而在磁懸浮技術上,德國人恰巧有不可比擬的壟斷優勢。當記者追問施託爾佩的隨行人員,此次是否會談及京滬高速鐵路及磁懸浮技術時,他們都緊張地表示「不敢說」。
而在此次協議中,對客運專線設計施工的描述是「200公裡/小時及以上」。業內人士分析,200公裡/小時屬於輪軌技術,但這次協議中的200公裡/小時及以上,顯然也包含了時速高達450公裡的磁懸浮技術。>>您出行最先考慮的交通工具是火車還是飛機?請進入論壇聊聊
相關閱讀
京滬高速鐵路疑被擱置 專家質疑國產化能力
韓國與中國臺灣高速鐵路的波折,給醞釀中的國內高速鐵路提前敲響了警鐘:因為我們恰恰也是這樣計劃的,因此難保不會遇到類似的問題……
全文
修建人民的高速鐵路
連戰先生到上海時,東道主特意安排客人一行乘坐了磁懸浮火車。我不知道連戰主席對那次經歷有何感想。也許,他會認為臺灣還沒有能力建設這樣一條快捷、舒適的高速鐵路;也許,他會默默計算修建這樣一條鐵路大概要花多少錢?
全文
跨國公司覬覦京滬高速鐵路 日法德短兵相接
京滬高速鐵路吸引了各界廣泛關注的主要原因是其巨大的資金投入,預計該投入將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約為120.8億美金)。該項目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大項目,在投資規模上僅次於三峽工程。……
全文
( 責任編輯:孫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