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最大的印度寺廟,色彩鮮豔,不脫鞋不能進去

2020-12-24 羊哥愛旅遊

沙巴的溼婆寺是南半球最大的印度寺廟,位於斐濟第三大城市楠迪,因為在國內不是熱門景點,記錄資料很少,甚至沒有統一的名稱,有人會稱之為薩布拉馬尼亞溼婆神廟和溼婆斯瓦米寺,也有人會直接稱之為楠迪印度度神廟,但是,有一個名字無論如何都不會錯,那就是同一個英文名Sri Siva Subramaniya Swami Temple,為了修辭方便,這個廟統一叫溼婆斯瓦米廟。

這是一座非常特別的寺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印度教寺廟,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它是特殊的,它與其他印度教寺廟非常不同,它小巧精緻,如果去楠迪旅遊,花一點時間去逛逛就好了。

有人說,這不是在斐濟嗎?怎麼會有這樣的印度寺廟?我們應該從斐濟的歷史開始,1874年,斐濟成為英國殖民地,帝國主義要發展,廉價勞動力不可或缺,為了發展種植園經濟,自1879年以來的38年間,第一任總督招募了大量印度勞工和貧窮的印度農民在斐濟工作,在此期間,斐濟的印第安人數量急劇上升,到1946年,印度人的總人口甚至超過了斐濟本地人。

眾所周知,印度人有非常強烈的宗教信仰,當時印度教隨人口傳入斐濟,截至目前,斐濟有38%的人信仰印度教,僅次於基督教,隨著印度教在斐濟的日益發展,寺廟也隨之建立,溼婆斯瓦米神廟是在1986年原址的基礎上建造的,在過去的兩年裡,這個寺廟舉行了許多大型活動。

從遠處看,溼婆斯瓦米寺非常宏偉,在晴朗的日子裡白雲飛揚的斐濟,寺廟就像天空中的寺廟,遙不可及,高不可攀,這是一個「達羅毗荼式」的希卡羅式風格的建築,在南印度非常流行,上面的建築就像圓錐體,稜角分明的層層疊起,直到折成尖角,如果你往裡走,你會發現頂部的建築和最外面的不同,而是一個接一個地彎曲,這種風格是兩種不同山核桃建築的結合,稱為「Vesara」希卡羅,我們可以看到這座印度寺廟的獨特之處。

但整個寺廟最獨特的地方在於它大膽的色彩,整座寺廟都塗上了明亮的顏色,如火,黃如金,綠如草,它以前從未見過如此別致的印度寺廟,寺廟上方的神靈在色彩的對比下更加生動,看溼婆跳舞,看象神,仿佛她還活著,如果你仔細在建築中尋找佛像,你還可以發現寺廟裡供奉著許多神,所以中國溼婆斯瓦米神廟的介紹會告訴你,這個神廟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印度教神像,第二部分是加尼什寺,第三部分是溼婆神廟。

除了這些外在的東西,溼婆斯瓦米廟裡還有很多五彩繽紛的壁畫,但是因為禁止在廟裡拍照,所以無法用鏡頭記錄下來,只是在廟裡拍了一點照片,如果你感興趣,你可以屆時參觀。

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如果印度教或者印度教有寺廟的話,可能值得花更多的時間去看看寺廟裡雕像和寺廟結構的構成,如果你對這些東西一無所知,就拍照打卡紀念一下,畢竟這個地方在楠迪市中心,過來很方便,寺廟不大,短暫參觀後5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

相關焦點

  • 南半球最大的印度神廟,色彩炫麗,脫鞋才能入內
    導語沙巴馬尼亞溼婆神廟是南半球最大的印度神廟,坐落於斐濟的第三大城市楠迪。由於在國內不是個熱門的景點,記載的資料也少之又少,甚至還沒一個統一的名字,有的人把會把它稱為薩布拉馬尼亞溼婆神廟,溼婆斯瓦米寺,而有的會直接把它叫成楠迪印度度神廟。
  • 新加坡小印度,色彩豔麗,多元宗教,你來過麼?
    但今天小編要說的是在新加坡,還有一個色彩斑斕的小印度。小印度是新加坡的印度族群的聚集地,就仿佛是一個印度的縮影,所以被稱為是小印度。其來源可追溯於1819年,萊佛士爵士的船航行到了新加坡,在隨行的隊伍中有很多印度的助手以及士兵等等。他們就成了新加坡的土地上第一批的印度移民。
  • 印度佛教聖地菩提伽耶:不只有大覺寺!女孩帶你實探其他各國寺廟
    ,裡面的壁畫非常精美,顏色鮮豔,雕塑也很逼真,我進去的時候有很多的印度人在裡面參觀,大部分的印度人雖然不信仰佛教,但是很包容,參觀寺廟時都會很虔誠的禮拜一下,感覺特別有禮貌;日本式建築脫鞋進去,裡面都是檀木色的裝飾
  • 巴空寺:羅洛寺中最大的寺廟,城市中心的大型廟宇
    巴空寺是羅洛士群裡規模最大且最重要的寺廟,也是最有趣的寺廟,它曾經是城市中心的大型廟宇,用以供奉溼婆和林迦。它代表著神山,是城市的中心寺廟,面向東方的寺廟包括一座砂巖結構的5層中央塔,底部是一個60米的正方形,兩側有8座磚和砂石混合結構的寶塔遺蹟。
  • 阿克薩達姆神廟:印度最大的神廟,華麗壯觀,娛樂休閒勝地
    [阿克薩達姆神廟]於2005年落成,以規模最大的印度教寺廟建築群而載入吉尼斯紀錄。寺廟中心建築完全用石塊砌築,內殿富麗堂皇,屬於人造景點。在寺廟內的美食廣場,可以吃到可口的小蛋糕和鮮榨果汁,價格也很公道。
  • 新加坡廟宇之行,印度廟宇色彩豔麗,中國寺廟親切熟悉
    而且在這裡不僅僅是外觀看上去非常的鮮豔亮麗,它的細節處的刻畫也都非常的細膩,可以看出當時的手工匠人們對於這樣一座廟宇是花上了多少的心血。而且在這裡擁有著各種各樣完全不一樣的人物故事發展,以及十分豐富的故事內容,都向我們顯示了在寺廟之內供奉起來的那一些佛像,究竟都有著什麼樣的一些故事。
  • 超值印度一日行:參團官方旅行社可免費看病,錫克男頭巾重40公斤
    在去納拉楊寺廟的路上,虔誠的基督教徒司機 Camal 先生告訴我們:在印度有兩類旅行社,一種是政府批准設立的,另一種是未經政府批准設立的,但也合法。納拉楊廟座落在曼迪爾街,是印度富商伯拉(Birla)家族於1938年捐金建造的。廟裡供奉著納拉楊和他的妻子吉祥天女。納拉楊是印度教保護神毗溼奴的化身之一,象徵愛與知識;吉祥天女乃是印度教的女財神,可以保佑信徒獲得財富。此廟樣式與其他印度教寺廟稍有不同,寺廟外觀被漆成鮮豔的紅黃兩色,內部裝飾得極為華麗堂皇。
  • 雪梨周邊自駕遊:南半球最大的佛教寺廟,原來離雪梨這麼近!
    第二站從海崖大橋一路往南,在新州第三大城市臥龍崗的南郊,南半球最大佛教寺廟佛光山南天寺取南半球之天堂之寓,由星雲大師於1992年親自主導創建,1995年竣工,佔地22公頃,建築面積11000平方米,成為了南半球最大的佛教寺廟。
  • 飛機上脫鞋,還不能說了?
    你跟我說就不對!你那叫提醒我嗎?」雖然在工作人員的提醒下,男子把鞋穿上了。在飛機下降安檢時,該男子再次跟空姐吵鬧並指責安檢。乘坐飛機當眾脫鞋,工作人員上前提醒,行使監督職責,有問題嗎?多大個事,不管是否有意,直接把鞋穿上不就得了。工作人員也沒說別的,男子就掛不住了,沒面子了,開始咆哮了。
  • 新加坡小印度區景點地圖,小印度半日遊體驗異國風情
    在這裡你可以逛小印度拱廊挑選特色紀念品、在竹腳中心品嘗印度美食、參觀精雕細琢的維拉瑪卡裡亞曼興都廟,到小印度藝術區的彩繪屋拍照打卡,欣賞巷弄間充滿文藝感的壁畫及裝置藝術,新加坡小印度區景點比想像中更有趣,跟著我的小印度區散步地圖一起逛逛吧~小印度區新加坡民族多元,小印度區和牛車水、阿拉伯區並列三大歷史區,沒去過印度的我們特地前來感受特色鮮明的異國風情
  • 愛脫鞋的日本人,如果腳臭了怎麼辦?
    網友禁不住問,是不是在日本去神社、進寺廟都要脫鞋、穿襪子?萬一腳臭了怎麼辦?今天飛春讀傳就來說說日本的脫鞋習慣。有句話說得好,世間本沒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同樣可以拿來套用,說世間本來沒有鞋,走路多了也就有了鞋。
  • 日本進門「先脫鞋」,有香港腳咋辦?日本人有絕招
    我們今天就講講日本進門「先脫鞋」,有香港腳咋辦?日本人有絕招!日本「脫鞋」禮儀日本是一個禮儀比價多的國家,正坐,微笑待人,送禮物跟人說小小禮物,雖然說和中國古代的宮廷禮儀比起來是小巫見大巫,但對於禮儀簡潔化的新中國而言,日本的很多禮儀實在是讓中國人受不了。就關於進門拖鞋這點吧。
  • 日本有脫鞋的習俗,國內紛紛仿效,網友:套路而已
    不論看日本漫畫、電影,還是親自到日本旅遊,很多人都會看見日本有一個對我們來說比較陌生的習慣,那就是入室脫鞋。日本人為什麼有這樣的習慣呢?首先統計下日本都有哪些場合需要脫鞋。還有一些其他地方,如日本的神社寺廟,這些地方有更嚴格的規定,如不能光腳,這應該是考慮尊重逝者或者神靈。而日本人在不同場合脫鞋後換下的鞋子也是不一樣的。
  • 印度的「老鼠廟」供養了成千上萬隻老鼠,吃喝不愁,每天被人祭拜
    在印度西部的拉賈斯坦邦,有一個叫德薩努克的地方,一位虔誠的印度都徒卡爾尼在公元十五世紀時興建了一座老鼠廟,亦稱為克勒妮瑪塔神廟。五百多年來,這座老鼠廟的香火綿延不絕,前來朝拜老鼠的善男信女接踵而來。一般情況下,我們對寺廟的印象是乾淨而神聖的,但是在印度這座寺院,卻絲毫不在意老鼠的存在,反而還把老鼠養起來,據說在寺院中的老鼠有40000多隻,成為了罕見奇觀。寺廟從整體上看,乾淨整潔,一塵不染。寺廟的大門是銀色的,在上面烙印著很多的動物與植物,而且還不收取門票。
  • 數萬隻老鼠在印度寺廟朝拜,光著腳參觀,踩死要賠償
    旅行是消除仇恨和無知的最好方法——馬克吐溫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961,閱讀約2分鐘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世界各國通過旅遊的交流增多,很多國家效仿中國發展旅遊業,中國這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人們有了穩定的收入,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時間花在旅遊上之後,出國遊就比國內遊更受歡迎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去見證不同的民族風情,體驗異域風情,今天我們介紹的主題是印度,印度的寺廟供著上萬隻老鼠,光腳參觀,老鼠爬腳有好運!。每次提到印度,相信第一反應就是髒亂差。印度人被稱為"開掛的民族"。
  • 斑駁的佛塔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清邁最著名的寺廟——契迪龍寺
    在城區內有著無處不在的古老寺廟,它彰顯了這座古老城市的燦爛歷史文化,其中,契迪龍寺和帕辛寺最為著名。清邁這座城市歷史悠久。當地人對寺廟格外重視,在他們心中,這是守護家園的神,懷揣敬畏之心朝拜這天地之靈。也因此這裡遺留著很多寺廟古蹟,契迪龍寺(Wat Chedi Luang)就是其中之一。到清邁,契迪龍寺是必遊的景點。契迪龍寺又稱大佛塔寺或查裡魯安寺。
  • 印度最「奇葩」的寺廟,供奉數萬隻老鼠,人和老鼠吃一樣的食物
    印度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家,經常會做出一些我們無法理解的神奇行為,如果你去印度旅遊一圈,你可以看到很多奇奇怪怪的事情,不過走得多了,一般一些的也就見怪不怪了,但是印度的神奇可是你一輩子都不一定能摸清楚的。我們都知道在印度有非常多的寺廟,奢華的金廟,還有聖潔的蓮花廟,這些至少看上去還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印度有這麼一座寺院,裡面有成千上萬隻老鼠,一起來看看吧!
  • 大媽飛機上任性脫鞋 被勸阻後怒懟:我想脫,沒犯法
    6月13日,在南航CZ3436航班上,一位大媽登記後就脫鞋,還把腳拿起來,因氣味難聞被人制止後回慫「我想脫,沒犯法」。年輕乘客說:「老太太就能脫鞋了嗎?注意一下素質。這裡這麼多人,怎麼能脫鞋呢,那我也脫,大家都脫,這樣能不能做呢?」最後,乘務人員出面協調,給年輕乘客調換了座位。素質,從來都和學問、地位、金錢無關。
  • 在機場過安檢時脫不脫鞋,也是一個權利問題
    從3月26日起,為更有效地消除安全隱患,全國各大小民航機場開始執行安檢的一項新規定:過安檢口必須脫鞋接受檢查。  人的普遍的習慣總應該受到尊重,比方說脫鞋這件事,公共場所不脫鞋能夠被視為公德之一,足以暗示出脫鞋行為的不雅致、不方便。
  • 飛機上脫鞋引發的血案
    不知道大家坐飛機時有沒有遇到脫鞋的人?目前,飛機上脫鞋已經成為一件很普遍的事情,在很多長途航班上,乘客經常登機後就脫鞋,並拿出自帶拖鞋或航企提供的拖鞋換上,度過他們漫長的空中旅途。飛機上脫鞋的旅客小編個人其實還是理解飛機上脫鞋的,這個事情還是要用平常心去看待,畢竟現在很多長途航班動輒十幾個小時,不脫鞋很可能下飛機後腳都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