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逢年過節,朋友聚餐之外,我相信,越來越多的人相較於去外面吃火鍋,更願意在家吃火鍋,畢竟,無論購買什麼食材,量多的同時,要實惠上許多,而最重要的原因呢?還是在家裡自己煮火鍋吃,吃得更加健康。
那大家自己在家煮火鍋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購買哪些食材來煮呢?對於我來說,每次購買的除了午餐肉、牛羊肉,以及土豆、豆腐之類的素材之外,很有就是各種各樣的丸子,而其中,我吃的最多的還是魚丸。每次去超市購買魚丸,我都會買上一大份,爽彈勁道的口感,簡直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美味。
但是,在購買魚丸這件事上,我可是很慎重的,生怕買到那些沒有魚的魚丸。其實,早在2004年的時候,官方就規定,成分中只要含有10%的魚肉,就可以稱之為魚丸。直到2012年,才把魚肉的含量從10%提高到45%,但是,魚肉之外的那部分,商家又會放什麼呢?這就要看具體成分了。那麼,中國哪裡才能吃到真材實料的魚丸呢?那麼一定要去這5個地方,在這些地方,做為火鍋配角的魚丸,已然成為餐桌上的主角。
對於魚丸來說,中國哪裡有魚,哪裡必定就有魚丸。從江浙滬一帶、到廣東福建,再到港澳臺,餐桌上,一定少不了的就是魚丸。而其中最被大家說熟知的,還是福州那帶著餡兒的魚丸。
對於福州人而言,湯可以清,蔥花可以小,但是,魚丸卻要夠大。和我們平時所見的魚丸有點不同,福州的魚丸,表面很是坑窪不平,色澤看起來也不是亮眼的雪白,第一次看到這樣的魚丸,我腦海中首先想到的一個詞就是「質樸粗糙」。一般而言,做魚丸會用到的魚都是淡水所養的魚,如草魚。而有的店家,還會用海魚來作為原材料,比如鰻魚。
雖然長得有點欠缺,但是一點也不影響味道,經過反覆攪打後,魚丸不僅爽彈,還散發著一股淡淡的魚香,一點魚的腥味都沒有。一口咬下去,很是細膩,魚丸的汁液,突然的從嘴巴裡爆開。在福州,吃魚丸,最大的特點,就是新鮮。吃的時候,最好能像吃湯包一樣,不僅咬一口,還一定要吮吸一小口,這樣,才能品嘗到福州魚丸帶給我們的美味。
第二個地方,就是臺灣了。對於臺灣魚丸來說,要是深究起來,可以和福建的魚丸有著一定的關係的。比如臺灣新北縣,最有名的淡水魚丸,所使用的原料就是福州人民最喜愛的鯊魚,就連魚丸內部的結構,幾乎和福州的魚丸一樣。
當然,和大陸比起來,臺灣的魚丸,無論是種類,還是形態,都要豐富一些。就說臺灣高雄的魚丸,除了旗魚做的魚丸,還有和關東煮差不多的「旗魚黑輪」,或者是旗魚花枝丸等,更有甚者,還會在魚丸的餡兒裡,加入各種素材。如此的魚丸,味道好吃,做起來也很是便捷。
至於第三個地方,就是廣東的潮汕了。但是,很多了解美食的朋友,就會覺得潮汕最好吃的不是牛丸嗎?怎麼還有魚丸?其實,對於潮汕人來說,魚丸依舊很是重要。而潮汕魚丸的最大特點,便是季節性的新鮮程度。每年到了三月,這個時候的潮汕,正是吃馬鮫魚所做的魚丸的時候。刺少肉質細膩的馬鮫魚,搭配上潮汕人獨特的手法,才成就了那一個個讓人慾罷不能的魚丸,無論是煮著吃,還是炸著吃,都是極好的選擇。
要說到中國最喜歡吃魚丸的地方,那一定繞不開香港。很多香港影視劇中,隨處可見魚丸的身影。魚丸到了香港,就被改了一個「魚蛋」的名字,雖然香港的魚蛋,從根源來說,還是上個世紀的潮汕人帶去的手藝,從而演變為價格實惠的魚蛋。香港的魚蛋,沒有潮汕的魚丸那麼精細的製作流程,只是在魚肉上混合著一些薯粉,先用油炸一下,再放在咖喱裡煮,吃起來,依舊美味誘人。
最後一個地方,就是溫州了。對於溫州人而言,魚丸不僅名稱不一樣,形態也不太相似。溫州人一般都是說「魚圓」,而形態上,更像是「魚肉羹」,所以,你在溫州,所看到的必定是大小形狀均不規則的。但是,這並不能影響人們對它的喜愛,畢竟,溫州的魚圓,無論是味道,還是口感,都是極好的。不然,也不會有「中華名小吃」的稱謂。
其實,我上面提到的魚丸,也只是我們大眾常見的一些魚丸,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並沒有出現在大家視野中的地方魚丸,味道一點也不差。但不管怎麼樣,只要魚丸的材料足夠新鮮,再有著當地特色魚的加持,那這個魚丸,味道就很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