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是我國古代最傑出的工程之一,通常我們所說的萬裡長城,是指的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的這一段,為明代修建的長城,也叫明長城。在長城沿線開發了許多的旅遊景點,如山海關、嘉峪關、居庸關、八達嶺長城等,嘉峪關是長城西端的起點。
但是嘉峪關的關城並非長城的起點,真正的起點是位於討賴河邊的長城第一墩,也叫討賴河墩。長城第一墩距離嘉峪關關城大約7.5公裡,也是嘉峪關景區中的一個旅遊景點,在茫茫荒漠中高高聳立著一座墩臺,雖然已經有些殘破,但依然雄偉。
在古代長城的防禦體系中,由關城和墩臺構成。一座關城管轄著數量不等的墩臺,如嘉峪關就管轄著39座墩臺,長城第一墩就是最知名的一座墩臺。這些墩臺設有塢、驛馬、驛駝、食宿、積薪等物,配備有一定數量的守兵。
墩臺的地下空間,已經開發成了展覽館,內部的面積很大。從裡邊可以走到討賴河的觀景臺。
討賴河發源於祁連山的討賴掌,流經嘉峪關最終在金塔縣匯入黑河。討賴是匈奴語的音譯,也譯作「陶勒」、「託來」、「討萊」或「洮賚」等名稱。如今在河邊也開發了客棧等旅遊設施。
討賴河邊的長城第一墩,是萬裡長城西端的起點,於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築。萬裡長城上墩臺無數,最有名的兩座,一是渤海之濱的山海關老龍頭,另一座就是嘉峪關的長城第一墩,共同構成長城的龍首和龍尾。
殘存的墩臺高約10米,用黃土夯築而成,夯土層厚10~20釐米,現在是嘉峪關景區重要的組成部分。
從長城第一墩的大門到墩臺的距離大約2公裡,景區裡有觀光車可以乘坐,步行的話有點累。長城第一墩的門票包含在嘉峪關景區門票裡,不用單獨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