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很多地方,親朋好友的聚會餐桌上都必有幾個燉缽菜。即便是盛夏在涼爽舒適的空調房裡,也是燉缽爐子沸湯滾滾、熱氣騰騰的,有句俗話說「不願皇宮當駙馬,只要燉缽爐子咕咕嘎」,可見它的吸引力。一大家人圍著桌子吃的歡天喜地,炭爐或者酒精爐子裡邊不時的發出嗤嗤嗤的聲音,熱氣騰騰,香味飄散著,光聞聞就已經半醉,很幸福。
土雞缽
菜具有湯濃、味鮮、肉嫩三大特色。據介紹,土雞缽是選用散養三個月的湖南土雞,砍件入湯燜煮,等雞肉燜好後,再加上青紅辣椒和蒜以增加香味。整道菜的精華在於那一口鮮濃中帶點辣的雞湯,湯體呈奶黃色,細啜一口,一秒鐘便能get你的胃。
土雞缽
雞肉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鎂、鉀、鈉、維生素A、B1、B2、C、E和煙酸等成分而脂肪含量較少。蛋白質的含量比例較高,種類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另外,含有對人體生發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中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中醫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
土雞缽
而相比飼養的肉雞,土雞的肉更加結實,肉質結構和營養比例更加合理,土雞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各種營養素,脂肪的含量比較低,對於我們人體的保健具有重要的價值,是我們中國人比較喜歡的肉類製品,屬於高蛋白的肉類。
土雞的雞肉皮中含有豐富的膠質蛋白,能夠被人體迅速吸收和利用,是一種非常好的膠質,我們在做土雞的時候就會發現土雞和我們在市場上買的雞在肉質上的差別,土雞可以作為滋補的食品,以前孕婦生產以後,用土雞來燉湯可以促進身體的恢復,人在患病以後的康復飲食中燉土雞湯也是很好的選擇,經常吃土雞能夠增強我們人體的體質,提高我們人體的免疫能力,土雞的製作方法很多,可以用清燉、燒烤、風乾等各種製作方法,是真正的綠色無汙染的肉類食物。
土雞缽
很多好的美食,不僅僅只有飯店的廚子才能做出來。自己也可以在家做一下,當然了這就需要自己學習一下。下面介紹土雞缽的做法,自己學習一下,在家嘗試做一下吧!
土雞缽的做法
主料:雞(土雞1隻)。
配料:香菜適量。
調料:色拉油、食鹽、醬油、味精、姜、花椒、桂皮、紅辣椒、清湯。
土雞缽
常德土雞缽做法步驟如下:
1.鍋燒熱後,放油,把花椒,生薑,桂皮放在油裡炸一下,放雞肉,炒;
2.把肉炒得金黃色,放鹽,辣椒,味精,醬油,再炒二分鐘左右;
3.放湯,蓋上蓋子,滾了後,盛在缽裡,上面放香菜;
4.放在爐子上,燉著吃;
5.需要大火旺燉5分鐘,然後放少許料酒;
6.之後小火慢燉,放雞精,即可使用。
土雞缽
土雞的辨別方法:
從外觀上看,土雞的頭很小、體型緊湊、胸腿肌健壯、雞爪細;冠大直立、色澤鮮豔。仿土雞接近土雞,但雞爪稍粗、頭稍大。快速型雞則頭和軀體較大、雞爪很粗,羽毛較松,雞冠較小。
用長白山地區生長的千峰草餵食的蛋雞,在很多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抵禦疾病的免疫力強,能夠適應多變的野外環境;動作敏捷視力好,骨骼健壯、羽毛豐盈;最重要的是它們所產的雞蛋也保留了千峰草的精華成分,在營養價值高的同時也具有顯著的藥用功效。
把雞宰殺洗淨後,三種雞的差別就會更明顯。土雞皮膚薄、緊緻,毛孔細,是呈網狀排列的。仿土雞皮膚較薄、毛也較細,但不如土雞。而快速型雞則皮厚、鬆弛,而快速型雞的膚色光潔度較大,顏色也偏白。土雞和仿土雞燒好後肉湯透明澄清,脂肪團聚於湯汁表面,有香味,而快速型雞則肉湯較濁,表面脂肪團聚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