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億元產業規劃出爐 湘潭「小檳榔」要闖出「大名堂」

2020-12-25 湖南在線

湘潭在線8月10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羅斌 通訊員 張繽)「打造中國檳榔文化名城,做大做強檳榔產業,確保檳榔產業銷售收入三年後實現300億元,五年後實現500億元的目標。」近日,《湘潭縣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檳榔產業發展的意見》在天易經開區引起巨大反響。作為湘潭檳榔產業重鎮,天易經開區圍繞檳榔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通過集群聚力、科技賦能、文化領航,一幅供給側改革助力產業升級壯大的藍圖正徐徐展開。

集群聚力

產業規模日益擴張

目前,全省檳榔行業有龍頭企業7家,其中有4家落戶在天易經開區,分別是胖哥、小龍王、伍子醉、皇爺,再加上龍少爺、湘滋味、其中味等檳榔企業,以及配套的香精香料、包裝、物流等相關企業,2016年,天易經開區有規模以上檳榔企業20餘家,年產值超130億元,已佔全省的半壁江山。

檳榔產業經過多年的培育,天易經開區已基本構建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從前期的採摘、烘烤,到加工、包裝、添加劑製造、物流、銷售,形成完善閉環。檳榔產業是天易經開區產業特色最鮮明、產業鏈條最完整、產業貢獻度最高、拉動效應最顯著的產業,是當之無愧的主導產業。

2016年,天易經開區檳榔全產業鏈上交稅收近億元,佔全區稅收總額的10%,檳榔產業全產業鏈從業人員達6萬人,年發放工資約30億元。僅胖哥、小龍王、伍子醉3家企業連續3年累計上交稅收2億元,直接安置勞動力就業達1.2萬人以上,年發放工資5億元以上,帶動服務業等第三產業收入4億元以上。

科技賦能

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走進天易經開區伍子醉檳榔的加工車間,重視科技創新帶來的變化尤為搶眼:檳榔加工傳統的19項工藝環環相扣,科學分布在相互連通的3棟巨大廠房中。每一項工藝都可以見到企業自行研發的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生產效率較傳統人工提升數十倍。佔地1000多平方米的科研中心,擺滿了企業自行研發的工藝裝備,這裡誕生的一系列工藝創新和產品創新令人印象深刻。伍子醉有關負責人說,重視科技創新,讓企業發展更有底氣,也走得更遠。

這是天易經開區檳榔企業通過科技賦能推動發展的生動一例。為擴大產能、拓展市場、提高品質,近年來,天易經開區各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捨得投入,全行業每年的技改投入在億元以上。

通過加快自動化設備研發,目前絕大多數企業的煮籽、發制、包裝工序已基本實現自動化,切籽、點滷等勞動密集型工序自動化已進入試運行階段,預計近兩年將全部由機械化取代。同時,產品技術創新也在提速,各企業都組建了檢測實驗室,配備有專業技術人員,龍頭企業牽頭組建重點實驗室,開展技術攻關,在新產品研發,添加劑使用,微生物控制,檳榔纖維軟化,返滷、返白現象的改良等方面進行了多項技術攻關,有的已取得初步成效。

科技賦能,還在企業經營上體現為管理的精細化、現代化,尤其是企業更加注重品牌創建。胖哥、小龍王、伍子醉等龍頭企業率先獲得中國馳名商標、湖南省著名商標、湖南省名牌產品、省優質合格產品、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榮譽,率先開展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對外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對內提升企業競爭能力。

文化領航

供給側改革鎖定大目標

檳榔作為一種傳統地域性食品,來源於海南,興盛自湘潭,食用檳榔在湘潭已有400年的歷史。如今,小小檳榔果已從湘潭傳統地方特色食品發展成為湖南食品工業的龍頭和支柱,成為湘潭的一張「名片」,發展成一個市場廣闊的巨大產業。

為此,市、縣政府先後下發《湘潭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支持檳榔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若干政策的意見》《湘潭縣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檳榔產業發展的意見》,旗幟鮮明地支持檳榔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同時提出了「打造中國檳榔文化名城,做大做強檳榔產業,確保檳榔產業銷售收入三年實現300億元,五年實現500億元」的具體目標。

「市、縣支持檳榔產業發展的文件有十分厚重的『文化味』,同時在整個產業的發展戰略上聚焦供給側的一些具體問題,提出了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的措施,這讓企業信心大增,對今後的發展更有底氣。」天易經開區有關負責人介紹,以《湘潭縣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檳榔產業發展的意見》為例,在加大產業扶持、打造「湘潭檳榔」品牌、支持科技研發、維護市場秩序、加強質量監管、加強行業監管、降低企業用工成本、破解招工難題、建設檳榔產業園、宣傳檳榔文化等10個方面提出了19條措施,每一條都針對相關的問題有的放矢,操作性極強。

其中明確,在天易經開區食品醫藥園選址2平方公裡,建設檳榔產業園和檳榔產業孵化器,作為檳榔全產業鏈發展的主要載體;同時高規格策劃中國湘潭檳榔文化節主題活動,每兩周年一次,以論壇、招商、健康、藝術為主題,營造良好的檳榔文化氛圍。

天易經開區將積極扶持龍頭企業、實施「湘潭檳榔」品牌戰略,大力推進檳榔產業園等項目建設,積極擴大「湘潭檳榔」的品牌價值和影響力,將檳榔產業打造成為地域特色鮮明的支柱產業,使天易成為湘潭檳榔在中國最大的集聚地和集散地,助推千億園區和國家級經開區創建。

相關焦點

  • 湘潭人不種植檳榔 為何檳榔會成為湘潭地方特色產業
    原標題:改革開放40年·「數」說民生丨檳榔產業:不斷壯大的湘潭地方特色產業 湘潭在線10月10日訊 檳榔長在海南,行銷於湘潭乃至湖南,湘潭人不種植檳榔,但是吃檳榔歷史長遠,其檳榔加工工藝也名聲在外,使得湘潭逐步成為檳榔產業的主要加工基地,且從地方傳統食品的單一產業,發展成了門類齊全、就業人數眾多的產業
  • 湘潭與檳榔
    在計程車等客區,外地人很容易就能在地上發現湖南的一大特產,一顆顆黃色的草團,這是湖南人嚼食完檳榔後吐出來的檳榔渣。而湖南檳榔最好的產地,就是我的家鄉湘潭。  「檳榔貴能體現身份」  湘潭人愛嚼檳榔。湘潭有句老話,叫「養妻活崽,柴米油鹽,待人接客,檳榔香菸」。可見檳榔這撮毛(草),對湘潭人的重要性。
  • 全國人大代表湘潭小組專題調研檳榔產業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湘潭小組專題調研檳榔產業發展陳文浩曹炯芳張迎春李江南參加湘潭在線9月8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靜 付鼎臣)9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湘潭小組圍繞「湘潭檳榔產業發展」開展專題調研活動。
  • 視頻|嚴防控 促就業 湘潭檳榔行業全力復工復產
    三個月前,湖南皇爺食品有限公司招工,賀曉便成為了湘潭數萬檳榔產業工人中的一員。近日,在位於湘潭縣易俗河鎮的湖南皇爺食品有限公司一間近千平方米的車間裡,上百名戴著手套、口罩、防塵帽,穿著工服的工人們正在緊張而有序地工作著。一排排工人坐在工作檯前,雙手飛舞在堆成山的檳榔上,分揀著不同品質的檳榔籽。
  • 湘潭鋪子老湘潭主打「百年檳榔」宣傳 疑觸及新廣告法
    作為檳榔之城的湘潭,也成為各大品牌宣傳的「關鍵詞」。為了宣傳其「正宗」、「有歷史」,各大檳榔廠家不僅紛紛以湘潭地名作為其檳榔的品牌,比如「湘潭鋪子」、「九總」、「老湘潭」等,並冠以「始於1898」、「since1605」的定語,給人一種「百年品牌」的錯覺。  那麼這些檳榔品牌真的有「百年」嗎?這樣的宣傳對消費者有誤導嗎?
  • 檳榔之毒堪比砒霜,卻形成400億產業!剛剛,新政引發震動…
    湖南某檳榔品牌企業海南分公司負責人表示,海南檳榔最適合消費者的口味,現在湖南銷售的檳榔成品100%都是用海南檳榔原料。-02-檳榔總產值已達400億湖南湘潭檳榔加工產業聞名。如今,湖南檳榔產業已經走出湘潭,向長沙、益陽、株洲、醴陵等地發展。據湖南業內人士介紹,目前中國檳榔產業總產值約400億元,湖南佔300億元,海南佔100億元。
  • 傳統文化為湘潭檳榔揭開面紗 湖南首家檳榔文化博物館開館
    湖湘檳榔文化博物館開館。紅網時刻5月21日訊(記者 唐頻輝)5月21日,湖南首家湖湘檳榔文化博物館在湘潭正式建成,並向公眾免費開放。湖湘檳榔文化博物館位於湘潭縣易俗河天易示範區碧泉潭路,是「湖湘博物館」系列之一,由湖南科技大學歷史系教授王秀山主導修建,歷時三年。該館整體展陳面積850平方米,劃分為「檳榔印象」「檳榔植物」「檳榔歷史」「檳榔文化」「檳榔民俗」「檳榔體驗」六大展區,館藏文物二千餘件,其中展出500餘件。傳統檳榔器皿展。
  • 湖南不產檳榔,湖南人為什麼愛吃檳榔?
    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湘潭城內居民患臌脹病,縣令白景將藥用檳榔分患者嚼之,臌脹病消失,爾後原患者常嚼之,以致使未患者也隨嚼之,久而成習。由此,湘潭檳榔逐步得到發展。伴隨著湘潭檳榔的發展,檳榔文化也就應運而生,一些地方花古戲、「贊土地」和婚慶之喜等民間包事都無不有檳榔的贊語,如《潭州竹枝詞》寫道:「風流妙劇話情楊,豔姿嬌容雅擅長;一串珠喉歌宛轉,有人臺下擲檳榔。」
  • 「小民宿」闖出鄉村振興「大產業」
    近年來,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把發展鄉村民宿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點。目前,全縣已發展北山鄉居、方外·青舍裡、東坡·荷塘居等精品民宿23家,大旺、香集居、太陽城莊園等20餘家民宿正在加快建設。截至2019年7月底,五蓮縣鄉村旅遊接待遊客300餘萬人次,實現收入2.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0%以上,逐漸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大產業」。
  • 海南檳榔產業不斷轉型升級 檳榔樹變身「搖錢樹」
    導語:檳榔是重要的熱帶經濟作物。目前,我國已躍升為世界檳榔第二大生產國,而其產量的95%以上都來自海南。
  • 【深度】「致癌」漩渦中的檳榔:患癌45人中44人長期大量嚼
    據《光明日報》報導,湖南的檳榔產業總產值已超過300億元,約佔全國檳榔總產值的四分之三。而2017年8月出臺的《湘潭縣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檳榔產業發展的意見》則稱,要打造中國檳榔文化名城,做大做強檳榔產業,確保檳榔產業銷售收入三年後實現300億元,五年後實現500億元的目標。
  • 湘潭一檳榔廠起火,網友:新款煙燻味的檳榔即將上市
    起火點是小龍王食品的廠房,湘潭消防正在實施滅火救援,暫無人員傷亡。 據了解湖南小龍王食品有限公司,坐落於湘潭天易生態工業園,佔地496畝,是全國最大的檳榔生產廠。
  • 檳榔加煙,法力無邊,為什麼湖南人喜歡吃檳榔
    與湖南人打過交道的,心裡都有一個疑問,湖南人為什麼那麼喜歡嚼檳榔?走在長沙、湘潭街頭,隨處可見賣檳榔的商戶,隨處可見邊走邊嚼檳榔的湖南人。可地理常識告訴我們,湖南並不產檳榔,最大的檳榔出產地在海南,福建,臺灣等地。
  • 知味堂:弘揚湖湘檳榔文化,鑄造正宗上果檳榔傳承標杆
    《湘潭縣誌》記載,1779年湘潭大疫,縣令白景將檳榔分發給病人嚼食,病疫消失。自此,湘潭人嚼食檳榔成為習慣。數百年間檳榔在湘潭留下的傳奇和佳話流傳至今,膾炙人口的《採檳榔》已經流傳近百年,創作者正是湘潭人黎景光。他將揮之不去的故鄉情結全部濃縮在一顆小小的檳榔之中,通過作品淋漓盡致地表達出源遠流長的檳榔文化。
  • 臺灣宜蘭縣農場主:小水草「闖出」大名堂
    開水族店,打開市場通路  兄弟二人埋頭種水草,卻忘了水草要賣到哪裡。為了推銷水草,他們經常要向批發商低頭。「有時整車水草拉去,人家不要,回來一看都爛掉了,辛苦種出的水草就這樣打水漂了。」徐志雄說。  一次機緣,徐志雄碰到當時的宜蘭縣文化中心負責人,雙方溝通後,決定在文化中心大廳展示他的水族箱。
  • 在長汀,檳榔芋「種」出富民大產業
    在長汀,像曹德明一樣通過種植檳榔芋脫貧致富的例子不勝枚舉。昔日默默無聞的小檳榔芋,經過數十年發展,已發展成產值超5億元,從業人員過3萬人的富民增收大產業。種芋種到了國外長汀是著名客家美食之鄉,在長汀品種紛繁的特色小吃中,芋餃是其中最負盛名的小吃之一。由檳榔芋做成的餃子皮包餃子,皮嫩潤滑,餡香味香,深受食客們喜愛。
  • 愛吃檳榔的湖南人,真的不怕口腔癌?我們採訪了3個癌症患者……
    《生命時報》記者近期在湖南多地走訪和調查時發現了兩種極端現象:一方面是大街小巷都能見到嚼檳榔和賣檳榔的人;檳榔廣告在湖南各大電視臺和戶外突出位置大量展示,促使銷量逐年遞增。另一方面,當地醫院收治了大量因常年嚼檳榔而患上口腔癌的病人,他們被病痛折磨得痛苦萬分,悔不當初……一個明知有害的小食品,緣何還能在湖南大行其道呢?
  • 小小一顆檳榔,卻是風靡世界的特色零食
    其實是因為古代沒有牙膏牙刷,泰國人就用檳榔來潔齒和清新口氣。先將檳榔、蔞葉、石灰(貝殼燒出)放在小器皿搗碎混合,然後放進嘴巴嚼,最後加入菸絲刷牙。辛勤工作的人們常常通過嚼檳榔來提神,久而久之,牙齒就變成了黑色,牙齒變黑了說明嚼的檳榔多,也就代表著更加勤勞。
  • 臺灣宜蘭縣農場主:小水草「闖出」大名堂(圖)
    開水族店,打開市場通路  兄弟二人埋頭種水草,卻忘了水草要賣到哪裡。為了推銷水草,他們經常要向批發商低頭。「有時整車水草拉去,人家不要,回來一看都爛掉了,辛苦種出的水草就這樣打水漂了。」徐志雄說。  一次機緣,徐志雄碰到當時的宜蘭縣文化中心負責人,雙方溝通後,決定在文化中心大廳展示他的水族箱。
  • 一級致癌物檳榔迎來廣告禁令!這家企業曾宣傳:可「返老還童」!
    2010年,湖南省檳榔職業協會發布的《湖南區域食用檳榔流行病學研討》數據顯現,湖南的檳榔咀嚼率為38.42%,咀嚼者最小3歲,最大71歲,30歲至40歲的人群咀嚼率最高,到達50.36%。與此同時,湖南省成了口腔癌發病的重災區,湘潭更是首當其衝。據醫學統計,90% 以上都與檳榔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