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太陽神鳥、黃金面具,這些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如何用手語的方式讓殘障人士看懂呢?5月17日,2020全國助殘日這天,金沙一場別開生面的直播,以「中文+手語」的「雙語」講解的方式,為網友解密古蜀文明。
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發起並創立的國際博物館日,也是全世界博物館圍繞共同的年度主題討論、探索並與公眾展開交流互動的重大節日。今年的主題 「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旨在激發博物館服務社會的潛力,鼓勵博物館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打破年齡、身份、知識結構、健康狀況等門檻界定,觸及更加多元的人群。
在年度主題的指引下,由成都市文廣旅局、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殘聯主辦,金沙遺址博物館承辦的「有愛無礙·走進金沙」主題活動也於今日在金沙啟動。當天,金沙發布了手語講解導覽視頻,還有「中文+手語」的「雙語」講解直播、線下手語互動等形式,為殘障人士送去便利的參觀服務,讓也觀眾了解更多的手語知識。
史宇明老師教觀眾學習手語
77.2萬人觀看雙語直播
5.18國際博物館日前一天,恰逢2020全國助殘日,在太陽神鳥穹頂的光影中,一場特殊的互動活動正在舉行。
史宇明,目前省內博物館中唯一一位手語講解員,在手語翻譯老師的配合下,帶領現場觀眾,用指尖手勢比劃出「太陽神鳥」、「金沙遺址」、「黃金面具」等簡單的文物語彙,收看直播的網友分分鐘漲知識。
身為聽障人士,史宇明於2011年入職金沙,不但苦心鑽研如何用中國手語「講解」金沙,更自學了國際通用手語,從而為來自國內各地以及斯洛維尼亞、日本等國的聽障遊客,搭建起通往神秘古蜀的無聲通道。
為了遠程觀眾和肢體殘障的朋友在家就能一睹金沙館藏,金沙遺址博物館通過官方微博開展「中文+手語」的「雙語」講解直播活動,全網77.2萬網友通過封面新聞、騰訊新聞、今日頭條等平臺收看直播。
史宇明老師用手語介紹金沙
手語導覽小程序上線
為了讓更廣大的聽障人士可以自主參觀,金沙遺址博物館於今日正式發布手語導覽小程序。
遊客朋友來館參觀時,只需進入「金沙遺址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號,點擊「語音導覽」—「手語講解」,即可觀看31個重要文物和遺址的導覽視頻。視頻裡的手語畫面、字幕和旁白,可以同時服務於聽障、視障和普通遊客,貼心又便捷。據了解,這也是四川省內博物館首個上線的無障礙導覽小程序。
在疫情結束之後,金沙遺址博物館的社教團隊也將走進社區和特殊教育學校,通過觸摸3D列印文物模型等手段,讓聽障和視障小學生切實地感知金沙。
《詩意金沙——古蜀文化主題詩歌作品展》
實名預約刷三個大展
記者打探到,為迎接5.18國際博物館日的到來,金沙還專門推出了《詩意金沙——古蜀文化主題詩歌作品展》。該展集合了不同年齡、身份、職業的作者為金沙創作的30餘首詩歌,充滿了公眾對金沙的真摯情感。
與此同時,故宮文物特展《金玉琅琅——清代宮廷儀典與生活》和金沙常設展《走進金沙》,也在持續展出。
故宮文物特展《金玉琅琅——清代宮廷儀典與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金沙遺址博物館實行網絡實名制預約。5月18日,觀眾須通過博物館公眾號預約,經體溫測量無異常,方可憑身份證和健康碼入館參觀。為保證館內遊客的參觀體驗和文物的安全,博物館還將分時段限流,17:00之後不再接待新遊客進館。
直播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