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敦煌」展首赴國外展出 科技成果與藝術相融(圖)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數字敦煌」展首赴國外展出 科技成果與藝術相融(圖)
2016-10-28 18:33:5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10月27日,「絲路明珠,數字永恆——數字敦煌成果展」在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開幕。圖為虛擬漫遊展區觀眾互動體驗。 丁小勝 攝

  中新網蘭州10月28日電 (安慧莉 馮志軍)由敦煌研究院與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甘肅省文化廳支持的「絲路明珠,數字永恆——數字敦煌成果展」於27日在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開幕,其旨在大力弘揚敦煌文化藝術,全面展示敦煌研究院數位化研究成果。

  為期20天的此次展覽共分六個板塊進行展示,即:絲綢之路中國段高清攝影藝術作品展示;敦煌石窟內容圖片展示;全景漫遊互動展示;投影展示;3D列印塑像展示和文化創意衍生品展示。

  敦煌研究院黨委副書記馬世林在展覽開幕式上詳細介紹了敦煌研究院在「保護、研究、弘揚」方面的情況,尤其是介紹了數位化敦煌石窟研究從絲綢之路中國段高清攝影藝術作品、敦煌石窟內容圖片、虛擬互動、視頻投影、3D列印塑像、文化創意衍生品展示等方面的情況。

  敦煌研究院文物數位化研究所所長吳健表示,本次展覽以「數字敦煌」資源為基礎,突破傳統的展示形式,通過實體與虛擬互動、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的數位化展陳形式,讓科技與藝術相融合。

  開幕式結束後,應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邀請,吳健作了主題為「敦煌石窟數位化保護與應用」講座,引起了與會嘉賓和學者的強烈反響,並讚揚敦煌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和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弘揚」方面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特別是在敦煌石窟文物數位化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和顯著成效。

  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敦煌石窟的保存、保護迫在眉睫。儘管多年來用盡一切可能的傳統保護手段,但仍無法徹底阻擋這一漸變過程。直至數位化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敦煌石窟的保護和長久保存提供了可能。

  始於20世紀90年代數字敦煌項目持續探索利用數位技術永久地、高保真地保存敦煌石窟的信息資源。截至目前,敦煌石窟已完成120個洞窟的圖像採集、42個洞窟圖像處理、20身彩塑的三維重建、120個洞窟全景漫遊節目製作、124個洞窟三維掃描、文獻資料庫20萬條等。(完)

相關焦點

  • 「數字敦煌」本月蘭州首秀,展出3D列印莫高窟塑像
    「數字敦煌」本月蘭州首秀,展出3D列印莫高窟塑像 澎湃記者 鄭志成 發自甘肅敦煌 2014-06-25 16:06 來源:澎湃新聞
  • 大盛敦煌藝術大展開幕 展敦煌數位化最新成果
    大盛敦煌藝術大展開幕 展敦煌數位化最新成果  「大盛敦煌藝術大展」15日在北京開幕。該展覽通過現代科技與文化藝術的深入融合,將千裡之外的敦煌石窟搬到京城,為大眾提供一場可沉浸體驗的敦煌文化藝術盛宴。
  • 從幽暗石窟到數字世界 科技讓敦煌藝術走出來
    【天極網手機頻道】留住千年芳華,延續敦煌故事。「數字敦煌」構想的實施,科技和藝術的融合,不僅讓不可移動的文物「動」了起來,也順利解決了保護文物與弘揚文化之間的矛盾。伴隨科技的不斷發展,採用數位化技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式越來越受到重視。
  • 2020文化科技融交會後天開幕 近百場活動捧上文化科技新盛宴
    據悉,目前,線上展覽平臺已經上線,觀眾可通過融交會官方微信公眾號「文化科技融合匯」菜單欄,進入線上展覽,實時查看參展企業的最新分享。線下辦展方面,本屆文化科技融交會首倡將產業展會與城市生活緊密相連,在專業場館之外,還打造了數字藝術沉浸體驗項目,以「城市空間」之名,讓每一位南京市民都能有機會體驗到文化與科技交融的魅力。
  • 南京融交會開幕:「走」入韓熙載夜宴 飛天神女「復活」
    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南京11月3日電 (記者 申冉)「秉燭」賞韓熙載夜宴圖,親眼見敦煌飛天神女「復活」起舞……3日,正在南京舉行的2018中國文化科技融合成果交易會上,全國超300家文化科技融合名企帶來的文創精品,令參觀者大開眼界,重新認識了「科技+」文化的無限魅力。電風扇上的全息小鳥。
  • 「大盛敦煌藝術大展」驚豔亮相中華世紀壇
    每日甘肅網12月17日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可聽、可視、可感、可觸,12月15日,「大盛敦煌藝術大展」在中華世紀壇開展。此次大展是基於敦煌研究院文物數位化成果的綜合性展覽,通過現代科技與文化藝術的深入融合,多維呈現千裡之外的敦煌石窟,為大眾提供一場沉浸式體驗的敦煌文化藝術盛宴,展期將持續至2020年3月29日。
  • 數字敦煌 人在畫中遊
    2017年,敦煌研究院與美國哈佛大學合作的「敦煌石窟的數字媒體闡釋」項目完成立項時,哈佛大學副校長莉雅·羅索夫斯基女士就曾在文創中心製作了一件絲毛長巾。   敦煌學有100多年歷史,敦煌研究院也已有74年歷史,敦煌藝術研究、敦煌文獻、歷史地理、石窟考古等研究,已經形成了一個周密的體系。讓敦煌文化為今人熟知,關鍵是要在傳統文物與現代社會之間尋找契合點、形成互動。
  • 敦煌石窟「搬」來石家莊了!1月12日快到河博飽眼福了!(圖)
    1月12日起,《敦煌不再遙遠》展覽將正式在河北博物院展出3個月。 記者趙海江攝曾經的古老、遙遠、神秘,逐漸被現代、可觸、數字所代替,千年敦煌,從西北大漠款款而來,向我們展露驚世容顏。一場通過聲、光、影視及數碼技術還原敦煌藝術魅力的展覽——《敦煌不再遙遠》,1月12日起將正式在河北博物院展出3個月。
  • 「數字敦煌」30年:從構想到不斷完善
    藉助高科技手段,「數字敦煌」讓一批敦煌藝術精品通過數字平臺、數字展覽、手機App等途徑走出敦煌。在2003年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樊錦詩提交了《關於建設敦煌莫高窟遊客服務中心的建議》的提案,建議建設數字影院和球幕影院等現代化多媒體演示場所,向觀眾全面展示莫高窟的歷史文化背景與石窟藝術經典。
  • 保護敦煌石窟【歷史多圖】
    敦煌文物研究所時期的重要研究成果1958年,敦煌藝術展在日本展出壁畫臨摹是這一時期的重點工作,部分臨摹品於1957年和1958年分別在波蘭、日本展出,為敦煌藝術走出去提供了可能,也讓更多國外公眾了解敦煌,加深了中外人民的相互理解
  • 融合科技與藝術 觀2020亞洲數字藝術展
    近年來,我國數字文化領域發生了巨大變化,「文化與科技」的融合不斷成為社會的新話題、新潮流,同時也催生了新的產業業態,創造了新的文化消費需求,成為文化和旅遊融合的新方向、新內容。未來的數字文化建設,將站在「十三五」建設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打破邊界,煥發生機。  近日,北京國際設計周設計之旅系列活動之一、籌備了一年之久的「2020亞洲數字藝術展」在北京時代美術館展出。
  • 甘肅深挖「敦煌元素」文化藝術 「數字文創」探路隴原精品
    楊豔敏 攝中新網蘭州9月30日電 (記者 丁思)敦煌壁畫中具有典型服飾特徵的服裝秀「絕色敦煌之夜」、從敦煌壁畫中仿製出「古樂器」、交響樂《敦煌》、敦煌「數字供養人」計劃……在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中,以「敦煌元素」為主題創作的服飾、古樂器、遊戲、文創產品等逐漸火熱,受海內外賓客青睞,成彼此尋求合作的興趣點。
  • 敦煌·數字·大賞:數位技術重現莫高窟輝煌(組圖)
    來源:蘭州晚報  作者:甘霖文/圖  2014-08-30 11:01  編輯:耿寧   敦煌·數字·大賞  全仿真三維立體洞窟  悠揚的古典樂曲,靜謐的三維立體洞窟,足以亂真的3D列印莫高窟雕塑……進入「敦煌藝術走出莫高窟」展廳,觀眾便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敦煌莫高窟的神秘與璀璨。  8月29日,記者前往敦煌研究院敦煌藝術館,體驗數位技術讓我們身在金城卻可以領略敦煌神韻的那份「便捷」。
  • 文化尚品 秋享|將敦煌元素融入絲綢,讓傳統與時尚相融
    敦煌,一個神秘而具有色彩的名字承載著太多的故事。從古至今在我國西北邊陲的大漠之中,敦煌閃爍著別樣的光芒。公元366年,僧侶行經此地見金光閃耀,便在此開鑿了第一個洞窟。從這一刻開始,在敦煌莫高窟開鑿了大大小小千餘個洞窟,便開始以塑像壁畫來表達對佛的虔誠之心。
  • 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師生們的生動課堂
    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簡稱三窟聯展)開幕1個多月以來,吸引眾多參觀者。其中有一群參觀者,他們在展廳裡「開課」,視三窟聯展為珍貴的藝術課堂。  「絲路華光——敦煌、雲岡、龍門石窟藝術聯展」(簡稱三窟聯展)開幕1個多月以來,吸引眾多參觀者。其中有一群特殊的參觀者,他們在展廳裡「開課」,視三窟聯展為珍貴的藝術課堂。
  • 敦煌九色鹿、故宮夜宴圖 3000多件文創亮相首屆四川省文創大會
    故宮展出的數位化成果《韓熙載夜宴圖》首屆四川省文創大會將持續3天,其中包括全國文化和旅遊創意產品及四川文創精品推介、「天府文創大賽」、「四川文創集市」線上開市線下授牌、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創意產業聯盟年會、文創交流路演等系列活動,精彩紛呈。
  • 數位技術打破空間壁壘 讓三大石窟首次「聚首」 (走進三窟聯展...
    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員付華林說,為了這次聯展,他們9月底就進場施工布置,開展前一天晚上還在做最後的完善工作,為了讓展覽呈現最好的效果,此次來洛的還有敦煌的壁畫修復師、裝裱師及講解員等。  此次敦煌展廳的策展人、敦煌研究院藝術研究部部長婁婕,拿著顏料盤,一點點對複製洞窟進行補色完善,精益求精。
  • 【敦煌快訊】敦煌旅行社冬閒赴敦煌畫院培訓充電
    【敦煌快訊】敦煌旅行社冬閒赴敦煌畫院培訓充電 2020-12-09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比敦煌莫高窟歷史更加久遠!青浦博物館展出龜茲石窟壁畫,太驚豔了
    提起我國的石窟藝術,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敦煌莫高窟。然而,新疆龜茲卻擁有比敦煌莫高窟歷史更加久遠的石窟藝術。12月18日,由新疆龜茲研究院、青浦區博物館、上海中華印刷博物館聯合舉辦的《絲路遺韻·五彩龜茲——龜茲石窟壁畫藝術展》在青浦區博物館拉開序幕。
  • 真好,敦煌莫高窟230多個洞窟有了數字檔案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6月11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施秀萍)記者從敦煌研究院了解到,經過30多年的努力,敦煌研究院目前已累計為230多個洞窟有了數字檔案,「數字敦煌」成果正在得到廣泛應用,讓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實現「永久保護,永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