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主要百貨、購物中心「店王」銷售排行榜
聯商網消息:隨著全國各地百貨、購物中心、奧特萊斯2017年度銷售數據紛紛出爐,《聯商網》獨家盤點了《2017年主要百貨、購物中心「店王」銷售排行榜》。北京SKP以高達125億元的銷售額,蟬聯2017年度全國「店王」,也是唯一一家銷售額過百億的百貨,同比增長30.12%;南京德基廣場以90億元的業績位居總榜單第二,同時奪得2017年度全國購物中心「店王」,同比增幅達17.5%,上升趨勢明顯;武漢國際廣場以87.3億元位列第三,同比增幅高達135.95%。
-
2013內地百貨、購物中心單店銷售排行榜
2013內地百貨、購物中心單店銷售排行榜來源:聯商網2014-01-24 11:32 聯商網消息:時至歲末,全國重點百貨、購物中心2013年「成績單」逐漸亮相。近日業內流出一份《2013年重點商場、購物中心銷售匯總》(以下簡稱「榜單」)引發關注。(經核對,該榜單與聯商網已掌握部分數據相近。) 該榜單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143家重點百貨、購物中心累計銷售3040.8億,較2012年2918.5億,同比提升4.2%。
-
2015全國購物中心、百貨、奧萊坪效榜單
搜鋪網消息:根據搜鋪網商業地產研究院統計,中國大陸2015年共擁有約近200家年業績高於15億元(含四捨五入數據)的商業項目(不含家具城及專業市場),包括100餘家購物中心,80多家百貨以及9家奧萊項目。其中擠入20億級店王俱樂部的成員有「108將」,包括58家購物中心(含有35家百貨主力店),43家單體百貨(其中36家已百貨購物中心化),7家奧特萊斯。
-
70餘家百貨購物中心年度銷售排行出爐
5月13日,中國零售指數研究院(CRIR)與紅商網聯合發布2015年度《中國百貨購物中心年度銷售排行榜》。排行榜顯示,中國70餘家百貨購物中心2014財年合計實現銷售額2084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家百貨購物中心銷售28.6億元人民幣。其中,北京的新光天地等北上廣及江浙地區百貨購物中心幾乎壟斷了排行榜的前10位,東北地區的歐亞商都以54億元人民幣擠入排行榜第7名。
-
解析百盛關店轉型:如何從單體百貨走向購物中心
對於2015年度的虧損,百盛方面解釋為:北京美羅城購物中心租賃合同相關的仲裁裁決造成一次性訴訟損失1.409億元;如剔除一次性訴訟的損失,實現經營利潤4640萬元,此外,還有新業務及新店在業務發展初期所發生的費用;而零售業經營環境競爭加劇,也導致銷售及毛利下跌。 百盛的窘境,只是整個實體百貨業的冰山一角。
-
2014年中國百貨、購物中心單店銷售排行榜
據《2014年重點商場、購物中心銷售匯總》統計,2014年全國150家重點百貨、購物中心累計銷售3018億,較2013年3114億,同比下降3.1%。(數據來源零售男人圈,部分數據採用聯商統計數據,非官方數據僅供參考)聯商網對該份匯總進行梳理,入圍《2014年單體百貨、購物中心「30億俱樂部」》共有24家,較2013年少了2家,共計實現銷售1043.6億,同比微降
-
2016年臺灣店王出爐 前30強百貨仍是主力軍
2016年臺灣店王出爐,臺北新光三越信義四館以業績212億新臺幣(合計人民幣46.91億),增幅1.6%列2016臺灣商業第一,臺中新光三越中港店和臺北SOGO百貨忠孝總店則分別以162.5億新臺幣(合計人民幣35.96億)、130.4億新臺幣(合計人民幣28.85億)列第二、第三。
-
2017中國百貨、奧萊和購物中心 你心目中誰最厲害
近期,在各大零售企業2017年度銷售數據紛紛出爐之際,《聯商網》盤點了2017年全國重點百貨、購物中心以及奧特萊斯的銷售業績。半數百貨實現兩位數增幅 SKP奪全國「店王」近年來,曾經風光無限的百貨業陷入了困境,業績下滑,接連關店,百貨行業式微之論甚囂塵上,甚至可以用一片肅殺來形容。經歷了增速放緩甚至負增長之後,實體百貨一直在質疑聲中調改前行。如今,基本完成了第一輪業態調整的百貨業正觸底反彈,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
中國購物中心、百貨店王TOP100和113將排行榜
一方面,全國大大小小的百貨商場和各類購物中心總數早已超過一萬家,另一方面,由於規劃無序、同質化競爭嚴重,品牌商尤其是新興品牌面對紛紛崛起的各地商場項目,在選址時往往眼花繚亂而倍感困惑,選址評估難度也越來越高。而商業地產發展商在各地跑馬圈地時,面對大量同質化的競爭對手,同樣深感困擾。究竟,這是機遇還是陷阱?《中國購物中心和百貨店王榜》報告試圖解答這個問題。
-
樂天百貨成都環球中心店增45% 成「人氣吸金王」
周六中午12時,環球中心樂天百貨負一樓食通天美食廣場,1500平方米的就餐區已經「爆棚」。這是食通天進駐成都的第三家店,在店長王春季看來,1年就完成了5年的營業目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樂天百貨的「超人氣」。 除了是「人氣王」,這個韓國排名第一的百貨,還是名副其實的「吸金王」。
-
廣州新光百貨海珠店「購物中心化」 應對電商熱潮
新光百貨總經理胡利萍表示,下半年也有一些線上合作,但現在而言實體連鎖規模尚不足,怎樣加入電商變革的潮流還要深思熟慮,目前主要是以靜制動,通過「購物中心化」增強實體店實力,同時做一些對接網際網路的準備,啟動「插座式」生存模式,一旦線上線下要渠道對接的時候,便能化身「插得進」能兼容的插頭。 目前新光百貨的項目改造約進行了50%,接收時部分租戶租期未到,只能做局部調整。
-
成都化妝品行業由百貨專櫃時代向購物中心門店轉變
2016年2月29日,摩爾百貨天府店成為成都2016年第一家閉店的商場。6月20日,位於成都建設路核心商圈的成都華聯商廈關門歇業。8月31日,位於成都東二環沿線的尚泰百貨正式停止營業。今年年初,就已經傳出億百家、成都天虹百貨、尚泰百貨、大連萬達、沃爾瑪都有在成都關閉門店的舉動。 然而,一邊是不斷上升的百貨關門數量,另一面卻是不斷擴張的購物中心面積。
-
2014年購物中心業績出爐 南京德基廣場超越正佳廣場
1月31日,微信公眾號「零售男人圈」公布了2014年中國內地購物中心、百貨店銷售額數據,涉及152家商場,贏商網記者根據數據整理出2014年中國內地購物中心、知名百貨銷售額TOP30排行榜。榜單顯示,南京德基廣場超越廣州正佳廣場,去年銷售額達66.4億元,同比增長12.7%,是去年最賺錢的購物中心。百貨方面,北京新光天地去年銷售額75億元,繼續蟬聯百貨店的銷售冠軍,南京中央百貨位列第二。
-
百貨和購物中心
河南商報記者 望開源 由於快速時尚品牌的競爭與消費者一站式消費需求的增強,使得百貨這一品類相對單一的業態受到了威脅。購物中心較之百貨,擁有更大的面積及更豐富的業態,能夠在一個場所提供多元複合的功能,因此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歡迎。傳統百貨如何正確定位以應對購物中心的競爭是商家急需解決的問題。
-
南京萬達百貨人氣不敵購物中心 新萬達茂百貨不做主力店
從此前南京本地紙媒《金陵晚報》的報導中可知,南京的兩家萬達廣場的萬達百貨現處於「觀察期」,若銷售業績不達到一定標準,最快將於今年年底關閉。 現狀:萬達百貨與購物中心冰火兩重天 年關將近,筆者先後走訪南京建鄴萬達、江寧萬達,一探兩家萬達百貨運營現狀。
-
香港零售業寒冬 銅鑼灣崇光百貨同店銷售下降
在香港整體零售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香港地標性購物點之一的銅鑼灣崇光百貨的客流量也隨之減少,每天客流量減少6100人次至78500人次,幅度達到7.2%。隨著7月份股市不景氣,崇光百貨的東家利福國際(01212.HK)管理層也承認,對7月份的銷售數字略顯擔憂,而他對下半年的前景看法也相對審慎。
-
北京又有一家老牌百貨要關門了 北辰購物中心1月停業
位於北京亞運村商圈的北辰購物中心最近貼出停業公告,將在1月8日關門,整個購物中心上下五層也處於結業前甩貨、清算狀態。這距離北辰購物中心北苑店關門僅過去半年,也是北辰商業在運營狀態的最後一個百貨業態。和北苑店相比,北辰購物中心亞運村店的地位是裡程碑式的,1990年就已開業的亞運村店是「北辰系」購物中心在北京的首店,1994年銷售過億元,曾是北京北部地區影響力最大的百貨店之一。
-
52家百貨上市企業2020上半年市值排行榜
百貨業態:以時尚類商品銷售為主,同時配套餐飲、娛樂、休閒等服務項目和設施的綜合零售業態。門店位置一般在城市或區域商業中心,單店面積一般在 20000-60000 平米。經營商品品類主要包括服裝服飾、化妝品、運動鞋帽、珠寶飾品、家居家電、兒童用品等。主營業務收入為商品零售收入,經營模式包括聯營、自營和租賃,以聯營為主。
-
2013年全國購物中心銷售排行榜:南京德基、金鷹商場等躋身十強
昨日,「數據挖掘與數據分析」自媒體發布了2013年全國重點市場購物中心銷售額排行榜,南京德基、南京中央百貨、南京金鷹購物中心分別以58.9億元、43.6億元、40億元躋身全國銷售額十強,分居第五、九、十位。南京由此成為佔據前十強席位最多的城市。 南京新街口百貨以33億元位居第21位。
-
漢神百貨將在西安開大型購物中心 預計2015年開
高雄百貨龍頭漢神百貨與大陸海榮集團合作,投入50億元在西安設立大型購物中心,預定2015年開幕,五年後年營收將達100億元,將是大陸大西北最大型的精品百貨賣場。 漢神百貨副總經理蔡杉源表示,雙方已完成籤約,海榮集團是西安經濟開發區最大的開發商,海榮集團為購物中心量身訂作硬體建築,由漢神承租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