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主要百貨、購物中心「店王」銷售排行榜
聯商網消息:近年來,唱衰百貨的聲音此起彼伏,反之,購物中心的地位則水漲船高,二者究竟誰更勝一籌?為此,聯商網記者對零售企業2015年的銷售額數據進行梳理,獨家盤點了《2015年主要百貨、購物中心「店王」銷售排行榜》。此次統計中,北京SKP(原新光天地)以78億元的銷售額,成為全國單店業績最高的門店。與上年相比,北京SKP業績上漲4%,穩拿「最賺錢百貨」稱號。
-
2013內地百貨、購物中心單店銷售排行榜
2013內地百貨、購物中心單店銷售排行榜來源:聯商網2014-01-24 11:32 聯商網消息:時至歲末,全國重點百貨、購物中心2013年「成績單」逐漸亮相。近日業內流出一份《2013年重點商場、購物中心銷售匯總》(以下簡稱「榜單」)引發關注。(經核對,該榜單與聯商網已掌握部分數據相近。) 該榜單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143家重點百貨、購物中心累計銷售3040.8億,較2012年2918.5億,同比提升4.2%。
-
2017中國百貨、奧萊和購物中心 你心目中誰最厲害
近期,在各大零售企業2017年度銷售數據紛紛出爐之際,《聯商網》盤點了2017年全國重點百貨、購物中心以及奧特萊斯的銷售業績。半數百貨實現兩位數增幅 SKP奪全國「店王」近年來,曾經風光無限的百貨業陷入了困境,業績下滑,接連關店,百貨行業式微之論甚囂塵上,甚至可以用一片肅殺來形容。經歷了增速放緩甚至負增長之後,實體百貨一直在質疑聲中調改前行。如今,基本完成了第一輪業態調整的百貨業正觸底反彈,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
2014年中國百貨、購物中心單店銷售排行榜
聯商網消息:2014年零售商成績單已然出爐。據《2014年重點商場、購物中心銷售匯總》統計,2014年全國150家重點百貨、購物中心累計銷售3018億,較2013年3114億,同比下降3.1%。(數據來源零售男人圈,部分數據採用聯商統計數據,非官方數據僅供參考)聯商網對該份匯總進行梳理,入圍《2014年單體百貨、購物中心「30億俱樂部」》共有24家,較2013年少了2家,共計實現銷售1043.6億,同比微降
-
70餘家百貨購物中心年度銷售排行出爐
5月13日,中國零售指數研究院(CRIR)與紅商網聯合發布2015年度《中國百貨購物中心年度銷售排行榜》。排行榜顯示,中國70餘家百貨購物中心2014財年合計實現銷售額2084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家百貨購物中心銷售28.6億元人民幣。其中,北京的新光天地等北上廣及江浙地區百貨購物中心幾乎壟斷了排行榜的前10位,東北地區的歐亞商都以54億元人民幣擠入排行榜第7名。
-
2016年臺灣店王出爐 前30強百貨仍是主力軍
2016年臺灣店王出爐,臺北新光三越信義四館以業績212億新臺幣(合計人民幣46.91億),增幅1.6%列2016臺灣商業第一,臺中新光三越中港店和臺北SOGO百貨忠孝總店則分別以162.5億新臺幣(合計人民幣35.96億)、130.4億新臺幣(合計人民幣28.85億)列第二、第三。
-
升級百貨業態加速購物中心布局落地 2017年友阿營收目標69億
2017年友阿經濟工作會議上,友阿董事長鬍子敬強調,同質化嚴重、競爭模式落後、服務不到位是傳統零售業存在的三大弊端,中央提出的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是我國十三五規劃的一條主線,也是百貨零售業今年改革發展的出路。 他表示,如何抓住消費觀念的變化進行轉型,提升消費者體驗來帶動銷售,在同質化嚴重的零售市場殺出一條血路,是傳統零售業改革的重中之重。
-
中國購物中心、百貨店王TOP100和113將排行榜
一方面,全國大大小小的百貨商場和各類購物中心總數早已超過一萬家,另一方面,由於規劃無序、同質化競爭嚴重,品牌商尤其是新興品牌面對紛紛崛起的各地商場項目,在選址時往往眼花繚亂而倍感困惑,選址評估難度也越來越高。而商業地產發展商在各地跑馬圈地時,面對大量同質化的競爭對手,同樣深感困擾。究竟,這是機遇還是陷阱?《中國購物中心和百貨店王榜》報告試圖解答這個問題。
-
2014年購物中心業績出爐 南京德基廣場超越正佳廣場
1月31日,微信公眾號「零售男人圈」公布了2014年中國內地購物中心、百貨店銷售額數據,涉及152家商場,贏商網記者根據數據整理出2014年中國內地購物中心、知名百貨銷售額TOP30排行榜。榜單顯示,南京德基廣場超越廣州正佳廣場,去年銷售額達66.4億元,同比增長12.7%,是去年最賺錢的購物中心。百貨方面,北京新光天地去年銷售額75億元,繼續蟬聯百貨店的銷售冠軍,南京中央百貨位列第二。
-
佳華百貨:2018年營業收入達7.1億元 第二家購物中心預計今年開業
佳華百貨表示,收入增加主要是由於增加了投資購物中心的租金收入,加上金融服務之財務收入及分租店鋪物業的租金收入均有所上升。不過,銷售貨品及專賣銷售所得佣金方面均錄得下降以抵銷整體升幅。 贏商網查閱資料發現,2016年、2017年佳華百貨的淨利潤較同期相比,分別下降9.8%和19.63%。2018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公司權益股東應佔溢利0.25億元,同比減少24.1%,淨利潤仍然呈現出持續下降的趨勢。
-
南京萬達百貨人氣不敵購物中心 新萬達茂百貨不做主力店
從此前南京本地紙媒《金陵晚報》的報導中可知,南京的兩家萬達廣場的萬達百貨現處於「觀察期」,若銷售業績不達到一定標準,最快將於今年年底關閉。 現狀:萬達百貨與購物中心冰火兩重天 年關將近,筆者先後走訪南京建鄴萬達、江寧萬達,一探兩家萬達百貨運營現狀。
-
樂天百貨成都環球中心店增45% 成「人氣吸金王」
周六中午12時,環球中心樂天百貨負一樓食通天美食廣場,1500平方米的就餐區已經「爆棚」。這是食通天進駐成都的第三家店,在店長王春季看來,1年就完成了5年的營業目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樂天百貨的「超人氣」。 除了是「人氣王」,這個韓國排名第一的百貨,還是名副其實的「吸金王」。
-
2013年全國購物中心銷售排行榜:南京德基、金鷹商場等躋身十強
昨日,「數據挖掘與數據分析」自媒體發布了2013年全國重點市場購物中心銷售額排行榜,南京德基、南京中央百貨、南京金鷹購物中心分別以58.9億元、43.6億元、40億元躋身全國銷售額十強,分居第五、九、十位。南京由此成為佔據前十強席位最多的城市。 南京新街口百貨以33億元位居第21位。
-
2015全國購物中心、百貨、奧萊坪效榜單
搜鋪網消息:根據搜鋪網商業地產研究院統計,中國大陸2015年共擁有約近200家年業績高於15億元(含四捨五入數據)的商業項目(不含家具城及專業市場),包括100餘家購物中心,80多家百貨以及9家奧萊項目。其中擠入20億級店王俱樂部的成員有「108將」,包括58家購物中心(含有35家百貨主力店),43家單體百貨(其中36家已百貨購物中心化),7家奧特萊斯。
-
2017年成都閉店的8家百貨 它們現在都怎樣了?
簡單的對話,卻反映了當下大部分成都人的消費習慣:購物中心成為消費場所的第一選擇。而與成都市場上購物中心表現出持久且旺盛生命力不同的,則是百貨業態的式微,這一現象在2017年尤為突出,閉店百貨數量創歷史之最,達到8家。
-
解析百盛關店轉型:如何從單體百貨走向購物中心
實體百貨業的出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體百貨業整體遭遇業績下滑的同時,購物中心的情況則好很多。 在業績出現上漲的商業體中,購物中心項目佔總數的48%,其中漲幅超10%的28個項目中,有21個是購物中心。
-
52家百貨上市企業2019年毛利率排行榜
天虹便利店:致力於打造便利、品質、健康、溫暖的新型便利店,是中青年消費者、都市白領一日五餐的提供者,推出兩種產品:微喔便利店(20-200平方米)、微喔生活店(300-500平方米)。天虹APP:為用戶量身打造融合線上和線下、購物和服務於一身的創新型零售App,作為天虹業務數位化的統領,是天虹的會員中心、商品中心、營銷中心、大數據中心和流量共享中心。
-
2017-2018年中國百貨零售業發展報告
從區域來看,2017年新開業百貨與大型購物中心最多的地區都在華東;但購物中心項目高居全國第二的西 南地區,新增百貨店居於第三;大型購物中心數量僅居全國第五的華北地區百貨地位仍然較高。百貨新店主 要集中在北方和四五線城市,江蘇去年新增8家百貨門店,一線城市由於經濟發達,消費多元化,購物中心 發展迅猛,原本門店眾多的百貨業紛紛轉型。
-
上海百貨和購物中心都在爭奪哪些品牌首店?
可見,化妝品牌為首店選址時,百貨與購物中心兩大渠道依然勢均力敵。百貨依然是化妝品的重要戰場,梅龍鎮伊勢丹、淮海百盛、久光、八佰伴及新世界大丸是上海化妝品首店/首櫃最多的五大商場。以首家引入高端抗老護膚品牌FILORGA菲洛嘉專櫃的新世界大丸百貨為例,新世界大丸共有化妝品品牌47個,品牌數量已位居上海首位。
-
百貨和購物中心
至少,從外在表象看來,無論百貨公司還是購物中心,招來的品牌已經基本一致了。 「購物中心與百貨商場相比,除了多了點吃和玩的地方,衣服品牌實在太雷同了。」不少顧客會有這樣的感慨。「如果說鄭州目前很多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場讓顧客感受品牌雷同或者面目有些相似的話,隨著發展,未來兩者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大中華購物中心聯盟河南總召集人謝濤說。